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主理人,塌了
投资界· 2025-08-27 16:18
主理人商业模式特征 - 主理人店铺通过将日常消费品赋予文学和情绪叙事实现溢价 例如咖啡售价88元、意面188元、花束399元[13][15][18] - 采用小众化命名策略 菜单使用复杂描述性语言 如咖啡豆产地细节和文学典故式命名[13][15] - 空间设计强调极简和氛围感 实际源于成本控制考量 如使用旧木板桌子、手刷灰泥墙和昏暗灯光节省开支[31] 消费者体验痛点 - 存在明显的消费歧视现象 根据顾客穿着和消费能力差异化对待 素颜耐克消费者被安排在吧台 奢侈品牌消费者可获私藏酒招待[23] - 设置多重消费门槛 包括识别主理人身份、通过态度测试和理解特定术语体系 禁止使用美颜相机拍照[20][23][24] - 营业时间不稳定 常因"灵感缺失"随意闭店 部分店铺甚至不设菜单 仅提供灵感限定商品[18] 行业经济现实 - 主理人称号背后是盈利困境 盈利者自称老板 亏损者才称主理人 实质是单人运营模式以节省人力成本[30][33] - 运营成本极度压缩 包括不装吊顶、去公厕解决如厕问题、采用昏黄灯光节省电费等具体措施[31][32] - 需要持续投入文化资本维持溢价能力 主理人需每周看展听讲座保持审美前沿性 否则难以覆盖客户需求[34] 消费趋势转变 - 文化叙事溢价模式面临挑战 消费者开始反感精英腔调和自我标榜姿态 转向更务实消费观[35] - 健康产业采用身体叙事替代精神叙事 水煮菜通过"超级食物"等概念从10元溢价至60元 健身品牌如Lululemon获得高溢价[36] - 消费行为反映社会心态变化 从追求虚无缥缈的精神税转向可见可感的身体管理税 健身房取代美术馆成为新社交展示场[36]
皮爷咖啡宣布卖了
投资界· 2025-08-27 16:18
核心交易 - 美国饮料巨头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JDE Peet's 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 [3] - KDP旗下拥有胡椒博士Dr Pepper 七喜等超过125个饮料品牌 JDE Peet's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 包括皮爷咖啡Peet's Coffee [3] - 交易对价为每股31.85欧元现金 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 [13] - 收购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之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Beverage Co年净销售额超110亿美元 Global Coffee Co合并年净销售额约160亿美元 [14] 皮爷咖啡背景 - 皮爷咖啡由荷兰人阿尔弗雷德·皮特于1966年在加州伯克利创办 坚持深度烘焙和手工制作 引发精品咖啡变革 [5] - 星巴克三位创始人曾师从皮特 星巴克首家门店1971年所用咖啡豆来自Peet's 因此皮爷咖啡被称为"星巴克之父" [5] - 1984年星巴克创始人之一鲍德温以400万美元收购皮爷咖啡 1987年霍华·舒尔茨以380万美元单独买下星巴克 两家品牌分道扬镳 [5] - 2012年德国投资集团JAB以9.77亿美元收购皮爷咖啡并实现私有化 [6] - 2019年12月JDE与Peet's Coffee合并成立JDE Peet's [6] - JDE是仅次于雀巢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咖啡生产商 由荷兰品牌Douwe Egberts和亿滋国际旗下咖啡业务合并而成 [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JDE Peet's于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上市 市值达156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 创下当时最快上市纪录仅用10天 [7] - 皮爷咖啡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在营门店数超270家 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7] - JDE Peet's 2024年报显示 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有机增长23.8% [9] - 母公司JDE Peet's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 同比增长7.9% [9] - 近两年皮爷咖啡在国内开店速度明显放缓 并陷入大规模关店传闻 [9] 交易推动方与收益 - 德国莱曼家族旗下投资公司JAB Holdings是交易关键推手 资产管理规模超700亿美元 [11] - JAB长期投资消费品企业 旗下拥有科蒂Coty 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等品牌 [11] - JAB曾为KDP控股股东 目前仍持有KDP约4.4%流通股 [12] - 2023年10月JAB以23亿美元从亿滋国际收购JDE Peet's约18%股权 持股比例升至68% 当时JDE Peet's整体估值约127亿美元 [12] - 本次交易中JDE Peet's整体价值达182亿美元 较一年前增加55亿美元 [13] - JAB以68%持股比例将获得超123亿美元约880亿元人民币收益 [13] 行业并购趋势 - 星巴克正决定出售中国业务股权 估值从最初50-60亿美元涨至100亿美元 吸引高瓴 凯雷 腾讯 京东等超20家投资方关注 [17] - 高盛准备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 后者拥有哈根达斯在美 澳 欧等20多国运营权 [17] - 通用磨坊筹划出售哈根达斯中国业务 [17] - 投资公司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斯凯奇 [18] - 恒天然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160亿元人民币向法国兰特黎斯出售安佳 安怡等20多个消费品牌 [18] - 贝恩调研显示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将出售资产 [19] - 红杉中国 德弘资本 博裕资本 KKR等机构积极参与消费品牌并购 [19]
拼多多,深化千亿战略
投资界· 2025-08-26 15:30
财报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4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 [2] - 营收增速放缓主要因高质量发展战略投入加大 [2] 千亿扶持战略 - 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 为电商行业首次开启千亿级别惠商行动 [2] - 战略聚焦反哺产业生态 护航商家穿越周期 [2]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 将长期价值置于短期利益之前 [3] 百亿减免成效 - 百亿减免政策推行一年 为千万商家节省海量经营成本 [4][5] - 推广服务费退返金额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5] - 部分商家每年可节省数百万推广费用 [5] 电商西进成果 - 免除西部地区物流中转费 西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5] - 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增长 潮玩宠物用品订单增长60%以上 [5] - 家电家居母婴服饰绿植等商品加速进入西部市场 [5] 农产品上行进展 - 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 时令水果增长51% 海鲜水产增长48% [9] - 00后农产品商家数量增长超30% [9] - 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覆盖全国多个农特产区 [7] 产业带转型升级 - 新质供给专项行动走访义乌晋江灌云佛山威海等产业带 [11] - 义乌商家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单品利润4-5倍增长 [12] - 平台系统升级提高新品研发成功率 [12] 品牌商家赋能 - 千亿扶持助力传统国货品牌实现年轻化细分市场转型 [12] - 业务团队在产品规划营销推广店铺运营方面全方位合作 [12] 消费潜力释放 - 618大促期间数十个类目销量创新高 [12] - 百亿补贴超级加倍补活动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 [12] 农研科技投入 -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吸引全球46支团队参赛 [14] - 大赛展示AI种植水培系统生态育苗等前沿技术 [14] - 农研成果将应用于田间地头推动商业化 [14]
基石轮火了
投资界· 2025-08-26 15:30
港股基石投资热潮 - 港股基石投资从"找不到基石投资人"的尴尬局面转变为当前"一席难求"的盛况 多家知名IPO项目基石份额遭机构争抢 甚至出现超额认购五倍的现象 [3][5] - 基石投资金额占IPO募资总额比例显著提升 上半年港股上市的42家公司中有36家出现基石投资人 基石投资金额占IPO募资总金额43.7% [5] 头部项目基石投资案例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吸引23家基石投资者认购203.71亿港元 约占全球发售股份65.7% 包括科威特投资局认购38.76亿港元(12.5%) 中国石化认购38.76亿港元(12.5%) 高瓴认购15.5亿港元(5%) [4] - 恒瑞医药基石投资门槛提升至5亿港元以下无资格参与 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景顺 瑞银资管 高瓴 博裕资本等机构 [4][5] - 蜜雪冰城 海天味业 三花智控 映恩生物等IPO均出现豪华基石阵容 [5] 基石投资者构成变化 - 高瓴 红杉中国 CPE源峰 博裕资本 腾讯等头部机构频繁出现在基石名单中 [7] - 地方国资成为基石投资重要力量 积极参与硬科技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IPO项目 [7] 赚钱效应显现 - 截至8月22日 宁德时代 蜜雪集团 恒瑞医药基石投资者持股浮动盈利分别达110.8亿港元 20.19亿港元 31.69亿港元 [8] - 腾讯作为老铺黄金基石投资人投资3800万美元 截至8月22日收盘价728.5港元较发行价40.5港元涨幅达1699% 账面浮盈超50亿港元 [8] - 头部项目基石赚钱原因包括相对A股较大折价 市场红利及公司基本面稳健 [8]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 - 截至8月20日 港交所已完成超50宗IPO 融资额近170亿美元 排队申请IPO企业接近230家 [11] - 2025年港股出现多个超级IPO 包括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 海天味业 三花智控等"A+H"军团 蜜雪冰城 老铺黄金 泡泡玛特等消费公司 以及创新药公司 [11] - 中国创新企业全球价值被严重低估 当前正处于资产价值重估关键阶段 [11]
2025「VENTURE50」企业报名通道即将关闭!
投资界· 2025-08-26 15:30
VENTURE50评选活动概述 - 由清科创业(1945 HK)于2006年创立 现已成为中国高成长企业投资风向标[2] - 2025年活动汇聚2000余家高成长科创企业报名参与[2] - 参评企业覆盖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医疗健康 航空航天 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赛道[2] 企业地域分布 - 企业城市分布以上海 北京 深圳 苏州 杭州持续领航[2] - 参评企业来自成都 武汉 西安以及全国各地[2] 评选流程安排 - 企业报名通道将于8月29日24时关闭[3] - 项目评审阶段为期3个月 百余位投资机构专家参与评审[4] - 评审期间将组织多场线下路演活动暨评审会[4] 评选维度分类 - 风云榜针对B轮以后或2022年前成立的未上市企业[6] - 新芽榜针对B轮及以前且2022年后成立的未上市企业[6] - 行业榜针对已参选且未上市的当年细分行业企业[6] 评选时间周期 - 4-8月为项目征集阶段 8月29日前需提交报名信息[9] - 9月进行项目初评 百余家投资机构参与评估[9] - 10-11月进行项目复评 头部投资专家担任评委[9] - 12月公布最终评选结果 通过线上+线下综合评估[9] 历史成果数据 - 累计参选企业超过79000家[10] - 上榜企业后续融资达3123.25亿人民币[10] - 后续融资率达57.02%[10] - 上市率约10.23%[10] 往届代表企业 - 上榜企业包括京东集团 小米集团 宁德时代 影石创新 理想汽车[10] - 速腾聚创 小鹏汽车 奇安信 极米科技 爱尔眼科[10] - 商汤科技 Minimax 小红书 霸王茶姬 小马智行[10] - 文远知行 华大智造 智谱 地平线 宇树科技等[10]
中国外卖袋占领非洲
投资界· 2025-08-26 15:30
中国外卖袋在非洲市场的兴起 - 中国外卖袋在非洲成为稀罕物和时尚单品 包括曼玲粥铺 霸王茶姬 红牛 露露 脑白金等品牌的手提袋 [4] - 最受欢迎的是大黄大红喜庆手提袋 价格可达人民币1元多 [5] - 外卖袋通过国际运输公司运往非洲 单个利润约1元 形成生产 运输 落地一体化链条 [7] 全球包装袋市场规模与商业模式 - 2023年全球包装袋市场规模1850亿美元 食品和零售行业分别占35%和28% [7] -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2400亿美元 [7] - 中国购物平台外卖手提袋售价0.1-0.3元 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半托管服务对接非洲商家 [9] 非洲本地手提袋市场状况 - 非洲本地有草编包 花布布袋等手工制品 价格高达上千元 [9] - 家乐福推出特色购物袋按大小分为犀牛 狮子 大象型号 但对偏远地区民众仍属奢侈 [10] 非洲禁塑令背景与影响 - 非洲28个国家实施禁塑或限塑措施 包括肯尼亚2017年颁布全球最严禁塑令 违者面临1-4年监禁或1.9万-3.8万美元罚款 [12][15] - 禁塑令导致肯尼亚176家塑料厂和数万工作岗位受冲击 包装成本暴涨 [17] - 禁塑令使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成为非洲最清洁城市 内罗毕"飞行厕所"现象基本绝迹 [16] 非洲塑料污染问题与挑战 - 非洲人口快速增长 预计2050年新增13亿人 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 [16] - 每年全球800亿美元塑料包装流入海洋 2050年海洋塑料可能比鱼多 [16] - 塑料污染导致加纳阿克拉2015年洪灾150人死亡 亚的斯亚贝巴2017年滑坡110人死亡 [16] 中国外卖袋的产品优势 - 采用无纺布材质 具备保温 防漏 防洒 环保等功能 经长途运输仍完好 [17] - 应用多层立体隔热结构与真空材质 升级防漏性能 [17] - 设计注重颜值和趣味性 如喜茶黑色保温袋 太二黑白漫画风 霸王茶姬新中式手提袋 [18] 中国无纺布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856.1万吨 较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 十年几乎翻番 [21] - 仙桃县级市聚集2700多家企业 195家规上企业 近10万从业者 年产量超100万吨 [21] - 浙江 山东 江苏 福建 广东五大沿海省份及湖北形成产业集群 [21] 中国无纺布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具备静电纺丝设备 生物基PLA PBS可降解材料生产线 [22] - 产品覆盖口罩 湿巾 汽车电池包阻燃层 航空航天材料 高端医美敷料 出口150多个国家 [22] - 掌握闪蒸法技术 熔喷木浆技术 开辟卫生和食品包装新领域 [23] 中国无纺布产业成功因素 - 14亿人消费升级倒逼厂家提升性能 功能和环保要求 [23] - 2020年疫情口罩需求助推技术跃升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长 [23] - 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固定资产投资和应用推广 [23]
刚刚,星巴克劲敌要卖了
投资界· 2025-08-25 15:27
核心观点 - 可口可乐公司正考虑出售Costa咖啡 标价可能为20亿英镑 相比2018年收购价39亿英镑折价近50% [3][11] - 全球咖啡市场进入洗牌阶段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竞购 估值可能达100亿美元 [14][15] - 咖啡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品牌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和战略调整压力 [12][15] Costa咖啡发展历程 - 1971年由意大利兄弟Bruno Costa和Sergio Costa在伦敦创立 通过112次盲测开发出核心产品Mocha Italia配方 [5] - 1978年开设首家门店 采用"优质产品+舒适第三空间"模式 [7] - 1995年被Whitbread以1900万英镑收购 开始全球扩张 1999年开设首家国际门店 [7] -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 与江苏悦达合资在上海开设首店 [7] - 2018年被可口可乐以52亿美元(39亿英镑)收购 [8] - 截至2023年底在全球拥有超4000家门店(英国爱尔兰2700家+其他地区1300家)及约10000个即饮咖啡系统 覆盖50多个国家 2023年收入12.2亿英镑 [8] 出售背景与原因 - 业绩未达预期:2018年营收13亿英镑 2023年为12.2亿英镑 面临经济环境与通胀压力 [11] - 利润率低于核心业务:无法与可口可乐汽水及即饮饮料业务贡献率相比 [12] - 全球竞争加剧:面临星巴克、麦当劳McCafé、Tim Hortons等品牌竞争 中国市场尤其激烈 [12] - 战略调整:可口可乐旨在聚焦主业并减少对含糖软饮料依赖 [12] 全球咖啡市场动态 - 星巴克中国出售进程:坐拥超7700家门店 市占率从2019年34%降至2024年14% 估值从50-60亿美元升至100亿美元 [15] - 竞购方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大钲资本、腾讯、京东等机构 [14][15] - Peet's咖啡母公司JDE Peet's或被Keurig Dr Pepper以180亿美元收购 [16] - 消费并购活跃: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 KKR收购大窑饮品 [17]
浙江国资放大招
投资界· 2025-08-25 15:27
浙江三大百亿基金集群发布 - 浙江省集中发布三大百亿级基金集群 包括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 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金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首批约150亿元基金进入协议签署和注册收官阶段 [4] - 三大基金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牵头打造 该公司是浙江唯一省级国资运营平台 [4][8] 基金功能定位与投资方向 -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以直投方式支持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新材料 医工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早中期创新项目 并联动省属企业转型与高校科研转化 [6] -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金通过并购重组和横向协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协同省属企业资产收购重组和存量整合 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 [6] -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聚焦省内优质上市公司价值投资 通过直接投资 IPO战略配售 定增 并购重组等方式助力企业市值管理和延链补链 [6] 省国资公司产业基金运营成果 - 省国资公司主动管理基金规模超800亿元 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 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270个 金额超200亿元 [9] - 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 专精特新企业近120家 覆盖全省标志性产业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 [9] - 三大基金集群采用市场化机制运行 基金来源以市场化募资独立发起 投资管理考核 容错机制 投后管理推行市场化创新模式 [9] 首批项目签约与社会资本带动 - 24个拟投项目完成签约 重点覆盖集成电路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9] - 省国资公司与工银资产 信达资本等金融央企及杭州 宁波 丽水 台州 金华 湖州等地方国资平台签署合作协议 [9] - 首批签约项目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逾200亿元 [9] 浙江省产业基金历史表现 - 浙江省产业基金累计认缴近600亿元 投资省内项目超1600个 撬动各类资本5459亿元 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大项目15个 [12] - 支持90家省内上市企业 24家获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企业 投中宇树科技 强脑科技等明星科技企业 [12] - 2023年创新推出"4+1"专项基金模式 包括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 上半年完成投决76.49亿元 达年度目标150亿元的过半预期 [12] 地方创投生态与基金规模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自2023年9月运作 截至今年一季度形成认缴总规模110亿元的母基金体系 累计投决37支子基金和4个直投项目 [13] - 杭州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 包括杭州科创基金 创新基金和并购基金 温州 宁波 台州 绍兴等地母基金争相遴选GP [13] - 2025年上半年浙江新募集基金447只 同比上升15.8% 募集规模超1000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26.0% 投资案例682起位列全国第三 投资金额381.27亿元位列第四 IT 生物医疗 半导体行业获投案例均超百起 [14] 全国城市产业基金竞争格局 - 上海设立近千亿规模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百亿未来产业基金 北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 投向机器人 信息产业 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 [17] - 香港有管理规模620亿港元的港投公司 深圳培育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各地超级产业基金落地凸显争夺新兴产业的迫切性 [17]
管理费的焦虑
投资界· 2025-08-25 15:27
公众号定位 - 专注于投资界视频内容的传播平台 [1] - 面向创投圈受众群体提供视频服务 [1] - 致力于成为创投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视频号品牌 [1]
老年人正在挤满上海商场
投资界· 2025-08-25 15:27
核心观点 - 上海商场通过适老化改造和定向营销策略成功吸引老年消费群体 有效利用工作日空闲时段创造增量收入 银发经济成为商业地产重要增长点[6][9][14] - 老年群体具备"有钱有闲"消费特征 月均退休金中位数达5000元以上 前10%超8000元 且无房贷等财务负担 消费能力强劲[15][16] - 商场通过社保卡专属7折 年龄折扣等定向补贴措施刺激老年消费 参与品牌业绩提升10-20%[14] - 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老年人口50% 健康人群占比65.5% 成为劳动力市场重要补充 企业雇佣可节省30%社保成本[16][19] - 上海人均商业面积达东京近5倍 供给过剩背景下 商场将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并列为核心目标客群[21][22] 老年消费行为特征 - 工作日早10点半即到达商场 形成餐饮首波客流 采用错峰消费策略避开上班族高峰[9][14] - 消费内容年轻化趋势明显 涉及电玩城 二次元快闪店 异国餐饮 星冰乐等新兴消费领域[10] - 社交需求强烈 茶饮空间 KTV 宜家相亲角等成为主要社交场所 单日消费时长超过年轻人[7][9][14] - 月均退休金中位数5000元以上 前10%超8000元 相当于税前11000元薪资水平[15][16] - 财务负担轻 无房贷车贷 子女抚养完成 养老金连年上调 可支配收入占比高[16] 商场运营策略 - 推出社保卡长者专属7折服务(真如环宇城MAX) 覆盖近40家餐厅 参与品牌业绩提升10-20%[14] - 年龄定向折扣策略(长宁龙之梦50岁以上8.8折) 简化优惠流程[14] - 工作日常规折扣针对退休人群 如KTV上午场从167元降至79元 提升闲置时段利用率[10] - 增设适老化业态 引入按摩养生店并提供专属折扣 完善消费链条[10] - 改造公共空间 在中庭 扶梯下设置休息区 非餐时段开放餐厅等候区[9] 银发经济规模效应 - 上海退休人口增速达年均2.6% 预计2038年退休人口超越劳动力人口[22] - 2025年上海新增商业面积超300万平米 商场通过银发经济消化过剩供给[21] - "百元一日聚"模式普及 包含两顿正餐(每顿20道菜)及卡拉OK等娱乐活动 性价比突出[24][25] - 银发消费从大型商场(十几万方)延伸至社区商场(不足三千方) 形成全链条覆盖[27] - 商场招聘退休人员趋势增强 通勤短 时间灵活 尤其适合社区商场运营需求[19] 国际对标与未来展望 - 日本出现老人游乐园式商场 提供全天候衣食游玩学习服务 北美郊区商场成为老年健身社交俱乐部[28] - 上海平均寿命83.24岁 55岁退休后可再工作25年 接近普通人38年职业生涯长度[19] - 商场首层黄金位置引入二次元快闪活动 50岁以上客群已能区分潮流IP角色[22] - 低龄老年人健康占比65.5% 在餐饮等服务岗位响应积极 形成"低龄服务高龄"场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