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限时招募!创·投嘉年华来了!
投资界· 2025-10-29 15:38
五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 2025/12/2-5 SHENZHEN CHINA 12 / 02 ▶ 12 / 05 "创·投嘉年华"来了! 丰富珈节, N+玩法, Let's go! 01 产业代信人招募 22 1 9. 油切个小的目旋舞台中收 最炙热的行业 最接近未来的未来 资本力量x创新先锋x产业领袖 欢迎加入「圆桌派」 突破边界,布局下一个十年 02 创·投 Talk招募 好观点值得被看见 寻找这样的您: 专注前沿科技/创投趋势的思想者, 思维活跃的观点鬼才, 能力卓越的表达强者, 快来成为有"观"嘉宾,大胆开麦。 THE 25™ CHINA 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 ANNUAL FORUM | | | 来宾签到 08:00-09:00 09:00-09:05 开场 09:05-09:15 领导致辞 09:15-09:30 主办方致辞及《2025中国股权投资发展报告》发布 09:30-09:45 仪式环节 09:45-10:00 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 10:00-10:15 10:15-10:30 主题演讲 | 10:30-12:00 影响力对话:关于未来的不同解题 ...
第一批去减肥门诊的年轻人
投资界· 2025-10-29 15:38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合计超过50%,全国有超过7亿人存在体重超标问题[5] - 2025年被官方定性为“体重管理年”,推动更健康的减肥方式流行[5] - 2025年4月,国家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设置专门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14]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将肥胖定义为慢性疾病[12] 医疗服务模式与市场需求 - 医院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包括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外科和康复科等[14] - 减重治疗采用金字塔式综合策略:基石是生活方式干预,第二是药物治疗,第三是手术治疗[15] - 热门医院的减重门诊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14] - 医保报销范围有限,通常仅覆盖BMI≥28或腰围超标患者的疾病治疗部分[11] 消费者画像与行为模式 - 减重门诊的典型患者包括需要控制体重的孕妇、中年男性和穿着大码T恤的年轻人[4] - 消费者选择医院减重门诊的动机包括寻求专业指导、获得减肥动力以及排除疾病导致肥胖的可能性[5][9][11] - 消费者面临的挑战包括生活压力、不规律饮食、高油高钠的外卖习惯以及因忙碌导致的无暇运动[7][20] 主流干预手段与效果 -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方案,包括高蛋白饮食、轻断食、定量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及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具体指导[11][15][16] -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患者,常用处方药包括奥利司他、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0] - 案例显示,通过四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减重19.2斤,其中肌肉流失占比15%[23];通过药物配合运动可在半年内减重30斤[21][22] - 部分消费者会辅以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但需自费[11] 市场消费规模与特征 - 个案消费显示,减重过程涉及挂号费(专家号60元/次,医保报销40元)、蛋白粉补剂(一千多元)及健身房消费(每月两三百元),总花费约两千元[18] - 消费者认为相较于以往尝试的无效方法,医院指导下的科学减重开销是值得的投入[18] - 行业存在各种非正规的“邪修减肥法”,如裹保鲜膜、甩脂机、自行注射司美格鲁肽等[5]
新晋女首富诞生,1400亿
投资界· 2025-10-29 15:38
钟慧娟成为新晋女首富 - 钟慧娟以1400亿元财富首次问鼎中国女首富,财富比去年增长600多亿元[3][7] - 其身家大涨源于翰森制药市值从900多亿港元一路上涨至2000多亿港元,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100%[4][7] - 翰森制药将一款在研ADC药物HS-20110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罗氏,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4.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潜在交易总额超百亿人民币[7] 翰森制药业务发展 - 公司以仿制药起家,1997年拳头产品抗生素"美丰"投入市场,当年实现收入3000万元,2003年成为全国医药百强企业[6] - 公司转型为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6] - 公司于2019年6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6] 医药圈最牛夫妻档 - 钟慧娟与丈夫孙飘扬分别执掌翰森制药和恒瑞医药两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恒瑞医药最新市值超5000亿港元[4][10] - 孙飘扬于1997年将连云港制药厂改制更名为恒瑞医药并担任董事长,公司2000年登陆上交所,今年5月实现"A+H"两地上市[10] - 女儿孙远出生于198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曾任职弘毅投资分析师,2015年起担任翰森制药执行董事,钟慧娟通过家族信托持有的公司股份受益人为孙远[10] 生物医药行业爆发 - 今年创新药赛道尤其是抗癌药领域企业家财富增长显著,如百利天恒股价一度涨至超380元,康方生物股价从年初58港元一度上涨至179港元[12] - 推动行情的核心动力是密集发生的超级BD交易,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额达635.5亿美元,已超2024年全年,其中单笔超10亿美元交易达16笔[12]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的合作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金额纪录[12] - 港交所门前等候聆讯的医药公司排起长龙,仅9月就有14家医药企业宣布赴港上市[13]
一个人,干出两家上市公司
投资界· 2025-10-29 14:44
公司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折生阳1955年出生于陕北清涧县农民家庭 1977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 [6] - 毕业后任职于中航工业西安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27岁成为热工艺所所长 后升任至陕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6] - 1992年辞职下海创业 成立陕西华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以6.5万元积蓄起步 通过担保解决10万元/年办公室租金问题 [6] - 公司创办第一年实现毛收入600万元 [7] 公司业务发展与技术突破 - 1996年华秦科技开始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周万城教授团队进行特种功能材料技术预研和培育 通过公司收入反哺科研项目 [7] - 经过长期投入 2012年公司隐身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在军工领域某型号装备上通过考核 步入科技成果转化新阶段 [7] - 华秦科技已成为特种功能材料领域隐形冠军 实现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材料的创新研制和自主保障 [7] 资本市场成就与产业布局 - 折生阳实际控制华秦科技和铂力特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合计市值超过400亿元 [4][9] - 华秦科技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 成为当年内最贵新股 [8] - 铂力特作为首批科创板企业于2019年7月上市 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服务航空、航天、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8][9] - 2011年折生阳出资与黄卫东教授科研团队合作成立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铂力特前身) [11] 产学研合作体系 - 折生阳与西北工业大学建立成功产学研合作体系:西工大负责隐身、伪装、防护等技术基础与前瞻性研究 华秦科技侧重竞争性、直接应用型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 双方共享研究成果 [11] - 公司团队中西工大校友比例高 华秦科技高管团队中超半数来自西工大 铂力特董事长薛蕾等多名高管也毕业于西工大材料专业 [11] - 折生阳还与介万奇教授团队共同成立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11] 校友回馈与捐赠 - 折生阳及旗下企业向西北工业大学累计捐赠资金和实物价值超过7000万元(2011年至今) 支持学校人才引进、师资建设等领域 [11] - 近期在华秦科技向西北工业大学捐赠1亿元 专项用于支持学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与材料学科发展 [4][11]
年轻人抄底烂尾车
投资界· 2025-10-28 11:15
行业核心现象 - 部分已倒闭或濒临倒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极越)的车型,正以3至7折的深度折扣在二手车市场流通,形成“烂尾车”或“电子孤儿”市场 [10] - 这一现象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二手车生态,在车友群、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野蛮生长,其交易基础是冰冷的配置单而非品牌信仰或售后服务 [9] - 截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已从2018年的超过400家锐减至约40家,超过30家车企在过去十年中退场,行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品牌数量将从137个进一步锐减至19个 [24] 消费者行为转变 - 购买主力为Z世代年轻消费者,其购车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看重品牌信仰和智能驾驶转变为“硬件赌局”,即赌核心供应链(如宁德时代电池、高通芯片、博世部件)比车企寿命更长 [8][9][18] - 消费者购车决策极度理性,核心关注点是车辆是否“堆料”,即硬件配置(如100度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高通8295芯片、双叉臂悬挂)和原价基础上的折扣幅度(如原价22.99万的极越07现价14.8万,原价73万的高合HiPhi X现价18万) [8][9][13]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等软件功能需求退烧,更看重“降本增效”,将汽车视为“移动的硬件组合”或基础代步工具,愿意通过第三方刷机、汽配城改装(如加装CarPlay、手机支架)来满足基本出行需求 [15][16] 市场影响与衍生业态 - “烂尾车”市场催生了新的民间生态,包括专做倒闭车配件的商家、提供刷机包和越狱教程的车友群、专攻特定烂尾车型的第三方维修店,甚至代办特殊保险的经纪人 [19][20] - 巨大的存量市场对现有售后体系构成挑战,尽管途虎、天猫养车等已开始入局新能源专修,但仍难以完全消化需求,抱团养车成为常见模式 [20] - 技术快速迭代(如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量产续航突破1500公里的全固态电池)使得当前购买的“堆料”烂尾车未来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但部分消费者因即时需求和预算限制(如10万内)仍选择购买 [24]
硅谷十万大裁员
投资界· 2025-10-28 11:15
AI驱动的科技行业裁员潮 - 2025年全球科技公司已削减近10万个职位,人工智能普及和经济不确定性为主要推手[9] - 2024年全球科技行业裁员人数超过15万[7],2025年4月出现单月裁减超过24,500人的高峰[11] - 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科技行业,一手催生创新,一手引发裁员潮[4][6] 大型科技公司的战略调整 - 谷歌在云部门裁撤超过100个设计岗位,将资源倾斜至AI产品研发[10];智能电视部门被砍掉四分之一团队,资金优先投入AI项目[16] - Meta通过绩效评估淘汰5%员工,缩减Reality Labs团队约100个岗位,并裁撤约600名AI基础设施部门员工[10],但顶尖AI团队TBD Labs未受影响[12] - 微软在5月一次性裁减超过6,500个岗位(占全球员工约3%),旨在投入更多资源发展生成式AI产品和Azure云服务[15] - 亚马逊自2022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7,000人,重组音频内容子公司Wondery(砍掉100个职位)和设备与服务部门(裁撤约100人)[15] - Salesforce在2023年累计裁员约8,000人,2024年裁减1,000人,2025年再度裁员262人[12],其CEO称AI使客服需求减少4,000个岗位[12] 初创企业与独角兽的转型 - Fiverr裁员约250人(占员工总数30%),旨在打造"AI原生"的产品和服务体系[19] - Yotpo砍掉34%的团队(约200人),关停传统营销业务,集中资源开发AI驱动的新工具[19] - Indeed与Glassdoor合计裁撤1,300个岗位,进行深度整合以利用AI提升招聘匹配效率[20] - Scale AI裁员约200名员工并终止500名全球合同工的合作,此前公司以约143亿美元被Meta收购[21] - xAI裁掉约500名数据标注员(占团队三分之一),由各领域"AI专家"取代[21] 传统行业与跨界企业的波及 - 星巴克裁撤1,100名技术员工,将部分技术职能外包给第三方[24] - 通用汽车在底特律电动车工厂裁员200人,Rivian三度裁员累计近900人(约占员工4%)[24] - 英特尔宣布未来将裁减多达20%的员工(约21,000人),重点针对代工服务部门以专注AI芯片制造[24] - 西门子全球裁员约5,600人,主要集中在自动化和电动车充电相关业务[24] - Workday裁减1,750名员工(占8.5%),Cruise解散一半员工并关闭运营[25] AI对工作岗位的重塑效应 - AI帮助企业减少重复性、支持性岗位(客服、测试工程师、市场运营等),但对AI专家等高技能人才需求飙升[27][28] - Chegg因学生转向ChatGPT等AI工具业务受挫,裁员逾200人(占总员工数22%)[27] - Salesforce裁掉4,000名客服人员,却计划新增5,000名销售推广AI产品;IBM用聊天机器人取代200位人力招募专员,但员工总数不减反增[28] - AI正成为重组工作岗位的核心因素,企业可重塑流程精简队伍,员工需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变革[29]
今天,7个IPO集体敲钟了
投资界· 2025-10-28 11:15
IPO市场盛况 - 2025年10月28日,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共有7家公司完成IPO,包括科创板3家(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和港交所4家(滴普科技、三一重工、剑桥科技、八马茶业)[3] - 西安奕材开盘大涨361.48%,市值一度突破1600亿元;禾元生物开盘涨超200%,总市值超270亿元;必贝特高开175%,市值约150亿元;滴普科技开盘涨超110%,总市值175亿港元;八马茶业开盘涨61%,总市值超70亿港元[3] - 7家IPO公司背后集结了上百家投资方,形成VC/PE的退出盛宴[3][9] 科创板上市公司分析 - 西安奕材从去年受理到2025年8月过会历时仅8个多月,成为"科八条"后首家获科创板受理的未盈利企业[5] - 禾元生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成为该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企业,公司专注于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5] - 必贝特同样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创新药研发,目前已有一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6] 港交所上市公司分析 - 滴普科技香港公开发售获7569.83倍认购,成为2025年港股主板IPO"超购王",并位列香港史上主板IPO超购倍数第一[6] - 八马茶业从独立茶包业务起步,至今开出超3500家门店,多次冲击A股未果后转战港交所[6] - 三一重工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公司总市值已逼近2000亿元;剑桥科技作为A股光模块领域核心玩家,2025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185%[7][8] 投资机构布局 - 西安奕材背后机构股东方多达近60家,累计融资金额超100亿元[10] - 必贝特经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明投资、瑞享源基金、越秀产业基金、盈科资本、天士力控股集团等知名机构[11] - 滴普科技累计完成8轮融资,集齐了高瓴、五源资本、IDG资本、兴业银行、浦银国际等知名机构;八马茶业曾获得IDG资本、天图投资、同创伟业等机构投资[11][12] 资本市场环境变化 - 2025年前9个月A股IPO合计受理数量达190家,较2024年同期的35家同比增长442.86%[13]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78家企业上市,同比上升13.0%,创业板和上交所主板分列数量和融资额首位[13] - 港股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迎来超60家企业上市,新股上市募资额达到1829亿港元,位列全球首位,目前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约300家[14]
一位创始人把公司搬到深圳
投资界· 2025-10-28 11:15
深圳AI硬件创业生态 - 硬件、供应链、出海优势吸引AI硬件创业者落户深圳南山区[2] - 创业者可在同一区域快速找到出海服务商、GPU训练提供商及上下游企业 不到半年完成商业闭环[3] - 深圳拥有全国乃至全球最齐全的硬件产业链 AI时代下智能硬件几乎都值得重做一遍[8] 路演AI项目案例 - 埃睿智慧专注于AI+建筑赛道 已建立千万级训练数据与数千行业垂类模型[4] - 追梦每刻团队用5年研发3D数据合成系统 罕见地解决3D原生生成问题[4] - 聚源视芯聚焦三维视觉传感器 研发占比超70% 瞄准千亿级市场规模[4] - 星灿智能聚焦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和适老化类人陪护机器人 已获欧美订单[5] - 行为赋能让机器操作机器 聚焦PCBA行业 已获百万级订单[6] - 迁星智能推出大型拳击对战娱乐机器人"铁甲热斗场" 将具身智能落地娱乐场景[6] 深圳AI产业支持体系 - 模力营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垂直领域大模型生态系统 吸引超500家企业申报 102家企业完成入驻[9] - 南山区规上企业数量1351家 在全市占比超50% 全省占比超30%[9] - X-Day路演平台自3月启动以来收到205个项目报名 为101家企业对接超2000家次投资机构[10] - 当前项目融资金额累计超4.75亿元 新增银行授信超1亿元 成功落地550万元科技保险[10] 代表性企业融资动态 - 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 由深投控资本等十余家机构联合投资[8] - 影石创新凭借运动相机登陆科创板 缔造千亿市值[8]
寒武纪对手要IPO了
投资界· 2025-10-27 16:18
公司IPO进展 - 沐曦集成电路IPO申请已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并提交注册[4] - 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致力于高性能GPU芯片研发[7] - 公司对应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14] 核心团队背景 - 公司灵魂人物陈维良拥有超威半导体十余年从业经验[6] - 联合创始人彭莉、杨建及多位核心成员均来自超威半导体[7][9] - 团队在2022年1月完成首款GPU曦思N100交付流片[9]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公司产品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9] - 主要产品曦云C500系列在2023至2025年一季度收入占比从30.09%提升至97.87%[11] - 公司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11] -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GPU企业及华为海思、寒武纪等ASIC企业[9]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2.64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4亿元[12] - 公司目前尚未盈利,2022至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31亿元[12]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22年末的10.45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04.61亿元[12] - 公司预计最早在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点[12] 融资历程与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至今完成多轮融资,身后股东超过100家[4][13] - 早期投资方包括和利资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机构[13] - 2022年7月完成10亿元Pre-B轮融资,最新融资新增超80家股东[13][14] - 混沌投资及其创始人葛卫东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14]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GPU独角兽集体冲刺IPO,摩尔线程科创板过会用时不到3个月[16] - 燧原科技上市辅导备案已获受理,壁仞科技考虑在香港进行IPO[16] - 2024年国内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21亿美元,GPU服务器占比69%[17] - 预计到2029年国内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17] 行业发展驱动力 - GPU是实现人工通用智能的底层燃料,占据AI竞争制高点[17] - 中国AI产业崛起需要国产算力支持,催生一批国产芯片力量[17] - 2025年可能成为国产算力扛下大旗的元年,自主可控产业链逐步成型[17]
马拉松集体退潮
投资界· 2025-10-27 16:18
以下文章来源于闻旅 ,作者王念念 闻旅 . 1 专注有价值的报道,服务有思想的人群。 山西临汾,不跑了;山东多个县市,审批权直接上收,不跟你多BB;广东翁源,直接停 办;连河北蠡县这种以往凑热闹也要搞个"欢乐跑"的小地方,今年也彻底哑火。 不是所有城市都配叫"马拉松之城"。 大家公告写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不是"天气原因"就是"出于安全考量",听着特别为你 好是吧? 但实际上呢? 是这场蒙眼狂奔了十年的"马拉松大跃进",终于被现实抡圆了膀子,结结实实踩下了一 脚急刹车。 作者 I 王念念 编辑 I Sette 来源 I 闻旅 (ID:wenlvpai) 马拉松凉了。 不是因为大家不爱跑步了,而是因为有些地方办赛办得有点"走火入魔"。 这个十月份,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跟拉了个"摆烂群"似的,集体停摆。 我们看看马拉松这个事前几年是什么光景? 是个城市就想搞"马",好像不办个马拉松,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化都市。有那么 一段时间,"某马"成了城市最光鲜的烫金名片,朋友圈里不发个定位和奖牌,你都不好 意思说自己是中产。 但狂欢的背后,是市民被堵在路上的骂娘,是财政钱包被掏空的心疼,是安全风险悬在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