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银行(00939)
icon
搜索文档
蜀道集团与建设银行就深化银企合作进行交流
新浪财经· 2025-07-30 10:41
7月29日,蜀道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在成都举行会谈,就深化银企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 ...
“接地气”服务获“高人气”肯定 建行欢享卡荣获“中国最佳返现信用卡”奖
第一财经· 2025-07-30 09:33
产品获奖与特色 - 建设银行龙卡欢享信用卡荣获"2025年度中国最佳返现信用卡"奖 [1] - 产品于2022年推出,主打"笔笔返、实时返"特色,覆盖微信、支付宝渠道消费,返现门槛低且服务小额高频消费需求 [1] - 通过自主创新系统实现"实时返"功能,消费达标后即时推送返现通知,返现金额与交易金额同步入账直接抵扣账单 [1] - 2024年新增银联版欢享卡,返现场景从微信、支付宝扩展至全消费场景(线上购物、线下消费、生活缴费) [1] 市场表现与用户增长 - 欢享卡累计新增发卡量突破200万张 [2] - 2024年在"笔笔返"基础上叠加推出大额消费立减优惠,形成"日常消费返+大额消费返"双重权益 [2] 行业战略与活动 - 公司推动金融服务普惠化、便捷化、智能化,通过信用卡消费金融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2] - 第五届"龙卡信用卡66节"聚焦以旧换新、电商大促、文化旅游等热点,推出超百项惠民活动,覆盖"吃、玩、购"场景 [2] - 采用"线上数字场景+线下商圈生态+总行分行叠加"模式释放线上线下消费潜力 [2]
A股定增金额大增54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9:28
A股股权融资市场概况 - 截至7月28日,A股市场172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8235.08亿元,同比增长371.52% [1] - 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增融资7223.03亿元(同比增长543.73%),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405.59亿元(同比增长53.53%) [1] - 8家企业定增融资超百亿元,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1650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合计募资5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8] 政策驱动与行业分布 - 2025年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及交易所细则修订支持定增和打新 [5] - 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定增主力:化工(11家)、硬件设备(10家)、机械(9家)、电气设备(8家)、有色金属(6家)行业领先 [7] - 金融行业募资规模居首,四家国有大行占定增总额72%,券商如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合计募资454.92亿元 [8] 融资模式创新 - 简易程序定增受中小企业青睐,11单采用该模式(占12%),铂科新材从披露到获批仅150天,募资3亿元用于电感产品研发 [9][10] - 创业板推出"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覆盖200余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企业(如迈瑞医疗、华大九天),豁免30%补流限制 [13][14] 企业动态与趋势 - 352家上市公司更新再融资预案(同比增长162.69%),285家为首次披露,科技企业占比显著 [12] - 东湖高新拟募资4.16亿元补流,广电计量计划13亿元投向航空装备测试、AI芯片测试平台等项目 [12] - 业内人士预计全年定增规模或突破万亿元,政策红利与盈利改善形成双重支撑 [14]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7月3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8:25
沽空比率排行 - 京东健康-R(86618)沽空比率为100 00% 位居第一 偏离值为45 78% [1][2] - 恒生银行-R(80011)沽空比率为88 44% 位居第二 偏离值为48 82% [1][2] - 商汤-WR(80020)沽空比率为76 25% 位居第三 偏离值为22 96% [1][2] - 联想集团-R(80992)沽空比率为63 51% 偏离值为12 91% [2] -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00548)沽空比率为53 29% 偏离值为28 21% [2] 沽空金额排行 - 小米集团-W(01810)沽空金额为22 09亿元 位居第一 沽空比率为16 41% [1][2] - 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为9 55亿元 位居第二 沽空比率为10 29% [1][2] - 药明康德(02359)沽空金额为6 98亿元 位居第三 沽空比率为23 11% [1][2] - 比亚迪股份(01211)沽空金额为6 30亿元 沽空比率为23 17% [2] - 建设银行(00939)沽空金额为6 05亿元 沽空比率为20 43%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恒生银行-R(80011)偏离值为48 82% 位居第一 沽空比率为88 44% [1][2] - 京东健康-R(86618)偏离值为45 78% 位居第二 沽空比率为100 00% [1][2] - 统一企业中国(00220)偏离值为33 70% 位居第三 沽空比率为43 86% [1][2] -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00548)偏离值为28 21% 沽空比率为53 29% [2] - 再鼎医药(09688)偏离值为24 46% 沽空比率为39 60% [2] 其他个股数据 - 中国电力(02380)沽空金额为3090 70万元 沽空比率为35 93% 偏离值为20 71% [3] - 港铁公司(00066)沽空金额为6683 78万元 沽空比率为51 83% [2] - 中国移动-R(80941)沽空金额为260 54万元 沽空比率为50 38% [2]
A股活水来:定增金额大增544%,简易程序成企业“及时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6:48
股权融资市场概况 - 截至7月28日,A股市场172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合计8235.08亿元,同比增长371.52% [1] - 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向增发融资7223.03亿元,同比增长543.73%,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405.59亿元,同比增长53.53% [1] - 8家企业定增融资超百亿元,中国银行以1650亿元募资成为"定增王",四家国有银行合计募资超5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2025年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交所修订再融资细则支持打新和定增 [3] - 深交所发布《指引》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再融资标准,覆盖200余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企业 [8] - 简易程序定增热度上升,11单采用简易程序,铂科新材从披露到获批仅150天,募资3亿元用于电感产品研发 [6] 行业分布与融资用途 - 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定增主力:化工(11家)、硬件设备(10家)、机械(9家)、电气设备(8家)、有色金属(6家) [3] - 金融行业募资规模领先,四家国有银行合计5200亿元,政府拟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4] - 券商通过定增整合资本,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合计募资454.92亿元 [5] 融资项目与趋势 - 90单定增中16单为融资收购资产,10单为配套融资,47单为项目融资,17单补充流动资金 [3] - 352家上市公司更新再融资预案,同比增长162.69%,285家为首次披露,科技企业占比显著 [7] - 广电计量拟募资13亿元用于航空装备测试平台、AI芯片测试平台等项目 [7]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 创年度净流入历史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 - 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 创单日净流入纪录 [1] - 在135个交易日中 114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入 占比超八成 [1] - 7月2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1554.92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近六成 [2] - 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1][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24%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3% 领涨全球主要市场 [1][3]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股票上涨 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股票全线上涨 平均涨幅36.82% [4] - 医疗保健业累计上涨85.37% 原材料业上涨58.90% 资讯科技业上涨37.37% [4] - 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 瀚森制药涨逾110% 小米集团-W涨逾60% [4]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从年初8.96倍提升至10.49倍 [5] 南向资金持仓情况 - 南向资金持股数量5256.06亿股 较2025年初增加598.21亿股 [2] - 持仓市值超5.6万亿港元 较2025年初增加2.03万亿港元 浮盈1.2万亿港元 [2] - 金融行业持仓市值14517.43亿港元 信息技术11115.84亿港元 可选消费7175.67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持仓超5400亿港元 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2] - 近一个季度加仓金融行业1128.71亿港元 医疗保健461.75亿港元 可选消费265.48亿港元 [3] 行业与个股表现 - 创新药、科技、新消费、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能源业、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跑输恒生指数 [4] - 美团-W、建设银行、中芯国际近一个季度净买入金额居前 分别达358.72亿、302.72亿、60.52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累计上涨34.26% 工商银行上涨23.59% 阿里巴巴-W上涨48.94% [4] - 建设银行获南向资金增持67.84亿股 中国银行47.57亿股 工商银行34.10亿股 [3] 市场展望 -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 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 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 [1][6] - 全球广义流动性依然充裕 恒生科技修复空间或更大 [6] - 关注高股息标的、政策利好板块(稳定币概念股、创新药、AI产业链)、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7] - 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 如互联网电商、游戏、煤炭水泥、社会服务、纺织服装等 [7]
深圳金融监管局核准朱昊翔中国建设银行前海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
金投网· 2025-07-29 20:21
人事任命 - 核准朱昊翔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海分行副行长 [1] -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提交了关于朱昊翔任职资格核准的请示及相关材料 [1] 任职要求 - 核准任职资格人员需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 [1] - 未在规定期限内到任将导致批复文件失效 [1] - 中国建设银行需督促核准任职资格人员持续学习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1] - 核准任职资格人员需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并熟悉岗位职责 [1]
留住老味道 塑造新面貌 建设银行以金融赋能谱城市新篇
金融时报· 2025-07-29 10:33
城镇化与金融支持 -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1] - 建设银行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加大对民生改善、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绿色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1] 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 - 重庆九龙坡民主村微改造项目面临30亿元资金缺口,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牵头组建银团并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 [2] - 改造后商户增长40%,周末客流量超万人次,老厂房转型文创空间,公共空间活化 [2] 立体空间与低空经济 - 四川成都市以淮州机场项目构建"干线机场+通用机场"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3] - 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20天内完成10亿元贷款审批,支持项目高效推进 [4] - 项目将联动通航产业园,形成低空经济生态链,拓展应急保障、短途运输等多元场景 [4] AI赋能与创新生态 - 上海"模速空间"是全国首个专注大模型产业的创新生态社区 [5] - 建设银行推出"徐汇大模型生态贷",累计投放超20亿元支持基建与数智化升级 [5] - 建行完成超半数核心企业开户服务,推动科技、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5] 绿色治理与无废城市 - 雄安新区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项目采用去工业化设计和地下式建筑结构 [7] - 建设银行累计提供固定资产贷款19.75亿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处理固废50余万吨,提供绿色电力近2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7] 城市更新联盟与统筹协调 -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发起"城市更新联盟",聚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 [8] - 前门草厂片区项目获5亿元绿色信贷,支持核心区腾退2500余户居民 [8] - 建行已支持城市更新项目超200个,审批金额超1500亿元,累计投放贷款超800亿元 [8]
7月28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28 21:54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 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 直至年满3周岁 [1] 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行业治理 - 工信部强调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2] 造纸行业反内卷倡议 - 广东省发布造纸行业"反内卷"倡议书 杜绝低于成本的倾销行为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 - 上海印发扩大人工智能应用措施 发放6亿元算力券 对租用智能算力主体给予租金补贴 对自主智能算力设施部署项目给予建设支持 [4] 上市公司动态 - 世名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陆勇被采取留置措施 [5] -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接入阿里AI [5] - 达华智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 - 药明康德上半年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5] - 幸福蓝海电影《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超4.12亿元 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的50% [5] - 热景生物基孔肯雅病毒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仅可作为科研试剂 适用于海关、疾控等场景检测需求 [5]
港股通(深)净买入29.15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20:32
市场表现 - 7月28日恒生指数上涨0.68%,报收25562.13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92.53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为1334.54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850.75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483.78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情况 - 沪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63.38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居首,达33.22亿港元,净买入7971.45万港元,股价上涨2.20% [1][2] - 中国人寿成交额28.78亿港元,净买入10.07亿港元,股价上涨1.76% [1][2] - 腾讯控股成交额25.90亿港元,净买入7.49亿港元,股价上涨0.91% [1][2] - 中国平安净卖出2.14亿港元,股价上涨3.49% [1][2] 深市港股通交易情况 - 深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29.15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成交额居首,达16.15亿港元,净买入4532.54万港元,股价上涨0.66% [1][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4.38亿港元,净买入3.58亿港元 [1][2] - 中国平安净买入4.62亿港元,股价上涨3.49% [1][2] - 美团-W净卖出2.81亿港元,股价下跌0.54% [1][2] 个股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股价涨幅最大,达9.45%,沪市成交25.88亿港元,深市成交9.81亿港元 [2] - 微创医疗股价上涨5.85%,沪市成交13.34亿港元,深市成交7.68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净买入7.03亿港元,股价上涨0.48% [2]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1.05%,沪市成交20.26亿港元,深市成交14.16亿港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