长江日报

搜索文档
又一上市公司华中总部在汉开建,助力武汉打造检验检测产业高地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55
公司动态 -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华中总部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开工建设,选址智能制造产业园,第一阶段将建设研发大楼及试验场地,预计2026年12月前完成厂房建设,年底实验室投入运营 [1] - 后续将建设新能源汽车、船舶、宇航、电磁兼容及集成电路五大检测中心 [1] - 2019年武汉实验室已建成6800平方米试验场地及154台套检测设备 [1] - 华中总部建成后业务将覆盖船舶、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等领域,提供安全测试、材料分析及集成电路失效分析等服务 [1] 公司背景 - 苏试试验是国内试验检测细分领域首家上市公司,振动试验设备销量及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1] - 2019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 [1] 战略布局 - 华中总部是公司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重要布局,将整合试验服务、设备研发及区域运营功能 [2] - 项目将增强对华中乃至全国高端制造产业集群的支撑能力 [2] - 董事长特别点赞武汉经开区营商环境,从审批到开工均获高效支持 [2] 区域发展 - 武汉经开区作为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区,重点发展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2] - 此前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已落户该区 [2] - 经开区表示项目将提升区域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检测服务能力 [2]
20年内3次追投,全球500强为什么再选择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48
盖瑞特集团在武汉的投资布局 - 盖瑞特将在武汉设立中国第二家创新中心,重点研发高速三合一电驱、电动冷却压缩机、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等"零排放"技术 [1] - 这是盖瑞特在中国发展20年里的第三次在光谷投资,武汉已成为其全球网络中增长最快的制造基地之一 [1][2] - 过去十年盖瑞特在武汉的产能年均增长超过30%,武汉已成为"在中国的第二故乡" [3] - 新创新中心将构建开放式平台,与本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清洁交通方案迭代 [3] 武汉的科技创新吸引力 -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表示武汉的城市气质与高通发展理念契合,正合作加速5G-A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5][6] - 武汉拥有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成熟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验证"混合AI"技术路线的理想城市 [6] - 高通AI技术已赋能超过25亿个终端设备,涵盖智能手机、汽车、个人电脑等多个领域 [10] - IDC预测2025年中国AI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1.18亿台,占整体市场40.7%;AI PC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13%升至37% [10] 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 - 全球500强企业将武汉纳入核心战略版图,是对城市发展质量、政策环境和产业土壤的深度信任 [3][10] - 高通计划在XR、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与武汉展开合作 [10] - 盖瑞特和高通的"再选择"体现了对武汉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1][10]
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 签约总金额近千亿元 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将“大脑”“心脏”安放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48
投资签约概况 -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共签约项目148个 签约总金额达984.9亿元 其中52个项目进行上台签约 金额300.9亿元 [1] - 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 签约金额581.6亿元 显示武汉对高端项目具备显著吸引力 [1] 行业分布特征 - 工业项目占比最高 达77个 签约金额542.9亿元 占总量55% [2] - 服务业项目70个 金额440.7亿元 农业项目仅1个 金额1.3亿元 [2] 科技企业总部回归趋势 - 中科慧拓将总部及研发中心迁入东湖高新区 计划五年投资20亿元 公司CEO陈龙为武汉大学校友 提及参赛经历推动其进入自动驾驶领域 [1] - 云从科技与武汉东西湖区、华为合作建设国产算力大模型项目 预计月底投用 将孵化10个行业垂类大模型 [1] 企业战略布局动因 - 云从科技选择武汉因其"965"现代产业体系与AI发展规划高度契合 符合公司场景驱动AI落地的理念 [2] - 中科慧拓CEO强调武汉的创业土壤优势 提出推动公司本地上市计划 形成技术反哺闭环 [1] 政府支持措施 - 武汉市投促局表态将强化要素保障 优化服务平台 加速项目落地投产 [2]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一场招商会看武汉产业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力军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41
投资签约 - 武汉投资促进大会签约重点项目148个,总金额达984.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力军 [1] - 近200家全球企业参与,包括三菱日联、高通、卡斯柯等,展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效应 [1] 人工智能产业 - 智元机器人在武汉设立生产线,计划明年生产规模提升至1000台以上,与湖北光谷东智合作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 [1] -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超40%,企业总数达1300余家,覆盖全产业链 [1] - 武汉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十条"政策提供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算力补贴和最高1000万元垂直模型研发奖励 [2] 生物医药产业 - 武汉生命健康产业总规模达5546亿元,同比增长15.6%,位居中部第一,形成"一城一园多区"格局 [4] - 本土上市公司7家,百亿级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协和医院首创CAR-T细胞门诊 [4] - 信念医药计划在武汉设立医药总部与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推动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4] - 甫康健康科技计划在东湖高新区布局肿瘤药研发,总投资约20亿元 [6] 低空经济产业 - 2024年武汉低空经济企业超150家,产业规模同比增长47%,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空域管理全链条 [8] - 武汉无人机市场主体200余家,其中整机生产制造企业10余家,全省从业人员过万,半数集中在武汉 [9] - 未来五年重点发展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场景,打造"天空之城"示范样本 [9] - 电鹰科技物流无人机已实现跨境运输,南航通航推动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战略 [8][9]
全球最小全系统全频点北斗芯片在汉发布,同时支持全球6大卫星导航系统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41
产品发布 - 公司新发布逐梦系列芯片包括逐梦MX2740A(全系统全频点)和启梦Ⅳ MX2730A(全系统多频点)两款高精度系统级芯片 [4] - 同时在国内首发2颗北斗2.0芯片 [4] - 逐梦系列芯片尺寸仅5×5毫米,比同类产品缩小50% [4] - 芯片功耗降低40%,北斗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冷启动时间优于5秒 [4] 技术优势 - 采用"北斗优先全系统全频点"技术路线,全面优化北斗信号处理 [4] - 支持全球6大卫星导航系统及所有频率 [4] - 全球首创AI芯云融合定位技术,提升移动载体在快速运动中的定位精度 [4]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业从事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设计和精准位置服务 [5] - 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担任首席科学家 [5] - 10年前研发出国内首颗40纳米量产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5] 市场应用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共享出行等领域 [5] - 在全球首家实现单年度高精度产品出货量突破百万量级 [5] - 超小体积芯片能满足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等高端场景需求 [4]
从“中国精度”到“全球标配”,北斗芯片加速上“机”装“车”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34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北斗技术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消费市场,产业已进入时空智能时代 [1] - 武汉已集聚北斗相关企业超过300家,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640亿元,覆盖全产业链 [4] - 北斗芯片性能直接决定终端精度、功耗和可靠性,是规模化、大众化、全球化的关键支撑 [3] 企业技术突破与应用 - 梦芯科技发布24类场景模组,包括适用于智能割草机的高精度定位芯片,具备更高精度、更低功耗、更强性能 [2] - 搭载梦芯科技芯片的模组已应用于豪华越野车和网红露营房车,实现自动感应开门、远程控制、防盗追踪等功能 [3] - 英泰斯特发布三款北斗模组,供应多款北斗车载终端,在北斗产业链上居游 [2] 行业应用场景拓展 - 北斗技术正从传统领域向新兴业态拓展,包括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无人系统等大众领域 [4] - 武汉多座重点大型桥梁北斗监测已实现覆盖,超9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二号与GPS双模定位终端 [4] - 长江干线航行客船已全部安装北斗,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开放里程居全国前列 [4] 未来发展方向 - 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是未来趋势 [4] - 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所有生命体都需要时空信息,北斗迎来新起点 [4] - 北斗芯片作为产业链"心脏",将带动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中下游产业发展 [4]
“城市观察团”实地探寻创新策源力,武汉激光装备、无人机卖全球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34
激光技术行业 - 华工科技在激光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创造了行业70多项"中国第一"并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 [3][5] - 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焊接、切割工艺及成套装备打破国外40余年技术垄断,43秒可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焊接,相关产品服务车辆超4500万辆 [3] - 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领域,如激光打印文创产品、切割折叠手机屏幕等 [3]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普宙科技联合东湖高新区打造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样板工程,覆盖518平方公里低空空域,规划超2000条航线 [6] - 预计到2025年底东湖高新区无人机常态化飞行将超10万架次/年,规模居全国前列 [6] - 公司无人机产品已覆盖全球超300个城市,应用于智慧城市、应急消防等多个领域 [6][8] 企业创新与发展 - 华工科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普宙科技从深圳迁回武汉总部,体现武汉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 [9] - 武汉在培育未来产业如低空经济方面表现突出,被视为万亿级产业赛道 [8]
郭元强在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长江日报· 2025-06-26 20:39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也是武汉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4] - 需抢抓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4] -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4]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在创新资源统筹 科技成果评价 人才发展 科技金融等方面持续深入改革探索 [4]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种苗工程" 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企业 研发型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 [4] - 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无缝对接 [4] 平台载体建设 - 推动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4] - 高水平建设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提升孵化器 创新楼宇 产业园区等载体服务功能 [4] -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 小试中试 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 打造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 [4] 创新生态优化 -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 [4] - 强化应用场景开发开放 培育创新文化 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之城 [4] -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 政协履职方向 - 政协需围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激发产业科技创新活力等方面深入调研论证 精准建言资政 [6] - 持续聚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题履职尽责 助推武汉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6]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举行
长江日报· 2025-06-26 18:47
6月26日,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于25日晚会见出席大会的嘉宾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在 大会现场致辞。 本次大会以"投资武汉 共赢未来"为主题,邀请到来自世界500强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科技创新型企业及商协会的代表约200人参 会。大会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大重点产业及"楚材聚汉"主题,设置了4场专题对接活动。148个项目在大会现场集中签 约,签约金额约1000亿元。 郭元强在会见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嘉宾们来汉表示欢迎,对广大企业为武汉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说,武汉是中国中部地 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近年来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 神,抢抓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 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热忱欢迎广大企业家和各类人才来汉投资兴业、创新创造, 与我 ...
水岸织绿、山脊显形、天际塑韵,武汉“三线”勾勒城市“工笔画”
长江日报· 2025-06-26 17:11
清晨的月湖风景区九曲桥畔,市民王女士的手机镜头里,黑水鸡在荷叶间游弋,远处的梅子山青黛如墨、琴台大剧院似白帆倒映湖 中。 汉阳龟山的山脊线绿意盎然。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岸线396公里。过去岸边码头林立,水岸线显得十分臃肿。 2020年,武汉启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岸线一寸寸染绿。 6月22日,梅雨初歇,篮球爱好者王涛与同伴在汉阳国风篮球场打起比赛。他的脚下,曾是杨泗港废弃码头。老水务人吴世纬感 慨:"现在江滩已经变成了人民乐园。"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正是武汉"三线治理"——水岸线、山脊线、天际线重塑工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武汉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轮廓:拆除江边违建还滩于民,修复山体廊道显山透绿,管控建筑高度留出天际线,一幅以人民为 中心的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武汉"三线"轮廓更显 杨泗港大桥,拥有十分猎物的城市景观线。 如今,汉水在南岸嘴缓缓流入长江,从汉江到长江,水岸线更加清爽。 依偎在大江一侧的龟山,也在一步步修复中显示出更加隽秀的轮廓线。 美丽的龟山山脊线。 2020年启动的龟山生态修复,拆迁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完成山体复绿和景观提升13万平方米,1.5公里山脊步道串起6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