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那些事

搜索文档
神操作!中国工程师拖 4 箱硬盘 80TB 数据飞国外训练 AI。外网锐评:美国卡脖子卡了个寂寞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4 20:17
美国封锁下中国AI公司的应对策略 - 中国AI公司采用携带硬盘出境的方式规避美国芯片出口限制,通过在海外数据中心完成AI训练后将结果带回国内 [2][4] - 具体案例:4名中国工程师携带15块硬盘(80TB数据)飞往马来西亚,租用300台搭载Nvidia芯片的服务器完成训练 [4] - 公司提前8周优化数据以减少出境后修改需求,并通过成立海外子公司(如马来西亚)分散审查风险 [8] 跨境数据操作的执行细节 - 数据传输方式从网络传输改为物理硬盘携带以节省时间 [5] - 海关策略升级:硬盘分散在4个行李箱(2024年)相比此前集中存放(2023年) [8] - 训练后仅带回数百GB的AI模型参数而非硬件,规避地区封锁风险 [8] 东南亚数据中心市场的崛起 - 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数据中心总容量接近2000兆瓦,与欧洲最大市场伦敦+法兰克福相当 [9] - 中国公司接手马来西亚数据中心200台AI服务器租赁合同,东南亚地区抢购Nvidia/AMD芯片以满足中国客户需求 [9] - 中东成为新热点:Nvidia向沙特/卡塔尔/阿联酋出售AI芯片,马来西亚投资人成立500万美元基金采购AI服务器 [9] 法律合规与行业反响 - 中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自2022年9月施行,公司通过申报可使数据出境合法化 [11] - 国际舆论评价呈现两极:"中国人务实聪明"、"限制措施无效"等 [12][13]
阿里蔡崇信自曝:被 DeepSeek 逼急了,工程师春节睡办公室搞研发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4 14:23
阿里巴巴AI战略转型 - 公司将未来押注于AI领域,以应对激烈行业竞争,特别是在DeepSeek推出低成本高性能AI模型后产生强烈危机感[1] - 公司工程团队曾取消春节假期加速研发,几周内推出Qwen系列模型,表现具有竞争力[1] - 公司经历两年大规模架构调整后,重新聚焦电商与云计算两大主航道,AI被视为盘活业务的关键[1] Qwen模型开源策略 - 选择开源Qwen模型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技术竞争推动AI普及,促进应用爆发增长并反哺云计算业务[2] - 开源策略旨在拉动AI训练和推理资源需求,预计未来推理环节将产生大量需求[2] - Qwen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大型语言模型之一(Hugging Face排名)[2] 公司战略调整与挑战 - 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回归后指出公司曾"迷失方向",过度扩张导致面临市场竞争、疫情、监管等多重挑战[2] - 公司承诺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人民币(约53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3] - 已与苹果公司达成合作,为iPhone提供AI技术[3] 当前经营状况 -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仅增长7%,反映出当前经营环境依然艰难[3] - 董事会主席用"连续遭遇挫折"形容公司近期困境,但强调通过AI战略寻找出路[2][3]
突发!TP-Link 一部门闪电裁员,上午通知下午签字晚上离职。网友:N+3 赔偿良心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3 15:23
公司裁员事件 - TP-Link外销主体联洲国际的上海张江WiFi芯片部门闪电裁员,流程迅速(上午通知、下午签字、晚上离职),赔偿方案为N+3 [1] - 社交媒体上前员工证实裁员,部分员工对高额赔偿表示认可,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是长期高压加班后的"创伤补偿"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2022年TP-Link分拆为内销(普联技术)和外销(联洲国际),后者专注海外市场 [4] - TP-Link在美国路由器市场占有约65%的份额,与美国300多家互联网提供商合作 [4] - 公司是亚马逊热销首选品牌,并为美国国防部和其他联邦政府机构提供互联网通信服务 [4] 行业监管风险 - 2024年12月美方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对TP-Link展开调查,媒体报道称可能计划于2025年内实施禁售,但截至目前暂未有明确封杀 [4]
马云回应的那篇万字长文【原文】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3 07:51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公司成功因素 - 时代趋势推动:中国GDP从1999年1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8万亿美元,互联网用户从1999年890万爆发至2020年9.86亿,为业务奠定基础 [6] - 战略眼光与定力:B2B、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关键决策抓住先机,尤其在阿里云坚持长期投入 [7] - 价值观驱动团队:早期文化强调"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通过花名平等制度、期权激励和HR政委角色凝聚战斗力 [8][9] 当前核心问题 外部挑战 - 增长停滞:2017年起互联网用户增速降至个位数,2024年渗透率见顶 [12] - 收购失败率高:口碑、饿了么、ofo、虾米音乐、优酷等收购案例市占率从领先地位滑落,仅高德、UC成功 [13][14][15] - 创新乏力:2015年后非电商衍生业务仅钉钉、夸克取得突破,错失新兴市场机会 [17] 内部管理积弊 - 人才体系失衡:迷信外部高薪空降但水土不服,新人招聘标准松弛,野狗文化(急功近利)和白兔员工(低效躺平)蔓延 [19][20] - 激励机制扭曲:职级通胀严重,绩效分配不透明助长老板文化,短期KPI导向取代长期价值创造 [21][22] - 战略执行脱节:战略模糊导致"既要又要"目标泛滥,运营数据造假盛行,官僚主义阻碍专业决策 [23][24][25] 价值观与文化衰退 - 价值观名存实亡: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退化为零和博弈,诚信让位于数据包装 [32][33][35] - HR体系失效:从员工"小棉袄"沦为业绩附庸,失去文化守护与制衡作用 [38][39][40] - 中高层能力断层:草台班子比例上升,战略分解与落地能力弱化 [41] 改革建议 - 文化重建:恢复价值观考核逐条Review,清除文化不匹配者 [43] - 组织革新:HR体系回归员工服务本质,职级与绩效公示透明化 [43][44] - 业务聚焦:裁撤1/3冗余人员与无效业务,弱化短期运营包装 [44] 高层回应 - 马云肯定反思价值,承认发展必经阵痛,但未具体回应改革措施 [46] (注:严格遵循要求,未包含风险提示等无关内容,数据与观点均来自原文标注段落)
苹果抛弃 Java!转用 Swift 竟让内存占用暴降 90%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3 07:51
编程语言性能优化 - 苹果内部开发团队认为Java的内存管理方式已不符合其性能需求与效率目标[1] - 团队选择Swift替代Java后实现硬件利用率降低50% 内存占用减少90% 吞吐量提升40%[1] - 该密码监控服务每天需处理来自全球设备的数十亿次请求[1] Java技术局限性 - Java垃圾回收机制在负载下存在GC暂停问题且性能开销较大[2] - Java等托管语言因运行时需求更高导致新硬件启动时间较慢[2] - 亚马逊云服务曾通过SnapStart技术解决Java启动慢的问题[2] Swift技术优势 - Swift通过自动引用计数(ARC)实现内存管理 在Kubernetes上运行时内存使用量减少90%[3] - 迁移至Swift后代码行数减少近85% 得益于协议优先设计 async/await并发处理等特性[3] - Swift编译为原生代码无需Java虚拟机或即时编译器[3] 技术迁移决策因素 - 服务运行于Linux系统且采用分层加密机制 增加了每个请求的计算资源需求[2] - 团队曾长期依赖Java支撑关键任务服务 但最终因扩展能力问题寻求替代方案[2] - 苹果内部对Swift的推广也是技术迁移的重要考量因素[3]
马云罕见回应!阿里 15 年员工离职万字长文刷屏。网友炸锅:这是真爱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2 16:43
近日,钉钉产研负责人元安(花名)离职时在阿里内网发表了近万字长文,谈及阿里的发展历程、现存 问题及相关建议。阿里创始人马云也作出了回复。 这两件事还都刷屏并上热搜了。 "我们仍旧是个大公司,但我们变得平庸" 元安提到,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成为一家活 102 年的好公司。自己当初也是受这一 使命感召加入阿里。"那时候被尊重不是因为阿里人收入高,更多的是阿里人很善良,我们的产品帮助了很多 人。" 但他 15 年走下来,发现外部社会舆论和阿里内部员工心态,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已经失去了以前那种要为社 会带来美好改变的梦想。 "我们谈论的是 KPI,是工资,股票,房子,我们把客户和用户当流量当数据,看我们的是怎样运营数据,怎 样收割客户。" 在他看来,阿里往昔的辉煌得益于时代机遇、马云的战略眼光、价值观的凝聚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然而,自 2017 年起,他察觉到阿里开始出现疲态。 随着互联网整体增长的放缓,阿里的外部竞争力在衰退,内部管理积弊。元安认为,阿里的外部收购多数失 败,例如口碑、饿了么、优酷、Lazada 等收购业务均未达预期,仅高德、UC 尚且成功,核心问题在于 "重运 营数据、轻长期服 ...
网友怒了!Alist 开源项目 Issues 被屠版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2 16:43
AList被收购事件 - 开源神器AList被新东家收购后引发社区强烈反弹[1] - GitHub Issues板块出现大规模抗议帖 累计达350条(14页×25条/页)[1] 相关技术行业动态 - Redis创始人公开发声 认为人类程序员仍优于大型语言模型[2] - Java创始人James Gosling批评AI技术夸大宣传 否认其能替代程序员[2] - 阿里云遭遇严重安全事件 核心域名系统遭到非法劫持[2]
12 年首次大改!真有人喜欢苹果的“液态玻璃”吗?至少 Flutter 开发者的噩梦开始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2 10:32
苹果WWDC 2025设计革新 核心观点 - 苹果在WWDC 2025上推出12年来最大的用户界面设计革新"Liquid Glass(液态玻璃)",覆盖iOS 26、iPadOS 26、macOS Tahoe 26等全平台,版本号从iOS 19直接跳至iOS 26以强调变革意义 [1][2] - 新设计语言以玻璃质感的光泽与透明层级为核心,实现"通感"般的流动体验,被评价为"苹果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界面改版" [1][2][3] - 此次更新凸显苹果在AI领域进展有限,转而强化操作系统视觉表现力的战略选择 [8][14] 设计语言特性 - "液态玻璃"通过实时渲染技术和镜面高光动态响应运动,颜色可智能适应环境明暗变化,灵感源自visionOS的深度维度设计 [18] - 重新定义按钮、滑块、文本控件等基础交互元素,统一标签栏/侧边栏等复杂组件风格,实现多平台更高一致性 [19] - 设计团队强调新效果依赖硬件/芯片进步,暗示旧设备可能面临性能挑战 [18][20] 开发者适配挑战 - 透明/半透明效果被质疑为"性能噩梦",历史数据显示iOS 7类似设计曾导致电池续航大幅缩水 [20][21][22] - Flutter等跨平台框架面临适配难题,需重构UI构造、材质渲染等底层逻辑,兼容旧系统使工作量指数级上升 [23][24] - 可访问性问题突出:10%-20%透明度导致文本密集背景下可读性下降,需平衡视觉效果与功能实用性 [28][31][32] 行业影响 - 与谷歌Material 3"Expressive"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两大阵营设计语言分化加速,跨平台开发维护成本飙升 [33][34] - 技术专家建议采用"原生UI+跨平台逻辑"混合模式(如SwiftUI+Jetpack Compose)应对平台差异化趋势 [35] - 用户对新设计评价两极:Tim Cook推文称其"富有表现力且熟悉",但社交媒体质疑其实际效用与AI战略缺失 [5][6][10][12]
离谱!裁员裁出新高度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2 10:32
行业趋势与人才需求 - AI技术人才严重稀缺,大厂加紧落地AI应用,导致相关岗位需求激增 [1] - 常规开发岗竞争激烈(投递70-80份无反馈),而AI相关岗位HR响应迅速且薪资高达70-100W年薪 [1] - RAG、Agent、微调、Function Call等AI应用开发技术成为市场抢手技能,智能客服、AI助手等应用开发需求旺盛 [1][15] - 现有"连接、封装、服务"能力是大模型接入业务的核心刚需,无需深奥算法即可开发爆款应用 [1] 职业转型与课程价值 - 技术人需快速补齐AI大模型底层原理、应用技术和项目实操经验以应对职业瓶颈或业务转型 [3] - 「大模型应用开发实战课程」覆盖前端、后端、算法、测试等所有技术岗位,助力职业转型与高薪机会 [4] - 课程包含5小时直播,限前100名免费预约,内容涵盖AI技术原理、实战应用与职业发展 [5][18] - 课程由AI大模型领域专家研发,结合商业化项目案例,提升技术+原理+实战能力 [7] 课程内容与实战资源 - 课程拆解金融行业"支小助"、知乎直答等热门产品的技术架构,提供全流程项目复现机会 [12] - 2节直播课详解RAG、Fine-tuning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解析大模型底层架构 [14] - 涵盖GPT及开源模型,展示个人开发者如何完成AI原生应用全栈开发 [15] - Agent技术成为企业级智能客服首选方案,Function Call增强大模型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15] 就业支持与学员成果 - 课程提供大厂内推机会,简历直达面试官,已有学员实现职业跃迁 [9][11] - 完课赠送大模型应用案例集、AI商业落地白皮书及热门项目拆解资源 [12][18] - 课程已开班58期,服务20000+学员,口碑爆棚且多人获得高薪offer [17] - 学习路径包括大模型原理掌握→AI工具应用→产品开发→前沿信息链接→实战演练五步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