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首席观察】美联储如期降息,市场却反向波动,怎么回事?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19:15
这一现象的核心,在于市场对本次降息的定性已重塑为"鹰派 降 息 "—— 政 策 宽 松 的 幅 度 未 能 匹 配 市 场 期 待 的 " 流 动 性 盛 宴"。 作者: 欧阳晓红 封图:图虫创意 这一典型的"宽松组合拳"却引发了市场的反向波动。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后,美股三大指数盘中直线跳水,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收盘时道指下跌 0.16%,纳指微涨0.55%,科技股展现出一定韧性,英伟达大涨近3%,市值站稳5万亿美元上方。 美元指数则直线拉升,由跌转涨并升破99关口;对货币政策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日内大幅上涨约10个基点。伦敦现货黄金价格重返4000美元/盎司 后再度失守,利率决议发布后跌幅一度扩大,最终下跌0.56%,收于3930.61美元/盎司。 " 市场显然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回避12月降息的可能性感到失望。 "保德信(PGIM)固定收益首席投资策略师兼全球债券主管Robert Tipp说,然而, 市场也要知道,美联储9月会议上的19位与会者中,有7位预期2025年将不会再降息。如果要让美联储持续推进政策,不但需要数据的配合,鲍威尔也 需付出相当程度的努力,才能在缺乏明确数据指引的情况下,协调委员之间 ...
惠民保的“中场战事”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19:15
文章核心观点 - 惠民保产品在经历初期扩张后亟需从持续扩容转向存量迭代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5] - 产品提价与服务获得感缺乏正导致健康群体投保意愿下降行业面临死亡螺旋的新挑战 [3][8] - 破解挑战的关键在于提升产品物有所值感包括优化投保人群结构增强有感服务体验及扩大保障范畴 [4][13][16][18] 惠民保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5年报告显示141款基础版惠民保产品平均定价达95元较2021年的约60元价格水平显著上涨 [3] - 产品整合潮后行业遭遇产品提价与服务获得感缺乏的双重夹击压低健康群体投保意愿 [3] - 死亡螺旋风险显现即健康人群因得不到理赔且面临提价而不愿续保导致客群流失与保费下降影响可持续运营 [3][4][8] - 整体参保率不高若因提价等因素继续下滑将倒逼产品进一步提价形成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 [9] 产品提价驱动因素 - 提价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基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差异化定价策略二是保障范畴持续扩容导致赔付压力增加 [7] - 当前169款基础版产品中137款包含特药责任且适应症从恶性肿瘤向罕见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领域拓展 [7] - 保障范围扩大至CAR-T地方特药目录及创新药械导致医疗赔付金额增加需要提价充实理赔资金 [7] - 提价幅度经多方精算制定且运营机构秉承保本微利准则新增保费几乎都用于医疗理赔 [8] 投保人群态度分化 - 中老年群体与次健康群体投保意愿与日俱增视其为减轻重大疾病财务负担的值得投资 [12] - 年轻健康人群投保意愿相对较低因身体无恙得不到理赔且认为提价导致白花钱 [12] - 宏观经济波动令年轻健康人群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佳对各类开支精打细算搁置惠民保购买 [12] - 健康群体投保意愿回落将导致投保群体结构不合理推高潜在赔付金额冲击运营基础 [13] 提升参保率与优化结构的措施 - 通过家庭集中参保或团体参保给予费率折扣吸引健康人群以家庭为主体购买如天津惠民保 [13] - 部分地方国企要求所有员工认购惠民保甚至将其作为员工晋升评估指标以提升参保率 [14] - 保险公司游说合作企业发动员工认购并调研发现健康人群不愿投保主因是服务体验缺失而非提价 [14] 增强物有所值感的策略 - 提升有感服务体验包括提供健康体检预约胶囊胃镜检查HPV疫苗预约等增值服务 [4][16] - 探索快速理赔与一站式理赔垫付减轻投保人诊疗财务负担 [16] - 针对年轻健康人群需求提供健康状况测试评估子女健康管理建议父母健康咨询等日常健康管理服务 [16] - 研发加油包如承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在线问诊费用补偿互联网门诊责任等以降低理赔门槛 [18] - 与商保创新药目录高效衔接扩大医疗保障范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8]
靠AI,这家“代工厂”市值逼近茅台!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19:15
公司转型与市场表现 - 公司已从传统“代工厂”转型为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核心供应商 [1] - 公司股价在不到半年内从20.94元/股涨至80.80元/股,总市值涨幅超过280%,达到1.60万亿元 [1] - 公司被资本市场重新定价,逐步摆脱“代工厂”估值逻辑,定义为“AI算力底座的关键承建者” [1][3] 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3.73亿元,同比增长62.04% [3]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039.31亿元,同比增长38.40%;归母净利润为224.87亿元,同比增长48.52% [5] - 前三季度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5%,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超过75% [5] - 云服务商业务前三季度收入占比达云计算业务70%,同比增长超过150%,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逾2.1倍 [5] - 云服务商GPU AI服务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第三季度单季环比增长逾90%、同比增长逾5倍 [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交换机业务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100%,其中800G交换机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超27倍 [6] - 2025年上半年800G高速交换机营收较2024年全年增长近三倍 [10] - 精密机构件业务受AI智能终端新品推出带动,客户换机需求上升 [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41.41亿元,同比减少82.92亿元,主要因AI服务器需求强劲导致备货增加 [6][7] AI算力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2025年全球云厂商持续加码AI算力投入,AI服务器需求激增 [2] - 2025年AI服务器产值将达2980亿美元,占整体服务器产值七成以上 [9] - 公司是英伟达GB200等AI服务器关键制造商,GB200已实现量产爬坡,GB300产品已具备量产条件 [2][9] - 公司预期800G产品是2025-2026年出货主力,与CPO、1.6T交换机共同驱动网络业务增长 [10] - 公司协同客户开发新一代AI服务器、液冷机柜等关键技术,提供客制化解决方案 [9][10] 机构投资者关注度 - 公司公募基金持仓排名从二季度末第157位飙升至第7位,成为前十大重仓股中跃升幅度最大个股 [14] - 资金正从传统板块向以公司为代表的AI算力硬科技龙头集中 [14] - 英伟达CEO宣布Rubin芯片2026年量产,Blackwell GPU出货量将达2000万块,未来两代平台创造5000亿美元销售额 [14]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公司深度参与机器人设计、开发和投资,产品应用于多个业务自动化产线 [11] - 相关产品包括无人叉车、AMR、复合机器人、协作机械臂等,聚焦工厂内部物流、人机协作等场景 [11]
第四套生命表来了 哪些保险产品可能会涨价?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14: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第四套生命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 [2] - 新生命表显示保险人群预期寿命提升、少儿死亡率降低及欠发达地区死亡率降低,将直接影响保险产品定价 [2][5] - 生命表更新将推动人身险产品精细化定价与风险管理,并引导行业更好地服务老龄化社会需求 [8] 生命表概述与编制背景 - 生命表是保险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反映保险人群的生存和死亡概率分布规律 [4] - 中国人身保险业约每10年编制一次生命表,此前分别于1996年、2005年、2016年发布前三套 [5] - 第四套生命表编制采集了保险行业近10年全量保单数据,数据样本量全球保险市场第一 [5] - 新生命表首次编制了单一生命体表,以被保险人证件号跨公司和险类研究死亡率,提升了与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 [6] 第四套生命表的主要特征 - 保险人群预期寿命持续提升,较第一套生命表增长了约10岁 [5] - 保险人群中少儿死亡率显著改善,各年龄段中少儿段的死亡率是改善最快的 [5] -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保险人群死亡率明显降低 [5] 新生命表对保险产品定价的影响 - 新生命表有四类: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和单一生命体表 [8] - 以身故为给付条件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产品,因死亡率下降导致“预定发生率”下降,产品定价成本随之降低 [10] - 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的养老年金险等产品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因死亡率下降意味着被保险人预期寿命更长,保险公司支付养老金的时间更久,成本显著增加,终身领取型养老年金费率上调可能性较大 [10] - 除了生命表更新带来的“死差”变化,市场利率水平(影响利差)和公司运营效率(影响费差)也是决定最终价格的关键因素 [10] 对行业产品策略与创新的影响 - 生命表更新可推动人身险产品的精细化定价与风险管理,使财务基础更加稳健 [8] - 新生命表凸显人口长寿化趋势,将倒逼保险公司加强在养老、长期护理等领域的产品创新,推出更多样化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 [8] - 生命表的更新会促进产品创新,在生命表切换前的开门红期间或会带来两全类、年金类产品的销售热潮 [10]
十年后沪指再度站上4000点 你赚钱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1:45
市场指数表现与牛市特征 - 沪指于10月29日收盘站上4016.33点,为2015年8月19日以来首次突破4000点,当日涨幅0.7% [2] - 深证成指涨1.95%,创业板指涨2.93%,北证50涨8.41%,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2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082亿元 [2] - 本轮牛市始于去年"9·24"政策转向,初期上证指数在四个交易日内上涨千点,经过约半年震荡调整后,于今年6月底开启第二波行情,被定义为慢牛、长牛行情 [2] - 与2015年"快涨快跌"不同,本轮牛市上证指数从3000点升至3900点大约历时200多个交易日,整体波动率大幅降低 [4] 市场结构变化与规模比较 - A股上市公司总数从2015年的2827家增长至2025年10月28日的5452家,增幅近一倍 [4] - A股总市值从2015年的58.40万亿元扩张至122.05万亿元,增幅超100% [4] - 市场投资者结构从散户主导转变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中长期资金成为市场稳定器 [4] - 2015年两融余额峰值突破2.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达4.7%,而2025年10月27日两融余额为2.48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仅2.53% [4][5] 本轮牛市的新特征与板块表现 - 市场格局从2015年的"普涨普跌"转变为鲜明分化,呈现"结构牛"特征 [5] - "科技牛"特征明显,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轮番主导上涨 [5] - 科技创新板块大幅上涨而传统板块表现低迷,导致许多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 [5] - 行情由明确的产业逻辑和全球科技趋势驱动,与"十五五"规划重点支持方向吻合 [5][6] 政策环境与未来市场动力 - 金融主管部门部署新一轮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改革,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 [8] - 推动公募基金改革、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落实长周期考核,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8] - 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等中国资产被持续重估和配置 [8] - 经济转型加快、无风险收益下沉、资本市场改革共同构成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健康、可持续动力 [8] 行业配置建议与市场展望 - 新兴科技是本轮行情的中军主线,科技板块因高业绩增长潜力仍值得关注,但需防范短期回调风险,可趁调整时分批布局 [8][9] - 中期关注TMT和先进制造板块,若市场出现震荡则可关注高股息及消费等滞涨方向 [9] - 中期上市公司盈利有望改善,四季度A股盈利有望小幅修复,为市场增添新动力 [9] - 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提升,将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场,板块轮动预计加快,有望从结构牛向全面牛市转变 [6]
规模增长近60倍!这只“固收+”精品破局而出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1:18
含权策略为核,打造 "稳收益 + 低波动" 差异化优势 南方津享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度贴合市场需求的投资策略设计。该产品传承南方基金年金养老金 管理经验,秉持稳健均衡理念 ,构建了基于宏观经济走势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 ,通过将投资情景 划分为不同象限,对应采用差异化股债配置策略,在注重组合收益下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灵活捕 捉股债市场投资机会,力求降低组合波动与回撤,这样既保留了债券资产的稳健属性,又通过适度 含权增强弹性,完美契合当前市场对 "低波动、稳收益"产品的需求。 三季度报和 W 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年9月30日,南方津享在过去六个月、一年及成立以来 的各个阶段均持续超越业绩基准,且自成立以来组合最大回撤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展现出显著优 于同类平均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 在A股市场回暖与资金配置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南方基金旗 下"固收+"产品南方津享稳健添利债券基金近一年规模增长近 60倍,突破百亿级别。其依托严谨的大类资产配置与全链条风 控体系,以"低波动、稳收益"特性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优 选,展现了南方基金"优生优养计划"的实践成效。 作者: 王海言 封图:图片资料室 自2024年9月以 ...
自由现金流量迎投资元年:谁是2024年A股公司股东价值创造最强者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1:18
市场趋势与产品发展 - 2025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基于自由现金流量创造理念开展投资的元年,即自由现金流量投资元年 [1][3] - 截至2025年9月底,已有超过90支自由现金流量ETF产品及其联接基金产品发行 [1][3] - 2024年,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及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纷纷推出或修订了多个自由现金流指数,显示市场对该指标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2] FCF Top 99 榜单核心发现 - 2024年,贵州茅台的净资产自由现金流量回报率从2023年的0.277跃升至0.361,与分众传媒并列冠军 [5][7] - 在2016至2024年连续上榜的16家公司中,酒类企业占据5席,家电企业占据2席 [7] - 按产权性质划分,非国有控股公司数量增加11家至64家,占比突破六成;国有控股公司减少至35家 [8] - 医药制造业以15家上榜公司领跑各行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均以12家紧随其后,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较上年增加4家,是增量最大的行业 [8] CVA Top 50 榜单核心发现 - 现金增加值衡量企业创造的净利润或自由现金流量超出股权资本成本的部分,是真正的股东价值创造 [10] - 贵州茅台以CVAOE 0.279位列该榜单第一,重庆啤酒以0.274位列第二 [12] - 在2016至2024年连续上榜的11家公司中,酒类同样占据5席,其中泸州老窖排名较上一年度上升13位,红旗连锁上升10位 [12] - 非国有控股公司增至32家,占比达6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上榜公司增加2家,医药制造业减少2家 [13] EVA Top 99 榜单核心发现 - 经济增加值强调企业需在扣除股权资本成本后仍有利润剩余,才真正从会计角度创造股东价值 [15] - 2024年,重庆啤酒的EVAOE由0.242跃升至0.297,首次登顶,榜单前三名均由酒业公司占据 [17] - 在2016至2024年连续入榜的24家企业中,白酒企业占5席,医药企业占7席 [18] - 非国有控股公司增加7家至72家,占比高达72%;国有控股公司减少至27家,且近一半为"商业一类"国有企业 [18]
统一后,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全部零关税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1:18
两岸统一经济前景展望 - 统一后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市场将全部实现零关税,大陆庞大的市场和对台湾同胞的感情将轻松消化台湾商品[3][11] - 和平统一后台湾地区现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实行高度自治,私人财产和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11] 大陆对台政策核心要点 - 完整表述“九二共识”内涵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谋求国家统一”,对国民党主席相关表述进行了完善[7] - 向台湾政坛发出对话呼吁,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不分裂国家,大陆方面均可与之对话沟通[8] - 释放利好信息的原因包括推进和平统一一贯工作、庆祝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应对2028年台湾大选[12] 2028年台湾大选的关键意义 - 2028年大选若民进党获胜,意味着主张“台独”的政党将连续执政16年[13] - 根据《反分裂国家法》,若和平统一可能性完全丧失将导致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4] - 2028年被视为两岸关系的一道大坎,大陆亮出和平底牌包括零关税等利好政策[15][16]
重庆银行三季报: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营收净利增速创九年新高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1:18
重庆银行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是一份规模、效益、质量与担当 兼具的"全优答卷"。从万亿资产的规模突破,到九年来最佳的 盈利增长,再到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和对国家战略的精准服 务,无不印证了该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和发展路径的正确性。 作者: 程诚 封图:图片资料室 质量护航:资产质量持续优化,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截至三季度末,重庆银行总资产达到 10,227亿元,较年初增长19.4%,成功跨越万亿门槛。这一 里程碑式成就的达成,标志着该行综合实力、市场地位和服务能级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为 其未来成长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报告显示,该行存款余额达 5,542.45亿元,较年初增长16.9%;贷款余额达5,203.85亿元,较 年初增长18.1%。存贷款规模的均衡、快速增长,为集团主营业务提供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业绩突破:营收净利"双10%"增长,创九年最佳纪录 报告期内,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0.40%;实现净利润51.96亿元,同比 增长10.42%。这是该行近九年来,营收与净利润首次实现同比"双两位数"增长。其中,利息净收 入同比增长15.2%,其稳健增长进一步夯实了盈利基础,凸显业务结构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这次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0:30
集采基本情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纳入55种药品 涵盖抗感染 抗过敏 抗肿瘤 降血糖 降血压 降血脂 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品 [2] - 共有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 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中选率较高 [2] -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 但通过规则设置实现了稳临床 保质量 反内卷 防围标的预期目标 [2] - 中选药物预计可于2026年2月开始使用 本次集采首次未公开拟中选价格 [2] 竞争格局与价格趋势 - 二羟丙茶碱注射剂是竞争最激烈的品种之一 约40家企业参与 最后拟中选12家 集采前价格在1元到几十元不等 国药现代中标报价为0.44元/支 [6] - 企业报价分布在0.29—1.96元 在0.41元 0.42元 0.44元等价格点出现雷同 表明价格已接近整个工业的核算成本 [6] - 本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6] - 仿制药的利润率正在回归到10%以内 [1][9] 集采规则优化 - 规则优化包括不允许低于成本报价 确定拟中选企业的参考价格与锚点价格相比而非与同品种最低报价相比 新增两种复活机制 [6] - 对价格低于入围均价50%的企业 要求补充提交报价合理性声明 涉及14款药物 需说明成本构成并承诺中选价格不低于成本价 [7] - 规则设计旨在保证企业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达成低价 [7] 企业策略与市场影响 - 原料自主生产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具竞争力 头部制药企业斩获更多拟中选资格 [8] - 石四药集团共12个产品 14个品规拟中标 科伦药业有12个品种拟中标 齐鲁制药有9款药物拟中标 [8] - 外国仿制药企参与热情上升 本次集采有3家印度仿制药企获得拟中选资格 而去年数量为0 [3][4] - 以达格列净为例 7家拟中标企业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 2家是印度仿制药企 [3] 医疗机构采购变化 - 医疗机构可根据用药习惯上报需求量 既可按照通用名报量 也可按厂牌报量 本次集采报量有77%具体到厂牌 23%按通用名报量 [11] - 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 每个地区甚至每家医疗机构都可能有多家中选企业供应 改变以往每省仅一家供货的局面 [11][12] - 医疗机构需要购买的集采药品约占该品种需求量的60%—80% 完成约定需求量后剩余用量可自主选择采购中选或非中选药品 [13] - 规则设计对资历深厚的大企业更有利 因其进院时间早 覆盖医院多 能拿到更高机构报量 同时设置平衡机制如中选企业带量封顶 单一企业份额最高为5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