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六大行前三季净利超万亿 息差承压下探索突围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6:10
核心观点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呈现盈利稳健增长和资产质量改善的特征,但净息差压力依然突出 [1] - 面对净息差挑战,行业正从资产端结构优化和负债端成本压降双向发力,以探索突围路径,且息差已显现边际企稳迹象 [7][8]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达1.07万亿元,所有银行归母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1][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3.03%领跑六大行,工商银行以2699.08亿元归母净利润的绝对额居首 [2]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69%,其跨境金融和国际结算业务表现突出,前三季度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784.83万亿元 [2][3] 资产质量 - 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4%为六大行最优水平 [4]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295.08%居六大行之首,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较上年末提升 [5] 净息差挑战与应对 - 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 [6] - 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六大行最高但同比明显下降,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6%和1.30% [5] - 资产端方面,银行加大对公领域精准投放,例如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999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2% [7] - 负债端方面,行业通过挂牌利率调降、规范定价管理等手段主动压降负债成本 [7] - 分析预计银行净息差将环比基本平稳,未来息差降幅收窄有利于净利息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8]
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2
核心财务表现 -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为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1] - 建设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为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 [1] - 农业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为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1] -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为1776.6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邮储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650.80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为765.62亿元,同比增长0.98% [1] - 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96.45亿元,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为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1] 行业增长态势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幅在0.82%至2.69%之间 [1]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幅在0.33%至3.03%之间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03%,在六大行中表现最为突出 [1]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2.69%,在六大行中位居首位 [1]
工商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微增0.33%,净息差持续下行压力显现
华尔街见闻· 2025-10-31 05:00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109.68亿元,同比增长1.98% [1][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其中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18.05亿元,同比增长3.29% [1][3] - 净利息收益率为1.28%,同比下降15个基点,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0.70% [1][3] - 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40%,成为业绩亮点,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仅0.60% [1][3] 核心业务进展 - 总资产达52.8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8% [4]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30.45万亿元,同比增长7.33% [1][4] - 客户存款37.31万亿元,同比增长7.09% [1][4] - 不良贷款率1.33%,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7.21%,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1][4] - 不良贷款余额4,048.38亿元,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2% [4] 资本与流动性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57%,资本充足率18.85%,均远高于监管要求 [1][5] - 流动性覆盖率128.35%,净稳定资金比例128.11%,流动性风险可控 [5] - 2025年持续补充资本,包括发行500亿元二级资本债和100亿元TLAC债券,并完成29亿美元境外优先股赎回 [1][5] 分红与股东结构 - 2024年全年每10股派息3.08元(含税),总派息额约1,097.73亿元,分红政策稳定 [7] - 中央汇金和财政部合计持股超65%,国有控股地位稳固,H股持股占比24.18% [7] 未来关注点 - 净息差持续承压,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和负债端成本刚性导致传统息差优势被侵蚀 [3][9] - 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质量的边际变化及贷款减值损失增速需持续关注 [4][9] - 非利息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手续费及佣金等业务能否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3][10] - TLAC等监管新规下,资本补充的节奏与方式对分红和扩张的影响 [5][11] - 盈利承压背景下,分红政策的稳定性及国有股东利益的平衡 [7][12]
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净利双增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2:28
资产规模与市值表现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资产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工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8%稳居首位,农业银行与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过10%紧随其后[1] - 农业银行凭借股价持续上涨,总市值达到2.74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成为市值榜首[1]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业绩有所改善[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由负转正[1] - 具体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工商银行2699.08亿元(0.33%)、农业银行2208.59亿元(3.03%)、建设银行2573.60亿元(0.62%)、中国银行1776.60亿元(1.08%)、邮储银行765.62亿元(0.98%)、交通银行699.94亿元(1.9%),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最快[2] - 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主要因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8%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2] - 六大行前三季度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具体为:工商银行6400.28亿元(2.17%)、农业银行5508.76亿元(1.97%)、建设银行5737.02亿元(0.82%)、中国银行4912.04亿元(2.69%)、邮储银行2650.80亿元(1.82%)、交通银行1996.45亿元(1.80%),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2] 净息差水平 - 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具体水平为:工商银行1.28%、农业银行1.30%、建设银行1.36%、中国银行1.26%、邮储银行1.68%、交通银行1.20%,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3] 资产质量与股东回报 - 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改善,具体为:工商银行1.33%、农业银行1.27%、建设银行1.32%、中国银行1.24%、邮储银行0.94%、交通银行1.26%,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最优[4] - 交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较上季末有所下降[4] - 六大行中期分红方案合计派息金额高达2046.57亿元,具体每10股派息为:工商银行1.414元、农业银行1.195元、建设银行1.858元、中国银行1.094元、邮储银行1.230元、交通银行1.563元[4]
工商银行(601398.SH)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02:17
智通财经APP讯,工商银行(601398.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400.28亿 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扣非净利润2694.04亿元,同比增长 0.67%;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
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合计1.07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万亿元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99.08亿元、2573.60亿元和2208.59亿元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3.03% [1]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5737.02亿元和5508.76亿元 [1]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9%至4912.04亿元,增幅最大 [1]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位居第一,达11.83%,农业银行增速为11.33%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资产总额排名前三,分别达52.81万亿元、48.14万亿元、45.37万亿元 [2] - 六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34%,其中五家较2024年末下降 [2]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26%,降幅最大 [2]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 [2]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 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增加超4万亿元 [3]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量突破万亿元 [3] - 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9% [3] - 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 [3] - 交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3] - 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7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5万亿元,年内累计投放金额均超1万亿元 [3]
六大行交出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答卷”,净息差收窄仍是核心压力
北京商报· 2025-10-30 23:55
整体业绩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合计营收达27205.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10723.43亿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1][3] - 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3] - 建设银行营收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农业银行营收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3] -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912.04亿元、2650.8亿元、1996.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6.6亿元、765.62亿元、699.94亿元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银行信贷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为业绩增长提供基础支撑 [1][4] - 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拓宽了业绩增长空间 [1][4] 净息差表现与压力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同比大幅下降21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同比下降8个基点,降幅最小 [5][6][7] - 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36%,同比下降16个基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26%,同比均下降15个基点 [7] - 净息差收窄主要受资产端LPR下行导致贷款收益率承压,以及负债端存款成本刚性难降的双重影响 [1][7] 净息差趋势与应对 - 净息差降幅已呈现逐步收窄趋势,存款利率下调对负债成本的降低作用正逐步显现,建设银行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4个基点 [1][8] - 银行通过提升定价管理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措施努力使净息差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 [8] - 净息差收窄趋势将推动银行业盈利模式从传统的“规模驱动、息差依赖”向“综合化、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型 [8][9] 长期转型方向与策略 - 银行需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依赖,加速布局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提升轻资本业务收入占比 [8][9] - 具体策略包括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强化科创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布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压降高成本负债、深化数字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 [9]
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六大行,“交卷”
上海证券报· 2025-10-30 23:47
资产规模增长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扩表增速,工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8%,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均超过10% [1] - 农业银行凭借股价持续上涨,截至10月30日总市值达到2.74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位居市值榜首 [1]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由负转正 [1]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在六大行中增速最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8%、1.9%、0.98%、0.33%、0.62% [2] - 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部分原因包括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8%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 [2] - 六大行营收均实现正增长,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69%为最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17%、1.97%、1.82%、1.80%、0.82% [2] 净息差水平 - 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最高,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6%、1.30%、1.28%、1.26%、1.20% [3] - 建设银行管理层表示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中的领先水平 [3] 资产质量与股东回报 - 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且不良有所改善,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4%保持最优,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4%、1.27%、1.26%、1.33%、1.32% [4] - 交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较上季末有所下降 [4] - 六大行拟进行中期分红,合计派息金额达2046.57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拟每10股派息分别为1.414元、1.858元、1.563元、1.230元、1.195元、1.094元 [4]
工商银行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6400.28亿元行业居首,净利润2718.82亿元远超行业均值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10
公司概况 - 工商银行成立于1985年11月22日,于2006年10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之一 [1] - 公司核心业务为商业银行业务,具备全牌照经营、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等优势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中特估、低市盈率、破净股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达6400.28亿元,行业排名第一,高于行业平均数4534.23亿元,远超第二名建设银行的5737.02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公司金融业务2029.74亿元占比47.52%,个人金融业务1693.06亿元占比39.64%,资金业务509亿元占比11.92% [2] - 2025年三季度当期净利润为2718.82亿元,行业排名第一,高于行业平均数1816.58亿元,第二名建设银行净利润为2584.46亿元 [2] - 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同比增长1.57%,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减少1.39% [6]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率为92.06%,低于行业平均的92.36%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49.77%,高于行业平均的43.66% [3]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工商银行A股股东户数为65.79万,较上期增加15.27%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40.98万,较上期减少13.25%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65亿股,相比上期减少9.20亿股 [5] - 华夏上证50ETF(510050)持股6.69亿股,相比上期减少1779.67万股 [5]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持股5.98亿股,相比上期减少2497.37万股 [5] - 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5]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廖林,2024年薪酬90.83万元,较2023年的114.19万元减少了23.36万元 [4] - 控股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4] 机构观点与展望 - 东海证券指出公司业务亮点包括政府融资驱动投资类资产保持较快增长、负债端缓冲作用下息差压力趋于平缓、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望进一步修复、整体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定 [6] - 东海证券预计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92、8344、88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95、3758、3835亿元 [6] - 广发证券指出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收、PPOP、归母利润同比增速较Q1回升,业务亮点包括存贷同比多增且规模扩张加速、负债成本同比大幅改善、其他非息高增 [6] - 广发证券预计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3%/4.05%,对应A股合理价值8.42元/股,H股合理价值6.54港币/股 [6]
工商银行单季度净利润首次破1000亿元,增速回升
南方都市报· 2025-10-30 22: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较上半年的1.57%有所提升 [2][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718.82亿元,同比增长0.52%,增速由上半年的-1.46%转正 [2][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达1030.79亿元,同比增长3.93%,历史上首次单季净利润突破千亿元 [2][3]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前三季度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71%,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三季度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4734.16亿元,同比下降0.7% [3] - 2025年前三季度年化净息差为1.28%,同比下降15个基点,但较上半年的1.16%有所回升 [3] 非利息收入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达1666.12亿元,同比增长11.3%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908.68亿元,增长0.60%,此前连续3年负增长后增速回正 [3] - 投资收益为486.15亿元,同比增长56.39% [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1.72亿元,同比下降64.75% [4] 资产与负债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达52.81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8.18% [5]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为30.4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33% [5] - 客户存款为37.31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09%,贷款与存款保持较好协同增长 [5] 成本与拨备计提 - 2025年前三季度业务及管理费支出为1615.92亿元,同比增长2.97%,增速高于营收且较2024年的1.41%有所抬升 [5] - 2025年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为1261.4亿元,同比减少2.18% [5]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33%,较去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6] - 拨备覆盖率为217.21%,较去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 [2][6]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5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80%,资本充足率为18.85%,分别较去年末下降0.53、0.56、0.54个百分点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