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7月23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快手-W的持股比例于07月18日从5.25%降至4.96%。
快讯· 2025-07-23 17:09
贝莱德减持快手-W股份 - 贝莱德在快手-W的持股比例从5 25%降至4 96% [1] - 持股比例变动发生在07月18日 [1]
中证香港300现代服务指数报1730.04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汇丰控股等
金融界· 2025-07-23 17:02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现代服务指数收盘报1730.04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6.24% 近三个月上涨16.01% 年初至今上涨23.03% [1]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2]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03% 其中腾讯控股占17.58% 阿里巴巴-W占11.7% 汇丰控股占9.08% [1] - 建设银行占5.16% 美团-W占4.09% 友邦保险占3.83% 香港交易所占2.85% [1] - 中国移动占2.79% 工商银行占2.74% 网易-S占2.21% [1] 行业配置 - 金融行业占比最高达36.11% 通信服务占27.96% 可选消费占22.22% [2] - 房地产占4.85% 公用事业占3.50% 工业占2.22% 医药卫生占1.80% 信息技术占1.33% [2] 市场分布 - 全部持仓样本均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00% [1]
预计年内有在港粤企A股上市?深交所“H+A”路径已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33
资本市场支持深圳综合改革 - 相关主管部门与中国证监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预计年内将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等改革成果落地 [1] - 深圳相关部门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上市企业情况,了解企业诉求,培育优质上市后备资源 [2]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二次上市可募集资金推动发展,同时为深交所提供更多投资标的 [2] 政策支持与市场信号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港股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发行存托凭证或上市 [3] - 政策覆盖200余家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并向红筹企业及境外公司开放,腾讯、阿里等万亿市值巨头有望回归A股 [3] - 港股公司回A路径明确,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设计不同方式,包括存托凭证(CDR) [3] 粤港澳大湾区港股企业概况 - 250家港股上市企业注册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中30家已在A股上市,220家未在A股上市 [3] - 未在A股上市的220家企业中,市值前三为友邦保险(7371.9亿港元)、香港交易所(5484.66亿港元)、中银香港(3790.34亿港元) [3] - 24家企业市值超百亿港元 [3] 红筹企业与境外公司回流潜力 - 796家港股上市企业办公地在中国内地但注册地在境外,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万亿市值巨头 [4] - 港股境外公司有望回流A股,2018年政策调整后红筹企业可在A股IPO,但注册在境外的外资企业尚无先例 [4] - 14家红筹企业市值超2000亿元,腾讯控股和腾讯音乐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 [6] - 14家大湾区港股企业市值在200亿至2000亿港元之间,其中6家为科技类企业且有自主研发能力 [6] 深交所上市路径与条件 - 红筹企业二次上市需满足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或市值200亿元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5] - 创业板上市要求主要适用于未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 [5] - 符合条件的红筹企业可适用《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等规则 [4] 市场影响与战略意义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可丰富深市上市公司行业矩阵,推动估值体系优化升级 [6] - 企业回归将引入国际资本定价逻辑,提升A股市场估值合理性与有效性,增强对境内外投资者吸引力 [6] - "卡脖子"关键领域企业可利用双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 [7] - 企业回归有望加速离岸人民币回流,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使用占比,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7]
非银金融25Q2重仓持股分析及板块最新观点:保险持仓显著回升,券商持仓仍严重欠配-20250723
招商证券· 2025-07-23 14: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2非银板块整体持仓占比明显上行,券商、保险板块持仓比例分别为0.90%、1.54%,环比分别上行0.36pct、0.63pct [1] - 维持对证券、保险板块的推荐,资本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券商景气度和盈利或持续改善,保险潜在投资价值有望持续提升 [6][28][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募基金市场规模 - 25Q2股债双牛,全口径基金净值规模为33.7万亿,同比+10%,环比+7%;非货基金保有规模19.5万亿,同比+11%,环比+7%;偏股规模7.5万亿,同比+22%,环比+3%;固收(非货剔除权益)规模12.0万亿,同比+6%,环比+9% [5][10] - 新发基金方面,股基申赎打平,债基申购升温;偏股份额6.2万亿份,同比+3%,环比持平;固收(非货剔除权益)份额10.4万亿份,同比持平,环比+6% [5][10] - 25Q2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6.04万亿,季度环比+2.8%;持有市值占A股的比例为6.65%,环比-0.08pct,A股机构化趋势持续 [11] 高股息板块持仓分析 - 公募高质量发展规定强调业绩基准、资金回补银行“欠配缺口”,其他高股息板块持股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16] - 25Q2银行、电力设备、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持股量分别为54、31、22、13、6、4亿股,环比分别为+16%、-12%、-9%、+6%、-11%、-8%;持仓占比分别为5.19%、9.80%、1.91%、1.15%、0.50%、0.36%,环比分别为+1.19pct、-1.02pct、+0.29pct、+0.18pct、+0.01pct、-0.10pct [16] 非银板块持仓分析 券商板块 - 25Q1券商业绩同环比有望高增,预计25Q2券商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40%,年内稳增无虞 [18] - 截至25Q2,券商板块持仓为0.90%,环比+0.36pct,持仓占比超过24Q3水平(0.81%),低于标配4.26%;持股量环比+58%至6.69亿股,略低于24Q3 6.93亿股水平 [18] - 公募持仓回升原因包括公募高质量发展新规推动资金回补欠配板块、港股流动性增强与新经济资产上市带动港交所估值提升、市场关注传统金融和虚拟资产结合新叙事带动金融及金科板块估值上行 [5][19] 保险板块 - Q2资本市场风偏提升、公募新规后资金面加持叠加行业基本面改善,有力支撑保险板块估值修复 [20] - 截至25Q2,保险板块持仓占比为1.54%,环比大幅提升0.63pct,但较标配1.91%仍有差距;个股持仓均明显回升 [21] - 1-5月保险行业累计保费收入为30602亿,同比+3.8%,其中人身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为22797亿,同比+3.3%,成功扭转Q1负增颓势 [2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券商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保险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财险、新华保险 [6][29]
港交所站穩 430 元,短線係突破定回調?
格隆汇· 2025-07-23 03:06
港交所股价表现 - 上日收市报431.2元,单日上升0.28%,成交额达15.02亿元[1] - 目前股价正向首个阻力位439元推进,上升概率为54%,近5日振幅达2.5%[5] 港股通交易机制优化 - 公司宣布优化港股通交易机制,进一步缩短结算周期,预计可提升市场流动性[1] - 上半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15%,带动手续费收入增长[1] 技术分析信号 - 多个技术指标综合总结信号为「强力买入」,强度高达16[2] - 多条移动平均线呈现「强力买入」信号,显示中长期走势坚挺[2] - RSI指标值为69,接近超买区域,部分指标发出卖出信号,反映短期或有获利回吐压力[2] 支持位与阻力位 - 第一支持位在419元,更深层次支持位在403元[5] - 首阻力位为439元,更高阻力位在448元[5] 窝轮与牛熊证表现 - 花旗认购证(16680)2日后升幅达11%,瑞银认购证(16698)升8%,法兴牛证(69254)升6%,摩通牛证(53040)升7%,同期正股升幅为0.98%[5] - 瑞银认购证(16698)杠杆9.4倍,行使价484.08元,溢价较低[7] - 汇丰认购证(13488)杠杆7.5倍,行使价480.2元,溢价较低[7] - 摩通牛证(53040)实际杠杆高达11.5倍,收回价395元[8] - 法兴牛证(69254)实际杠杆10.1倍,收回价390元[8] - 瑞银熊证(53316)实际杠杆13.1倍,收回价460元[8] - 摩通熊证(54605)实际杠杆12.5倍,收回价460元[8]
香港投资推广署今日举办研讨会 探讨协助内地企业善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把握出海新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20:57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2] - 2025年上半年IPO集资额突破1070亿港元,位居全球第一 [2] - 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业占主板上市34%,展现强劲活力 [2] - 近两年半已协助逾1300家企业落户,带来超过1600亿港元投资 [2] 企业赴港上市的益处 - 香港具备成熟资本市场、稳健估值及充沛流动性 [2] - 简单税制及低税率,有利企业构建具竞争力的财务与税务架构 [2] - 内地餐饮企业在港上市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借助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角色拓展海外业务 [2] - 香港交易所介绍上市规则、流程及政策,为企业赴港上市厘清路径 [1] 研讨会内容与参与情况 - 研讨会探讨如何善用香港优势协助内地餐饮、零售及创意企业把握出海新机遇 [1] - 活动吸引逾110位企业代表参与,反应热烈 [1] - 邀请港交所、德勤中国、中金公司等专业机构剖析上市流程与优势、财务税务策划及国际业务发展策略 [1] - 已上市内地企业分享如何善用香港优势成功上市及开拓国际市场 [1] 香港投资推广署的角色 - 投资推广署与港交所成立25周年,将继续支持企业从上市到拓展环球业务 [2] - 活动旨在助力国家双循环战略 [2]
7月22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蒙牛乳业的持股比例于07月17日从7.10%降至6.64%。
快讯· 2025-07-22 17:09
贝莱德减持蒙牛乳业股份 - 贝莱德在蒙牛乳业的持股比例从7 10%降至6 64% [1] - 股份变动发生于2023年07月17日 [1]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上涨1.19%,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平安等
金融界· 2025-07-21 20:02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7月21日上涨1.19%至3984.14点 成交额224.5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1.28% 近三个月上涨36.78% 年初至今上涨35.47%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1月14日 基点3000点 [1] 指数构成 - 从港股通证券范围选取不超过50家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72% 中国平安(15.24%)、香港交易所(13.97%)、友邦保险(13.55%)位列前三 [1] - 行业分布中金融板块占比100% [1]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新上市相关行业主题企业若市值排名港股前十且纳入港股通 将在纳入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指数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港股通资格变动时同步调整 [2]
港交所:下调香港证券市场股票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将于8月4日推出
智通财经网· 2025-07-21 19:02
港交所下调股票最低上落价位第一阶段安排 - 港交所宣布下调香港证券市场股票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将于2025年8月4日推出 该决定在完成市场演习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作出 [1] - 配套措施包括同步更新"香港交易所领航星"市场数据平台(OMD-C)及内地市场数据枢纽(OMD-CMMDH)的价位表代码 [1] 推出前测试安排 - 港交所将于2025年8月2日(星期六)上午9:00至中午12:10举行非强制性推出前测试 旨在验证交易所参与者系统准备情况 [2] - 测试期间将提供新的价位表代码 强烈建议所有交易所参与者参加测试以验证生产环境系统设置 [2] - 参与者需在2025年7月31日前提交英文版登记表格 逾期不获受理 测试需按资料册日程表执行 [2] - 交易所参与者需协调资讯供应商在测试期间提供市场数据支援 [2] 测试结果确认及应急安排 - 港交所将在2025年8月2日下午3点前通过专题网页公告测试结果并确认第一阶段正式推出 [3] - 若测试出现意外需转回安排 港交所将在同日下午3点前发布公告 参与者需及时查阅网页并采取对应措施 [3]
百惠金控:A股赴港IPO持续升温 梳理港股IPO上市筹备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29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2025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持续高涨 仅7月上半月就有11家A股公司递交赴港上市备案申请 [1] - 港交所推出政策优化 包括放宽特专科技公司盈利要求及创新性"科企专线"机制 允许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1] - 政策优化显著降低创新企业上市门槛 为中国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开辟新通道 [1] 港股IPO上市筹备要点 - 企业需全面了解香港交易所上市标准 包括财务指标 公司治理 股权分布等要求 必要时调整业务或股权结构以满足条件 [3] - 上市核心文件包括招股说明书 财务报告 法律文件 需按港交所要求编制和审核 并组建专业IPO中介机构确保合规 [4] - 需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核 交易所可能要求补充材料 企业需与中介机构紧密配合确保审核流程推进 [5] - 香港交易所会对上市申请进行聆讯 企业需要提供更多文件和信息以确定是否符合上市要求 [6] - 获得批准后进入股票发行阶段 关键工作包括定价 路演 配售与公开发售 [7] - 上市后需持续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遵守《上市规则》 积极与市场沟通维护良好市场形象 [8] 市场环境与发展机遇 - A股公司赴港上市积极性提升是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 - 从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到内地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 均为赴港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8] - 港股IPO流程复杂专业要求高 企业需在合规评估 财务规范 文件准备 市场沟通等各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