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01658)

搜索文档
为城市更新注入金融活水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资金保障是重要环节。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 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重点领域,通过"融资+融智"服务模式,为城市 更新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 展,同时能够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促进经济增 长、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于今年5月在国务院 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为此,河南省开封市依托火车站片区,启动城市更新项目。"邮储银行开封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行 主动对接融资需求,邀请省级住建专家深度解读政策,组织客户赴外地考察成熟项目经验,通过这 种"融智+融资"协同发力的方式,成功牵头组建银团贷款,提供总额21.5亿元的授信支持。该项目建成 后,不仅将改善千余户居民的人居环境、提升枢纽服务能力,还将有效激活周边商业活力。 相较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项目需要更加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为了支持潮州古城保护,邮储银行潮州市分行组建专业团 ...
邮储银行:“贷”出乡村振兴新蓝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3 20:35
转自:新华财经 "以前愁钱,现在愁的是大棚不够用!"从经营4栋大棚起步到如今23栋葡萄大棚,退伍军人闫增胜准备 加大投资;"有了资金支持,咱这'粮仓'越做越大。"桦甸市粮食收购大户张延勤信心满满;"客户都在催 明年樱桃的订单呢。"在吉林市丰满区的草莓大棚里,赵庆丰的手机响个不停……正是金融"及时雨"让 广袤的黑土地上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市分行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将信贷"活水"精准滴灌至涉农 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培育出一批致富项目、一片丰收沃 土、一方红火产业。 从4栋到23栋大棚的蜕变之路 七月的永吉县西朝阳镇兴隆川村,连片的葡萄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闫增胜正带着工人们给葡萄疏 果,一串串红粒葡萄缀满枝头。"现在正是关键期,疏果直接影响葡萄品质。"这位退伍军人黝黑的脸上 挂着汗珠。 "收储量达到5万吨时,流动资金跟不上了。"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企业曾在2016年遭遇发展瓶颈。张延 勤坦言,粮食收购季节性强,集中用款时"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邮储银行桦甸市支行的2300万元贷款,让企业迎来转机。有了资金支持,公司仓容扩大到10 ...
邮储银行呼玛县支行: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3 16:17
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 - 黑龙江省呼玛县瑞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7900亩耕地,主要生产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成为全国绿色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的核心区域 [1] - 合作社从最初的小户种植发展为规模化经营,并投资建设粮库和烘干塔,实现从种植到储存、加工的全流程经营 [1] - 合作社已成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重点扶持示范社,种植的大豆、玉米、小麦均通过绿色有机认证 [1] 金融支持农业生产 - 邮储银行呼玛县支行为合作社提供450万元贷款,其中300万元为三农贷款,150万元为小企业贷款,支持土地流转、农资购买和日常运营 [2] - 贷款资金帮助合作社解决绿色种植前期投入大的问题,包括土地流转、有机肥采购、烘干塔升级等 [2] - 邮储银行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放款速度,确保农户在关键农时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3] 合作社的社会效益 - 合作社带头人董伟为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脱贫致富农民带头人",带领合作社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2] - 合作社通过绿色种植模式,为保障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1][3] 邮储银行的农业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呼玛县支行积极响应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持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放力度 [3] - 针对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邮储银行优化金融服务,满足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资金需求 [3]
24.6万亿私人银行进入存量时代
36氪· 2025-07-23 13:47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私人银行业务在财富管理高端赛道竞争激烈,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私行业务客户数及AUM同比增幅达两位数,成为零售业务发展领头羊 [2] - 工商银行私行AUM达3.41万亿元(增幅11.07%)、农业银行2.85万亿元(7.55%)、中国银行2.84万亿元(5.58%),建设银行2.7万亿元(7.14%)[3] - 宁波银行私行AUM增速最快达19.25%,浙商银行(11.87%)、南京银行(16.33%)等中小银行表现突出 [3] 客户规模与结构 - 工商银行私行客户29.6万户(增幅12.59%)居首,农业银行24.75万户(10.49%)、建设银行23.54万户(10.62%)紧随其后 [3] - 招商银行私行客户16.91万户(13.61%)在股份行中领先,平安银行9.68万户(7.3%)、交通银行9.42万户(12.71%)形成第二梯队 [4] - 邮储银行私行客户3.42万户但增速达27%,民生银行6.02万户(7.69%)、浦发银行4.7万户(9.3%)[4] 业务模式与竞争策略 - 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推出"企业家加油站"平台,建设银行深化客户分层服务,平安银行设立"企望会"专攻企业家客群 [14] - 中小银行如宁波银行聚焦长三角地区,提供跨境资金管理等区域定制化服务 [18] - 行业普遍围绕"人家企社"体系提供综合服务,整合法律税务、教育医疗等非金融资源 [9] 增值服务争议 - 兴业银行因"以款换岗"实习服务引发争议,该项目被定义为"面向高净值客户的增值服务",后暂停 [1][7] - 中国平安推出"2025新锐实践计划"面向私行客户开放金融类实习岗位,但声明不保证录用结果 [1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联合工银瑞信推出家族信托基金投顾方案,中国银行创新落地非上市公司股权信托 [14] - 招商银行优化"人家企社"服务体系,建设银行提供包含健康管理、全球礼遇等增值服务 [14][17] 行业挑战与趋势 - 产品同质化、人员素质差异、恶性竞争等问题显现,净息差收窄对非利息收入影响待观察 [4] - 私行客户门槛差异显著:招商银行要求1000万元,平安银行要求600万元 [6] - 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客户资产健康度指标,推动"价值经营"转型 [20]
“鑫心惠邻‘携手银行’宣传”被近20家银行辟谣,监管警示贷款中介乱象风险
华夏时报· 2025-07-23 12:20
贷款中介行业事件 - 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声称与近20家银行有战略合作,并在小区电梯广告位打出"降息优化""携手XX银行"等标语 [2] - 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旗下有9家子公司,门店分布在深圳各小区而非传统金融区,主打"社区融资"概念 [2][3] - 多家银行(包括建行、工行、中行等)深圳分行集体声明否认合作,指出其行为扰乱金融秩序并损害消费者权益 [2] 行业转型与风险 - 贷款中介行业面临线上获客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压力,转向居民社区探索新市场模式 [4] - "社区融资"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透明度不足、可能诱发过度负债三重风险 [5] - 部分中介利用与银行的虚假关联误导消费者,银行需加强社区金融教育和正规服务渠道建设 [4][5] 监管与行业规范 - 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警示,指出不法中介可能导致消费者陷入AB贷陷阱、支付高额费用及信息泄露等风险 [6] - 监管建议明确中介业务边界、建立收费透明化标准、推动持牌经营及加强合规培训 [6] -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3月联合打击贷款领域非法中介服务等金融黑灰产活动 [6] - 行业需建立白名单、自律公约及全流程可追溯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留存服务记录和中介评级机制 [7] 银行应对措施 -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声明贷款业务不收取中介费、代办费等,提醒消费者警惕"转贷降息"等虚假宣传 [5] - 专家建议银行优化贷款流程减少对中介依赖,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站并联合排查可疑中介 [5][7]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银行指数报1245.7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工商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7-22 22:28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银行指数(HKT内地银行,H11145)报1245 77点 [1] -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银行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 56%,近三个月上涨16 29%,年至今上涨22 87%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包括HKT香港地产、HKT内地消费和HKT内地银行等3条指数 [1] - 该指数以2007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 0点为基点 [1] - 指数持仓样本全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占比100 00% [1] - 指数样本行业全部为金融业,占比100 00% [2] 权重分布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建设银行(31 83%)、工商银行(23 51%)、中国银行(17 4%)、招商银行(10 52%)、农业银行(7 24%)、中信银行(3 48%)、邮储银行(2 55%)、民生银行(1 52%)、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 75%)、中国光大银行(0 66%) [1]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2]
银行股变奏,普涨格局下减持暗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9:39
银行股年内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最高上涨25%,板块内42只个股一度全部实现正增长,18只个股先后刷新历史新高 [1] - 青岛银行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0%,成为涨幅最大个股 [1] - 齐鲁银行2024年累计涨幅达49.51%,2025年以来涨幅超20% [3][4] 股东减持情况 - 年内6家银行披露减持计划,均发生在5月股价高位后 [1][3] - 杭州银行股东中国人寿拟减持不超过5078.94万股(占比0.7%),预计累计投资回报率超180% [2] - 齐鲁银行股东重庆华宇拟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占比1.10%),若按7月21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3.73亿元 [3] - 长沙银行股东湖南三力拟减持不超过3700万股(占比0.92%) [5] - 浙商银行股东横店集团已减持24231万股(占比0.88%) [6] - 青岛农商行股东巴龙系因债务问题被司法拍卖7885万股(合计占比1.42%) [6] - 上海三毛拟择机出售所持上海银行全部或部分股票,减持价格不低于10元/股 [7] 减持原因分析 - 银行股连续两年上涨积累丰厚获利盘,股东选择阶段性兑现收益 [1][8] - 部分银行股价创近两年新高,股东"逢高减持" [8] - 会计准则要求权益资产市值波动计入利润表,减持可规避财报冲击 [9] - 部分股东转向分红率更高或更具成长性的资产 [9] 资金增持动态 - 年内8家上市银行获股东增持,增持规模明显压倒减持规模 [9] - 保险机构频繁举牌银行股: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H股,新华保险斥资43亿元受让杭州银行5.09%股份 [10] - 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中信银行H股年内均被险资举牌 [10]
行情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逻辑
天风证券· 2025-07-22 18: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1日以来银行股价回调,或受前期涨势较强后的阶段性调整、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三项因素影响 [2][12] - 本轮回调后银行股估值长期修复向好趋势不变,25H1业绩或兑现部分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资金面驱动下的估值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2] - 优质地区中小银行重点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国股行重点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2][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以来银行股行情复盘 - 2023年12月以来银行股呈现系统性估值修复行情,2024年全年银行板块大涨37.55%,2025年上涨势头整体延续 [5] - 2024年1 - 4月中银行板块普涨,优质区域银行领涨;6月中 - 8月中国有大行领涨;9月中 - 10月中城农商行领涨;11月中 - 12月末受市值管理政策影响;2025年4月关税战扰动下银行股防御属性凸显;6 - 7月资金面驱动银行板块普涨 [5] 近两年银行板块大幅回调后往往可能再度迎来新一轮上涨 - 偏空的政策预期和业绩预期多为银行股大幅回调原因,若有重磅稳增长政策出台、市场偏好风格切换也会导致银行行情阶段性走弱,但银行股核心优势仍存,回调后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 [8] - 近期暂无重大政策调整意向,银行中报预期相对较好,业绩边际改善确定性较强 [8] 交易和情绪因素是近期银行股价回调的主要原因 - 7月11日以来银行股价回调,截止7月18日银行指数累计下跌3.41%,或受前期涨势较强后的阶段性调整、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影响 [2][12] - 短期因素造成的股价波动不影响银行板块未来长期的估值修复进程 [12] 25H1业绩可能兑现部分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 - 基本面压力有望边际缓解,净息差边际企稳,贷款利率下行趋缓,存款成本改善红利释放;非息收入有望持续改善,中收降幅有望收窄,净其他非息收入降幅有望收窄;资产质量有望保持平稳 [17][14] 资金面驱动下的估值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高股息、类固收优势凸显,高股息板块中银行低估值优势显著 [20] - 增量资金持续涌入带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预计银行板块距离1倍PB仍有一定修复空间,行情有望延续 [20] 投资建议 - 当前短期银行股价回调不影响板块长期估值修复逻辑,政策红利下上涨动力仍在,基本面有边际改善预期,增量资金入市将持续驱动估值修复 [21] - 优质地区中小银行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国股行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21]
25Q2 基金港股持仓点评:加仓创新药新消费,减仓互联网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2 17:42
报告核心观点 - 25Q2公募基金继续增持港股,结构上主要加仓港股创新药、新消费与红利,减仓前期涨幅较大的港股互联网 [1][3][6] 分指数情况 - 截至25Q2,公募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为20.0%,相较25Q1的19.2%继续提升 [3][6] - 25Q2公募主要加仓港股中小型股,恒生中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市值占基金港股持仓总市值的比重环比提升5.6个百分点,而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持仓占比分别环比下降4.4/8.3个百分点 [3][6] 分行业情况 - 25Q2公募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医药生物、轻工制造、非银与银行板块,对应创新药、新消费、红利等概念;减仓一季度Deepseek催化下涨幅较大的港股科技板块,对应互联网、汽车等概念 [3][6] - 从各行业持仓数据看,消费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从29.2%升至33.0%,金融地产从6.3%升至8.4%;科技行业从45.9%降至42.2%,传媒从23.5%降至20.5%等 [10] 分概念板块情况 - 从概念板块持仓数据看,25Q2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创新药新消费、减仓互联网,如泡泡玛特持股市值占比从2.7%升至4.7%,信达生物从1.2%升至3.5%;腾讯控股从21.5%降至17.8%,阿里巴巴 - W从10.6%降至6.3% [12]
中金-银行:国有大行基本面分析手册
中金· 2025-07-21 22: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评级,但对多只银行股票给出“跑赢行业”评级,涉及的股票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A、农业银行 - A、招商银行 - A、平安银行 - A、兴业银行 - A、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H、中国银行 - H、农业银行 - H、招商银行 - H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虽 ROE 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中小银行有明显优势,受益于资产端占比更高的按揭贷款和政府债券 [7]。 - 重申推荐经营稳健、高股息、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国有大行,如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 [7]。 - 考虑到 ROE 和息差水平有望长期触底,银行估值应企稳回升,前向市净率有望修复到 2020 - 2021 年均值 0.7 - 0.8x 的水平,H 股修复空间或更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能力:更低的杠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 - 2022 年国有大行平均 ROE 为 11.34%,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接近,平均 RORWA 达 1.43%,高于股份行(1.16%)和区域行(1.26%),低杠杆率致 ROE 不突出,2022 年末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监管标准高出 2 - 5ppt [4][14]。 - 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高原因:风险资产加权的净息差水平较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处于同业平均水平、成本收入比与同业差异不大、信用成本低于上市银行均值 [16]。 业绩表现:营收及利润增速波动更低 - 国有大行利润增速大部分时期低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1 年后拨备前利润与同业平均接近,净利润增速低反映拨备计提审慎,除邮储外其他大行 1Q23 成本收入比在 30%以下 [36]。 - 国有大行历史营收增速略低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1 年后差距缩小,1Q23 国有大行营收同比增长 3.0%,快于上市银行整体(1.4%),中行 1Q23 营收同比增长 11.6% [56]。 - 国有大行非息收入占比较低,2019 年后低于股份行,与区域行接近,交行、中行、建行非息收入贡献较高,建行、交行手续费占比较高 [61][69]。 资产:安全资产占比高,扩表逆周期特征 - 国有大行资产投向以贷款为主,2022 年末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达 58.6%,高于股份行(57.9%)及区域行(49.9%),“基建 + 按揭贷款”占贷款超 60%,高于股份行(39.6%)和区域行(43.6%)[73][78]。 - 国有大行扩表呈逆周期特点,2022 年后更明显,1Q23 国有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长 13.9%,贷款同比增长 13.7%,高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农行资产增速较快 [96][115]。 负债:存款占比高,提供稳定负债来源 - 国有大行存款占负债比重高,2022 年末存款占总负债比例达 79.2%,高于股份行(65.2%)及区域行(65.1%),贷存比较低,2022 年末为 80.6% [127]。 - 邮储存款占付息负债比重较高,1Q23 达 96.6%,零售存款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大行,2022 年末达 88.8%,2022 年国有大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133]。 - 国有大行负债与资产增速同步提升,1Q23 总负债同比增长 14.4%,存款同比增长 14.8%,农行负债增速较快 [155][165]。 净息差:长期下行趋势有望企稳,相比同业更为稳定 - 国有大行净息差长期偏低,因风险偏好低,对公及零售贷款利率低于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低,虽有负债成本优势但整体息差仍低 [178]。 - 随着新发放贷款利率企稳和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调,大行息差有望企稳,邮储息差较高,2022 年达 2.20%,中行 2022 年息差逆势提升 1bp [194][197]。 非息业务:手续费表现增速稳定,投资业务波动较大 - 国有大行净手续费收入增速长期偏低但波动小,2022 年后较行业平均有所改善,1Q23 同比增长 2.2%,快于股份行( - 13.8%)及区域行( - 18.0%),邮储银行 1Q23 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27.5% [212]。 - 国有大行其他非息收入波动大,1Q23 增速达 83.2%,高于股份行(18.9%)及区域行(22.2%),除邮储外其他五大行 1Q23 同比增速超 50%,农行增速达 319.9% [217]。 资产质量:拨备稳步提升,不良认定更加审慎 - 国有大行不良率介于股份行和区域行之间,略低于股份行平均,高于区域行,关注率低于股份行、高于区域行,逾期率较低,2022 年末为 1.09%,不良/逾期 90 + 比例为 190%,高于股份行(127%)及区域行(146%)[227]。 - 邮储账面风险指标较好,1Q23 不良率、关注率及 2022 年末逾期率均为六大行最低,2022 年末农行、建行不良/逾期 90 + 比例超 200% [239]。 - 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高于股份行,低于区域行,1Q23 为 254%,较 2022 年末上升 3bp,邮储、农行拨备计提更充分,1Q23 拨备覆盖率分别达 381%和 303% [248][257]。 资本充足率:国有大行显著高于同业,新规更为利好 - 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长期高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2 年末达 11.69%,工行、建行较高,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低,占总资产比例低 [264]。 -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望帮助国有大行夯实资本充足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 1ppt 左右 [264]。 银行估值评分框架:哪些银行享有估值溢价? - 参考 CAMEL 模型对上市银行资本、资产质量、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及区域赋予不同权重打分,该体系比 ROE 对银行估值解释力更好 [280]。 - 国有大型银行综合评分和估值水平位于行业平均,合理估值约为 0.7 - 0.8 倍 P/B 左右,重申推荐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