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
搜索文档
登封:回收利用“废物” 巧变生态“财富”
郑州日报· 2025-10-16 11:5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 在登封市石道乡陈村小学旧校舍设立加工点 集中回收处理周边村庄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加工 加工后的秸秆成为青贮饲料用于牲畜饲养 [1] - 采取广泛动员、强力宣传、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模式 乡、村、组三级协同发力推动秸秆回收工作 [1] - 该模式已覆盖石道乡阮村、西窑等多个行政村并继续扩展延伸 形成由点及面、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 [1]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将过去堆放占地、焚烧污染的秸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 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 [1] - 通过出售玉米秸秆 农户每亩地可增收约200元 拓宽了农民就地增收的渠道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政策引导与发展方向 - 登封市在三秋生产期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增强群众对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认识 [2] - 积极倡导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等多种处理方式 提升群众对资源化利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2] - 此举为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
智造先行,郑州品牌闪耀世界舞台
郑州日报· 2025-10-16 10:45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市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十五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1][4][12] 产业发展成就 - 郑州市已培育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4]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55家,5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12] - 郑州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和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超硬材料、气体传感器生产基地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50.9%,较2019年大幅提高38.5个百分点 [10] -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形成磅礴动能 [1] - 全市未来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元,前瞻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六大方向的15条新赛道 [12] 重点企业表现 - 宇通客车在2025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斩获"年度最佳客车大奖"等七项荣誉,推出行业领先的"车电同寿"技术并全球应用 [5] - 宇通新能源客车全球累计销售超18万辆,客车已进入欧洲超25个国家 [5][6] - 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市场占有率超70% [1] - 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已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7] - 郑州比亚迪基地在2023年11月迎来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500万到600万仅用时3个多月刷新全球纪录 [6]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郑州比亚迪焊接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7%以上 [6] - 郑煤机集团智慧园区(河南省首家数字化灯塔工厂)投产使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 [6] - 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281家,是2019年的4.61倍 [10] - 中铁装备打造全断面掘进机工业互联网平台,强调数据沉淀和发掘对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1至2024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5% [10] - 2024年,全市计算机整机年产量超200万台,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10] - 上汽郑州基地产量突破150万辆,东风日产郑州工厂产量超260万辆 [6]
高校毕业生综合招聘会周五举行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8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由河南零工市场与"职小业"联合举办,主题为"筑梦职场 '位'你而来——2025高校毕业生综合招聘会暨河南零工市场灵活就业专场招聘会",举办时间为10月17日上午,地点在经北二路50号河南零工市场一楼[1] - 招聘会旨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搭建企业与人才的高效对接平台,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各类求职群体均可参加[1] -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求职者可现场交流或通过线上平台投递简历以提高招聘效率[1] 参与行业与岗位 - 招聘会吸引企业涵盖IT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生活服务、商业服务、房产、教育、物流快递、文化传媒、制造、环保科技、商贸、新能源、食品等多个领域[1] - 提供超过3600个就业岗位,涉及管理、行政、财务、人事、采购、客服、质检员、营销、技术员、机械设计工程师、外贸、房产经纪人、生物技术、设备维修工程师、主播、视频剪辑、新媒体运营、医疗、管培生、配送理货员、仓储物流主管、司机、厨师、普工、导购等职位[1]
2025年非采暖期第三次供热管网冷态运行启动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8
供热管网运行安排 - 公司于10月15日9时至16日17时进行2025年非采暖期第三次供热管网冷态运行 [1] - 自15日9时起启动热网循环泵,供热系统维持冷水循环状态并逐步提升运行压力 [1] - 冷态运行旨在检验供热设备设施,提前发现并消除管网潜在隐患 [1] 运行目标与模拟 - 本次运行将调整全市供热区域,全面模拟今冬供热运行工况 [1] - 运行为供热启动奠定坚实基础 [1] 安全监控与公众服务 - 热力运行人员全程监控供热管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巡检排查工作 [1] - 公司确保对管网及设备故障的及时发现与即时处置 [1] - 市民发现管网泄漏等异常情况可拨打客户服务热线68890222,检修人员将迅速响应处理 [1]
省儿童应急救援中心在郑挂牌成立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8
河南省儿童应急救援中心成立 - 河南省儿童应急救援中心于10月15日在郑州正式成立 由河南省儿童医院牵头[1] - 中心将牵头成立省内儿童应急救援三级网络 开启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新篇章[1] - 该中心依托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契机 联合多学科医疗团队运作[1] 儿童应急救援体系的目标与意义 - 旨在提升儿科意外伤害防治与急危重症救援能力 构建覆盖全省、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儿童应急救援体系[1] - 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 患儿病情危重 致死率及致残率高 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安全[1] - 应急创伤救治是儿童健康领域极为关键且紧迫的环节[1] 应急救援技术学习班内容 - 中心挂牌后举办了"河南省儿童应急救援暨儿童意外伤害综合防治技术学习班" 全省儿科急重症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参与[2] - 课程围绕"防、治、援、建"四大核心 系统覆盖从预防监测、早期评估到高级生命支持的完整链条[2] - 创伤与重症领域重点探讨了重症创伤性脑损伤管理、严重创伤早期评估及儿童创伤性心肺衰竭的ECMO救治策略[2] 具体救治技术与体系能力建设 - 急症处置方面深入解读儿童溺水防治方案 分享儿童急性中毒、创伤后出血与凝血平衡等临床难点新进展[2] - 核心技术环节强化了心肺复苏的高效团队配合与危重患儿的规范转运[2] - 体系与能力建设宏观聚焦卫生应急体系构建与伤害监测 微观关注患儿安全、人工气道管理等支撑技术并融入健康科普传播经验[2]
智造先行 郑州品牌闪耀世界舞台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3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市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正为“十五五”规划布局 [1][2] - 当地产业呈现出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攻坚、新兴产业集群式崛起的特点 [2][3][7] 产业发展成就 - 郑州市已培育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55家,5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8] - 2021至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5% [7]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50.9%,较2019年大幅提高38.5个百分点 [7] 代表性企业与产品 - 宇通客车在2025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斩获七项荣誉,其纯电动专属平台YEA和“车电同寿”技术全球应用 [3] - 宇通新能源客车全球累计销售超18万辆,已进入欧洲超25个国家 [3] - 郑州比亚迪基地在2023年11月实现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500万到600万仅用时3个多月 [3] - 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市场占有率超70% [2] - 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已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5] - 郑煤机更名为中创智领,其数字化灯塔工厂使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 [4] 产业集群与产能 - 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上汽郑州基地产量突破150万辆,东风日产郑州工厂产量超260万辆 [3] - 宁德时代电池项目落地,上汽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纷纷上马 [3] - 2024年,全市计算机整机年产量超200万台,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7] - 郑州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和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超硬材料、气体传感器等生产基地 [7]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中铁装备与清华大学联合攻关,掌握了超硬材料高强高韧的世界领先技术 [5] - 企业打造全断面掘进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拥抱数字化 [5] - 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281家,是2019年的4.61倍 [7]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全球“灯塔工厂”3家 [8] 未来产业布局 - 郑州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六大方向,布局15条新赛道 [7] - 全市未来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元 [7] - 展望“十五五”,郑州将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驱动数字化赋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强社会治理、守粮食安全,河南准备这么做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3
社会治理条例 - 全国首部省级社会治理法规 共9章75条 涵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基层基础建设 矛盾纠纷化解 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2] - 专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章节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 - 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 加强基层党组织 基层治理队伍 基层治理机制 基层治理网格 基层治理平台建设[3] - 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 包括村(居)民 业主委员会 物业服务人 志愿服务组织 社区工作者 网格员 巡防队员和新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 新就业群体等[3] -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反电信网络诈骗 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管理[3] - 重点对政治安全风险防范 金融风险防范 突发事件应对 安全生产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监督管理和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等内容作出规定[3] -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政务诚信 商务诚信 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4] 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 共10章65条 涵盖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 粮食流通 产业发展等方面 构建全链条粮食安全保障体系[5] - 分类分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 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5] - 加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建立种子储备制度 提升供种保障能力[5] - 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相关指标在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5] - 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落实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制度 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5] - 承储省级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应当剥离商业性经营业务 承储市县级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应实行人员 实物 财务 账务管理分开[6] - 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 提高政府粮食储备科学管理水平[6] - 加强小麦交易平台建设和小麦大数据中心建设 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资源配置枢纽[6] - 完善公路 铁路 水运相互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推动内河港口建设 支持粮食航运码头建设 畅通跨省粮食物流通道[7] - 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支持各类组织开展粮食市场信息服务 鼓励企业建设粮源基地 加工基地 仓储物流设施和产业园区[7] - 促进粮食就地就近转化 形成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和口粮需求相匹配的粮食产业布局[7] - 鼓励粮食种植 加工与旅游 教育 文化 科普 休闲 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粮食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7] - 支持创建小麦 玉米 稻谷 花生等大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开展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7] - 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 健全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制[7]
今年起郑州市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776元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3
筹资标准调整 - 2025年1月1日起郑州市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776元 [1] - 市本级财政补助由中央财政420元 省财政56元 市财政150元 区财政150元构成 总额776元 [1] - 各县(市)财政补助由中央财政420元 省财政84元 市财政38元 县(市)财政234元构成 总额776元 [1] - 中央 省属 市属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776元 [1] 个人缴费标准 - 郑州市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 与去年标准持平 [2] - 驻郑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90元 与省定标准差额由市财政补助 [2] - 新生儿出生当年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资金承担 [2] - 城乡居民医保集中参保缴费期截止到2025年12月31日 [2] 特殊群体参保资助 - 对特困人员 孤儿给予全额参保资助 [2] - 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给予95%的参保资助 [2] - 对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脱贫享受政策户等特定困难家庭成员参照低保对象给予95%资助 [2] -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低保边缘人口和困境儿童给予80%的参保资助 [2]
市政协第35次主席会议召开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3
10月15日,市政协召开第35次主席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省政协十三届 十五次常委会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在市政协专题协商 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政协主席杜新军主持会议。市政协领导翟政、郝伟、赵学庆、李秋红、魏宁 娣、宋建国、夏扬、楚惠东、王鸿勋出席会议。 杜新军表示,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总结全市政协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 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全市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会。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把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市委部署要求上来。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显著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 机结合,聚焦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重要部署,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现 代产业体系构建、文化强市建设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四个凝聚"工作,努力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 ...
五年来河南国资国企改革交出高质量答卷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1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十四五”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实现了资产规模、营收利润的快速增长,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1][2][5][6][8] - 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国资国企改革力度、进度和成效在全省位居首位,已完成96%以上主体任务,在民生保障和新兴产业布局上成果突出 [1][3][7] 资产规模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省市两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7.3万亿元,净资产2.3万亿元 [2] - 省管企业资产总额4.4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较2020年底分别增长84%和104.8%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600亿元 [2] - 2024年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7000亿元、利润236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3.3%和191.5% [2] 改革进展与企业治理 - 全省完成19户省管企业战略重组,“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基本形成 [5]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全覆盖 [6] - 全国评估进入第一方阵,23项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和我省改革案例集 [6] - 郑州市将原44家市管企业重组整合为9家一级产业集团和7家重点管理企业 [7] 产业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监管企业战新产业营收总额902亿元,占比较2023年底增长5.7个百分点 [5] - 煤炭、化工、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同比增长48% [5] - 2024年战新产业新增投资同比增长36.05%,营收同比增长44.74% [9] - 郑州市实施战新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530亿元,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到17.45% [9]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2021年至2024年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9.3%,2024年研发投入达109.63亿元,较2020年翻一番 [8]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7%,首次超过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水平 [8] - 研发人员总人数突破3万人,引入两院院士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9名 [8] - 省部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超过250个,各类创新性企业427户 [9] 民生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 - 郑州市累计投资826.33亿元建设民生项目71个 [3] - 民生领域成果包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十、代建12所高中新增学位2.06万个、收购存量房493万平方米助力保交楼、建成3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生活垃圾400万吨发电15亿度等 [3] - 整合11.15万个公共泊位,服务近400万市民停车 [3] 监管体系优化 - 全国首创设立国资委四个专业委员会,常态化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平行论证 [4] - 建成覆盖省市两级的智能化监管架构,实现重点事项穿透式监管 [4] - 出台国资委权责清单(2024版),“一企一策”开展授权放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