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搜索文档
医院文创也要注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8:49
然而,医院文创产品也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比如,器官毛绒挂件出现解剖结构错误,将直接向公 众传递错误医学知识。因此专业人士强调,医学知识的严肃性与通俗性平衡需通过严格审核实现。在这 方面,一些医院早就有所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比如,安贞医院在设计"安医生"IP时,其形象灵感严 格取自创始人吴英恺的医学贡献,避免随意化改编导致形象失真。 过度商业化甚至炒卖医院文创产品,也会让医院的文创之路走偏。当文创产品沦为炒卖对象,其健 康科普功能就会被市场侵蚀。部分医院盲目跟风设计网红产品,忽视医疗场景特殊性,最终可能损害医 学科普的公信力。这种现象在"限量款""联名款"等炒作中尤为明显,需警惕资本逻辑对公益属性的侵 蚀。 医院文创必须划定专业底线,建立"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审核机制。这就要求设计团队要包含医学专 家、科普工作者与设计师,确保每个产品既具创意又经得起专业推敲。医院的文创店也应要求销售员系 统学习产品背后的医学知识,实现"售卖即科普",并通过多轮专业评审,确保IP形象符合医学伦理。唯 有如此,医院文创才能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真正起到弘扬医学文化和传播医学知识的作用。 医学文创化的浪潮已然涌来,它既承载着科普使命, ...
全市每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24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市在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初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1] - 通过构建全链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培育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应用 [2][3] - 金融支持力度强劲,绿色贷款和债券为绿色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4] - 未来将围绕五大方面实施标杆引领工程,以更高标准加快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5][6] 绿色技术创新 - 全市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6.7万件,年均增速达14.6% [2] - 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200家,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和推动技术迭代的核心阵地 [2] -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致力于建设国内引领性、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平台 [2] - 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现场签约,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2] - 未来将培育一批氢能、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 [6] 绿色产业发展 - 北京市加快发展先进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 [3] - 绿电利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每3度电中有近1度为绿电 [3] - 加快推动11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实施 [3] - 国内首个新蛋白科技创新基地落地丰台并投入使用,平谷农业中关村可持续蛋白研究中心同步设立 [3] - 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超过119万辆,为"十三五"时期末的近三倍 [3] - 全市累计认定高端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领域首台(套)产品58个 [3] - 未来将着力加强先进能源、合成生物、可持续蛋白等产业的创新发展 [6] 区域协同与政策支持 - 城市副中心出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城市更新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5] - 平谷区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替代蛋白产业集群 [5] - 经开区实施科技强绿等五大行动,对40项措施给予补贴奖励 [5] - 房山区着力培育发展七大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 [5] - 东城、西城、朝阳、昌平、怀柔等区也研究形成了绿色经济实施方案或专项政策 [5] - 未来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与河北雄安新区、天津生态城的合作联动 [6] 绿色金融与市场机制 -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CCER交易启动,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271万吨,累计成交额2.3亿元 [4] - 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 [4] - 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超过9100亿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围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绿色文化涵育、绿色合作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实施标杆引领工程 [5][6] - 在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将加快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统 [6] - 在绿色文化涵育方面,将加快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大中小幼绿色低碳教育体系 [6] - 在绿色合作方面,将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6]
北京文化要素如何聚合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文化资源聚合发展 - 北京将深入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并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作为2025年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2] -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 文化资源深厚多元 需聚合融通各类文化资源以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 - 北京规划"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 明确繁荣兴盛古都文化 红色文化 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基本格局 [5] 文化创新实践案例 - 2025年8月长安大剧院上演新编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采用老中青三结合创作队伍 融合传统与时代元素 [7] - 2025年1月湖广会馆推出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 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并实现文物活化利用 [7] - 文化创新遵循守正原则 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创出新思路 新形式和新机制 [8]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北京通过国际图书博览会 国际电影节和服贸会等大型活动吸引80个国家1700多家展商参展 [9]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22万种中外图书 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 吸引110个国家30万人次参观 [9] - 北京出版集团在马来西亚发布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马来文版 推动3部茅奖作品海外版权合作 [10] 文化空间建设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配备15组巨型书架 南中轴博物馆群正打造国家级文化会客厅 [3] - 路县故城遗址将通州建城史前推至西汉 元大都遗址规整出中轴线与胡同的城市秩序 [3][5] - 东四胡同百年门墩和密云千年银杏树等细节体现文化传承 展现古都文化与京味文化融合 [5]
多项重要文化成果今日发布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传承·创新·互鉴”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1] - 论坛包括1场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 [1] - 约800名中外嘉宾将齐聚北京 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文化企业代表等 [2] 核心议程与活动 - 9月23日上午举行主论坛 下午举行6场平行论坛 议题涵盖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等热门领域 [1] - 论坛期间将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 发布《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4》等成果并进行项目签约 [2] - 9月24日将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组织优质项目推介 引导金融资源注入文化产业 [2] - 为纪念中法电影里程碑年份 论坛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 法国知名影人出席并公开放映珍贵历史影像 [2] 产业展示与创新 - 论坛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 展出8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余件文创精品 涵盖10余个领域 [4] - 展品包括博物馆公园顶流文创 如国博凤冠 天宫藻井 以及非遗精品 热门IP文创和潮流设计 [4] - 展区设计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 从创新开发方式和科技成果应用方面加强选品 体现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成果 [4] 科技融合与互动体验 - 展区设置彩塑京剧脸谱 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 并有非遗大师现场献艺 [5] - 科技互动装置包括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 清华团队跳舞机器人“Booster T1”和AI虚拟人导览 展现“文化+科技”趋势 [5] - 文化科技体验区设有AI拍照打卡机 “凯叔讲故事AI鸡飞飞”等人工智能文创产品 增强公众互动体验 [5] 配套与公众参与 -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作为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已开启 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 [2] - 20余场专业沙龙将遍布城市多个文化空间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文化遗产价值阐释 大模型助力媒体变革等前沿话题 [3]
彩塑壁画碰撞数字技术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论坛活动概况 - 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主题为“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汇集近百位国内外文博专家学者、策展人和媒体 [1] - 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徐悲鸿纪念馆协办,包含两场聚焦不同主题的沙龙对话 [1] - 沙龙嘉宾中有60位是来自北京地区策展人培训班的策展人学员,学员代表认为活动对深入理解数字化与文化遗产的关系及提升国际视野有重大帮助 [2] 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案例 - 上半场对话聚焦“彩塑壁画的数字化阐释与展示”,探讨法海寺、佛光寺、永乐宫等案例的数字化赋能方向与途径 [1] -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强调数字化工作中需坚持原真性、专业性与跨界合作的重要性 [1]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者皮德罗指出,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现存文物研究的关键工具,并认为通过虚拟重建可重新发现中国失落的文化遗产 [2] 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 - 下半场对话聚焦“文化遗产对话世界文明”,讨论如何通过文化遗产链接世界 [1] - 学者皮德罗分享了基于欧洲和中国博物馆藏品、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取得的“琉璃釉陶塑雕像”研究新进展 [2]
关注2025北京文化论坛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论坛概况 - 约800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共议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主题 [1] 科技应用 - 北京城市图书馆应用AI技术实现"AI鲁迅"交互体验 [1] - 通过元宇宙空间探索未来阅读方式创新 [1] 内容策划 - 推出《京彩文化"四问"》系列聚焦文化聚合发展与科技助力主题 [1]
在文化与科技相融共生中激发创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1:58
本报特约评论员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赋能,可以从更广维度打破时空界限,让文化场馆"动起 来"、非遗"热起来"、文物"活起来"。数字出版、数字演艺等新型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给观众带来更 为便捷、时尚、全方位的视听体验。而动漫游戏、网络音乐、数字文创等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 穷,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产品的形态与业态,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今日开幕,约800名中外嘉宾将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围绕科技激发文化原创 力、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 消费、传播等各环节的形势下,本届论坛无疑是一次汇集众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加快发展 新型文化业态的最佳契机。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北京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科技驱动产业革新、集群生态加速 形成的繁荣景象。这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 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 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高 ...
北京文化如何插上科技翅膀?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1:56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 - 北京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上半年文化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达8808.8亿元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72.1% [1]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相关企业约2400家 大模型产品备案105款 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2] - 发布《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2027年突破文化科技融合关键技术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2] 技术应用与创新场景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数字孪生、AI、VR、AR技术 构建沉浸式阅读场景 支持个性化虚拟角色创建 [3] - 老字号品牌通过科技挖掘文化底蕴 如三元食品新茶饮店采用机器人3D打印咖啡 提供现打鲜奶体验 [5] - 文旅场景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 推出虚拟数字人演唱会、沉浸式影院等新业态 [6] 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生 - 首钢园通过工业遗存改造打造数字博物馆群 《重返·圆明园》展览采用高精度三维建模与AI复原技术 [7] - "数字圆明园"项目结合5G+8K高清影像与AI+AR技术 重现海晏堂遗址盛景 [7] - 三高炉数字博物馆运用全域沉浸投影技术 将工业设施转化为叙事现场 [7] 产业集群与生态建设 - 北京市布局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与产业园区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8] - 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先行先试政策 持续策划文化科技融合活动 [8] - 通过制度建设释放创新潜能 形成孕育创新人才的文化生态 [8]
北京市文旅局推出10条“跟着赛事游北京”线路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7:49
为迎接国庆中秋双节及秋季赛事黄金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于2025年9月正式推出10条"跟着赛事游北 京"主题旅游线路,创新融合网球、乒乓球、花样滑冰三大国际顶级赛事资源与城市文旅资源,打造"赛 事+旅游"消费新场景,让市民游客在观赛之余深度体验北京的城市魅力与人文温度。 本次推出的十条线路以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9月14日至10月5日)、WTT中国大满贯2025(9月25日至 10月5日)、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奥运资格赛(9月17日至21日)三大国际赛事为核心载体,线路设计突破 传统观赛模式,将赛事场馆与城市地标、艺术园区、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文旅资源串联,形成"一日 微度假"与"两日深度游"相结合的多元选择。 赛事介绍: 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9月14日至10月5日在北京举行,亚洲首个横跨三周的综合网球赛事。包括男女 世界顶级选手辛纳、萨巴伦卡在内的14位大满贯冠军和5位曾登顶世界第一的球员将和热情的观众一起 活力登场,郑钦文将领衔中国军团参赛。 线路1:网球+艺术园区的梦想之旅 行程:朝阳合生汇→朝阳公园→798艺术区(超现场)→国家网球中心(赛场) 游玩时间:1天 游玩方式:骑行、驾车、公交、地铁 线 ...
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593万张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7:12
中秋国庆假期航空旅行需求 - 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593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8% [1] - 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过140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 [1] - 国内航线平均价格约1017元,俄罗斯飞中国航线受免签影响,机票预订量超2.8万张,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约33% [1] 热门航线分布 - 国内热门航线前十包括北京-上海、上海-广州、北京-成都、上海-成都、北京-深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都-深圳、广州-成都、北京-乌鲁木齐 [1] - 出入境热门航线前十包括上海-东京、上海-大阪、北京-东京、上海-中国香港、上海-首尔、北京-大阪、北京-中国香港、青岛-首尔、北京-首尔、上海-中国台北 [2] 民航业数字化进程 - 自10月1日起,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统一使用电子行程单,不再提供纸质行程单 [3] - 截至8月底,各渠道共开具电子行程单超4000万张,占开票总量比例达43% [3] - 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公告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面启用电子行程单,乘机日期在2025年9月30日前的客票仍可打印纸质行程单 [4] 无纸化运营的效益 - 航空公司停止提供纸质行程单可降低运营成本,以日均1000个航班计算,每天可节省约3万张纸,每年可节约1200多万费用成本 [4] - 民航业数字化体现在飞机维护、维修工作推广使用电子签章,实现工卡、放行单无纸化 [4] - 民航局将推进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旅客运输服务使用电子行程单工作,持续推动电子化改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