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

搜索文档
江苏南京:打通“两座山”,绿涌“金”自来
南京日报· 2025-06-05 08:20
南京生态旅游发展 - 端午假期南京累计接待游客56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3.5% [1] - 南京林木覆盖率31.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4%,连续多年领跑全省 [4] - 2024年南京休闲农业接待游客4454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62.1亿元 [7] 生态修复与保护 - 老山林场林地面积约8.7万亩,2081种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2][3] - 2016年以来南京累计修复各类湿地超2万亩,长江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高到80%以上 [4] - 南京PM2.5浓度28.3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达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高淳蓝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7000多元跃升至3万元左右,民宿经营户年收入达6万多元 [5] - 高淳发布全国首个县级GEP核算体系,获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 [5] - 南京创新"生态农文旅"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增加营业额超5000万元 [6] 工业绿色转型 - 梅钢炼钢除尘风机装机总功率增加30.4%,但电耗不升反降 [8] - 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工业废弃物的艺术化利用 [9][10] - 南京在全省率先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废和危废集中收集处置 [10]
“实训+实战”,淬炼“全能型”跨境电商人才
南京日报· 2025-06-05 07:45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打造江苏省唯一跨境电商高水平专业群 通过"实训+实战"模式培养具备多平台运营、视觉营销、客户沟通等综合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1] - 专业群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 辐射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四个专业 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1] - 创新推出生产性实训模式 联合焦点科技等企业开设六大实训课程 学生需通过1个月岗前培训和6个月顶岗实习 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2] 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 跨境电商企业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能力 要求人才具备语言能力、电子商务技能、国际贸易知识、产品分析能力及供应链管理知识 [3] - 独立站运营成为核心岗位需求 企业急需能完成页面设计、选品管理、品牌内容创作 并熟悉欧美/东南亚市场消费习性的全能型人才 [5] - 学院联合20余家企业开发29个培训资源包 如领动独立站实战课程 通过真实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站、优化与推广全流程技能 [5] 专业建设与就业成果 - 学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在国际贸易专业增设跨境电商模块 2020年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后随直播电商兴起增设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专业 [6] - 近3年专业群就业率达96% 就业相关度78% 用人单位满意度92% 2025届毕业生已获多家企业提前招聘 如常州起重机械公司外贸助理等岗位 [7] - 通过"五金"标准(金专业、金课程等)建设 2024年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持续聚焦店铺运营、视觉营销等岗位深化人才培养 [6]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5年增长超10倍 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物流等技术推动行业便捷化发展 [6] - 独立站从"可有可无"升级为"非他不可"的战略支点 企业通过自主运营摆脱第三方平台束缚 带动相关人才需求激增 [4]
全市小麦收获进度超九成,水稻播栽进度超8%
南京日报· 2025-06-04 10:22
小麦收割进度 - 全市90多万亩小麦已收割83万多亩 收获进度超92% [1] - 30多万亩油菜全部收获完毕 [1] - 南京金庄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约2000亩小麦 预计3天完成收割 [1] 水稻种植情况 - 今年水稻预计种植面积近130万亩 当前已播栽10万多亩 播栽进度超8% [1] - 新龙家庭农场采用机插秧方式 每台插秧机日均作业四五十亩 预计6月20日完成全部插秧 [2] 农业机械化水平 - 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 主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 - 南京金庄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使用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完成小麦收割脱粒一体化作业 [1] - 新龙家庭农场投入2-4台插秧机进行水稻种植 [2] 特色农业模式 - 南京金庄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收获小麦烘干熏蒸精选后作为种子供给周边农户 而非直接销售或加工 [1]
220千伏莫愁变电站3号主变预计迎峰度夏前投运
南京日报· 2025-06-04 10:22
电网建设进展 - 南京主城区220千伏莫愁变电站正在进行设备验收 新增3号主变预计6月下旬投运 提升江东门片区供电可靠性 [1] - 莫愁变电站现有1、2号主变负载率较高 扩建3台主变将增强龙江 汉中门 江东商贸区等商圈和政府机关集中区域的供电能力 [1] - 江宁区公塘—华科220千伏线路工程正在施工 盾构段约800米 预计7月底始发 10月贯通 [1] 南部电网强化 - 公塘—华科220千伏线路工程是南京南部电网关键项目 共分6个单体 涉及多种施工工法 协调难度大 [2] - 工程以220千伏公塘变电站为枢纽 连接板桥等变电站 构建南部电网南北联系通道 计划迎峰度冬前投运 [2] - 项目投运后将显著提升江宁片区供电可靠性 应对该区域持续增长的用电负荷 [2] 电网整体提升 - 去年投运的27.9千米秋藤—望江线路工程将苏北清洁电能直送南京主城 强化北部电网可靠性 [3] - 当前南北区域电网工程协同推进 将全面提升南京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3]
周红波检查中高考准备工作
南京日报· 2025-06-04 09:30
中高考准备工作 - 市委书记周红波强调要以极端负责态度落实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确保中高考安全平稳有序 [1] - 全市共有3.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7万人报名参加中考 [1] - 29个高考考点和150个中考考点正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1] - 周红波检查了试卷保密室、考试指挥中心等重点部位,并听取考试组织、保密管理、应急预案等情况汇报 [1] - 新增考点中华中学雨花校区已配备智能安检门、实时智能巡查系统等设施 [1] 考试安全与公平公正 - 中高考事关国家选才育才,关系千家万户,必须把公平公正和安全贯穿每一个环节 [2] - 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规定和考务管理要求,防范失泄密、舞弊等风险 [2] - 加强演练培训、技术赋能和应急预案,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考试组织有序 [2] 考生服务与环境保障 - 做好天气预警、交通疏导、噪声管控、水电气供应等保障工作 [2] - 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咨询等服务,优化暖心送考、应急保障措施 [2] - 贴心服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持续净化考点周边环境 [2] 宣传引导与考生心态 - 加强正向宣传引导,帮助考生放松心情、从容应考 [2] - 助力考生在实现人生梦想道路上迈好关键一步 [2]
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在宁启动
南京日报· 2025-06-04 07:45
全国服务消费季活动启动 - 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在南京启动 12个中央部门、13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及头部平台企业参与 推出160余项重点活动 [1] - 江苏省发布服务消费惠享礼包 涵盖养老托育、餐饮家政、文旅体育、电影等领域 南京发布首版"宁享服务"消费臻选指南 覆盖12个领域近200个臻选点位 [2] - 活动同步开设"漫游苏适圈"主题市集 设置5大互动体验区 融合健康消费、银发经济、数字消费等10大元素 吸引百余品牌参与 [3] 服务消费创新实践 - 红山森林动物园入选服务消费场景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通过"体验经济""IP经济""融合经济"转型 游客量从2023年660万增至2024年近800万 外省游客占比50% [5] - 南京市建立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 打造线上平台及多元活动 红山动物园案例为全国服务消费融合创新提供借鉴 [5] - 活动现场展示苏宁易购仿真机器人、智能诊脉仪器等科技产品 米其林美食、房车露营体验区及飞盘射箭等运动项目吸引市民参与 [3] 绿色与数字消费融合 - 市集依托玄武湖生态优势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通过SGS认证实现碳中和并发放纪念卡 [4] - 设置江苏闲鱼循环市集 展示数码回收、宠物玩具等循环经济产品 配置支付宝碰一碰设备创新数字消费场景 [4] 南京服务消费发展规划 - 计划培育餐饮家政服务品牌 建设文旅特色街区、体育产业基地及银发经济"区中园"等载体 [6] - 创新打造"跟着电影品美食""小剧场+商业mall"等融合场景 构建"南京艺术节""宁青Yeah校"等活动矩阵 [6] - 提升"我的南京"App数字化服务能力 优化普惠便捷的消费环境 [6]
设备“上新”再提速 产业焕新促升级
南京日报· 2025-06-04 07:42
设备更新投资增长 - 1—4月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1] - 金陵石化去年实施设备更新230余项 投资金额超1.5亿元 [1] 石化行业设备更新案例 - 金陵石化更新腐蚀严重的管道、阀门和反应器 升级防爆仪表和控制系统 实现安全、经济、环保与技术升级多重突破 [1] - 金陵石化联合沈鼓集团、浙大中控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 采购成本降低30%以上 交货周期缩短40%以上 [2] - 南化公司投用微界面强化分离系统 硝基苯碱耗降低20% 预计2025年碱耗再降15%—20% [2] - 南化公司氢氨联合优化项目年降本1.28亿元 节能19.2万吨标煤 [4] - 扬子石化芳烃厂制氢装置更新后转化炉热效率从89.8%提升至91.5% 每小时节约燃料费用0.4万元并增产高压蒸汽15吨 [5] - 金陵石化更新高耗能设备后维修维护时间和备品备件消耗大幅减少 [6] 钢铁行业设备更新案例 - 南钢实施特钢产品品质提升技术改造项目 新增高技术、高效率设备和数字智能化系统 形成年产10万吨高端特钢新材料能力 [3] 汽车行业设备更新案例 - 南汽集团将溶剂型色漆涂装工艺改为水性色漆涂装工艺 降低能耗及排放 为新能源轿车新车型生产提供保障 [7] 绿色低碳成效 - 扬子石化CEB装置年替代丙烷消耗4800吨 降低燃料成本超千万元 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8万吨 [8] - 金陵石化更新低氮燃烧器和RTO设备后VOCs排放量减少30% 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100% 废水回用率提升至90% [8] 政策支持 - 《南京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五大行动13条举措 目标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 [9]
江苏无锡:“海归”小镇重构“生存逻辑”,“非标生态”打造城市“精神栖息地”
南京日报· 2025-06-03 18:13
商业创新模式 - 海归小镇通过"非标商业+主理人文化+产城融合"的复合生态重构园区商业底层逻辑,区别于传统园区的"生存型配套"[1] - 园区配套商业以解构传统、创造新意为发展路径,发展速度超预期,形成"独特竞争力"和"内在驱动力"[2] - 商业形态呈现热带雨林式自然生长,促成产业协同案例,如冷链科技公司与水果店合作实现全球首创"空间电场休眠保鲜技术"产业化应用[3] 空间运营特色 - 下沉广场与森林峡谷形态设计融合艺术基因与商业创新,形成工业美学与自然生态交织的独特空间[7] - 运营方保留2000㎡公共活动区作为跨界创新培养基,提供情绪价值、社交货币和生活灵感等新型商业价值[7] - 建筑群采用"水中卵石"错落分布理念,结合开放式共享空间设计强化社区氛围[7] 主理人生态案例 - 季之作咖啡店创新"自习室+果咖"模式,配备充电插座,菜单突出全国知名产地应季水果[2] - 觉醒网球为无锡球类好评榜第一,采用24小时无人智慧系统,配备自动发球机与智慧环境控制设施[4] - 一心汤面开业半月即实现日均150人次客流,主理人为日本海归,认可园区调性与政策支持[4] 招商与商业数据 - 当前进驻商户33家,招商率达75%,重点引入本土主理人品牌,包含无锡最大室内高尔夫球馆等首店资源[7] - 计划启动商户会员共享计划,通过打折、满减等联盟优惠政策推动生态系统化升级[4] 产城融合实践 - "楼上实验室+楼下试验场"布局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直接对接,典型案例为冷链技术与水果零售的协同[3] - 桃萤津选联合创始人计划持续深耕园区,通过商业实践帮助无锡打造产地名片[2] 行业趋势启示 - 慢生长模式挑战"效率至上"传统理念,探索商业终极形态在于匹配创意主理人与目标客群的精神需求[5][6] - 园区商业从基础配套进化为优质内容生产平台,预计将吸引更多个性化流量爆款品牌[7]
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南京日报· 2025-06-03 10:15
零碳田园项目启动 - 溧水区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举行"炭基健康 零碳田园"启动仪式 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1] - 项目后期将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零碳田园"认证 [1] - 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拿出100亩稻田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后期将推广到园区全部土地 [2] 炭基农业技术原理 - 炭基有机肥中的生物质炭富含微孔 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作用 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好提升作用 [1] - "零碳田园"原理为"以废制炭 以炭沃土 固碳减排 健康持效" 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改良土壤 提升固碳减排效果 抵消水稻生产碳排放 [1] - 一亩稻田施用750公斤炭基有机肥 可实现稻田碳排放平衡 [1] 炭基农业实践成果 - 2019年以来潘根兴团队在芝山村开展"炭基农业"实践 将作物秸秆 畜禽粪污 厨余垃圾等废弃物转化为炭基有机肥 [1] - 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闭环链条 [1] - 实施区域内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幅达36.6% 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 [1] - 种出的炭基水稻富含硒 铁 锌等微量元素 营养品质和口感俱佳 [1] 经济效益提升 - 芝山富硒大米市场价达每公斤16元 是改良前的2倍 [2] - 改良后300亩林下土地种植黄花菜 每年干货产量达1万斤 每公斤售价200元 [2] - 园区整体经济效益提升30%-40% [2] 环境效益 - 减少传统化肥使用 美化环境 [2] - 农业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第三大来源 固碳减排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1]
我市不断降低准入门槛,让“富民创业贷”有效缓解创业者融资难题
南京日报· 2025-06-03 10:15
富民创业贷政策亮点 - 江苏省2019年创新推出"富民创业贷",推出当年群众满意率超97%,被人社部作为促进创业就业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1] - 南京2023年引入担保机构新机制,通过免收担保费、财政贴息及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优化政策[1] - 贷款审批效率显著提升,从申请到审批完成仅需1个工作日,财政贴息后实际利率低至1.55%,大幅低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2] 政策受益案例 - 南京吉力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2月成立)获批15万元贷款,用于设备采购和业务拓展[1][2] - 企业可享受三大红利:5年内成立的公司均可申请、财政贴息减轻付息压力、正常还款后可续贷(最高3次)[2][3] - 贷款资金直接助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就业增长,形成"政策支持-业务发展-持续融资"良性循环[2] 政策实施机制 - 采用银担合作模式,江苏信保南京信用融资担保公司主动对接银行推动业务落地[3] - 覆盖对象包括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重点支持成立5年内的初创企业[2] - 建立专项审批系统提升效率,担保机构免除费用降低融资成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