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法治时评|及时反馈更有公信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0:35
举报平台设立与机制创新 - 公安部设立全国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举报平台 进一步畅通资源环境等领域群众举报渠道并承诺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1] - 平台重点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 非法采矿 盗伐滥伐林木 破坏古树名木等持续时间长 后续危害久 社会影响大的违法犯罪行为 [1] - 案件办理需历经甄别 调查 立案 判罚 执行等必要流程 从行为发生到司法机关介入通常需数月到数年时间 [1] 反馈机制的重要性与现行规范 - 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需向信访人反馈处理进展及结果 并公布查询方式 [2] - 纪检监察机关要求每季度反馈已办结检举控告处理结果 实名检举需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 [2] - 部分地方以反馈率作为考核信访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 侧重向举报人反馈而非仅向上级部门反馈 [3] 公众诉求响应与监督机制 - 人民群众对线索处理最担忧置若罔闻 久拖不办 推诿扯皮等现象 期待实时响应 [2] - 即便案件办理进度缓慢 及时反馈仍有助于获得举报人理解 化解矛盾并安定人心 [3] - 相关部门需建立规范反馈机制 主动回应关切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
广东出台海洋经济司法服务保障政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15:58
司法保障范围 - 全国首份省级海洋经济司法保障规范性文件 全文共18条 实现从海洋牧场到海洋新能源的司法全覆盖 [1] - 依法惩治涉海犯罪 加大对破坏红树林 珊瑚等犯罪的惩治力度 [2] - 探索劳务代偿 增殖放流 购买海洋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新模式 [2] 产业司法支持 - 加强海洋新能源 海工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产权司法保护 [2] - 准确认定各类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性质 创新生鲜水产品纠纷柔性化解机制 [3] - 强化光伏设备 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出海司法保障 制定跨境电商物流纠纷裁判指引 [3] - 建立海洋新能源案件专项管理机制 及时出台司法规范文件 [3] 金融司法服务 - 提升金融司法效能 依法审理涉海企业投融资 碳排放权交易结算 海上保险等案件 [2] - 支持保险机构完善渔业灾害险 远洋保赔险等险种 发展涉海工装备 海上风电等保险产品 [2] 区域合作机制 - 加强粤港澳跨境游新业态发展 海事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3] - 推进海事纠纷多元化解 高层次海事司法人才培养等区际合作 [3] - 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3]
专项执法行动守护津海安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15:58
8月26日至9月3日,天津市海监总队与天津海警局、天津市公安局等9家单位联合开展"津海安澜"专 项执法行动,旨在贯彻落实2025年天津市海上执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构建联建联动联管联治模式,着 力提升天津海上综合治理效能,协同打造安全稳定的海上环境。 下一步,天津市海监总队将以联合执法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涉海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积 极推动构建权责清晰、联动高效的海上治理合力,为维护海上秩序和海洋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专项执法行动期间,海监3011船、海监3012船、海监3009艇分别对塘沽、汉沽、大港海域开展巡航 执法,对管辖海域用海项目、海洋环境等进行重点巡查,并在渔港码头张贴宣传通告,使用强声设备对 锚地及过往船舶进行海洋法律法规、扫黑除恶宣传等,立足职能分工,强化信息共享,以"谁主管谁负 责"与联合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按照执法行动方案部署,海监3011船与各涉海部门船艇共12艘组成联合编队,对辖区重点海域开展 执法巡航。各部门结合"碧海蓝盾""净海""伏季休渔"等专项执法行动,对危害海洋生态环境、非法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海上走私、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进行严厉打 ...
让海洋成为更好的课堂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15:58
核心观点 - 浙江省通过发布全国首个《校园海洋科普建设指南》,将海洋科普教育从碎片化转向标准化,建立了全链条、多层次的标准化体系 [3][5] - 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科研支撑+高校协同+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五维协同机制,形成多方参与的海洋科普网络 [7][8] - 通过“主馆—飞地—微站”三级空间矩阵和流动科普模式,破解资源失衡难题,年均服务学生20000余人次 [9][11][13] - 探索“政府引导+院所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市场化反哺路径,通过知识产权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获得12个桌游外观专利等成果 [12][13] 标准化建设 - 国内首个专门针对校园海洋科普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涵盖科普场所建设、读本开发、课程设计及活动开展等8大模块 [5] - 明确校园海洋科普的五大原则:科学性、教育性、安全性、互动性、创新性 [5] - 标准体系已在浙江海洋科普“飞地”场馆推广应用,形成“标准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实施路径 [6] 协同机制 - 五维协同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 [8] - 与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浙江省海洋知识创新竞赛,5000余人次参与 [8] - 政府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教育、自然资源等部门定期会商,统筹资源支持海洋科学教育 [8] 资源覆盖模式 - “主馆—飞地—微站”三级空间矩阵中,主馆为海洋灾害主题专业科研馆,打造辐射全国的科技创新平台 [10] - 飞地场馆占地3000平方米,以“我们身边的海洋”为主题,通过视觉化手段呈现海洋科技发展 [11] - 35辆海域监测车改造为流动科普站,集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实现资源下沉 [11] 市场化运作 -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产品,已获得12个桌游外观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软件著作权和4个作品著作权 [13] - 授权企业生产科普产品,收益反哺科普事业,形成可持续的科普产业链 [13] - 研发2套精品校本课程,涵盖22个课时,已在全省20余个学校推广 [13] 教育成果 - 开发青少年海洋科学实验教学包,包括海水成分分析、海洋生物观察、海洋微塑料检测等系列实验 [14] - 结合AI技术简化复杂科研技术,提升科普活动的专业深度和互动体验 [14] - 在科普进校园活动中,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现场气氛活跃 [14]
福建生态修复筑牢海岸带安全屏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15:58
规划与政策框架 - 福建省印发《福建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划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和12个重点区,部署25个重点工程 [1] - 指导沿海六市一区完成市级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构建全省统一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1] - 联合多部门印发《福建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35年)》《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工作提供指引 [1] 项目实施与成效 - 2019年以来谋划实施18个中央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其中9个已完成验收,9个正在实施 [1] - 项目共修复滨海湿地4.5万亩、岸线78千米,营造修复红树林5.1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1] 典型案例与行业认可 - 福州滨海新城、厦门下潭尾2个生态减灾项目纳入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 [2] - 泉州晋江、莆田"蓝色海湾"、平潭君山3个项目纳入2024年度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2] - 莆田湄洲岛等6个海岛被授予全国"和美海岛"称号,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打造了行业样板 [2]
“未来”号科考船开展深海试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15:58
"未来"号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超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大于10000海里, 自持力超60天,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在绿色技术、智能化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值得一提的 是,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未来"号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了舱室空间和30多个标准化接 口,如同"乐高积木"一般,可实现发电机组、雷达、科考设备、智能系统等多种船用器件、设备机系统 的便捷加换装。 "未来"号的建设以及后期的产学研合作,将为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开创崭新模式——变传统"输 血式"帮扶,为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立足沿江沿海城市的自然地理位势和创新 优势,跨区域分工,实现"江强海兴"的生动图景。 9月15日,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未来"号船从母港连云港港口缓缓驶出,标志着这艘江苏无锡、 连云港合作共建的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正式进入深海试验阶段。 据介绍,无锡是"未来"号诞生地与"智慧核心",肩负着研发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船舶建造的重 任;而连云港则是母港与"实战舞台",为其提供了深远海装备起锚地、完善的船舶保障和广阔的试验场 景。 ...
我国地表基质调查从试点探索转向面上铺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8:24
会议背景与目的 - 2025年全国地表基质调查交流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聚焦地表基质关键科学问题 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研讨 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 [1] - 会议旨在全面查清地表基质类型 构型 分布 性状与资源潜力 精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等迫切需求 [1] 调查工作进展 - 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工作取得开创性成果 明确科学内涵与分层分类体系 [1] - 探索形成不同地貌区 不同尺度 不同目标导向的调查技术方法体系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应用成效初显 [1] -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局属单位及省级地质调查院汇报东北黑土区 滨海盐渍化区 塔河下游 河套灌区 南方红土区 海南耕地区调查进展及成果 [2] 未来工作重点 - 推动地表基质调查从试点探索转向面上铺开 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 区域发展战略等重大需求 [2] - 加快建立全流程标准规范体系 促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表基质学科理论体系 [2] - 发展高精度 智能化调查监测技术装备 建设国家地表基质数据库与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将调查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2] 技术方法与学术交流 -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围绕地表基质基础理论作主题报告 [2] -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解读科学内涵及生态功能 介绍调查内容 技术方法 专业监测设备研发情况 [2] - 与会代表研讨地表基质调查新方法 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出系列意见建议 [2]
破题生态修复“最初一公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54
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区。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旨在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难题。首期意向签约的6个项目,涉及湖州、绍兴、杭州、金华、台州五地,将分期完成 注资运营。 湖州市安吉县农田生态系统修复与提升项目遵循农田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规律,系统运用退化耕地治理、土壤培肥改良、耕地固碳提升、沟渠 路联通优化、生态绿岛修复、水生态环境末端治理等举措,推进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结合农业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导入,形成"保护—修复— 利用—运营"全流程体系,打造山区县"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新样板。 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屃石湖生态修复与大雾尖共富田园建设项目将生态保护修复与地域文化重塑相结合,以湖为基,林田为底,通过废弃矿山治理、 岸线生态化改造、坑塘湿地联通、鱼类洄游通道构建,系统修复屃石湖水岸生态,系统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系统复原"诗画田园"风貌,着力打造乡 村空间治理示范区、江南鱼米水乡图景地、新时代农耕共富样板区。 兰溪市女埠街道果香小镇生态修复项目以"古镇、古埠、古村落"历史肌理和"果园、田园、花园"自然基底为核心,联动文化遗产活化与农业产业 ...
安徽巢湖现人鸟和谐美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54
生态环境改善 - 巢湖南岸散兵镇下刘村附近出现大批鹭鸟、须浮鸥等野生鸟类栖息繁衍 [2] - 巢湖周边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水质提升 植被丰茂 [2] - 生态环境改善为各种鸟类特别是水鸟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和丰富食物来源 [2]
NbS下的蓝色修复方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54
文章核心观点 -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低成本大规模海洋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推动行业从局部治理向系统修复升级 [1][2][10][1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海洋生态修复面临成本高、规模小、效果差、类型少、人为干预多五大核心难题 [3][4] - 全球海洋生态修复成本比陆地生态系统高10至400倍,珊瑚礁和海草床修复成本中位数达8万美元/公顷,平均数高达160万美元/公顷 [4] - 多数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面积不超过10公顷,而全球需要修复的海洋生态系统面积达10至100万公顷 [4] - 已开展过修复工程的海洋生态类型仅占40%,海草存活率仅30.8%,盐沼存活率约64% [4][5]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理念上需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发挥规模效应拉长工期降低成本,并倡议跨国生态修复优化全球布局 [6][7] - 技术创新重点包括多生态类型协同修复、布局深远海修复技术、开展海洋荒漠生态改造攻关、研发低成本技术及专用设备 [8] - 公众参与方面可通过提高社区和志愿者参与度降低成本,并建立科学家-社区-政府协同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 [9] 未来展望 - 行业正从局部治理向系统修复升级,未来应以全球视野布局项目,推动生态修复与减贫、水安全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