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银行(00939)
icon
搜索文档
25Q2银行板块持仓数据点评:资金增配银行股,主动型基金青睐低估值股份行和高成长性城商行
东方证券· 2025-07-23 18: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公募改革驱动下重仓比例回升,25Q2重仓A股银行49.17亿股,环比增持6.64亿股,重仓市值640.78亿元,环比增加135.08亿元,占基金重仓市值比例环比提升1.14pct至4.90%;低估值股份行和成长性较好的城商行获增配较多,国有行和部分农商行被减持较多 [1] - 被动型基金因宽基ETF资金流入和部分银行调入指数,重仓比例高位上行,25Q2重仓A股银行71.47亿股,环比增加16.23亿股,重仓市值1332.61亿元,环比增加288.32亿元,重仓市值比例环比提升2.02pct至11.15% [2] - 北上资金继续小幅增持银行股,25Q2持股A股银行243.77亿股,环比增加5.86亿股,占流通A股比例环比小幅提升0.04pct至1.83% [9] - 南下资金增持力度较大,青睐高股息标的,25Q2持股H股中资行1259.62亿股,环比增加100.93亿股,占H股股本比例环比提升1.91pct至21.27% [9]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宽货币有望延续,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料延续;公募改革使银行配置偏离风格回归,有望助力银行跑出超额收益;保险预定利率或于25Q3再度下调,呵护银行绝对收益;预计银行业基本面25Q2环比25Q1边际有所改善 [9] -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为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提前布局高股息类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渝农商行;二是看好中小银行后续表现,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情况 - 25Q2重仓A股银行49.17亿股,环比增持6.64亿股,重仓市值640.78亿元,环比增加135.08亿元,占基金重仓市值比例环比提升1.14pct至4.90% [1]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重仓比例分别为0.77%、1.55%、2.27%和0.31%,环比分别-0.03pct、+0.41pct、+0.71pct、+0.04pct [1] - 重仓比例前五位个股为招商、江苏、宁波、杭州、成都 [1] - Q2配置围绕两条主线,一是高成长性中小行,如杭州、南京等;二是估值偏低、性价比较高的股份行,如民生、中信等 [1] 被动型基金持仓情况 - 25Q2重仓A股银行71.47亿股,环比增加16.23亿股,重仓市值1332.61亿元,环比增加288.32亿元,重仓市值比例环比提升2.02pct至11.15% [2] - 除招商、兴业重仓比例保持前两位并获增持外,交行、中信等亦有较多资金流入,中行、青岛被减配较多 [2] 北上资金持仓情况 - 25Q2持股A股银行243.77亿股,环比增加5.86亿股,占流通A股比例环比小幅提升0.04pct至1.83% [9]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持股比例分别环比+0.01pct、+0.08pct、+0.16pct、-0.20pct [9] - 兰州、成都、平安等持股比例环比提升超0.5pct,部分农商行被减持较多 [9] 南下资金持仓情况 - 25Q2持股H股中资行1259.62亿股,环比增加100.93亿股,占H股股本比例环比提升1.91pct至21.27% [9] - 国股行以及基本面较好的股份行被增持幅度较大,高股息吸引力凸显 [9] 投资建议 - 为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提前布局高股息类银行,建议关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渝农商行 [9] - 看好中小银行后续表现,考虑行业估值、股息、基本面等因素,建议关注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 [9]
24.6万亿私人银行进入存量时代
36氪· 2025-07-23 13:47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私人银行业务在财富管理高端赛道竞争激烈,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私行业务客户数及AUM同比增幅达两位数,成为零售业务发展领头羊 [2] - 工商银行私行AUM达3.41万亿元(增幅11.07%)、农业银行2.85万亿元(7.55%)、中国银行2.84万亿元(5.58%),建设银行2.7万亿元(7.14%)[3] - 宁波银行私行AUM增速最快达19.25%,浙商银行(11.87%)、南京银行(16.33%)等中小银行表现突出 [3] 客户规模与结构 - 工商银行私行客户29.6万户(增幅12.59%)居首,农业银行24.75万户(10.49%)、建设银行23.54万户(10.62%)紧随其后 [3] - 招商银行私行客户16.91万户(13.61%)在股份行中领先,平安银行9.68万户(7.3%)、交通银行9.42万户(12.71%)形成第二梯队 [4] - 邮储银行私行客户3.42万户但增速达27%,民生银行6.02万户(7.69%)、浦发银行4.7万户(9.3%)[4] 业务模式与竞争策略 - 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推出"企业家加油站"平台,建设银行深化客户分层服务,平安银行设立"企望会"专攻企业家客群 [14] - 中小银行如宁波银行聚焦长三角地区,提供跨境资金管理等区域定制化服务 [18] - 行业普遍围绕"人家企社"体系提供综合服务,整合法律税务、教育医疗等非金融资源 [9] 增值服务争议 - 兴业银行因"以款换岗"实习服务引发争议,该项目被定义为"面向高净值客户的增值服务",后暂停 [1][7] - 中国平安推出"2025新锐实践计划"面向私行客户开放金融类实习岗位,但声明不保证录用结果 [1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联合工银瑞信推出家族信托基金投顾方案,中国银行创新落地非上市公司股权信托 [14] - 招商银行优化"人家企社"服务体系,建设银行提供包含健康管理、全球礼遇等增值服务 [14][17] 行业挑战与趋势 - 产品同质化、人员素质差异、恶性竞争等问题显现,净息差收窄对非利息收入影响待观察 [4] - 私行客户门槛差异显著:招商银行要求1000万元,平安银行要求600万元 [6] - 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客户资产健康度指标,推动"价值经营"转型 [20]
2025年银行股表现:分红浪潮下的市场起伏与结构性机遇
钛媒体APP· 2025-07-23 12:39
银行业分红浪潮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突破2000亿元,年度累计现金分红达4206.34亿元,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派息额居首,建设银行每股分红0.197元为同业最高 [2][3] - 国有大行股息率普遍超4%,建设银行达4.44%,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红后股价呈现"短期调整、长期稳健"特征,除权后长期资金流入推动股价修复 [3][4] - 五大国有行6月末股价均刷新历史新高,工商银行机构持股比例从35%升至38%,农业银行北向资金持仓量增加12亿股 [4]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涨幅13.1%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二,42只银行股中41只上涨,浦发银行以34.89%涨幅领跑,青岛银行涨32.43%紧随其后 [5] - 国有大行表现稳健,工行、农行、建行涨幅均超12%,建行股价突破8元较年初涨15% [5] - 板块市净率从年初0.5倍升至0.7倍,接近历史中枢水平,市盈率从5倍升至7倍 [7][8] 行情驱动因素 - 避险属性凸显:银行股低估值(市盈率中枢5.8倍)、高股息特征吸引险资二季度增持超500亿元 [6] - 政策预期支撑:央行非对称降息缓解净息差压力,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幅度从0.15个百分点改善至0.08个百分点 [6] - 经济复苏间接利好:一季度GDP增5.2%,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18%,零售贷款不良率环比降0.1个百分点 [8] 阶段性行情分析 - 第一阶段(年初至4月):高股息策略主导,国有大行股息率与国债利差达2.4个百分点,邮储银行股东户数环比增12万户 [6] - 第二阶段(二季度):险资、南向资金与国资形成合力,南向资金单季净买入建行港股249亿港元,城商行获地方国资增持超5% [7] - 第三阶段(6月):经济数据改善支撑,但一季报后部分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工行、建行均降3.99%),板块资金净流出280亿元 [8][9] 下半年展望与配置建议 - 结构性机会为主:国有大行不良率1.12%具备防御性,股份行需关注特色业务(如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万亿元) [11][12] - 重点标的:浦发银行(改革成效显著,目标价15元)、江苏银行(股息率4.7%,制造业贷款不良率0.9%)、建设银行(基建贷款余额同比增15%) [11][12] - 时间策略:Q3优先配置高股息防御型(农行股息率5.2%),Q4切换至成长型(成都银行不良率0.66%) [12] 行业分化趋势 - 核心规律为"高股息安全垫+区域经济弹性+财富管理转型"三重优势,长三角区域银行(江苏银行)及基建受益银行(成都银行)更具弹性 [12][13] - 房地产风险仍需警惕:一季度开发贷款余额同比降3%,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环比微升0.03个百分点 [11]
“鑫心惠邻‘携手银行’宣传”被近20家银行辟谣,监管警示贷款中介乱象风险
华夏时报· 2025-07-23 12:20
贷款中介行业事件 - 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声称与近20家银行有战略合作,并在小区电梯广告位打出"降息优化""携手XX银行"等标语 [2] - 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旗下有9家子公司,门店分布在深圳各小区而非传统金融区,主打"社区融资"概念 [2][3] - 多家银行(包括建行、工行、中行等)深圳分行集体声明否认合作,指出其行为扰乱金融秩序并损害消费者权益 [2] 行业转型与风险 - 贷款中介行业面临线上获客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压力,转向居民社区探索新市场模式 [4] - "社区融资"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透明度不足、可能诱发过度负债三重风险 [5] - 部分中介利用与银行的虚假关联误导消费者,银行需加强社区金融教育和正规服务渠道建设 [4][5] 监管与行业规范 - 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警示,指出不法中介可能导致消费者陷入AB贷陷阱、支付高额费用及信息泄露等风险 [6] - 监管建议明确中介业务边界、建立收费透明化标准、推动持牌经营及加强合规培训 [6] -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3月联合打击贷款领域非法中介服务等金融黑灰产活动 [6] - 行业需建立白名单、自律公约及全流程可追溯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留存服务记录和中介评级机制 [7] 银行应对措施 -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声明贷款业务不收取中介费、代办费等,提醒消费者警惕"转贷降息"等虚假宣传 [5] - 专家建议银行优化贷款流程减少对中介依赖,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站并联合排查可疑中介 [5][7]
外资公募最新持仓出炉 深挖A股结构性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02:16
外资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与策略 核心观点 - 外资公募权益类产品二季度业绩突出,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股票型发起A净值涨幅达28.51%,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A和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A分别上涨21.83%和13.64% [1] - 外资公募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机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创新药、高股息资产等领域 [1][2] - A股估值吸引力显著,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趋势向好,三季度将继续挖掘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机会 [2][3] 业绩表现 - 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股票型发起A二季度净值涨幅28.51%,在外资公募权益类产品中领先 [1] - 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A净值涨幅21.83%,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A涨幅13.64% [1] 持仓配置 - 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股票型重仓港股欧康维视生物-B、信达生物和益方生物,重点布局创新药、器械及AI应用领域 [1] - 贝莱德先进制造混合新易盛取代比亚迪成为第一大重仓股,中际旭创和立讯精密分列第二、第三,聚焦人工智能与科技自主可控 [2] - 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前三大重仓股为建设银行、宇通客车和江苏银行,采用"高股息底仓+成长红利"的哑铃策略 [2] 行业展望 - 人工智能仍是下半年重点方向,关注数据中心建设、应用场景及科技自主可控、高端装备材料等产业链机会 [3] - 医药行业全球化竞争趋势明确,创新药与器械出海值得持续关注 [3] - TMT、机械、医药、化工等科技资产集中行业及新消费领域存在盈利超预期机会 [3]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银行指数报1245.7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工商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7-22 22:28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银行指数(HKT内地银行,H11145)报1245 77点 [1] -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银行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 56%,近三个月上涨16 29%,年至今上涨22 87%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包括HKT香港地产、HKT内地消费和HKT内地银行等3条指数 [1] - 该指数以2007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 0点为基点 [1] - 指数持仓样本全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占比100 00% [1] - 指数样本行业全部为金融业,占比100 00% [2] 权重分布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建设银行(31 83%)、工商银行(23 51%)、中国银行(17 4%)、招商银行(10 52%)、农业银行(7 24%)、中信银行(3 48%)、邮储银行(2 55%)、民生银行(1 52%)、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 75%)、中国光大银行(0 66%) [1]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2]
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300指数上涨0.66%,前十大权重包含阿里巴巴-W等
金融界· 2025-07-22 22:0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300指数上涨0.66%,报5015.88点,成交额4592.9亿元 [1] - 中华沪深港30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95%,近三个月上涨10.67%,年至今上涨12.51% [1] 指数编制 - 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互联互通指数系列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包括中华沪深港300指数和中华港股通精选100指数,分别反映互联互通合资格证券和港股通证券内香港独有证券的整体表现 [1] - 指数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2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腾讯控股(8.02%)、阿里巴巴-W(5.33%)、汇丰控股(4.14%)、小米集团-W(2.49%)、贵州茅台(2.39%)、建设银行(2.36%)、宁德时代(1.96%)、美团-W(1.87%)、友邦保险(1.75%)、中国平安(1.58%) [2] - 持仓市场板块分布: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51.70%、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9.47%、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8.83% [2] - 持仓行业分布:金融占比30.00%、可选消费占比15.87%、通信服务占比13.09%、信息技术占比9.20%、工业占比9.08%、主要消费占比6.32%、医药卫生占比4.92%、原材料占比3.67%、能源占比2.93%、公用事业占比2.84%、房地产占比2.08% [2] 跟踪基金 - 跟踪中华沪深港300的公募基金包括:大成中华沪深港300C、大成中华沪深港300A [3]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9:05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东方电气(01072)以43.74亿元成交额位居沪港通(南向)榜首,净买入1.65亿元 [1][2] - 华新水泥(06655)成交额34.89亿元排名第二,净买入3.13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26.47亿元位列第三,净买入2.71亿元 [1][2] - 建设银行(00939)净买入额最高达7.55亿元,成交额20.29亿元 [2] - 中国人寿(02628)净买入8.79亿元,成交额19.19亿元 [2] - 中芯国际(00981)在沪港通成交25.90亿元但净卖出2.67亿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中芯国际(00981)以19.79亿元成交额居深港通(南向)第一,净买入7.79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18.33亿元排名第二,但净卖出5003.13万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17.39亿元位列第三,净买入1.59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在深港通成交16.55亿元但净卖出3.73亿元 [2] - 康方生物(09926)净买入1.57亿元,成交额10.59亿元 [2] 跨市场活跃公司表现 - 中芯国际(00981)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45.69亿元,跨市场净买入5.12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两市场合计成交43.02亿元,但深港通净卖出抵消部分沪港通净买入 [2] - 东方电气(01072)两市场总成交60.08亿元,跨市场净买入2.07亿元 [1][2] - 美团-W(03690)两市场总成交40.07亿元,净买入3.83亿元主要来自沪港通 [1][2]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27.17亿港元 中国人寿、建设银行、中芯国际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7-22 17:43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27.17亿港元 [1] - 中国人寿获净买入8.79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7.55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5.12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动态 - 国泰君安国际净卖出1.56亿港元,为当日净卖出额最高个股 [1]
25Q2 基金港股持仓点评:加仓创新药新消费,减仓互联网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2 17:42
报告核心观点 - 25Q2公募基金继续增持港股,结构上主要加仓港股创新药、新消费与红利,减仓前期涨幅较大的港股互联网 [1][3][6] 分指数情况 - 截至25Q2,公募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为20.0%,相较25Q1的19.2%继续提升 [3][6] - 25Q2公募主要加仓港股中小型股,恒生中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市值占基金港股持仓总市值的比重环比提升5.6个百分点,而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持仓占比分别环比下降4.4/8.3个百分点 [3][6] 分行业情况 - 25Q2公募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医药生物、轻工制造、非银与银行板块,对应创新药、新消费、红利等概念;减仓一季度Deepseek催化下涨幅较大的港股科技板块,对应互联网、汽车等概念 [3][6] - 从各行业持仓数据看,消费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从29.2%升至33.0%,金融地产从6.3%升至8.4%;科技行业从45.9%降至42.2%,传媒从23.5%降至20.5%等 [10] 分概念板块情况 - 从概念板块持仓数据看,25Q2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创新药新消费、减仓互联网,如泡泡玛特持股市值占比从2.7%升至4.7%,信达生物从1.2%升至3.5%;腾讯控股从21.5%降至17.8%,阿里巴巴 - W从10.6%降至6.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