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航(00753)

搜索文档
港股收评:恒科指跌3连跌!汽车股遭重挫,核电股逆势爆发
格隆汇· 2025-05-26 16:51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5月26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 恒生科技指数收跌1.7%录得3连跌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下跌1.35%及1.7% [1] - 盘面呈现普跌格局 大型科技股全线走低拖累大市 汽车股重挫 苹果概念股低迷 生物医药股等多数下跌 [2] - 南向资金净卖出15.07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卖出33.63亿港元 [10]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普遍收跌 美团跌5.48% 小米跌3.21% 阿里跌1.6% 腾讯跌1.54% 百度跌1.44% [4][5] - 哔哩哔哩逆势收涨1% 网易微涨0.37% [5] 汽车及新能源车板块 - 汽车股领跌市场 吉利汽车暴跌9.46% 比亚迪股份跌8.6% 零跑汽车跌8.45% 长城汽车跌5.52% [5][6] - 价格战加剧是主因 比亚迪推出"百亿补贴双元抢先购"活动 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反映终端市场压力巨大 [5] 医药板块动态 - 医药外包概念股回调明显 荣昌生物重挫10.16% 再鼎医药跌6.97% 君实生物跌4.23% [7] - 政策面影响显著 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将迎来重大修订 或促使企业主动降价 [7] 核电及电力板块异动 - 核电股集体爆发 中核国际暴涨129.78% 中广核矿业涨8.43% 中广核电力涨3.92% [9] - 驱动因素为特朗普签署核能行政命令 计划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 [9] 航空板块表现 - 航空股逆势走强 中国国航涨5.58% 东方航空涨3.69% 南方航空涨3.54% [10] - 行业数据显示4月客座率同比多数增长 南方航空旅客周转量居首 [10] 市场展望 - 中信证券指出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受三重因素推动 包括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 [12] - 优质核心资产在港上市后可能活跃对应A股交易 部分资产定价权或逐步南移 [12] - 港股市场吸引力系统性提升 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持续改善 海外资金回流带来流动性趋势性改善 [12]
中国国航(601111)5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2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截至2025年5月2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8.12元,上涨3.44%,换手率0.77%,成交量89.32万手,成交金额7.1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7亿元,占成交额14.81%,其中超大单净流入5575.07万元(占7.75%),大单净流入5075.98万元(占7.06%) [1] - 中单净流出5330.46万元(占7.41%),小单净流出5320.58万元(占7.4%)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400.23亿元,同比减少0.11% [1] - 归属净利润204399.30万元,同比减少22.07%,扣非净利润212789.10万元,同比减少24.21% [1] - 流动比率0.320,速动比率0.286,资产负债率88.89%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北京市,主要从事航空运输业 [1] - 注册资本1620079.2838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452481.5185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马崇贤 [1] 对外投资与商业活动 - 公司共对外投资2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942条,专利信息104条,行政许可203个 [2]
廉价航空已到生死之战
投中网· 2025-05-22 14:20
行业冰火两重天 - 幸福航空飞行员公开控诉公司欠薪三年且无社保,反映公司经营困境[5] - 2024年春秋航空净利润22.73亿元,吉祥航空净赚9亿元,华夏航空净赚超2亿元,显示头部廉价航空已实现盈利[8] - 廉价航空与传统全服务航司业绩分化明显,形成行业冰火两重天格局[8] 廉价航空发展现状 - 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0-2024年区域内航线份额从28.1%增至32.4%,国际航线从8.4%增至18.6%[11] - 中国廉价航空市场份额仅8.1%,远低于国际水平,但增长潜力巨大[11] - 预计2025年中国廉价航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占民航运输总量25%,年均复合增长率18%[11] - 春秋航空上市十年营收持续高速增长,仅2020及2022年因疫情下滑[12] 幸福航空经营困境 - 股东频繁变更导致经营不稳定,原始股东中航工业与东航先后退出[17][18] - 主要机型新舟60在市场接受度、利用率和故障率方面存在劣势[19] - 2014年收入1.75亿净亏1.52亿,资产负债率110%;2024年资产负债率已达200%[19][20] - 战略转型引入波音737恰逢疫情,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19] 行业竞争格局 - 春秋航空通过极致成本控制实现91.5%客座率,远超全球平均83.5%[24][25] - 传统全服务航司如南航、东航、国航2024年分别亏损16.96亿、42.26亿、2.37亿,开始下沉市场[29] - 2024年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超10%,客公里收益下降12.5%,行业陷入价格战[30] - 2025年一季度春秋航空净利润同比下降16.39%,吉祥航空降7.87%,海航降60.34%[32] 市场前景 - 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达9.6亿,低线消费潜力将推动廉价航空发展[11] - 民航局规划到2035年运输机场达450个,新增多为支线机场,利好廉价航空网络拓展[11] - 行业已进入激烈竞争阶段,中小航司后来居上空间有限[23]
中国航司国际航线大扩展,外媒:美国期待中国航司恢复更多航线
观察者网· 2025-05-17 12:05
国际客运航班增长 - 中外航司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达6428班,同比增长25.4%,其中中方航司执飞4470班,同比增长31.4%,外方航司执飞1958班,同比增长13.6% [1] -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航班量占比达到约72% [1] - 我国国际航线网络不断完善,通航国家数量达到79个 [1] - "五一"假期期间,入境游客达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 [1] 中国东方航空国际航线拓展 - 中国东方航空今夏将新开六条横跨欧亚大陆的空中通道,包括伊斯坦布尔、巴黎和阿拉木图三大全新航点 [3] - 6月30日开通西安和伊斯坦布尔机场之间的首条直飞服务,每周3次 [3] - 6月16日开始上海浦东和日内瓦之间的服务,每周4班 [4] - 6月20日开通每日航班飞往米兰马尔彭萨 [4] - 7月17日开通飞往哥本哈根卡斯特鲁普机场的航线,每周三班 [4] - 7月9日启动南京和巴黎航线,每周三运营一班 [4] - 欧洲网络扩展到15个城市,欧洲航线恢复率达112% [4] 其他中国航司国际航线动态 - 中国南方航空运营着伊斯坦布尔与北京大兴、广州和乌鲁木齐的航班 [3] -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从北京首都飞往伊斯坦布尔 [3] - 四川航空公司从成都飞往伊斯坦布尔 [3] - 土耳其航空运营着从伊斯坦布尔飞往首都北京、广州和上海浦东的航班 [3] - 伊斯坦布尔和中国之间每周约有26200个双向座位,同比增长7% [3] - 吉祥航空国际航班数量占比约为近40%,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7] - 海南航空已开通海口始发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覆盖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 [7] 国际航空市场趋势 - 中国的主要航空公司已经更新了2025年的计划表,预计新的长途航班将激增,尤其是飞往欧洲、东南亚、北美的航班 [8] - 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城市的机场扩建正在加速,以适应预期的客流量高峰 [9] - 美联航宣布在2025-2026年冬春航季恢复或新增六条往返中国的航线,覆盖北京首都、上海浦东、香港和成都等目的地 [9] - 美联航芝加哥—北京、上海以及纽瓦克—北京、香港、上海的所有航班都可预订 [10]
中国国航(601111)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4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告
2025-05-15 17:15
业绩数据 - 2025年4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5.3%,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8.6%[1] - 国内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2%,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6.5%[1] - 国际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7.2%,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5.6%[1] - 地区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下降2.8%,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2.0%[1] - 平均客座率81.3%,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1] - 货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8.7%,货邮周转量同比上升10.3%[1] - 货运载运率为38.7%,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1] - 2025年4月可用吨公里同比增长6.3%,当年累计同比增长4.1%[4] - 2025年4月可用座位公里同比增长5.3%,当年累计同比增长3.3%[4] - 2025年4月可用货运吨公里同比增长8.7%,当年累计同比增长6.0%[4] - 2025年4月客座利用率为81.3%,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5] - 2025年4月货物及邮件载运率为38.7%,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5] - 2025年4月综合载运率为68.2%,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5] 运营动态 - 2025年4月2日新增重庆 - 喀什航线(每周四班)[2] - 2025年4月27日新增北京首都 - 伊尔库茨克航线(每周三班)[2] - 2025年4月引进1架C909飞机,退出1架公务机[2] - 截至4月底合计运营934架飞机,自有411架,融资租赁228架,经营租赁295架[2]
跟京沪高铁“抢蛋糕”?东航国航京沪线支持跨航司自愿签转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9:13
跨航司签转服务试点 - 虹桥机场联合首都机场、东航、国航于5月6日试行推出上海虹桥-北京首都机场快线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 试运行持续至8月 后续将根据旅客反馈拓展升级[2] - 服务适用于挂国航或东航代码且实际承运的单程单航段航班 经济舱6折及以上客票可改签至同日同航段航班 8折以上舱位限免一次签转手续费[3] - 2024年9月虹桥机场推出"虹桥快线"服务 覆盖京广深蓉等15条航线 每日16架次以上"公交化"航班 其中上海虹桥-北京首都每日频次近80架次 东航国航占比近90%[3] 京沪航线与高铁竞争格局 - 京沪高铁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铁线路" 2024年营业总收入421.57亿元(同比+3.62%) 净利润127.68亿元(同比+10.59%) 日均盈利近3500万元[4] - 京沪高铁北京至上海段全年平均客座率75%-80% 凭借准点率高、用时短、班次密集等优势分流航空客流[4] - 2025年一季度三大航集体亏损 受高铁冲击、供应链紧张、人民币贬值等多重因素影响 民航与高铁票价水平趋近 旅客结构出现双向流动[5] 行业服务升级举措 - 2022年底首都机场联合海航、川航优化"京蓉快线" 旅客可在起飞4小时前跨航司签转 四折以上机票免手续费[7] - 2025年3月东航联合南航推出北京大兴-广州/杭州航线跨航司签转 大兴-广州线6折以上经济舱可免费改签[7] - 2024年多家航司调低退改签手续费比例 扩大免费退改范围 包括机型变动、机票买贵、因病退改等场景[8] - 上海机场建立"跨航司非连续客票无损退票互认机制" 因天气等原因导致前段航班取消可无损退后段机票[8] 行业发展目标 - 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预期目标:运输总周转量1610亿吨公里 旅客运输量7.8亿人次 货邮运输量950万吨[8] - 行业将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 跨航司签转模式有助于促进航司协作和资源整合[8]
中国国航(00753)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21:00
本报告期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40,023,324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11%[7]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43,993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07%[7]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8,341,401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33%[7]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45,163,318千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18%[9]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43,020,170千元,较上年度末减少4.71%[9] 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东数量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3,898千元[1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51,206[15] 股东持股情况 -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421,462,701股,持股比例42.53%[17] -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持股2,633,725,455股,持股比例15.09%[17] -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49,262,228股,持股比例11.18%[17] - 中航集团公司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53.71%的股份[18] 2025年3月31日部分资产项目变化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23,305,212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467,901千元有所增加[21]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47,559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7,559千元大幅增加[21]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41,772,386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0,687,203千元有所增加[21]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303,390,932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5,082,209千元略有减少[22]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345,163,318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5,769,412千元略有减少[22] 2025年3月31日部分负债项目变化 - 2025年3月31日短期借款为14,925,099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876,294千元有所减少[22] - 2025年3月31日应付短期融资债券为7,534,708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10,847千元大幅增加[22]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130,522,781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7,610,055千元有所减少[23]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306,832,371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4,824,203千元有所增加[23]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财务指标变化(第一组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40,023,324,2024年第一季度为40,065,742,同比略有下降[2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为44,421,862,2024年第一季度为43,614,326,同比有所上升[2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 -2,513,597,2024年第一季度为 -1,946,659,亏损幅度扩大[26]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 -2,535,241,2024年第一季度为 -2,001,897,亏损增加[26]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043,993,2024年第一季度为 -1,674,456,亏损扩大[26]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79,021,2024年第一季度为 -61,910,亏损增加[26]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 -2,614,262,2024年第一季度为 -2,063,807,亏损扩大[27]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 -0.12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 -0.11元/股,亏损增加[27]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流量指标变化(第一组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4,580,447,2024年第一季度为44,716,587,同比略有下降[3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41,401,2024年第一季度为9,407,344,同比有所下降[3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09,314,流出小计4,723,565,现金流量净额-4,214,251;2024年第一季度流入小计358,112,流出小计2,868,384,净额-2,510,272[31]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6,119,947,流出小计29,526,433,现金流量净额-3,406,486;2024年第一季度流入小计15,036,658,流出小计15,005,365,净额31,293[31] - 2025年第一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1,72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32,390;2024年第一季度影响为-9,865,净增加额6,918,500[32] 2025年3月31日另一组资产负债项目变化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16,568,932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17,354,179千元[34]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217,128,502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218,389,381千元[35]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88,080,803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90,841,191千元[36]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96,472,594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93,601,551千元[36]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49,144,037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51,300,818千元[37]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233,697,434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235,743,560千元[35][37]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233,697,434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235,743,560千元[37]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财务指标变化(第二组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3,876,695,2024年第一季度为24,397,913,同比有所下降[3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 -2,197,849,2024年第一季度为 -1,894,801,亏损幅度扩大[39]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 -2,156,781,2024年第一季度为 -1,874,550,亏损增加[39]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流量指标变化(第二组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5,058,044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6,718,182千元[4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62,802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994,564千元,同比减少[43]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045,555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1,798,943千元,亏损扩大[43]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4,400,000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315,742千元,大幅增加[43]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11,075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2,656,379千元,亏损减少[44]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1,287,759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28,954千元,由正转负[44]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487,197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末为7,371,111千元,略有增加[44]
600753,突遭*ST
中国基金报· 2025-04-26 13:45
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 - 庚星股份自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庚星,股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4月28日停牌1天 [2] - 退市风险警示原因包括2024年利润总额、净利润或扣非后净利润均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以及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 [3] - 其他风险警示原因包括最近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且2024年财报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318.78万元,同比下降53.42%,归母净利润-153.07万元,扣非后净利润-182.01万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末归母净资产-497.03万元,较2024年末的-343.96万元进一步恶化 [6][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4.23万元,上年同期为-779.59万元 [7] 业务调整与经营状况 - 公司缩减焦煤焦炭供应链业务,转向充电基础设施投建运营但未达预期,2024年下半年将液化石油气作为大宗商品业务核心品类 [6]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主要因优化大宗商品业务品类,停止开展低毛利率业务 [10] - 公司计划通过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采购成本及寻找新利润增长点来提升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6] 市场数据 - 截至4月25日收盘股价报5.16元/股,总市值11.88亿元 [10] - 截至3月31日股东人数为1.843万户 [10]
中国国航(0075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9:09
公司安全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公司安全飞行295万小时,同比增长17%[13] - 报告期内公司安全飞行295万小时,安全运输旅客1.55亿人次[32] 公司投入与航线数据 - 2024年公司全年投入3561亿座公里,同比增长22%[14] - 2024年公司国际投入同比增长一倍[14] - 公司“一带一路”航线网络通达29个国家,执行65条航线[16]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经营客运航线847条,其中国内航线657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90条,通航国家及地区45个[52] - 2024年全年国内航班座公里投入较2019年增长49%[52] 公司经营成果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66,698,880千元,2023年为141,100,234千元[20] - 2024年经营利润为2,218,203千元,2023年为2,889,523千元[20]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损失)为232,557千元,2023年为1,038,411千元[20]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66.99亿元,同比增加255.99亿元,增幅18.14%[71] - 2024年航空运输收入为1592.03亿元,同比增加245.21亿元,增幅18.21%;其他经营收入为74.96亿元,同比增加10.77亿元,增幅16.79%[71]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1184.91亿元,占比71.08%;国际收入430.89亿元,占比25.85%,增幅77.99%;中国港澳台收入51.19亿元,占比3.07%,增幅24.03%[72] - 公司2024年实现客运收入1517.89亿元,同比增加212.72亿元[73] - 2024年中国内地客运收入1095.05亿元,占比72.14%;国际客运收入373.85亿元,占比24.63%,增幅74.63%;中国港澳台客运收入48.99亿元,占比3.23%,增幅23.93%[74] - 公司2024年实现货邮运输收入74.14亿元,同比增加32.49亿元[76] - 2024年中国内地货邮运输收入14.90亿元,占比20.10%;国际货邮运输收入57.03亿元,占比76.93%,增幅103.72%;中国港澳台货邮运输收入2.20亿元,占比2.97%,增幅26.37%[77]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 - 2024年总资为345,750,173千元,2023年为335,278,694千元[22] - 2024年总负债为304,824,203千元,2023年为300,014,685千元[2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457.5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12%;流动资产为406.87亿元,占比11.77%;非流动资产为3050.63亿元,占比88.23%[8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负债为3048.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60%;流动负债为1376.10亿元,占比45.14%;非流动负债为1672.14亿元,占比54.86%[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带息债务合计2359.81亿元,较2023年增加0.73%,其中人民币占比87.15%,美元占比12.66%,其他占比0.19%[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诺为951.75亿元,较2023年增加32.04%;投资承诺为3.13亿元,2023年为4.57亿元[93]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负债率为88.16%,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1.32个百分点[94] - 报告期末集团净流动负债为969.2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89.40亿元;流动比率为0.30,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0.01[95] 公司运输业务指标数据 - 可用座位公里本期为356,103.62百万,上期为292,513.16百万,增加21.74%[24] - 收入客公里本期为284,349.95百万,上期为214,172.87百万,增加32.77%[24] - 旅客人次本期为155,315.51千,上期为125,454.54千,增加23.80%[24] - 货物及邮件本期为1,480,085.34吨,上期为1,070,372.96吨,增加38.28%[24] - 飞行公里本期为1,856.98百万,上期为1,565.96百万,增加18.58%[24] - 航班数目本期为1,024,492,较上期902,517增加13.51%,其中国际航班增加118.07%,内地增加6.82%,港澳台增加39.24%[25] - 收入吨公里(百万)本期为29,743.08,较上期21,887.15增加35.89%[25] - 客座利用率本期为79.85%,较上期73.22%增加6.63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增加8.52个百分点,内地增加7.04个百分点,港澳台增加4.66个百分点[25] - 货物及邮件载运率本期为37.47%,较上期31.26%增加6.21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减少2.05个百分点,内地增加4.06个百分点,港澳台增加4.10个百分点[25] - 综合载运率本期为66.50%,较上期60.79%增加5.71个百分点[25] - 飞机日利用率本期为8.90小时,较上期8.14小时增加0.76小时[25] - 每收入客公里收益本期为0.5338元,较上期0.6094元减少12.41%,其中国际减少22.63%,内地减少9.70%,港澳台减少16.66%[25] - 每收入货运吨公里收益本期为1.5665元,较上期1.3811元增加13.42%,其中国际增加11.14%,内地增加0.58%,港澳台减少23.50%[25] - 2024年客运可用座位公里3561.04亿,同比增长21.74%;客座利用率79.85%,同比提升6.63个百分点;每客公里收益0.5338元,同比下降12.41%[73] - 2024年货邮可用货运吨公里126.3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0.90%;货物及邮件载运率37.47%,同比提升6.21个百分点;每货运吨公里收益1.5665元,同比增长13.42%[76] 公司机队相关数据 - 2024年公司引进飞机36架,退出11架,年末机队共有飞机930架,平均机龄9.90年[26] - 截至报告期末,深圳航空机队规模235架,可用座位公里769.17亿,同比增幅12.68%[59] 公司服务与品牌相关数据 - 新开12个海外站点的全流程追踪服务,支持国航系跨公司行李查询[40] - 组建服务专家团队,选聘157名服务专家支持服务提升工作[40] - 2024年9月起在北京-三亚、北京-重庆等六条航线试运行旅客机上餐饮预订管理系统[41][43] - 国航位列2024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第280位[49] - 国航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5名,品牌价值为2596.95亿元人民币[49] 公司航线布局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国航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均计划班次量达到746班次/日[50] - 国航打造北京-成都等8条快线,合计班次量约120班/天[50] - 优化升级国航快线至8条航线[37] 公司会员相关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凤凰知音会员已超9417.2万人,常旅客贡献收入占公司客运收入的53%[53] 子公司经营数据 - 深圳航空营业收入330.70亿元,同比增幅10.28%;山航集团营业收入204.46亿元,同比增幅30.44%[58] 行业整体数据 - 2024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17.9%、22.1%[62] - 国际客运航班增至6400班/周,恢复至疫情前84%,国际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9.3%[62] - 预计2025年全行业将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1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950万吨[62] 公司未来工作重点 - 公司2025年工作重点包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升主业经营质效等五项内容[63] 公司战略方向 - “十四五”时期公司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集团目标,坚持四个战略方向开展工作[67] 公司费用与收益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费用为1718.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8%[78] - 报告期内公司利息收入5.21亿元,同比减少0.84亿元,降幅13.83%;利息支出63.99亿元,同比减少5.44亿元,降幅7.84%;汇兑净损失7.60亿元,同比减少2.76亿元[79] - 报告期内公司应占联营、合营企业净收益为28.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4亿元;确认国泰航空投资收益24.99亿元,同比增加0.67亿元[80] 公司资本性开支数据 - 2024年公司资本性开支共计167.88亿元,其中飞机类投资134.03亿元,长期投资项目现金部分5.09亿元,其他资本性开支项目投资28.76亿元[87] 公司股权投资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联营企业股权投资为146.3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3.76%;对合营企业股权投资为24.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42%[88] 公司现金流量数据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279.84亿元,较2023年增加0.80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178.63亿元,较2023年增加26.17亿元,净流出增加17.16%;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9.96亿元,较2023年减少43.37亿元[95] 公司银行授信数据 - 公司获得国内银行总计2322.46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其中881.40亿元已使用,1441.06亿元尚未使用[95] 公司风险数据 - 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集团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26.86亿元[99]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使人民币升值或贬值1%,将导致集团2024年12月31日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分别增加或减少1.78亿元[100] 董事会组成与架构数据 - 截至本年报日期,第七届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四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 截至报告期末,第六届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其中三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 董事会人员架构包含1名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任非执行董事、1名股权董事、1名职工董事和4名独立董事,且至少有一位独立董事在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领域经验丰富或具备专业资格,公司已委任谭允芝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截至报告期末,第六届董事会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禾云及谭允芝组成;截至年报日期,第七届该委员会由高春雷、徐念沙、禾云及谭允芝组成,高春雷任主任[130] - 截至报告期末,第六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由马崇贤和禾云组成,主任为马崇贤;截至年报日期,第七届增加谭允芝和高春雷[136] - 截至报告期末,第六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禾云和徐俊新组成,主任为禾云[138] - 截至年报日期,第七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徐念沙、禾云和高春雷组成,主任为徐念沙[139] - 截至报告期末,第六届董事会战略和投资委员会由马崇贤、徐俊新组成,航空安全委员会由王明远、马崇贤组成[145][147] - 截至年报日期,第七届董事会战略和投资委员会由马崇贤、徐念沙、禾云组成,航空安全委员会由王明远、徐念沙、马崇贤组成[145][147] 董事履职与变动数据 - 执行董事马崇贤股东大会出席率100%,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88.9%,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战略和投资委员会出席率100%,航空安全委员会出席率约66.7%[113] - 非执行董事冯刚(2024年7月15日离任)股东大会出席率100%,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13] - 非执行董事崔晓峰(2024年8月9日获委任)股东大会出席率100%,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福申(2024年8月30日离任)股东大会出席率100%,董事会会议出席率约71.4%,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出席率80%,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出席率0%,战略和投资委员会出席率60%,航空安全委员会出席率50%[113] - 2024年7月15日冯刚离任非执行董事,8月9日崔晓峰获委任非执行董事,8月30日李福申离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2月25日徐俊新离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崔晓峰于2024年8月6日取得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述法律意见,并确认了解作为上市发行人董事于上市规则项下的责任
中国国航(0075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1:3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6.99亿元,归属股东净亏损2.33亿元[5] - 2024年收入为166,698,880千元,2023年为141,100,234千元[6] - 2024年经营利润为2,218,203千元,2023年为2,889,523千元[6] - 2024年税前损失为1,598,868千元,2023年为1,649,779千元[6] - 2024年本年损失为2,445,342千元,2023年为1,561,248千元[6]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损失为人民币(1.47)分,2023年为人民币(6.74)分[6] - 2024年综合费用总额为2,124,575千元,2023年为1,626,592千元[7]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为305,062,970千元,2023年末为302,943,973千元[8] - 2024年末流动资产为40,687,203千元,2023年末为32,334,721千元[8] - 2024年末总资产为345,750,173千元,2023年末为335,278,694千元[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137,610,055千元,2023年为110,317,274千元,同比增长24.74%[9]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为96,922,852千元,2023年为77,982,553千元,同比增长24.29%[9]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167,214,148千元,2023年为189,697,411千元,同比下降11.85%[9] - 2024年净资产为40,925,970千元,2023年为35,264,009千元,同比增长16.06%[9] - 2024年已发行股本为17,448,421千元,2023年为16,200,793千元,同比增长7.7%[9] - 2024年储备为30,727,315千元,2023年为24,052,746千元,同比增长27.75%[9]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166,390,725千元,2023年为140,721,730千元,同比增长18.24%[14] - 2024年租赁收入为308,155千元,2023年为378,504千元,同比下降18.59%[14] - 2024年收入合计为166,698,880千元,2023年为141,100,234千元,同比增长18.14%[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约为969.23亿元,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为1,441.06亿元[10] - 计入年初合同负债并于2024年确认的常旅客计划收入为13.51亿元,2023年为14.55亿元[1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利得为7,319,912千元,2023年为7,401,756千元[29] - 2024年经营利润扣除的折旧和摊销总额为29,102,968千元,2023年为27,110,507千元[30] - 2024年财务费用为6,398,748千元,2023年为6,943,087千元;2024年资本化利息年利率介于2.40%至4.00%,2023年介于2.40%至4.45%[30] - 2024年当期所得税中中国内地为247,162千元,2023年为214,771千元;2024年递延所得税为598,433千元,2023年为 - 316,902千元[31] - 2024年和2023年均无客户收入占公司收入的10%或以上[28] - 2024年应占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利润为2,819,844千元,2023年为2,833,978千元[26]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确认)净额为9,507千元,2023年为 - 24,617千元[26] - 2024年非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为156,000千元,2023年为222,103千元[2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的增加为34,223,492千元,2023年为25,383,165千元[26] - 2024年税前损失为15.99亿元,按法定所得税税率(25%)计算的预计所得税为3.997亿元[3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和摊薄损失的应占损失为2.326亿元,普通股数量为15864560千股[34] - 2024年应收账款为38.35亿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后为36.70亿元[37] - 2024年应付账款为18.87亿元,其中三十日内为8.355亿元[3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40.69亿元,非流动资产合计305.08亿元,资产总计345.77亿元[39]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137.61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167.21亿元,负债合计304.82亿元[40] - 2024年股东权益合计40.95亿元,其中股本为17.45亿元,未分配利润为 - 30.74亿元[40]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损失为2.373亿元[41]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损失为2.326亿元[41]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45.15亿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为45.13亿元[4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6.99亿元,同比增加255.99亿元,增幅18.14%[61] - 2024年中国内地、国际、中国港澳台地区收入分别为1184.91亿元、430.89亿元、51.19亿元,占比分别为71.08%、25.85%、3.07%,同比变化分别为5.08%、77.99%、24.03%[62]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费用为1718.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8%[67]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收入5.21亿元,同比减少13.83%;利息支出63.99亿元,同比减少7.84%;汇兑净损失7.60亿元,同比减少2.76亿元[68] - 报告期内集团应占联营、合营企业净收益为28.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4亿元,其中确认国泰航空投资收益24.99亿元,同比增加0.67亿元[70]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总资产为3457.5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12%,其中流动资产占11.77%,非流动资产占88.23%[72] - 2024年集团资本性开支共计167.88亿元,飞机类投资134.03亿元,长期投资项目现金部分5.09亿元,其他28.76亿元[7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对联营企业股权投资为146.3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3.76%;对合营企业股权投资为24.24亿元,增加0.42%[75]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总负债为3048.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60%,其中流动负债占45.14%,非流动负债占54.86%[76] - 集团带息债务中人民币占比87.15%,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4.31%;美元占比12.66%,减少17.06%;其他占比0.19%,减少58.92%[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诺为951.7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2.04%;投资承诺为3.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7亿元[78]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负债率为88.16%,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1.32个百分点[79] - 报告期末集团净流动负债为969.2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89.40亿元,流动比率为0.30,较2023年末上升0.01[80]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279.84亿元,较2023年增加0.80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78.63亿元,较2023年增加26.17亿元,净流出增加17.16%;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9.96亿元,较2023年减少43.37亿元[80] - 公司获得国内银行总计2322.46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其中881.40亿元已使用,1441.06亿元未使用[81] - 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集团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26.86亿元[86]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使人民币升值或贬值1%,将导致集团2024年12月31日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分别增加或减少1.78亿元[87] - 报告期末公司股本总额为174.48421亿元,分为17.448421亿股每股面值1元的股份,其中A股12.492810328亿股,占比71.60%;H股4.955610672亿股,占比28.40%[90] - 公司2024年度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负值,拟不进行利润分配[9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航空营运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为161,387,088千元,2023年为136,764,144千元[24] - 2024年其他业务向外部客户销售收入为5,311,792千元,2023年为4,336,090千元[24] - 202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航空营运税前损失为2,239,127千元,2023年为2,084,670千元[24] - 202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其他业务税前收益为795,124千元,2023年为475,041千元[24] - 2024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影响税前损失为6,330千元,2023年为10,628千元[24] - 202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报告分部总资产为345,769,412千元,2023年为335,302,681千元[25] - 2024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影响总资产为19,239千元,2023年为23,987千元[25] - 202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报告分部总负债为304,824,203千元,2023年为300,014,685千元[25] - 2024年公司合并收入为166,698,880千元,其中中国内地118,491,369千元、中国港澳台5,118,889千元、国际43,088,622千元;2023年合并收入为141,100,234千元,其中中国内地112,765,304千元、中国港澳台4,126,997千元、国际24,207,933千元[27]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客运收入1517.89亿元,同比增加212.72亿元[63] - 2024年客运业务可用座位公里3561.04亿,同比增长21.74%;客座利用率79.85%,同比提升6.63个百分点;每客公里收益0.5338元,同比下降12.41%[63] - 2024年中国内地、国际、中国港澳台地区客运收入分别为1095.05亿元、373.85亿元、48.99亿元,占比分别为72.14%、24.63%、3.23%,同比变化分别为4.14%、74.63%、23.93%[6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货邮运输收入74.14亿元,同比增加32.49亿元[65] - 2024年货邮运输业务可用货运吨公里126.3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0.90%;货物及邮件载运率37.47%,同比提升6.21个百分点;每货运吨公里收益1.5665元,同比增长13.42%[65] - 2024年中国内地、国际、中国港澳台地区货邮运输收入分别为14.90亿元、57.03亿元、2.20亿元,占比分别为20.10%、76.93%、2.97%,同比变化分别为25.15%、103.72%、26.37%[66] 运营指标数据变化 - 可用座位公里本期为356,103.62百万,较上期增长21.74%[43] - 收入客公里本期为284,349.95百万,较上期增长32.77%[43] - 旅客人次本期为155,315.51千,较上期增长23.80%[43] - 航班数目本期为1,024,492,较上期增长13.51%[44] - 客座利用率本期为79.85%,较上期增加6.63个百分点[44] - 每收入客公里收益本期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