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水务(00855)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水务(0855.HK):一次性因素拖累利润 自由现金流拐点出现
格隆汇· 2025-07-11 10:38
业绩表现 - FY2025公司实现收入116.56亿港元,同比下滑9.4%;归属净利润10.75亿港元,同比下滑29.9% [1] - 一次性计提其它应收账款导致预期信贷亏损4.98亿港元,是业绩同比显著下滑的主要原因 [1] 业务分析 - 供水业务:城市供水收入74.98亿港元,同比减少9.4%;分部溢利24.93亿港元,同比增加0.1%,主要受益于销售成本控制及建设工程减少 [2] - 运营收入同比增长6.5%至35.26亿港元 - 建设服务同比下滑27.9%至28.33亿港元 - 安装维护服务同比下滑19.7%至13.33亿港元 [2] - 直饮水业务:运营服务同比增长7.2%至3.15亿港元;建设服务同比下滑82.8%至2.20亿港元 [2] - 直饮水投产项目数超9800个,服务人数超1100万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下调FY2026-2027预测净利润至12.93亿港元(原值17.12亿)、13.17亿港元(原值18.04亿),新增FY2028年预测净利润13.35亿港元 [1] - 对应EPS分别为0.79、0.81、0.82港元,给予FY2026年9倍PE,目标价7.11港元 [1] 现金流与分红 - FY2025资本开支约34亿港元,较FY2024历史高点53亿港元明显回落,带动自由现金流首次转正 [3] - 计划FY2026严控资本开支至20亿港元,资本开支拐点明确,预计自由现金流将进一步改善 [3] - FY2025派息总额维持4.57亿港元(与FY2024一致),分红比例42.53%,伴随现金流改善分红有较大提升潜力 [3]
中信证券:维持中国水务(00855)“买入”评级 目标价7.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1:19
估值与评级 - 当前股价对应FY2026~2028PE分别为8/7/6倍,可比公司2025年PE均值为12倍,给予20%估值折价即2025年10倍目标PE,目标价7.8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 - 全年派发股息0.28港元,派息率同比提升12pcts至42% [1] 盈利能力与费用 - FY2025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7pct至37.8%,城市供水/管道直饮水/环保分部利润率分别提升3.2/2.7/3.4pcts至33.2%/37.0%/36.5%,整体分部利润率提升1.6pcts至33.4% [2]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变动0.2/-0.4/+1.7pcts,财务费用增长主因美元债比例高,预计通过债务置换及降息周期改善 [2] 业务增长驱动 - FY2025投产81.7万吨/日产能,售水量同比增7.0%至15亿吨,97.7万吨/日产能在建预计FY2026投产 [3] - FY2025落地2个供水项目调价,2025年4-6月新增4个调价项目涉及67万吨/日,另有2个项目处于听证阶段,预计全年调价规模超百万吨/日 [3] - 一线城市水价调价落地或推动行业价改提速,公司作为自来水收入占比第一的上市公司将显著受益 [3] 现金流与派息潜力 - FY2025资本开支同比下降19亿元至34亿港元,自由现金流达15.8亿港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 [4] - 预测FY2026资本开支继续下行,假设FY2026/27/28派息率42%/45%/50%,对应派息金额5.42/6.58/8.20亿港元,股息率5.5%/6.7%/8.3% [4]
中国水务(00855.HK):核心运营稳健增长 现金流拐点已现
格隆汇· 2025-07-04 18:32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财年营业总收入122亿港元,同比-5.1%,归母净利润10.75亿港元,同比-29.9% [1] - 主营业务收入116.56亿港元,同比-9.4%,归母净利润下滑主因应收款信贷亏损4.98亿港元(上年同期0.1亿港元) [2] 分部业务表现 城市供水 - 营收74.98亿港元,同比-9.4%,分部溢利24.93亿港元,同比+0.1%,成本控制抵消工程减少影响 [2] - 供水运营营收35.26亿港元,同比+6.5%,售水量15亿吨,同比+7.4%,水价平均2.35港元/吨 [3] - 供水安装及维护营收13.33亿港元,同比-19.7%,供水建设营收28.33亿港元,同比-27.9% [3] 管道直饮水 - 营收6.57亿港元,同比-61.9%,分部溢利2.43亿港元,同比-58.9%,工程减少为主要拖累 [2] - 直饮水运营及设备收入同比+23.7%,项目数量达9800个(同比+42%),覆盖人口1100万人(同比+33%) [4] 环保业务 - 营收15.23亿港元,同比+42.2%,分部溢利5.56亿港元,同比+56.9%,惠州大亚湾项目贡献收入1.58亿港元 [2] 其他业务 - 总承包建设营收6.64亿港元,同比-19.7%,分部溢利5.54亿港元,同比-9.3% [2] - 物业营收3.61亿港元,分部溢利0.48亿港元,同比+16.5% [2] 运营与资本动态 - 自来水及原水项目投运规模919万吨/日(同比+9.8%),在建98万吨/日(同比-42.2%),拟建401万吨/日 [3] - 资本开支从FY2024的53.3亿港元降至FY2025的34亿港元,FY2026目标控制在20亿港元内 [4] - 每股派息28港仙(同比持平),派息率42.5%(同比+12.7pct),股息率4.65% [4] 未来展望 - FY2026-2027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13.72/13.87亿港元,FY2028预测14.15亿港元,对应PE 7.2/7.1/6.9倍 [4]
年内险资举牌次数直逼去年!频频出手为哪般
北京商报· 2025-07-03 20:21
险资举牌动态 - 2025年开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达18次 远超2023年全年 接近2024年全年20次的总量 [1] - 7月利安人寿通过增持触发对江南水务举牌 持股比例从4 91%升至5 03% [3] - 长城人寿2024年已对江南水务举牌 显示多家险企对同一标的持续加仓 [3][4] 举牌标的特征 - 银行股成险资举牌核心对象 平安人寿年内举牌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 [4] - H股银行受青睐主因:较A股显著折价 股息率普遍超5% 国有大行盈利稳健 市值大流动性好 [4] - 产业协同案例涌现 新华人寿举牌杭州银行促进银保协同 中国人寿举牌电投产融布局清洁能源 [5] 驱动因素分析 - 监管持续松绑 2025年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4 9万亿元 同比增16 7% 较年初增5 0% [8]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需增配权益资产提升收益 举牌标的普遍具备低估值 高股息特征 [8] -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提升险资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7] 未来趋势展望 - 下半年举牌动力仍强 配置方向或向公用事业 环保 交运等弱周期高分红板块拓展 [9] - H股配置料持续加码 金融 科技龙头受关注 可能从大型银行向优质城商行扩散 [9] - 头部险企倾向战略持股优质标的 中小险企或通过二级市场分散投资 [9] - 新能源 消费等成长性行业可能进入配置视野 但占比预计较低 [9]
中国水务(00855):FY2025年报点评:核心运营稳健增长,现金流拐点已现
东吴证券· 2025-07-03 14: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心运营利润稳健增长,资本开支向下,自由现金流拐点已现,支撑派息能力提升;FY25业绩下滑主要受一次性减值影响,考虑后续接驳下滑风险、建造收入随资本开支下降而向下,将FY2026 - 2027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3.93/14.38亿港元调降至13.72/13.87亿港元,预计FY2028归母净利润为14.15亿港元,对应PE为7.2/7.1/6.9倍 [7]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财年营业总收入122.00亿港元,同比 - 5.1%;归母净利润10.75亿港元,同比 - 29.9%;主营业务收入116.56亿港元,同比 - 9.4% [7] - 各业务分部情况:城市供水营收74.98亿港元,同比 - 9.4%,分部溢利24.93亿港元,同比 + 0.1%;管道直饮水营收6.57亿港元,同比 - 61.9%,分部溢利2.43亿港元,同比 - 58.9%;环保营收15.23亿港元,同比 + 42.2%,分部溢利5.56亿港元,同比 + 56.9%;总承包建设营收6.64亿港元,同比 - 19.7%,分部溢利5.54亿港元,同比 - 9.3%;物业营收3.61亿港元,分部溢利0.48亿港元,同比 + 16.5% [7] 供水业务 - 供水运营营收35.26亿港元,同比 + 6.5%;售水量15.0亿吨,同比 + 7.4%;自来水和原水项目投运规模合计919万吨/日(同比 + 9.8%),在建98万吨/日(同比 - 42.2%),拟建401万吨/日;水价平均2.35港元/吨,2个供水项目实现调价,超20个项目已启动调价程序 [7] - 供水安装及维护营收13.33亿港元,同比 - 19.7% [7] - 供水建设营收28.33亿港元,同比 - 27.9% [7] 直饮水业务 - 直饮水运营营收3.15亿港元,同比 + 7.2%,FY22 - 25复合增速29.8% [7] - 直饮水安装及维护营收0.43亿港元,同比 - 67.4% [7] - 直饮水建设营收2.20亿港元,同比 - 82.8% [7] - 直饮水设备营收0.78亿港元,同比 + 226.3% [7] - 直饮水运营及设备收入同增23.7%,直饮水项目数量同增42%达9800个,直饮水人口覆盖同增33%达1100万人 [7]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FY2024资本开支达高峰53.3亿港元,FY2025降至34亿港元,FY2026目标为20亿港元内 [7] - FY2025每股派息28港仙,同比持平,派息率42.5%,同比 + 12.7pct,对应股息率4.65% [7] 盈利预测 |项目|FY2024A|FY2025A|FY2026E|FY2027E|FY2028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港元)|12,859|12,200|10,764|10,592|10,592| |同比(%)|(9.44)|(5.12)|(11.77)|(1.60)|0.00|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1,534|1,075|1,372|1,387|1,415| |同比(%)|(17.41)|(29.92)|27.64|1.10|2.05| |EPS - 最新摊薄(港元/股)|0.94|0.66|0.84|0.85|0.87| |P/E(现价&最新摊薄)|6.41|9.14|7.16|7.09|6.94| [1]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公司在FY2025A - FY2028E期间的各项财务指标变化,如流动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 [8]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ROIC、ROE、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在不同年份有相应变化 [8]
中国水务:25财年收入降9.4%,获欧力士等增持
和讯网· 2025-07-02 00:24
财务业绩 - 收入约116.57亿港元,同比降9.4% [1] - 净利润约10.75亿港元,同比降29.9% [1] - 调整后EBITDA同比增1.8%至52.6亿港元 [1] - 建议派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全年每股共派股息28港仙,与上财年持平,派息率达42.4% [1] 业务表现 - 供水存量项目绩效提升,城市供水经营收入35.3亿港元,同比升6.5%,利润率32.6% [1] - 直饮水收入3.93亿港元,同比升23.7%,利润率36.9% [1] - 环保运营分部收入同比升69.9%至6.4亿港元,利润同比升56.9%至5.6亿港元,利润率35.3% [1] 资本开支与策略 - 建设类资本开支同比降36.9%,由46亿港元降至29亿港元 [1] - 预计2025 - 2026财年将降至不超20亿港元 [1] - 公司积极优化发展策略,应对挑战,加强核心业务投资回报管理,降低资本开支,提升存量项目效益 [1] 股东与投资 - 欧力士集团及长城人寿保险分别增持7.62%和5.04%股份 [1] - 泰康资产管理战略投资15亿元入股子公司北京银龙 [1] 行业展望 - 政府稳、扩内需,国家发展态势稳中有升 [1] - 低通胀和水费调节市场化,水价上调成共识,广州已调水费,将催化其他城市,利好水务行业盈利修复 [1]
中国水务:2025财年净利润约11亿港元 同比降29.9%
快讯· 2025-06-30 17:12
公司业绩 - 2025财年收入约116.57亿港元,同比下降9.4% [1] - 2025财年净利润约10.75亿港元,同比下降29.9% [1]
中国水务(00855)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0.75亿港元 拟派发末期息每股15港仙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6:45
公司业绩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116.57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75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0.66港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 [1] 行业环境 - 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升温,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外围经济放缓,内需修复需时,中央政府推出货币宽松与财政扩张政策组合拳以"稳增长、扩内需" [1] - 低通胀环境与水价市场化机制加速推进,全国多城市启动水价调整程序,广州、深圳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落地,对各地城市上调水价起到催化作用 [1] - 水务行业整体运行韧性凸显,盈利改善趋势逐步显现,叠加内地减息降准,融资成本下降拐点呈现,供水企业盈利修复趋势将持续 [1] 公司战略 - 秉持"以水为本,达善社会"宗旨,紧抓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机遇,推动轻重资产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 - 深耕"分质供水"主赛道,强化供水与直饮水双主业协同发展,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推动从"安全用水"向"健康用水"的品质跃升 [2] - 紧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扩大直饮水项目等增值服务覆盖范围,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培育可持续增长新动能 [2] - 通过分质供水技术升级与智慧水务系统迭代,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和回报 [2]
中国水务(00855)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总收益为116.5565亿港元,较2024年的128.58515亿港元下降9.4%[2][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0.74663亿港元,较2024年的15.33543亿港元下降29.9%[2][4]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6港元,较2024年的0.94港元下降29.8%[2][4] - 2025年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47.2亿港元,较2024年的51.525亿港元下降8.4%[2] - 2025年经营业务溢利为35.27513亿港元,较2024年的40.50171亿港元下降[3] - 2025年全面收入总额为17.42097亿港元,较2024年的8.56443亿港元增长[5] - 2025年公司总收益为1.17亿港元,2024年为1.29亿港元,同比下降9.35%[14] - 2025年其他收入净额为54.45亿港元,2024年为37.27亿港元,同比增长46.09%[14] - 2025年城市供水经营收益为3.53亿港元,2024年为3.31亿港元,同比增长6.5%[14] - 2025年管道直饮水供应经营收益为3.15亿港元,2024年为2.93亿港元,同比增长7.21%[14] - 2025年污水处理及排水经营服务收益为6.41亿港元,2024年为3.77亿港元,同比增长70%[14] - 2025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2.03亿港元[21] - 2025年城市供水分部收益为7.66亿港元,分部溢利为2.49亿港元[21] - 2025年管道直饮水供应分部收益为6.60亿港元,分部溢利为2.43亿港元[21] - 2025年环保分部收益为1.58亿港元,分部溢利为5.56亿港元[21]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总收益为12,858,515千港元,分部溢利为4,098,246千港元,本年度溢利为2,591,357千港元[24] - 2024年城市供水、直饮水供应、环保、总承包建设、物业开发及投资、其他分部的收益分别为8,337,283千港元、1,730,193千港元、1,071,518千港元、2,496,234千港元、235,752千港元、754,349千港元[24] - 2024年城市供水、直饮水供应、环保、总承包建设、物业开发及投资、其他分部的溢利分别为2,490,175千港元、591,716千港元、354,163千港元、610,535千港元、41,056千港元、10,601千港元[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为116.556亿港元,较去年减少9.4%,毛利为44.05亿港元,较去年减少7.8%,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0.747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9.9%,每股基本盈利减少29.8%至0.66港元[35] - “城市供水”“管道直饮水供应”及“环保”分部收益总额由110.698亿港元减至96.784亿港元,减少12.6%[39] - 城市供水分部收益为74.981亿港元(2024年:82.764亿港元),减少9.4%,溢利为24.929亿港元(2024年:24.902亿港元),增加0.1%[40] - 管道直饮水供应分部收益为6.568亿港元(2024年:17.219亿港元),减少61.9%,溢利为2.432亿港元(2024年:5.917亿港元),减少58.9%[41] - 环保分部收益为15.235亿港元(2024年:10.715亿港元),增加42.2%,溢利为5.558亿港元(2024年:3.542亿港元),增加56.9%[42] - 总承包建设分部外部客户收益为6.644亿港元(2024年:8.268亿港元),减少19.7%,溢利为5.536亿港元(2024年:6.105亿港元),减少9.3%[43] - 物业业务分部收益为3.613亿港元(2024年:2.075亿港元),溢利总额为4780万港元(2024年:4110万港元),增加16.5%[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耗材及原材料成本为2,760,852千港元,较2024年的3,151,114千港元有所下降[27] - 2025年财务费用为847,116千港元,2024年为724,654千港元[27] - 2025年所得税支出总额为722,067千港元,2024年为778,301千港元[28] - 2025年拟派中期股息212,202千港元,拟派末期股息244,132千港元;2024年中期股息212,202千港元,末期股息244,848千港元[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管道直饮水供应建设服务收益为2.198亿港元,较2024年的12.746亿港元下降82.8%[2] - 2025年污水处理及排水经营服务收益为6.414亿港元,较2024年的3.774亿港元增长69.9%[2]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482.71896亿港元,较2024年的463.66408亿港元增长[6] - 2025年流动资产为176.19747亿港元,较2024年的168.75662亿港元增长[6] - 2025年流动负债为214.09424亿港元,2024年为207.47409亿港元[7] - 2025年流动负债净额为-37.89677亿港元,2024年为-38.71747亿港元[7] - 2025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444.82219亿港元,2024年为424.94661亿港元[7] - 2025年非流动负债为226.09533亿港元,2024年为210.42119亿港元[7] - 2025年资产净值为218.72686亿港元,2024年为214.52542亿港元[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合约资产为29.37亿港元,应收贸易帐款及票据为25.27亿港元[1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付贸易帐款及票据为80.87亿港元,其他应付款项为25.04亿港元[1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流动资产约37.9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7.72亿港元[8]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已抵押存款总额约为54.5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55.502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66.6%(2024年3月31日为66.1%)[49]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超逾流动资产37.897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8.717亿港元)[49] - 2025年3月31日未偿还借贷总额为251.852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48.503亿港元),其中67.1%按浮动利率订立,32.9%按固定利率订立[50] - 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的贷款额度、要约及票据注册金额总额为133.512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98.641亿港元)[50] - 2025年3月31日已与银行订立名义总值约为1.1亿美元的人民币兑美元货币掉期合约[56]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0至90日为39.54796亿港元(2024年:35.10096亿港元),91至180日为16.32956亿港元(2024年:11.83315亿港元),超过180日为24.99337亿港元(2024年:21.55951亿港元)[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全国多城市启动水价调整程序,水务行业盈利改善趋势逐步显现[47] 其他重要内容 - 泰康资产已同意向银龙水务投资15亿人民币(约16亿港元),首期13亿人民币已完成[8] - 2025年3月21日,泰康资产有条件同意以现金方式向目标公司投资15亿元人民币(约16亿港元),分两期完成,完成首期投资后,公司及泰康资产分别持有目标公司约83.95%及16.05%股本权益,完成二期投资后,分别持有约81.93%及18.07%股本权益[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购回477.4万股普通股,总价约为2751.5万港元[52] - 报告日期后至公布日期公司购回83.6万股普通股,总价约为496.8万港元[5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但偏离C.2.1、B.2.2及C.1.6条[57]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行政总裁职责由执行董事共同承担[57]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告退,董事会主席除外[58] - 若干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未出席2024年9月9日的股东周年大会[5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约聘用11000名员工,大部分派驻中国及香港[5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59] - 全体董事确认已全面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0] - 审核委员会由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61] - 核数师认同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业绩公布金额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同[61] - 业绩公布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年报稍后寄发股东并登载于相关网站[62] - 董事建议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与2024年相同,待股东周年大会批准后,将于2025年11月14日或相近日子派发[36] - 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确认预期信贷亏损4.97735亿港元(2024年为1000万港元),分占康达国际环保有限公司业绩为5200万港元(2024年为3900万港元)[45] - 2025年1月21日发行于2030年1月到期的10亿元人民币3.45%有担保蓝色债券[46]
6.3犀牛财经早报:私募机构重仓新上市ETF 28家公司“脱星”“摘帽”
犀牛财经· 2025-06-03 09:43
债券ETF市场发展 - 债券型ETF规模创新高 5月单月净流入资金超400亿元 同时场内交易活跃 5月30日成交金额前12的ETF中有10只为债券型 [1] - 9只债券型ETF获准作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 被纳入回购质押库 有望加速债券ETF扩容 [1] - 5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债券型基金占比达55.07% 而ETF发行规模遭遇年内四连降 仅募资110.68亿份 [1] 私募机构ETF配置偏好 - 截至5月31日 104家私募机构重仓持有97只年内上市ETF 合计份额达17.83亿份 偏好科创主题ETF和自由现金流ETF [2] 银行理财子公司降费趋势 - 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头部理财子公司近期发布降费公告 多款产品费率大幅下降 旨在提升产品吸引力并顺应行业趋势 [2] 险资举牌潮 - 截至5月底 7家保险公司年内举牌15次 超过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9个月举牌量 形成第三轮举牌潮 [2] - 举牌标的以银行股为主 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 此外涉及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其中9只为H股 [2] 上市公司脱星摘帽 - 截至6月3日 年内28家上市公司脱星摘帽 超过去年同期 主要通过财务改善、内控修复与破产重整三类方式实现 [3] 航空业盈利前景 - 国际航协预计2025年全球航空业净利润率为3.7% 高于2024年的3.4% 主要受益于航空燃油价格下降和需求回升 [3] 新能源车企销量 - 5月造车新势力中零跑汽车交付4.5万辆领跑 理想汽车环比涨超20% 问界交付3.66万辆 前三名销量均由增程车型支撑 [4] - 增程车型被视为解决续航焦虑的重要方案 具有灵活性和可试验性优势 [4] 科技公司动态 - 马斯克旗下xAI启动3亿美元股份出售 估值达1130亿美元 合并xAI和X公司后xAI估值为800亿美元 [4][5] - 微软继上月裁员6000人后再次裁员300人 旨在优化组织结构 [5] - Uber任命Andrew Macdonald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配送业务高级副总裁Pierre-Dimitri Gore-Coty离职 [5] 特斯拉销量下滑 - 特斯拉5月在法国销量同比暴跌67%至721辆 创202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14% [6] 公司公告 - 思泉新材表示在机器人散热方案上已有布局 现有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 [7] - 顺络电子董事长袁金钰计划减持不超过1337万股 占总股本不超过1.6945% [8] - 绿通科技拟收购大摩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 拓展至半导体领域 [9][10] - 黔源电力董事长罗涛因工作原因辞职 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11]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收涨 道指涨0.08% 标普500涨0.41% 纳指涨0.67% Meta领涨科技巨头 特斯拉跌超1% [12] - 美国钢铁税消息影响下 钢铁股Cleveland-Cliffs涨23% 福特和通用汽车跌近4% [12] - 盘中黄金涨近3% 美油涨超5% 原油涨幅随后收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