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01658)
搜索文档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3周:保险资本三季度继续增持银行股-20251103
长江证券· 2025-11-03 07:3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11]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随着年底临近及更多银行进入中期分红阶段,应重点关注大型银行股的红利配置价值 [2] -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小幅下行符合预期,但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是核心亮点,息差拐点愈加清晰 [2][6] 市场表现与交易动态 - 本周银行指数下跌2.3%,相较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9%和-2.8% [2][9] - 市场风险偏好高位震荡,银行板块相对收益转负,科技板块波动率放大,市场对后市交易风格存在分歧 [2][9] - 各类型银行股的成交额占比均有所提升,股份行换手率创新高,城商行换手率回升,预计银行股交易热度将进一步上行 [30][32] 三季报业绩亮点与趋势 - 国有行营收和利润增速边际回升优于预期,二季度营收全面转正,三季度利润全面转正 [6] - 城商行业绩增速保持领先,但部分个股不及预期;股份行和农商行头部公司业绩增速稳定 [6] - 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测算多数银行单季度息差环比回升,拐点清晰;考虑四季度基数低及明年存款成本确定性下行,预计增速反转可持续 [7][36] - 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城商行普遍下滑,但国有行通过衍生工具、汇兑收益及兑现AC浮盈支撑非息增速优于同业 [7][3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资产质量方面重点关注零售风险,整体尚未确立拐点,各品种零售贷款仍有压力 [7][37] - 部分公司如宁波银行通过压降零售贷款、加速投放对公贷款,率先出现不良生成率拐点;招商银行信用卡逾期率连续三个季度降低 [37] 保险资本增持动向 - 三季度保险资本继续大力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是增持农业银行A股和邮储银行A股的主要力量,持股比例分别达1.40%和1.98% [8][40][42] - 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资本向城农商行下沉,进入苏州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40%、2.08%和1.66% [8][40][42] - 中小保险公司如东吴人寿、弘康人寿、利安人寿寻求银行股长期股权投资机会,可能通过获取董事会席位实现权益法记账 [8][40] 股息率与可转债机会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为3.89%,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10BP;H股平均股息率为5.08%,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为23% [20][23][24] - 可转债银行股存在强赎交易机会,浦发银行可转债摘牌后累计转股39.5亿股;上海银行和兴业银行转股需求较强 [25][28]
债市波动 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4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与净息差收窄对多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构成压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滑是拖累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1] - 债券估值下行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42家上市银行中24家非息收入同比下滑,8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31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亏损40.08亿元,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期分别亏损49.82亿元和45.05亿元[2] - 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中普遍将原因归咎于债券估值波动,例如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3%,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4.83%[3] - 过去两年银行投资收益高增长得益于利率下行带来的估值收益,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券价格波动导致账面浮盈回吐和部分资产减值[3] 银行通过资产处置对冲业绩波动 - 部分银行通过在高位主动出售债券以锁定浮盈,实现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例如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可直接确认投资收益,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4] - 但通过出售资产兑现浮盈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OCI账户兑现浮盈比例达18.33%,环比上升6.18个百分点,后续可售资产减少和市场波动可能限制空间[5] 银行投资策略的转变与未来展望 - 银行投债逻辑正从依赖配置利差转向主动管理,注重提升交易能力、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以实现稳健收益[1][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被视为稳定预期和收益率曲线的重要举措,消息公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6] - 市场环境推动银行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债券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和代客交易服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7] - 招商银行管理层预计央行恢复买卖国债措施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将对其他非利息收入产生积极影响[6]
债市波动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加剧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 [2] - 42家上市银行中,非息收入同比下滑的有24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的有8家,31家银行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 [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光大银行亏损49.82亿元,华夏银行亏损45.05亿元 [2] 银行应对策略:卖债兑现浮盈 - 部分银行通过主动"卖债"锁定浮盈以对冲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 [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 [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等方式兑现浮盈,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 [4] 银行投债逻辑的转变 - 银行投债正从单一依赖利差收益,转向提升交易、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能力以实现稳健收益 [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市场做多热情提升,被视作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 [6] - 行业趋势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 [7]
邮储银行(601658):营收盈利稳步改善
天风证券· 2025-11-02 22:46
投资评级 - 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7]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邮储银行营收盈利稳步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98%[1][2] - 非息收入表现亮眼,同比增长20.20%,其中投资净收益同比大幅增长76.70%[2] - 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1.15%,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3][4]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分别为+0.95%、+2.68%、+3.98%[5] 营收与盈利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2650.8亿元,同比增长1.82%,环比上半年增速提升0.32个百分点[1][2] - 归母净利润达765.62亿元,同比增长0.98%[1] - 净利息收入2105.05亿元,同比微降2.07%,占总营收79.41%[2] - 非息净收入545.75亿元,同比增长20.20%,但结构占比较上半年减少1.9个百分点[2] - 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从25H1的14.62%放缓至1-3Q25的8.16%[2] 资产负债结构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生息资产总计18.35万亿元,环比25H1增长2.26%,同比增长11.15%[3] - 贷款、金融投资、同业及拆放分别同比增长10.35%、12.06%、28.85%,存放央行同比微降0.43%[3] - 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为51.43%,较2025年中减少0.45个百分点[3] - 计息负债余额17.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81%,环比增长2.26%[3] - 存款、发行债券、同业负债分别同比增长8.06%、56.61%、98.88%,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93.72%,较年中减少1.49个百分点[3] 资产质量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为0.94%,环比上升2个基点[4] - 贷款拨备率为2.26%,环比下降13个基点[4] - 拨备覆盖率为240.2%,环比下降20.14个百分点[4] 未来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0.95%、+2.68%、+3.98%[5] - 对应现价BPS预测为:2025年7.28元、2026年7.64元、2027年7.97元[5]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为3554亿元,同比增长1.91%[6]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为0.73元,市盈率为8.13倍,市净率为0.81倍[6]
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净利双增,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2 19:44
盈利表现 - 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 [1][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9.08亿元、2208.59亿元、2573.60亿元、1776.60亿元、765.62亿元和699.94亿元 [2]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增速最快,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增速分别为1.9%和1.08% [2] -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领先,分别为2.69%和2.17% [2] - 盈利表现较上半年进一步改善,三季度贡献显著 [2] 资产质量 - 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4][5]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7%、1.32%、1.24%、0.94%和1.26% [5]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4%,是六大行中唯一低于1%的银行 [5]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在二季度实现“双降”,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 [5] - 资产质量优化得益于贷款结构优化、风控能力加强以及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 [6] 净息差状况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压力,但降幅有所缓解 [7][8] - 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六大行最高,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1.20% [7] - 邮储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同期1.89%下降21个基点 [7] - 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1.26%与上半年持平 [7] - 银行业息差显现边际改善信号,预计2026年息差同比降幅收窄至5个基点 [8] 业务发展 - 六大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推动金融提振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两投”增加超4万亿元,增量再创新高 [2] - 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定价管理水平等措施应对净息差压力 [7][8]
营收、净利润均回到正增长 六大行三季报传“暖意”
经济观察网· 2025-11-01 16:36
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底,六大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传递出业绩企稳回升的信号 [2] - 六大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农业银行增速最高,超过3%,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规模最大,达2699.08亿元 [3][4] - 六大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有所提升,中国银行增速最高,为2.69%,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达6400.28亿元 [4] 收入结构分析 - 多家大行的利息净收入仍处于下降通道,除交通银行同比增长1.46%至1286.48亿元外,其余五大行均同比下降,中国银行降幅最大,为3.04% [5] - 非利息收入正成为增长转型切入点,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其中邮储银行增速最高,达27.52%至314.81亿元,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20%至1654.12亿元 [5]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增加主要源于加强市场研判,抢抓市场机遇,加大债券、票据等资产交易力度,买卖价差收益增加 [6]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均较上年末上升,建设银行增速最高,为11.83%,总资产达453690.94亿元,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接近52.81万亿元 [6][7] - 除邮储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外,其余五大行不良率均有所下降,邮储银行不良率仍为六大行中最低,达0.94% [7] 净息差趋势 - 息差收窄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但息差降幅有所缓解,呈现企稳态势 [2][8] - 邮储银行净息差达1.68%,在六大行中最高,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26%,与上半年持平 [9] - 多家银行净息差降幅收窄,例如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1.20%,较二季度仅下降1个基点,工商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亦逐季收窄 [10]
非息收入补位,六大行单季日赚42亿元
华夏时报· 2025-10-31 23:58
整体业绩概览 -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73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延续盈利稳增态势[3] - 第三季度单季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3898亿元,按92天计算日均盈利超过42亿元[3] - 六大行在营收与归母净利润两大核心指标上均实现同比正增长,第三季度经营数据改善对整体业绩起到推动作用[3] 盈利规模与梯队分布 - 工商银行以2699.0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蝉联榜首,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2584.46亿元和2208.59亿元,三家银行合计贡献近70%的净利润,构成行业盈利“第一梯队”[4] -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76.6亿元,单独处于“第二梯队”[4] - 邮储银行与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5.62亿元和699.94亿元,形成“第三梯队”[4] 净利润增速分析 - 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03%,稳居六大行榜首,是唯一增速突破3%的银行[6] - 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90%和1.08%[7] -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低于1%[7] - 第三季度单季,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9%,得益于资产质量稳健基础上的拨备计提力度降低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7] 营业收入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营收分别为6400.28亿元、5508.76亿元、5737.02亿元、4912.04亿元、2650.80亿元和1996.45亿元[8] - 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17%、1.97%、0.82%、2.69%、1.82%和1.80%,中国银行增速最快,建设银行增速垫底[8] 净息差状况 - 六大行中有五家净息差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但下行势头已得到有效缓解[3] - 邮储银行以1.68%的息差水平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息差分别为1.36%、1.30%,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26%、1.20%[10] -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26%,相比上年度有所下降,但环比上半年持平[11] 非息收入与未来展望 - 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突出,增幅分别达到13.34%、11.48%,是六大行中仅有的两家实现双位数增长的银行[12] - 除交通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18.16%外,其余五大行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均实现7.62%-150.55%的同比正增长[12] - 工商银行高管判断,在外部政策利率无大变化的前提下,明年利息净收入有望企稳,净息差将逐步迎来拐点[12]
六大行三季报业绩:工行挣得最多,农行增速最快,建行派息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3:22
整体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盈利1.07万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 [2] - 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69%,增速在六大行中最快 [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增速在六大行中最快 [2] 各银行关键财务指标 -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最高,为6400.28亿元,归母净利润最高,为2699.08亿元 [2] - 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在六大行中最高;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0%,在六大行中最低 [3]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4%,在六大行中最低,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有所改善 [3] 股东回报与市值表现 - 建设银行拟每10股派息1.858元,在六大行中派息最高,六大行合计派息金额达2046.57亿元 [3] - 农业银行A股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达57.72%,在四大行中表现最佳,其总市值在全球银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摩根大通 [3] -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主要银行利润保持稳定,股息率约为6%—7%,大型国有银行被视为安全的投资选择 [4]
邮储银行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5.27%,华泰柏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88亿股,浮亏损失6023.8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1 19:44
股价表现 - 10月31日邮储银行股价下跌2.71%至5.75元/股,成交额13.61亿元,换手率0.35%,总市值6905.47亿元 [1] - 公司股价已连续3天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5.27%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个人银行业务占比65.15%,公司银行业务占比22.71%,资金运营业务占比12.10%,其他业务占比0.04% [1] - 个人银行业务向客户提供存贷款、银行卡及中间业务产品等服务,企业银行业务提供贷款、存款及结算等金融服务,资金业务包括市场交易和投资等 [1] 主要股东动态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邮储银行十大流通股东之一,该基金在三季度减持918.03万股,当前持有1.88亿股,占流通股比例0.22% [2] - 10月31日股价下跌导致该基金单日浮亏约3011.94万元,连续3天累计浮亏损失达6023.87万元 [2]
六大行前三季度赚了多少钱?
金十数据· 2025-10-31 19:34
整体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3] - 所有六家大行均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其中三季度经营改善贡献较高 [3] - 从盈利绝对值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最高,分别为约2699亿元、2574亿元、2209亿元 [3] - 盈利表现较上半年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曾出现“三升三降”的局面 [4] 各行业绩增速 -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营收增速领先,分别为2.69%和2.17% [3]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达到3.03%,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增速也在1%以上 [3] 净息差与利息收入 - 五家大行净息差有不同程度下行,但下行幅度已明显收窄,单季度降幅在0.01至0.04个百分点之间 [3][6] - 仅交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同比正增长,增幅1.46%,其余五家大行利息净收入均有下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降幅超过3% [6] - 相比年中,中国银行净息差保持在1.26%,其余五家大行净息差下行 [6] 非利息收入 - 六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增幅显著,分别达到13.34%和11.48% [6] - 除交通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18.16%外,其余五家大行投资净收益实现7.62%至150.55%的同比正增长 [6] 资产规模与结构 - 截至三季度末,六大行资产总额接近218万亿元,较年中增长约1.85% [3] -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达52.81万亿元,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 [7]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速,分别较年初增长11.33%和11.83% [7] - 六大行贷款总额超过12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9万亿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贷款增速较快,均在8%以上 [7] 负债与存款 - 期末六大行负债总额接近150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69万亿元,增幅6.92% [7] - 六大行存款增速普遍在6%至8%之间 [7] 资产质量 - 资产质量整体改善,五家大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下降,仅邮储银行不良率抬升0.04个百分点 [3][7] - 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呈现“三升三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略升 [7] - 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从去年末约286%降至240%附近,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95.08% [7] 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总市值以2.74万亿元继续领先,工商银行总市值为2.59万亿元 [8] - 农业银行是唯一一家市净率恢复至1倍以上的国有大行,每股净资产7.82元,收盘价8.06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