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壳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现身2025贝壳财经年会,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热议中企如何出海
贝壳财经· 2025-07-11 17:16
中印尼双边关系与投资合作 - 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安全、海洋、经济及人文领域持续推进合作 [6] - 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47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国出口767亿美元(+17.6%),进口711亿美元(-4%) [7] - 中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2024年中国在印尼投资达81亿美元(2014年仅8亿美元,十年增长超10倍) [7][6] 印尼市场潜力与政策环境 -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国家,人口超2.8亿(60%年龄<35岁),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和东盟最大经济体,预计十年内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 [9] - 印尼数字化转型加速,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及创意经济,新政府聚焦绿色基建、农业、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 [9] - 印尼实施亲商政策:开放外资所有权、提供税收优惠、简化监管流程,已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 [9][7] 重点合作领域与全球化策略 - 中印尼合作聚焦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数字经济等七大领域,强调优势互补与本地化结合 [2][13] - 东南亚地区人口6.8亿,中产阶级壮大且数字化程度高,2024年东盟与中国贸易总额达9823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336亿美元 [8] - 企业出海需重视本土化:选择本地合作伙伴作为文化向导,理解当地动态并共同创造价值,避免同质化全球化 [15][14] 中国企业出海实践与挑战 -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重点布局矿业、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产业,印尼市场被视为关键战略节点 [8][9] - 出海企业面临数据安全合规、税收政策等挑战,需通过"两条腿走路"策略(出口新兴市场+转内销)应对逆全球化风险 [2][14] - 数字经济企业需解决垄断认定、隐私保护等问题,本地合作伙伴可帮助建立信任并定制创新方案 [15]
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中国在印尼各领域投资每年成倍增长
贝壳财经· 2025-07-11 16:55
外交部官网"中国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47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我方出口767亿美 元,同比增长17.6%,进口711亿美元,同比下降4%。2022年11月,两国签署《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我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 来源国,印尼是我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7月10日,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出席2025贝壳财经年会"中国企业出海:开放世界,共生共融"论坛,并发表了《走 向全球,走进印度尼西亚》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在印尼各领域的投资每年都在成倍增长。现场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印尼的投资金 额达81亿美元。"而2014年,这一数字仅为约8亿美元。" 7月10日,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出席2025贝壳财经年会。 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国已成为印尼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这向中国企业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印尼十分重视与中国加强关系。同时,这种稳固的伙伴关 系是中国企业继续开拓印尼市场的坚实基础。"周浩黎说。 周浩黎呼吁更多中国企业走进印尼。"印尼欢迎中国的企业家、企业及创新者与 ...
华岭股份周军:大量投入研发短期或增加成本,但长远可提升竞争力
贝壳财经· 2025-07-11 16:41
公司业务与发展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业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企业 成立于2001年 是国家及上海市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中心 涵盖晶圆测试、IC成品测试、测试验证分析等服务 [1] - 公司特别依赖高精尖测试设备 这些设备属于重资产投入 因此持续强化研发力度 推动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 [1] - 2022年成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 成为北交所的芯片行业领军企业 [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长期以来在研发方面保持较高比例的投入 [1] - 目前国内中低端测试设备逐渐成熟 但高端算力芯片的测试和检测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1] - 通过技术迭代和更新 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对于重资产企业来说 设备折旧可能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进而影响盈利和估值 [2] - 作为高科技企业 需要通过技术迭代和创新在赛道中脱颖而出 [2]
北汽研究总院郑新芬:AI大模型推动车企与供应商合作多元化
贝壳财经· 2025-07-11 15:56
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重构 - AI大模型与汽车产业融合将引入更多跨界供应商(大模型、数据、算力领域),推动主机厂与供应商合作模式多样化[1][5] - 技术差异可能导致现有零部件供应商行业地位重新洗牌,对产业工程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6] - 用户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用户视角突破固有思维可加速生态技术进步[1] - 清晰的行业标准制定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发展进程[1] 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现状与规划 - 行业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持续攀升,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非高度自动驾驶)的安全决定性因素仍为驾驶员[4] - 主机厂需明确定义ODD(设计运行域)限制条件,驾驶员需充分了解系统限制及应对措施[4] - 北汽采用平台化、模块化技术方案布局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涵盖普通辅助驾驶平台和NOA平台[4] - 北汽入围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联合小马智行、滴滴、百度等科技企业布局Robotaxi高度自动驾驶[4] AI大模型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 大模型作为研发工具显著提升效率(功能需求检查、代码生成、测试评审),并减少基于规则的代码规模[5] - 车辆运行数据共享可优化产业链各环节,持续改善用户体验[5] - 智能网联生态对燃油车兼具冲击与赋能,通过"油电同智"提升燃油车智能化水平及附加值,延长生命周期[6]
上汽乘用车张栋林:大模型与汽车的融合仍面临多重挑战
贝壳财经· 2025-07-11 15:49
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现状 - L2级别辅助驾驶安全程度评分为7分(满分10分),核心在于系统控制转向和加减速但需驾驶员全程监控[3] - L2级别属于人机共驾状态,驾驶员需全程监控并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是安全行驶最终责任人[3] - 车企需准确宣传辅助驾驶功能,明确告知用户适用范围和局限性[3] - L2级功能侧重监控驾驶员(手和眼),L3级侧重监控环境及车辆自身(ODD边界和故障)[4] - 智能辅助驾驶热度提升源于产业层面成本降低(SOC芯片和传感器产业化)和监管层面安全标准强化[5] 上汽集团智能化布局 - 2023年MG7成为首款搭载高速领航辅助系统和点对点泊车的全球市场燃油车型,并采用单模北斗定位芯片[5] - 2025年下半年MG4将搭载与OPPO智行研发的手车互联系统,支持手机语音备车、无感互联等六大创新功能[5] 大模型对汽车行业影响 - 大模型带来系统性变革:感知层面从规则驱动到语义理解(识别交警手势等场景),决策层面从专家系统到类人推理,座舱交互从功能机到智能体[6][7] - 研发生产端大模型可降本增效,实现开发效率提升(自动生成测试场景)和数据闭环重构(自动挖掘高价值场景)[7] - 变革面临三重挑战:技术决策平衡(推理延时VS实时性)、开发质量风险(不可解释性导致合规问题)、组织体系重构(人才转型和流程冲突)[8][9] 行业发展核心逻辑 - 整车研发始终需在安全-体验-成本三角中寻求平衡,无论技术如何迭代[1][10] - 大模型与汽车融合需克服车载计算平台低功耗与大模型高功耗矛盾、离散数据与高质量场景数据矛盾等技术瓶颈[8]
新京报联合Xsignal发布首期“全媒介之星”中国AI应用榜
贝壳财经· 2025-07-11 10:45
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AI应用市场呈现"一超引领、多元跟进"特征,AI聊天机器人类应用以35%份额(7款产品上榜)稳居核心赛道 [2] - 豆包、DeepSeek、夸克组成"超级三巨头",合计占据超60%活跃用户(豆包2.05亿MAU、DeepSeek2.2亿MAU)并垄断核心流量入口 [5] - 第二梯队由AI虚拟角色(4款)、AI搜索引擎(2款)、AI图像生成/编辑(2款)构成,长尾领域如AI教育学习等各有1款产品上榜 [3] 竞争态势 - 头部与腰部差距显著:第4-5位的纳米AI搜索、即梦AI声量仅700万-800万,用户数约1400万,与头部形成量级鸿沟 [6] - 通用聊天机器人赛道垄断固化,豆包以3000万声量撬动2.05亿用户,夸克2000万声量积累9255万用户,验证高效转化路径 [7] - 垂直领域呈现差异化竞争,图像生成应用即梦AI以781万声量对应1402万用户,显示大众化趋势 [9] 产品策略 - 效率工具Manus以23万低声量获870万用户,凸显聚焦垂直刚需场景的竞争力 [7] - AI虚拟角色领域声量达210万-487万但用户仅54万-373万,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11] - 头部玩家转向多模态融合、构建个性化智能体,垂直领域聚焦"小而美"精准定位 [12][13] 行业趋势 - 用户需求从"新奇体验"转向实际价值,场景化、专业化成为增长新引擎 [4] - 图像生成领域迎来爆发期,产品体验直接决定增长速度 [9] - 效率工具展现"刚需+高黏性"特质,通过AI智能体平台实现精准赋能 [10] 数据表现 - 豆包声量接近3000万,DeepSeek声量未披露但用户数达2.2亿,夸克声量2000万对应9255万用户 [5][7] - 典型案例对比:Lovekey键盘431万声量仅54万用户,Manus23万声量获870万用户 [7] - 即梦AI在图像生成领域781万声量对应1402万用户,转化效率显著 [9]
解码上汽集团上半年“六连涨”:自主引领、多维创新
贝壳财经· 2025-07-11 09:48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零售交付2207万辆,保持行业领先 [1] -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生态整合重构产业话语权、全球化布局开拓新增长曲线,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1] 自主品牌表现 - 荣威D7 DMH凭借2200公里超长续航和249L/百公里超低油耗,重新定义10-15万元混动车型标准,首月订单突破15万辆 [3] - 名爵品牌2年内计划推出13款新车,2025年6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涨441% [5] - 智己品牌L6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年6月终端交付超6000辆 [5] - 自主品牌占比攀升至635%,形成覆盖全消费层级的产品矩阵 [6] 生态协同战略 - 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板块,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协同,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11% [9] - 与华为、地平线合作实现高速NOA、城区记忆行车等智驾功能 [9] - 与OPPO合作开发"车手互联"座舱技术,支持三大手机系统,市场覆盖率超90%,语音识别率近100% [10] 全球化布局 - 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连续8年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11] - 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满足欧盟碳排放法规 [13] - MG品牌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在20多国销量前十,未来3年计划推出17款海外新车 [14] - 已形成1个"二十万辆"级(欧洲)和5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11]
AI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多位大咖论道“智能”未来生态
贝壳财经· 2025-07-10 22:32
年会主题与背景 - 2025贝壳财经年会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聚焦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2] - 新京报贝壳财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者、思考者和推动者 [2] - 海淀区致力于打造"开源之都",夯实基础要素、优化创新生态 [2][7]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 开源开放成为AI发展重要潮流,中国研发团队引领趋势,开源模型能力逼近闭源 [9] - 大模型向能力更强、模态更多、效率更高方向进化,语言与多模态模型将在物理AI层面统一 [10] - 人工智能正从计算机视觉向"所见即所得"的多模态交互转型,影响教育、文旅、客服等领域 [13] 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 - 生产性服务业贯穿制造业上中下游,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推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 [8] -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全球最大GDP板块,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温床和增长极 [8]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合成数据助推具身智能快速落地 [11] - 具身智能可拓展至AI赋能的广义智能化设备 [11] 企业AI应用实践 - 贝壳推出AI找房助手"布丁"和房源助手,提升找房效率和定价建议 [12] - 贝壳在家装领域应用多模态生图模型快速生成装修方案 [12] - 商汤科技在多模态交互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应用落地 [13] 研究报告关键发现 - 89.84%受访企业已部署AI应用,AI正从辅助工具转向生产力系统 [16] - 96.27%媒体工作者使用过大模型,使用率同比提升22.9个百分点 [17] - 约80%受访者认同大模型提升媒体工作效率,但幻觉问题成为主要担忧 [17] - 通义、讯飞星火、文心一言、腾讯元宝位列大模型测评总分榜前四 [17] 海淀区AI产业发展 - 海淀区联合清华人工智能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布全国首个青年智能体 [7] - 海淀区以人才密度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动力,打造全球AI创新策源地 [16]
通鼻“神药”调查追踪:当地卫监部门已立案,产品下架召回
贝壳财经· 2025-07-10 21:10
继6月24日新京报发布《"消"字号产品变身通鼻"神药",医生:副作用大后果严重》的调查报道后,7月10日,"濞秒通亿启辰抑菌液"(简称"濞秒通")生产 企业博达志恒药业有限公司(简称"博达志恒药业")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致电新京报记者,已对此事立案查处,涉事产品送第三 方检测,生产企业已承认在产品中添加西药成分,产品下架召回。 濞秒通总经销商西安奇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奇草堂公司")亦回复新京报记者,已对消费者进行补偿,西安市碑林区卫生监督所7月9日到公司,要 求公司召回产品,并通知电商平台下架链接,后续还会进行处罚。 当地监管部门已立案 在此前的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有不少"消"字号通鼻产品生产企业和总经销商的地址在西安。针对这类产品的监管,周至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表示,每年 监管部门会对厂里的产品进行抽检,并送第三方公司进行检测,包括西药成分都要检测,发现问题肯定会立案查处。 7月10日,奇草堂公司告诉新京报记者,西安市碑林区卫生监督所的监督人员已于前一日到公司检查,要求公司召回产品,通知电商平台下架链接,后续还 会进行处罚。 产品陆续下架召回 7月3日,武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企 ...
海南雅亿入局赛隆药业,能否带来转机?
贝壳财经· 2025-07-10 21:10
控股股东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海南雅亿共赢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14 16%,交易金额1 99亿元,每股作价8元 [1][2] - 原控股股东蔡南桂、唐霖放弃剩余股份除收益权和股票处置权外的全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1][2] - 海南雅亿为2025年5月15日新成立的投资平台,无实际业务经营,股权结构中有限合伙人北京企通富源企业管理中心占比60% [2] 财务状况与退市风险 - 2020-2024年公司仅2023年盈利,其余年份均亏损,2024年归母净利润-3314 56万元,2025年Q1营收同比下降22 2%,净利润亏损104万元 [4] - 2024年因收入确认调整减少营收3963 25万元,补充计提资产减值200-450万元,导致利润由盈转亏 [6] - 因2024年扣非后营收低于3亿元且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赛隆" [6] 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 - 核心产品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替加环素、脑蛋白粉针贡献营收39 39%,但竞品批文号分别达107个、15个和120条 [7] - 7个品种中标国家集采,其中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价格暴跌91 7%,阿加曲班注射液降价78%,但"以价换量"策略未能抵消利润损失 [8] 研发与业务转型 - 2023-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752万元(占营收8 8%)和2451 16万元(同比下降10 96%),低于行业10%-15%的平均水平 [8] - 2024年10月获特殊化妆品认证的传明酸美白祛斑精华液仍处起步阶段,面临医美红海市场竞争 [9] 未来规划 - 公司称新股东与管理层正协作提升运营效率,但具体业务方向需后续披露,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时间未明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