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搜索文档
创新药企两日飙涨超千亿 董秘:不可能资金操纵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1:59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公司股价于9月15日单日暴涨115.7%至415港元/股 市值达1648亿港元 成为港股18A市值排名第二的创新药企[2] - 上市两个多月市值增长近20倍 从上市首日93亿港元大幅攀升[2] - 近期股价加速上涨 最近6个交易日内市值翻5倍 其中最近两个交易日涨幅分别达77%和115.7%[2] 股权结构与流通性 - 公司总股本约3.97亿股 但IPO仅发售约1528万股[4] - 扣除基石投资者认购的约979万股后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4] - 极低的流通股比例可能加剧股价波动[4] 市场环境与行业表现 - 2025年港股18A板块整体表现强劲 在55家已上市公司中 19家涨幅超过200% 16家涨幅介于100%-200%之间[2] - 公司涨幅在板块中尤为突出 引发市场关注[2] 近期重大事件 - 公司于9月8日起被正式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5]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于9月10日获得国家药监局II期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用于治疗HR+/HER2-乳腺癌[5] 业务概况与研发进展 - 公司为临床阶段创新药企业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5] - 拥有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处于全球注册性临床阶段[5] - 替恩戈替尼已在全球开展9项临床试验 涉及胆管癌、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等多个适应症[5] 财务表现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2022-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10亿元[5] - 具体亏损额为:2022年亏损2.52亿元 2023年亏损3.43亿元 2024年亏损2.7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23亿元[5] 市场传闻与公司回应 - 市场存在资金操纵质疑及BD交易传闻[2] - 公司董秘明确否认资金操纵可能性 并强调"所有信息以公告为准"[3]
90后北大博导造机器人 美团、宁德时代抢着投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1:42
如果说王兴兴擅长让机器人动起来,那王鹤关心的,是它们能 不能真的去上班、去干活。 作者:周悦 封图:图虫创意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有两位"90后"的名字,频繁出现在一线。 一位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他的机器人登上春晚跳秧歌"一夜成名",这背后是长达九年的技术打磨;另一位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 人、智源学者王鹤,在公众视野中,他更安静,也更有耐心,一步步用行动把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带进了现实场景。 如果说王兴兴擅长让机器人动起来,那王鹤关心的,是它们能不能真的去上班、去干活。 在更高规格的国际舞台上,王鹤和银河通用也越来越多地被看见。今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访华,王鹤是其座上宾;银河通用自研的机器人 Galbot,也频繁亮相于英伟达GTC、CES等国际展会,是离黄仁勋最近的中国机器人之一。 2023年5月成立至今,银河通用完成了两轮大额融资。6月,银河通用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溥泉资本领投的11亿元融资,创下国内具身智能赛道最 大单笔融资纪录。此前,银河通用完成7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美团等机构投资。 在这个充满争议和分歧的行业,从业者之间常常各说各话、互不买账甚至互相攻击,但提到王兴兴和王鹤,业内的 ...
预制菜国标讨论会参加者:预制菜的范围采用排除法,即食即配不算预制菜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1:00
预制菜国家标准定义调整 -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重新界定预制菜范围 采用排除法将即食和即配产品排除在预制菜范围外 仅即烹和即热产品属于预制菜[2] - 即食产品指已完成杀菌熟制能直接入口的产品 例如八宝粥 即食鸡胸肉 即配产品指经过清洗 分切等简单加工的产品 如净菜[2] - 即热产品需简单复热即可食用 即烹产品需进行烹调后食用 如调味牛排 预炸鸡块[2] 预制菜原有定义与范围对比 - 2022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定义预制菜包括即食 即热 即烹 即配四类产品[2] - 2024年3月六部门通知明确预制菜需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且不添加防腐剂[3] - 通知排除中央厨房制作菜肴 净菜类食品及主食类产品如速冻面米 方便食品 汉堡等不属于预制菜[3] 行业发展措施与市场前景 - 国标讨论会提出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推行餐饮环节预制菜明示 计划在大型城市试点明示要求[4] - 当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 预计2030年增至15%-20% 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4] - 美国 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 中国市场存在较大扩容空间[4] 行业标准体系完善方向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动完善预制菜在餐饮中的标识标准 争取出台更清晰 可操作的指引[4] - 标准制定旨在减少概念模糊产生的争议 让企业和消费者有明确标准可依[4]
今年四季度会再迎来一轮“924”般的增量政策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0:20
四季度宏观政策预期 - 四季度宏观政策可能推出财政加力、央行降息及更大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增量措施 以对冲外需放缓并确保实现全年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 [1][4] 8月经济数据表现 - 8月出口同比增长4.8% 连续6个月正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但增速连续三个月下跌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较前7个月下滑1.1个百分点 [2]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国内市场供强需弱 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需求收缩力度进一步加大 [2] 出口贸易状况 - 前8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9% 机电产品出口10.6万亿元 增长9.2% 占出口总值60.2% [6] -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3.3% 汽车出口增长11.9% 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总值4.93万亿元增长9.7% 占外贸总值16.7% [6] - 对欧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4.3% 占外贸总值13.1%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3万亿元增长5.4% [6][7] 消费与投资趋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5月6.4%滑落至8月3.4%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6至8月增速分别为-0.4%/1.1%/1% [9][10] - 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0.5% 民间投资下降2.3% 其中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6.7% 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4% [10][11] - 2-5月及8月CPI同比负增长 6-7月CPI同比增速仅0.1%/0% [10] 政策建议与展望 - 需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 可考虑提升财产性收入如提振股市 [10] - 稳定房地产市场是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最直接的政策选项 房产资产占比显著大于股票 [11] - 建议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 加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 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和企业订单增长 [11][12]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将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2][4]
理财资金借道含权产品入市“潮涌” 规模扩张引发收益挑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0:10
一家国有大行华东地区分行的理财业务主管直言,他们之所以 尝试引入含权产品,一个重要驱动力是应对市场利率下行所带 来的纯固收产品销售困局与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增收压力。 作者:陈植 封图:图虫创意 股市火热,银行理财市场也出现了新变化。 近期,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经理程勤贵感受到理财资金对含权产品的投资热情。"以 往,部分国有大行代销渠道主要销售纯固收产品,即便代销'固收+'产品,也要求其权益类资产投 资占比上限不得超过15%。如今,他们开始主动引入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中枢在30%的含权产 品。"程勤贵说。 所谓体内循环,指的是越来越多的理财资金从纯固收产品与现金管理类产品,流向权益类资产投资 占比较高的含权产品。 "尤其是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在20%—45%的含权产品,理财资金净流入量相当大。"顾晓强说。 一家国有大行华东地区分行的理财业务主管向记者直言,他们之所以尝试引入上述含权产品,一个 重要驱动力是应对市场利率下行所带来的纯固收产品销售困局与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增收压力。 借道含权产品淘金股市 "原先一款规模不到2亿元的含权产品(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中枢在30%),在1个月内实现规模翻 番,现在逾5亿元。" ...
还对国民党抱有期待吗,“馆长”泼凉水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0:10
对于台湾人而言,两岸统一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家、国 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 作者:王义伟 封图:本报资料库 9月15日至19日是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领表登记日期。这场选举,不但是台湾政坛的大事,也备受大 陆涉台机构、媒体、专家学者以及众多网民的高度关注,到底有多少人参选,周五就会揭晓。 当然, 大陆方面尤其是众多网民更关心的,是这个新任的国民党主席是不是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会不会 积极 推动两岸统一。 截至目前,台湾岛内只有一个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个人就是台湾网络红人"馆长"(陈之汉)。 他们错把故乡当故国。很多老国民党人,大陆原本是他们的故乡,可他们视大陆为故国,是历史上 的故国和地理上的故国。两蒋时期,他们是意图复国的。他们在潜意识里并不认同台湾是自己的落 叶之处。伴随着复国无望,他们的家国定位也开始虚无、消极起来。 从这个角度讲,笔者对于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表态和作为,本来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第二, 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是家国关系重新构建的第一步。 此次有意参选国民党主席的人当中,郑丽文、郝龙斌都公开表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张亚 中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他冲着大陆泼来一大盆凉水。 馆长通过社 ...
补位!中小银行的首席信息官突然吃香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0:10
中小银行首席信息官设立背景与动因 - 银行设立首席信息官的核心原因是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紧迫性 信息技术从"加分项"变为"生存基础"[3] - 首席信息官有助于打破技术与业务"两张皮"困局 统筹技术研发、业务落地与价值转化 避免技术投入沦为"无效基建"[1][3] - 监管环境日趋严格 对信息系统合规性和数据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需构建符合监管标准的技术框架[3] 中小银行首席信息官选聘方式 - "海选"成为重要引才方式 如郑州银行面向社会公开纳贤 要求具备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总行科技条线负责人经验[2][5] - 选聘标准呈现差异化:上饶银行锁定"80后"高知人才 厦门国际银行关注跨机构经验及基层工作经历[6] - 内部提拔也是重要途径 如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明立松由内部科技部门负责人晋升[6] - 跨机构引入案例:辽沈银行温更于2025年9月10日获核准成为首任首席信息官[2] 金融科技投入现状 - 2024年28.57%受访中小银行将金融科技投入占比提升至5%-10%区间[8] - 以2%为基础门槛 2024年超八成受访银行达标 较上年增长超5个百分点[8] - 即便面临盈利压力 中小银行仍在持续加码科技投入[8] 中小银行转型挑战与对策 - 面临资源有限难题 难以承担高昂科技投入与人才成本 易出现"培养即流失"现象[10] - 需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数字化布局 应聚焦本地市场和特色产业走差异化路线[10][11] - 建议采用"内部造血"与"外部引智"结合策略 内部轮岗培养复合人才 外部引进专业人才[10] - 首席信息官须进入高管团队 必要时进入董事会深度参与战略决策[11] - 转型应小步快跑 从高投入产出比项目试点 逐步推广[11] 监管政策驱动 - 2022年原银保监会《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为行业划定关键时间节点[9]
新能源汽车维修围墙该拆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0:10
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垄断问题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因未向独立维修商公开技术信息被澳洲监管机构罚款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2] - 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业务存在垄断争议 车主仅能在车企授权渠道维修并面临高价和长时间等待[2] - 独立维修企业难以参与因缺乏检测设备和人才缺口 售后市场资源无法匹配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 维修安全与法律争议 - 新能源汽车维修被车企强调存在高安全门槛 电池安全是核心关注点[3][4] - 上海两名维修工因修理电池管理系统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法院判决依据为保障电池安全[3][4]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允许独立维修店维修而未引发安全追责 引发对垄断实质的质疑[4] 行业模式与利益驱动 - 新能源汽车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从售前到售后形成闭环直营体系 维修保养业务集中至车企[5] - 车企控盘售后业务存在利润驱动 当前卖车不赚钱而售后成为高利润板块[5] - 垄断行为违反《反垄断法》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相关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封锁维修市场[4] 售后市场乱象与行业影响 - 维修保养昂贵且无法自由选择 保险费用持续上涨 二手车价格体系崩溃 电池回收有待规范[5] - 垄断维修业务可能导致数千万汽修店没落 忽视售后市场建设将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5] 解决方案与行业呼吁 - 需从法律法规层面规范维修市场 要求车企向第三方开放维修数据和接口[6] - 监管部门、车企和行业机构需共同推动开放竞争环境 拆除维修垄断围墙已十分紧迫[6]
当美元降息“鸽声”回荡,什么资产会受益?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12:06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 - 美联储9月降息几成定局 市场完全消化25个基点降息预期[5] - 花旗预测未来五次议息会议累计降息125个基点 政策利率或跌破3%[2] - 巴克莱预计年内降息三次 分别在9月10月和12月各降25个基点[6] 美国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 核心CPI环比上涨0.3%[2] - 8月新增就业仅2.2万个 前两月数据累计下修2.1万个[5] - 初请失业金人数跳升至26.3万人 创近4年新高[2] 资产价格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创历史新高 纳斯达克指数年内上涨14.6%[2] - 国际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站上3600美元/盎司[14] - 黄金价格年内涨幅近40% 自8月中旬以来飙升逾8%[14] 中国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年内上涨超40% 科创50指数上涨35%[2] - A股上涨由政策转向、流动性改善、中美关系缓和及宏观基本面修复共同驱动[8] - PPI与信贷修复预期升温 黄金、人工智能、新兴消费与外贸链条构成市场复苏锚点[9] 降息对各类资产影响 - 降息有望提振美股风险偏好 成长类和中小盘风格股票更为受益[10] - 国债收益率下降将支撑股票估值 缓解长期债券波动性忧虑[10] - 美元指数可能进一步走弱 为新兴市场带来资金支持[11] 黄金投资逻辑 - 全球央行持续买入黄金 对冲财政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需求旺盛[14] - 利率下行降低持有非生息资产机会成本 美元走软提升黄金吸引力[14][15] - 多家机构预计国际黄金价格有望挑战3800美元甚至更高价位[14] 资产配置趋势 - 家族办公室公开市场股票配置增至31% 另类投资微降至42%[16] - 私募股权与科技股受青睐 地缘政治风险成首要担忧[16] - 固收+产品向多元化方向演进 配置境外股债或大宗商品如黄金[15]
餐饮老板眼中的预制菜和现做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16:12
预制菜定义争议 - 预制菜定义存在行业与消费者认知差异 餐饮企业高层认为经中央厨房腌制后需现场烹制的不属于预制菜 但消费者普遍认为非新鲜现做的都算预制菜[2] - 国家六部委2024年定义预制菜为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不添加防腐剂 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2]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明确表示 由餐厅自建中央厨房当日配送且未完全熟制的半成品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2] 餐饮企业运营模式差异 - 西贝与罗永浩就是否使用预制菜产生公开争议 罗永浩指西贝"100%撒谎"否认使用预制菜[3] - 连锁餐饮通过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 可保障食品安全和口味一致性 但需较大厨房面积且效率较低[4] - 乡村基选择关闭中央厨房坚持现炒模式 认为现炒才能保留"家的味道"尽管存在咸淡不一问题[4] - 饺子等品类工业化程度较低 现包才能保证口感 而米饭类食品更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5] 行业发展方向 - 日本餐饮竞争经验表明 过度使用预制食材会导致口味下降并丧失核心竞争力[5] - 餐饮经营者可采用炒菜机器人等新技术平衡现炒需求与运营效率[5] - 行业专家建议聚焦食品安全、健康和美味本质 通过标准明确和信息公开解决认知分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