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邮储银行(01658)
icon
搜索文档
农、中、建、交四大行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增长超8万户,工行将“科学家”群体纳入重点客群
新浪财经· 2025-09-03 14:11
核心观点 - 五家国有大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在上半年实现显著增长 其中四家披露数据的银行客户总数达86.4万户 较年初增长8.34万户 增速达11% 建设银行新增客户数量最多(3.4万户) 交通银行客户数首次突破10万户 [1][2][5] 农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达27.9万户 管理资产规模3.5万亿元 大力发展私行财富管理业务 持续扩容私行理财和保险产品货架 优化资产配置服务全流程体验 [1]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达21.69万人 金融资产规模3.40万亿元 致力提供全场景、定制化私人银行服务 境内设立私行中心205家 [1] 建设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26.55万人 金融资产规模3.18万亿元 全面推进私行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企业融资等专属金融服务 优化"建行e私行"线上服务场景 [2]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10.26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8.94% 管理客户资产13,888.7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0% 客户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 以客户为中心完善合作机构筛选机制 优化私人银行产品体系 [2]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未披露2025年上半年具体数据 但2024年末私行客户数为28.9万户(增幅9.9%) 整合集团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家服务 "企业家加油站"建站超3,300家 服务企业家客户超15万人次 将科学家纳入重点客群并打造综合服务生态 [3] 邮储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鼎福客户(资产600万以上)规模达4.14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21.28% 高度重视私人银行业务 已组建线下私人银行客户中心 [5]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五大行私人银行客户总量均突破10万户 建设银行上半年新增客户数量领先(3.4万户) 银行服务对象从企业家扩展至科学家群体以争夺高净值客户 [2][3][5]
信用卡失速消费贷补位,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的“跷跷板”能稳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12:01
信用卡业务收缩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较2024年末减少1200万张 [2] - 15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下降 中国银行降幅13.89% 邮储银行降5.67% [3][4] - 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降9.23% 兴业银行降8.07% 中信银行降6.03% [4] - 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2.02万亿元 同比下降8.54%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交易额守稳1万亿元 [6][7] - 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1.09万亿元 同比下降12.54% 民生银行电子支付交易规模3117.87亿元 同比下降7.08% [7] 信用卡收入承压 - 招商银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 同比下降16.23% 利息收入306.12亿元 同比下降4.96% [9]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136.60亿元 同比下降21.3% 中信银行244.86亿元 同比下降14.61% 华夏银行75.74亿元 同比下降12.91% [9]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普遍下降 招商银行降16.37% 中信银行降12.29% 交通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降1.73% [9] - 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导致分期手续费和商户回佣收入同步减少 [2][8]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 - 国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普遍增长 交通银行增16.82% 建设银行增16.35% 农业银行增13.16% 中国银行增12.66% 工商银行增10.21% [12] - 股份制银行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4162.88亿元 增5.08% 浦发银行2080.68亿元 增4.46% 平安银行4580.41亿元 降3.50% [14][15] - 个人贷款总额国有银行全线增长 农业银行增5.60% 交通银行增2.83% 建设银行增2.61% [12] 资产质量变化 - 国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上升 工商银行达3.75% 升1.2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2.97% 升0.63个百分点 [17][18] -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部分改善 兴业银行降0.36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降0.16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降0.26个百分点 [19][20] -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多数上升 工商银行2.51% 中国银行1.8% 招商银行1.41% 升0.37个百分点 [17][19] - 零售信贷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 信用卡不良率六年内五年上升 [21]
消费贷“国补”启动首日
经济网· 2025-09-03 09:20
政策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由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 [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业务规模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1] - 多数银行已完成准备工作 确保消费者及时享受优惠 [1] 银行执行细节 - 多家银行在官网 公众号发布实施细则 并在网点公告栏设置政策介绍 [2] - 手机银行App设置智能客服问答及"双贴息"专区快捷申请入口 [2] - 贴息覆盖两类场景: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 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包括汽车 养老 教育 文化 家装 电子 医疗等 [2] - 贴息标准为年利率1个百分点 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单笔5万元以上按5万元上限计算贴息 [2] - 同一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享受3000元贴息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2] 贴息操作流程 - 贷款人通过银行App或网点申请 签署协议授权查询消费交易信息 [3] - 贴息从协议生效且银行确认符合条件之日起计算 结息时系统自动扣减贴息资金 [3] - 9月1日前已申请但未用完的贷款 实际消费部分同样可享受贴息 [3] - 若未享受贴息或对金额有异议 可携带消费发票等材料到线下网点重新申请 [3] 资金用途监管 - 贴息仅针对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严禁挪用于投资理财或房地产领域 [4] - 违规挪用将被追回贴息资金并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4]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降低借贷成本 激发消费意愿 释放消费潜力 对扩大内需和稳定经济增长起积极作用 [5] - 政策有效降低居民借贷成本 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促进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长 [5] - 政策对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作用正面 推动业务实现更稳健健康的快速发展 [5] 风险管控要求 - 银行需精准识别消费场景 通过大数据追踪交易流水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领域 [6] - 严控资金用途合规性 禁止非消费类贷款享受贴息 违规将追回资金并纳入征信黑名单 [6] - 动态评估客户资质 警惕高杠杆客户过度借贷引发违约风险 [6] - 消费者需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保留消费凭证 虚假交易套取贴息将纳入征信不良记录 [6] 银行服务优化 - 银行将聚焦支持真实消费需求 简化贴息流程 提升客户体验 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 [7]
邮储银行:从客户需求出发实现对公业务增长
金融时报· 2025-09-03 09:03
邮储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对公贷款增加5410.98亿元 增长14.83% 同比多增2229.24亿元 [1] - 公司信贷总资产超4万亿元 公司金融客户融资总量突破6.4万亿元 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公司客户整体规模3年增长65% [3] 公司金融业务竞争优势 - 公司贷款新投放收益率高于同业30个基点 公司负债付息率较同业低20个基点 [3] - 整体公司信贷不良率0.49% 较去年末下降5个基点 [3] - 主办行客户增长超过62% 其贡献营收为一般客户的1.93倍 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为1.33倍 [2] 行业信贷结构变化趋势 - 银行业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占比从2021年底62%升至2025年上半年67% [1] - 2025年6月新增信贷中公司信贷占比达75% 成为行业信贷增长核心驱动引擎 [1] - 邮储银行公司金融收入贡献较同业仍有约20个百分点差距 [1] 公司金融战略转型举措 - 推行"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 打造六大协同体系 [2] - 构建前中后台联动的一体化作战服务体系 推进前中台平行作业模式 [2] - 后台运营实现数智化和集约化 新一代核心系统支持高频业务线上化自动化处理 [2]
国有六大行合计日赚超3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3 04:20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 平均每日净赚超37亿元[2]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居首 建设银行3942.73亿元 农业银行3699.37亿元[2]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最高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 农业银行1395.1亿元 中国银行1175.91亿元 邮储银行492.28亿元 交通银行460.16亿元[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 交通银行增长1.61% 邮储银行增长0.85%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达52.32万亿元 保持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3]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集体同比下降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为六大行最低水平[4] - 拨备覆盖率维持较高水平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4] 净息差与经营策略 - 受LPR下调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存款期限结构变动影响 六大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5] - 工商银行表示净息差边际降幅已收窄 建设银行预计后续仍存在下行压力但降幅将收窄[5] - 农业银行预计通过负债端付息成本下降带动息差边际趋稳[6] - 多家银行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管理 拓宽非息收入来源应对息差压力[5][6] 信贷投放与业务重点 - 上半年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等领域[4] - 下半年将继续聚焦制造业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4] - 通过优化信贷结构 加快数字化转型 加强风险防控实现更高质量信贷投放[4]
上市银行竞逐移动端 加速迭代提升服务质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00:39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 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重要数字化展示窗口及获客入口 比拼的是银行综合服务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6亿户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5.86亿户位列第二 建设银行有资产客户4.32亿户 邮储银行3.86亿户 中国银行签约客户超3.02亿户 [1] - 股份制银行中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1.78亿户较2024年末增长2% 浦发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户 光大银行注册用户6790.61万户同比增长6.21% 兴业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5.77% [1] 企业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 企业手机银行持续提升支付结算、跨境金融、外汇业务等综合服务能力 与个人端形成差异化发展 [2] - 工商银行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达1787万户 月活759万户 客户规模和活跃度同业第一 农业银行企业掌银注册客户970万户较2024年末增加96万户 [2] - 中国银行上线鸿蒙版企业手机银行 充实跨境金融等特色专区 民生银行发布6.0版 优化移动端工作台、消息中心、结算等服务 [2] 双核驱动发展模式 - 个人手机银行以客户规模与体验升级为核心 追求广度与普惠 重用户规模与活跃度 [3] - 企业手机银行聚焦专业化服务 追求深度与专业 形成大众服务+企业赋能的互补生态 [3] - 发展差异在于目标与路径 个人端强调便捷性与场景覆盖 企业端聚焦综合服务能力 [3] 生态化建设与技术创新 - 多家银行完成鸿蒙系统适配 邮储银行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服务 中国银行发布企业手机银行鸿蒙版 建设银行支持11个App鸿蒙适配 [4] - 平安银行升级鸿蒙版本App功能 迭代适老化和多语言版本 强化电诈提醒和信息保护 [4] - 银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探索各类手机银行应用场景 打造服务生态 全面提升客户线上服务质效 [4] 用户活跃度提升 -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月活客户数2.63亿户较2024年末增加1237万户 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9759万户 邮储银行突破8100万户 [5]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4912.28万户同比增幅8.63% 兴业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 [5] - 浦发银行推出极简开户、线上测额等便捷服务 细化客群分层分类 推动用户增长和流量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可持续的用户体验管理体系 布局以AI手机为调度中心的全终端智能化体系 [6] - 提升大模型与中台能力 通过多模态技术与原子化服务支持用户自主编排个性化金融方案 [6] - 基于动态界面渲染实现千人千面服务体验 打造用户自驱、前后端协同的智慧金融新范式 [6]
逆势崛起,18万亿零售大行竟成“黑马”?
证券时报· 2025-09-02 21:54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对公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量质并优的高速增长 公司贷款增幅14.83% 公司中收增长41.62% 不良率仅0.49% 显著优于同业均值 成为全行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1][3][5] - 通过"一体化、高效率、差异化、金融+"四大战略实现差异化突围 聚焦主办行客户、流程优化、细分市场及生态服务 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8][9][10] - 对公业务五年复合高增长 贷款总量突破4万亿元跻身行业第六 中收增长超6倍 成为稳定营收的第二增长曲线 [1][4][6] 业务表现 - **贷款与存款增长** 公司贷款较年初新增5410.98亿元 增幅14.83% 总规模达4.19万亿元 存款新增2296.23亿元 增幅13.86%至1.89万亿元 增速均超国有大行均值6.51和10.21个百分点 [3] 五年内公司贷款增长115% 总量突破4万亿元 存款净增额及公司中收实现三年翻番 [1][4] - **中间业务与收入结构** 公司中收同比增长41.62% 其中投行业务增长48% 交易银行增长34% 2020-2024年公司中收累计增长超6倍 [1][6] 新投放公司贷款收益率高于同业近30BP 负债付息率低20BP [5] - **资产质量与风控** 公司贷款不良率0.49% 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低于国有大行均值0.91个百分点 [1][5] 战略与执行 - **一体化客户经营** 构建"1+N"经营体系 主办行客户数上半年增长62% 其营收和RAROC为一般客户的1.93倍和1.33倍 [8] 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达6.43万亿元 较年初增15.72%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差异化市场定位** 聚焦科技金融(服务超10万户企业 贷款余额930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9586.39亿元 增11.59%)及普惠小微(余额1.72万亿元)等战略领域 [5] 深耕"十大市场缝隙"如产业园区、文旅等 新领域贷款占新增超25% 收益率高全行均值30BP以上 [9] - **数字化与效率提升** AI审贷技术覆盖12个行业 应用率95% 批复金额2.4万亿元(同比增261%) 智慧投行系统缩短93%操作时间 大数据平台日处理超50亿条数据 [14] 通过流程重构实现前中后台协同 提升响应及审批效率 [9] 行业定位与前景 - 公司金融收入贡献较可比同业低20个百分点 显示巨大成长潜力 [13] - 积极申请设立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补全"股权+债权"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14] - 对公业务成为零售战略支撑点、资金资管业务着力点 推动向"均衡型银行"进化 [12][14]
逆势崛起!18万亿零售大行竟成“黑马”?
券商中国· 2025-09-02 21:27
文章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对公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量质并优的高速增长 成为公司金融领域的"黑马" 其公司贷款增速、存款增速及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均大幅超越同业均值 同时保持优异资产质量[1][2][3] - 公司通过"一体化、高效率、差异化、金融+"四大战略关键词实现差异化突围 构建"1+N"经营体系 深耕十大市场缝隙 并推动服务模式从传统金融向"基于金融的产业赋能"升维[7][8][9] - 对公业务已成为邮储银行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有效弥补零售业务压力 推动向零售、公司、同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均衡型银行"进化[10][12] 对公业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贷款新增5410.98亿元 增幅14.83% 总规模达4.19万亿元 稳居国内商业银行第六位 超出其他五大国有行平均增幅6.51个百分点[2] - 公司存款新增2296.23亿元 增幅13.86%至1.89万亿元 超出其他五大行平均增幅10.21个百分点[2] - 公司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62% 其中投行业务收入增长48% 交易银行收入增长34%[1][6] - 公司贷款不良率仅0.49% 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低于其他国有大行均值0.91个百分点[1][5] 长期成长性指标 - 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达6.4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5.72%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3]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中收增长超6倍 公司客户整体规模三年增长65%[3][6] - 实现"三个翻番":公司贷款和存款净增额、公司中收均三年翻番[3] 信贷结构与发展质量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 上半年净增超900亿元[4]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9586.3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59%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 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居国有大行前列[4] - 新投放公司贷款收益率高于可比同业近30BP 公司负债付息率较同业低20BP[5] 战略打法与运营体系 - 构建"1+N"经营服务体系 上半年主办行客户增长62% 其贡献营收为一般客户的1.93倍 RAROC为1.33倍[7] - 通过前中后台联动体系提升审批效率 后台运营实现高频业务线上化、自动化、集中化处理[8] - 聚焦"十大市场缝隙" 2024年以来新市场领域贷款投放占比超公司贷款新增投放的四分之一 部分领域收益率高于全行平均30BP以上[8] - 创新"金融+"生态体系 推出"邮银财管+"服务 将银行服务嵌入企业管理流程[9] 未来发展与能力进化 - 公司金融收入贡献较可比同业仍有20个百分点差距 显示巨大增长潜力[10] - 积极申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打造投贷联动等四大平台 提供"股权+债权"全生命周期服务[11][12] - AI和大数据深度应用:"看未来"审贷技术覆盖12个行业 应用率95% 批复金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智慧投行系统缩短债券交易操作时间93% 大数据平台日处理超50亿条数据[12]
万联证券给予邮储银行增持评级: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推动业绩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9:05
信贷增长 - 信贷增长维持高位 [1] 资产质量 - 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 [1]
邮储银行(601658):点评报告: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推动业绩回升
万联证券· 2025-09-02 18:50
投资评级 - 维持邮储银行增持评级 [3][4] 核心观点 - 储蓄代理费率调整推动业绩回升 邮储银行1H25营业收入 拨备前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 14.9%和0.8% 较1Q25分别提升1.6 8.3和3.5个百分点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7%但降幅收窄 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11.6%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达25.2% 业务管理费率因储蓄代理费率调整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 [2] - 信贷增长维持高位 1H25贷款同比增长10.5% 总资产同比增速达10.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 环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2] - 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1H25末不良率0.92% 关注率1.21% 环比分别上升1BP和14BP 不良生成率0.93% 较2024年上升9bp 其中公司贷款 小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率分别为0.12% 1.60%和1.53% 拨备覆盖率260% 环比下降5.8个百分点 [3]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82.47亿元 905.1亿元和93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04% 2.56%和3.08% [3]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548.61亿元 3673.97亿元和3816.30亿元 增速分别为1.74% 3.53%和3.87% [4][8]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B估值分别为0.71倍 0.66倍和0.62倍 [3][4] 利润表详细预测 - 2025-2027年净利息收入预测分别为2900.26亿元 3030.55亿元和3177.63亿元 [8] - 2025-2027年净手续费收入预测分别为267.99亿元 270.67亿元和273.38亿元 [8] - 2025-2027年业务及管理费预测分别为2206.74亿元 2272.95亿元和2341.14亿元 [8] 资产负债表详细预测 - 2025-2027年贷款总额预测分别为9.69万亿元 10.49万亿元和11.31万亿元 [8] - 2025-2027年存款总额预测分别为16.66万亿元 18.08万亿元和19.53万亿元 [8] - 2025-2027年资产总额预测分别为18.65万亿元 20.22万亿元和21.83万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