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青年报
icon
搜索文档
胡军谈数字人对演员的影响:期待它的出现 但演员的灵魂非常关键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18:31
#关注2025北京文化论坛# 【胡军谈数字人对演员的影响:期待它的出现 但演员的灵魂非常关键】9月23 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开幕。著名演员胡军在接受记者提问如何看待AI、数字人等新技术对演 员职业的挑战和机遇时表示:我非常期待它的出现,表演不是1+1=2的一个公式、一个数据,而是他 的真心。未来数字人的脸部灵动性等一切都可以达到,但我觉得演员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北京青年 报记者 史晨枫 刘畅 编辑 史晨枫)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召开 咖啡机器人引得外宾惊呼“That's good!”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17:27
行业趋势 -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成为行业核心主题 渗透于论坛各个角落 [1] - 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服务业 咖啡机器人实现一分钟两杯的制作速度 [1] 技术应用 - 机器人咖啡师通过机械臂操作 配比精准度超越人工标准 [1] - 全自动化操作流程显著提升卫生标准 获得外国嘉宾认可 [1] 产品表现 - 机器人制作的咖啡口味获得与会外宾正面评价 引发"That's good"惊呼 [1] - 科技应用体现人文温度 融合技术实用性与用户体验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中外嘉宾共话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16:36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行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1] - 约800名中外嘉宾包括知名专家学者 文化名人 行业领军人物参与交流 [1] - 主论坛通过致辞和演讲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 [1] 活动形式 - 论坛期间举办20余场专业沙龙活动 [1] - 沙龙分布于城市多个文化空间 关注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等话题 [1]
戳这里!看看北京这座城有多少“源头”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8:52
北京青年报2025-09-23 07:39:40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今日(9月23日)开幕。 本届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论坛将助力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伟大城市,历史上有很多"源头"。北京青年报推出 特别策划,让我们轻轻舒展一幅《北京文脉源图》,一起看看"都之源"的宏伟、"城之源"的繁华、"河 之源"的壮阔、"漕之源"的盛景…… 题图 | 视觉中国 编辑 | 杜小溪 ...
北京市养老服务费拟按最多不超3个月收取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8:49
政策核心内容 - 北京市起草《北京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保障老年人权益和财产安全 [1] - 政策适用于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预收费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 [2] - 政策从收取规则、资金存管、监督管理等方面强化监管,并设置过渡措施以消化存量问题 [2][3] 预收费收取规则 - 规定养老服务费(床位费、服务费、膳食费及其他费用)最多按不超过3个月收取 [1][2] - 押金收取标准不得超过月养老服务费用标准的4倍 [1][2] - 不提倡、不鼓励养老机构收取会员费,若收取需满足特定条件:床位300张以上、3星级以上、提供银行保函或购买履约保证保险等 [2] 资金存管与监管要求 - 要求养老机构将全部预收资金直接存入唯一专用存款账户,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3] - 专用存款账户需按星级留存30%至80%的风险保证金,除办理退费外不得支出 [3] - 设置资金异常流动预警机制,对符合退费条件的预收费用要求一次性退还 [3] - 政策有效衔接合同网签机制,全量掌握预付资金收取情况,确保资金“应存尽存” [4] - 将预收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通过执法检查和信用惩戒督促落实 [4] 过渡期安排与行业背景 - 政策发布前已开展预收费的养老机构需在6个月内完成资金存管手续 [3] - 存量预收费中,自2023年3月10日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后实际收取的服务费及押金需进行存管,已收会员费按规存管,不具备条件的机构需存管已收会员费并停止收取 [3] - 行业背景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下,预收费模式出现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导致退费难,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破坏市场秩序 [1]
医院文创也要注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8:49
然而,医院文创产品也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比如,器官毛绒挂件出现解剖结构错误,将直接向公 众传递错误医学知识。因此专业人士强调,医学知识的严肃性与通俗性平衡需通过严格审核实现。在这 方面,一些医院早就有所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比如,安贞医院在设计"安医生"IP时,其形象灵感严 格取自创始人吴英恺的医学贡献,避免随意化改编导致形象失真。 过度商业化甚至炒卖医院文创产品,也会让医院的文创之路走偏。当文创产品沦为炒卖对象,其健 康科普功能就会被市场侵蚀。部分医院盲目跟风设计网红产品,忽视医疗场景特殊性,最终可能损害医 学科普的公信力。这种现象在"限量款""联名款"等炒作中尤为明显,需警惕资本逻辑对公益属性的侵 蚀。 医院文创必须划定专业底线,建立"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审核机制。这就要求设计团队要包含医学专 家、科普工作者与设计师,确保每个产品既具创意又经得起专业推敲。医院的文创店也应要求销售员系 统学习产品背后的医学知识,实现"售卖即科普",并通过多轮专业评审,确保IP形象符合医学伦理。唯 有如此,医院文创才能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真正起到弘扬医学文化和传播医学知识的作用。 医学文创化的浪潮已然涌来,它既承载着科普使命, ...
全市每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24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市在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初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1] - 通过构建全链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培育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应用 [2][3] - 金融支持力度强劲,绿色贷款和债券为绿色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4] - 未来将围绕五大方面实施标杆引领工程,以更高标准加快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5][6] 绿色技术创新 - 全市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6.7万件,年均增速达14.6% [2] - 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200家,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和推动技术迭代的核心阵地 [2] -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致力于建设国内引领性、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平台 [2] - 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现场签约,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2] - 未来将培育一批氢能、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 [6] 绿色产业发展 - 北京市加快发展先进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 [3] - 绿电利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每3度电中有近1度为绿电 [3] - 加快推动11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实施 [3] - 国内首个新蛋白科技创新基地落地丰台并投入使用,平谷农业中关村可持续蛋白研究中心同步设立 [3] - 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超过119万辆,为"十三五"时期末的近三倍 [3] - 全市累计认定高端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领域首台(套)产品58个 [3] - 未来将着力加强先进能源、合成生物、可持续蛋白等产业的创新发展 [6] 区域协同与政策支持 - 城市副中心出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城市更新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5] - 平谷区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替代蛋白产业集群 [5] - 经开区实施科技强绿等五大行动,对40项措施给予补贴奖励 [5] - 房山区着力培育发展七大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 [5] - 东城、西城、朝阳、昌平、怀柔等区也研究形成了绿色经济实施方案或专项政策 [5] - 未来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与河北雄安新区、天津生态城的合作联动 [6] 绿色金融与市场机制 -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CCER交易启动,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271万吨,累计成交额2.3亿元 [4] - 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 [4] - 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超过9100亿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围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绿色文化涵育、绿色合作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实施标杆引领工程 [5][6] - 在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将加快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统 [6] - 在绿色文化涵育方面,将加快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大中小幼绿色低碳教育体系 [6] - 在绿色合作方面,将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6]
北京文化要素如何聚合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文化资源聚合发展 - 北京将深入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并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作为2025年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2] -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 文化资源深厚多元 需聚合融通各类文化资源以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 - 北京规划"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 明确繁荣兴盛古都文化 红色文化 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基本格局 [5] 文化创新实践案例 - 2025年8月长安大剧院上演新编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采用老中青三结合创作队伍 融合传统与时代元素 [7] - 2025年1月湖广会馆推出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 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并实现文物活化利用 [7] - 文化创新遵循守正原则 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创出新思路 新形式和新机制 [8]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北京通过国际图书博览会 国际电影节和服贸会等大型活动吸引80个国家1700多家展商参展 [9]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22万种中外图书 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 吸引110个国家30万人次参观 [9] - 北京出版集团在马来西亚发布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马来文版 推动3部茅奖作品海外版权合作 [10] 文化空间建设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配备15组巨型书架 南中轴博物馆群正打造国家级文化会客厅 [3] - 路县故城遗址将通州建城史前推至西汉 元大都遗址规整出中轴线与胡同的城市秩序 [3][5] - 东四胡同百年门墩和密云千年银杏树等细节体现文化传承 展现古都文化与京味文化融合 [5]
多项重要文化成果今日发布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传承·创新·互鉴”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1] - 论坛包括1场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 [1] - 约800名中外嘉宾将齐聚北京 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文化企业代表等 [2] 核心议程与活动 - 9月23日上午举行主论坛 下午举行6场平行论坛 议题涵盖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等热门领域 [1] - 论坛期间将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 发布《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4》等成果并进行项目签约 [2] - 9月24日将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组织优质项目推介 引导金融资源注入文化产业 [2] - 为纪念中法电影里程碑年份 论坛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 法国知名影人出席并公开放映珍贵历史影像 [2] 产业展示与创新 - 论坛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 展出8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余件文创精品 涵盖10余个领域 [4] - 展品包括博物馆公园顶流文创 如国博凤冠 天宫藻井 以及非遗精品 热门IP文创和潮流设计 [4] - 展区设计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 从创新开发方式和科技成果应用方面加强选品 体现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成果 [4] 科技融合与互动体验 - 展区设置彩塑京剧脸谱 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 并有非遗大师现场献艺 [5] - 科技互动装置包括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 清华团队跳舞机器人“Booster T1”和AI虚拟人导览 展现“文化+科技”趋势 [5] - 文化科技体验区设有AI拍照打卡机 “凯叔讲故事AI鸡飞飞”等人工智能文创产品 增强公众互动体验 [5] 配套与公众参与 -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作为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已开启 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 [2] - 20余场专业沙龙将遍布城市多个文化空间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文化遗产价值阐释 大模型助力媒体变革等前沿话题 [3]
彩塑壁画碰撞数字技术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论坛活动概况 - 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主题为“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汇集近百位国内外文博专家学者、策展人和媒体 [1] - 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徐悲鸿纪念馆协办,包含两场聚焦不同主题的沙龙对话 [1] - 沙龙嘉宾中有60位是来自北京地区策展人培训班的策展人学员,学员代表认为活动对深入理解数字化与文化遗产的关系及提升国际视野有重大帮助 [2] 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案例 - 上半场对话聚焦“彩塑壁画的数字化阐释与展示”,探讨法海寺、佛光寺、永乐宫等案例的数字化赋能方向与途径 [1] -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强调数字化工作中需坚持原真性、专业性与跨界合作的重要性 [1]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者皮德罗指出,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现存文物研究的关键工具,并认为通过虚拟重建可重新发现中国失落的文化遗产 [2] 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 - 下半场对话聚焦“文化遗产对话世界文明”,讨论如何通过文化遗产链接世界 [1] - 学者皮德罗分享了基于欧洲和中国博物馆藏品、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取得的“琉璃釉陶塑雕像”研究新进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