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01766)

搜索文档
5月12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5-12 21:53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承诺在2025年5月14日前修改或取消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 暂停或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 [1] - 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可能在中美或第三国进行磋商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 央行等五部门提出加大广州南沙海洋产业 商业航天 全域无人产业支持力度 [2] - 支持在南沙建设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的数据算力中心 [2] - 四川提出加快实施省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支持脑机接口纳入医疗服务体系 [3] - 四川计划到2027年在脑机接口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 [3] 资本市场动态 - 美国对冲基金上周增加对中国股票的看涨押注 [4] - 对冲基金减持了在泰国 印度和澳大利亚等亚洲地区的头寸 [4] 行业监管与行动 - 中国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中重稀土包含在管制范围内 [5] 公司动态 - 兆威机电股东清墨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1.5%公司股份 [6] - 中国中车近期签订合计547.4亿元重大合同 [6] - 4连板利君股份表示目前经营情况正常 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6] - 贵州茅台明确目前没有港股上市计划 [6]
中国中车:近期签订多项重大合同
快讯· 2025-05-12 17:16
中国中车近期重大合同 - 公司及下属企业近期签订多项重大合同 合计金额约547 4亿元人民币 [1] - 合同签订时间主要为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 [1] 合同类型及业务分布 - 城市轨道车辆 设备销售及维保合同 [1] - 动车组销售合同 [1] - 动车组高级修合同 [1] - 风电设备销售合同 [1] - 储能设备销售合同 [1] - 机车销售合同 [1] - 货车修理合同 [1] 合同金额占比 - 合同总金额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4年营业收入的22 2% [1]
中国中车:签订547.4亿元重大合同
快讯· 2025-05-12 17:16
合同金额及占比 - 公司及下属企业近期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7 4亿元人民币 [1] - 合同总金额约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22 2% [1] 合同分类及金额 - 城市轨道车辆、设备销售及维保合同金额182 2亿元 主要合作方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 [1] - 动车组销售合同金额151 2亿元 主要合作方为广东广湛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等 [1] - 动车组高级修合同金额105 5亿元 合作方为各路局公司 [1] - 风电设备及储能设备销售合同金额53 6亿元 主要合作方为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等 [1] - 机车销售合同金额32 3亿元 主要合作方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 [1] - 货车修理合同金额22 6亿元 合作方为各路局公司 [1] 业务领域分布 - 轨道交通领域合同占比最高 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机车等 合计金额471 2亿元 [1] - 新能源领域合同涉及风电设备及储能设备 金额53 6亿元 [1]
中车青海造首台套高原风电机组下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15:38
中国中车高原风电及储能项目进展 - 中国中车青海造首台套高原风电机组在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标志着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高原风电机组和5XMWh储能系统专为高海拔、高湍流、高辐射、强风沙、低气温、低气压等严苛环境设计,可实现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1] - 公司具有完整风电装备产业链,是国内最早进入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依托轨道交通电传动技术与风力发电技术同源优势 [1] 德令哈产业园规划与建设 - 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储能系统和风电整机制造车间,后续将布局风电叶片、风电塔筒、电气装备等相关产业 [1] - 公司计划将德令哈产业园建设成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实现"源网荷储消"全产业链清洁能源装备本地化 [2] - 产业园附近的中车德令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正在建设,包括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风电和200兆瓦/8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 [2] 项目环保效益与产业合作 - 德令哈源网荷储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发绿电2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万吨 [2] - 项目将全面采用中国中车在青海本地化制造的核心装备 [2] - 公司已与天合光能(青海)、青海赣锋锂业等十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署《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方案》 [2]
中国中车(01766)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9:1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486.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23%,主要因铁路装备收入增长[8][15][16][17]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79%,因产品销售增长[8][1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5280.0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1714.5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59%[10]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57,957,029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7,512,492千元减少[32]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6,770,337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222,272千元减少[32] - 2025年3月31日应收票据为16,251,651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392,953千元增加[32]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10,135,58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0,844,449千元减少[32] - 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95,802,119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8,946,885千元增加[32]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为356,336,753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6,293,134千元增加[32]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528,009,218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12,823,630千元增长3%[3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8,671,060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2,182,793千元增长51%[3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45,041,465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1,162,476千元增长45%[3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651,531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519,245千元增长140%[38]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2,981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008,287千元增长203%[38] - 2025年第一季度少数股东损益598,550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10,958千元增长17%[38]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3,670,621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530,878千元增长140%[38]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0.04元/股增长175%[39] - 2025年第一季度稀释每股收益0.11元/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0.04元/股增长175%[39]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315,035,093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2,629,036千元增长4%[34]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034444千元,2024年同期为14487790千元[43]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8127760千元,2024年同期为 -2954471千元[44]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6298千元,2024年同期为 -757645千元[44]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12893702千元,2024年同期为10714124千元[45]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为158531598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152186585千元[48]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为52936161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46535398千元[4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0千元,2024年同期为1403千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 -46925千元,2024年同期为7117千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 -56605千元,2024年同期为7687千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7419千元,2024年同期为59113千元[54]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69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319万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69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319万美元[55] - 2024年第一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390万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无此项支出[55] - 2025年第一季度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16.986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8.7542万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055.322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945.089万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072.308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353.8432万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9.6918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965.1568万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8449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8380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61.8821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324.3663万美元[55] - 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32.3251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896.231万美元[55] 部分科目关键指标变化 - 应收票据增加约42.65%,因应收银行和商业承兑票据增加[15] - 债权投资增加约508.93%,因中车财务有限公司投资银行同业存单增加[15] - 应交税费减少约67.78%,因缴纳各项税费减少[15] 各业务线关键指标变化 - 铁路装备业务营收257.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63%,主要因动车组和货车收入增加[17]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营收7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6%,因城轨地铁车辆收入增加[17][19] - 新产业业务营收14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4%,因清洁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增加[17][19] 订单相关数据 - 2025年1 - 3月新签订单约546亿元,国际业务签约额约82亿元[19] 股东相关数据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19,396户,其中A股股东户数为517,318户,H股登记股东户数为2,078户[20][27]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4,765,441,250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1.45%[28] 人事变动 - 2025年3月20日,马云双先生辞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29] - 2025年3月25日,易冉女士当选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职工董事[29]



中国中车“绿驰”交流空间落地巴西里约热内卢
人民网· 2025-04-27 09:28
公司动态 - 中国中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启用"绿驰"交流空间,该空间集展示、交流、合作、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是公司在拉美地区建设的首个此类交流平台 [1][5] - 公司执行董事王铵表示希望以"绿驰"交流空间为纽带桥梁,创造中巴合作共赢新机遇、搭建文化交流新通道 [5] - 公司自2008年进入巴西市场以来,已为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等城市提供大量地铁列车,并积极参与当地重大赛事交通保障和城市轨道建设 [7] 行业合作 - 里约州民政厅厅长米乔内表示"绿驰"交流空间的启用是里约州交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企业与里约州政府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将增强本地铁路产业链实力 [3][5] -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州长卡斯特罗访华期间与公司签署了设立列车维护中心并对里约州铁路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合作备忘录 [7] 技术展示 - "绿驰"交流空间承载可持续交通、新能源装备、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理念实践,使科技成果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 [5] - 该空间为巴西民众提供体验中国文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探讨轨道交通数智化转型的平台 [5]
中国中车(0176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8,698,864,088股,拟按每股0.21元派发现金红利,合计60.27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46,456,804千元,较2023年增长5.21%[8] - 2024年净利润为15,663,893千元,较2023年增长7.51%[8] - 2024年资产总额为512,823,630千元,较2023年增长8.70%[8]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68,773,774千元,较2023年增长4.85%[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43元/股,较2023年增长4.88%[8] - 2024年营业成本为193,763,279千元,2023年为186,136,608千元[10] - 2024年销售费用为5,528,620千元,2023年为5,149,546千元[1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127,503千元,2023年为14,721,616千元[10]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4.57亿元,增幅为5.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3.88亿元,增幅为5.77%[60][65] - 2024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为5128.24亿元,增幅为8.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87.74亿元,增幅为4.85%,资产负债率为59.01%,比年初增加0.66个百分点[65] - 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65] - 营业成本193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0%,主要因铁路装备营业收入增长[67][68] - 销售费用55.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6%;管理费用155.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2%;研发费用159.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5%[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27%[67] -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70] - 铁路装备营业收入1104.61亿元,毛利率24.72%,较上年增加1.00个百分点[73] - 中国大陆营业收入2181.20亿元,较上年增长5.61%;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283.37亿元,较上年增长2.18%[75] - 按订单销售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75] - 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21%,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44.82%、18.43%、35.05%、1.70%[78] - 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03.1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6.88%;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189.3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8.26%[83] - 国铁集团是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3.96%[84]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7.3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1.62%,财务费用为 - 0.12亿元,上年同期为 - 2.12亿元[86][87]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5936698千元,资本化研发投入748890千元,研发投入合计16685588千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7%,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49%[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入271.28亿元,上年同期为147.2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170.38亿元,上年同期为111.7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94.45亿元,上年同期为53.67亿元[92]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数73.66亿元,占比1.44%,较上期增加39.75%;债权投资期末数6.06亿元,占比0.12%,较上期减少61.70%;使用权资产期末数26.19亿元,占比0.51%,较上期增加39.31%[96] - 开发支出期末数9.57亿元,占比0.19%,较上期增加33.66%;长期待摊费用期末数4.53亿元,占比0.09%,较上期增加70.28%;应付票据期末数473.48亿元,占比9.23%,较上期增加76.43%[96] - 租赁负债期末数21.37亿元,占比0.42%,较上期增加38.30%[96] - 2024年末外币金融资产合计130.64亿元,外币金融负债合计121.08亿元[102] - 2024年重大资本性开支合计281.34亿元,2023年为219.99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承担为37.32亿元[10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抵押合计93.78亿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债券及票据总额174.98亿元,2023年为260.01亿元[10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24.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增幅4.86%[1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8932728千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38664千元,期末数8222272千元[11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2808190千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变动 -102419千元,期末数2703385千元[118]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11498099千元,公允价值变动93264千元,期末数8353838千元[11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219564千元,其他变动3276千元,期末数222840千元[118] - 四方股份公司注册资本7103383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3133578千元,营业收入40859482千元[122] - 长客股份公司注册资本6277764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2626148千元,营业收入33395921千元[122] - 株洲所注册资本9126840千元,2024年1 - 12月净利润1574693千元,营业收入58956755千元[122] - 2023年度公司总股数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7.4亿元(含税),现金分红占2023年度净利润比例为49.01%[155] - 2024年度公司总股数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现金分红占2024年度净利润比例为48.65%[156] - 若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通过,预期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8月14日或之前派付[157] - 每10股派息2.1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6,026,761千元,占合并报表净利润比率48.65%[160]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17,506,307千元,年均净利润11,917,513千元,现金分红比例146.90%[1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铁路装备业务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业务收入分别为236.27亿元、63.08亿元、624.32亿元、180.94亿元,销售机车642台、客车321辆、动车组1940辆、货车31554辆[78]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401.34亿元,销售城轨车辆5540辆[78] - 新产业业务中非轨道交通零部件业务收入为628.10亿元[78] 公司业务布局与模式 -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业务[29] - 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包括机车、动车组等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等业务[30][31] - 新产业业务包括机电业务和新兴产业业务,数智产业设置事业部和科技公司并制定发展规划[33] - 现代服务业业务包括金融类、物流贸易类和其他业务,产融平台发力,物流业务拓展应用,电商平台优化发展[34] - 国际业务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设,完成“五个转变”,践行“五本模式”[35] - 动车组包括时速200公里及以下、200 - 250公里、300 - 350公里及以上各类电动和内燃动车组,用于干线和城际铁路客运[36] - 机车最大牵引功率达28,800KW,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货运[36] - 客车时速120 - 16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运[36] - 公司经营模式依靠自身技术等完成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装备的制造、修理、研发及交付[38] - 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货合同安排生产[39] - 采购模式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结合,集中采购在“中车购”平台完成[39][40] - 机电产品包括牵引电传动等系统,与整机产品配套或独立提供给第三方[37] - 公司产品价值以生产高速动车组等制造修理和清洁能源装备及配套产品制造为核心,以金融等产品为补充[46] - 公司形成“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46] - 公司以响应用户需求等为宗旨,通过投标和商务谈判签订供货合同形成订单实现销售[42] - 公司拥有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研发基地,具备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体系[42] - 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行业地位持续巩固[43] 公司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CR450动车组样车全球发布,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精彩亮相,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成功下线[16] - 2024年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6] - 2024年公司推进重大产品研制,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速400公里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等[52] - 2024年公司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0项,新增授权专利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3项、海外专利206项,获“1金、1银、4优秀”专利奖成绩[52] - 2024年新立轨道交通装备等研发项目569项,围绕3个产业方向立项31项,首批资助项目16项[91] 公司发展战略与目标 -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收官之年,公司将聚焦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18]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打造“六化”业务发展体系、“五力”经营管理体系、“五大保障”党建引领体系[138] - 铁路装备业务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稳固全球行业规模第一位[139]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140] - 新产业业务发展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以新能源汽车部件为核心的低碳零碳交通装备[141] - 现代服务业业务聚焦服务主业实业,优化金融业务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系统解决方案[142] - 国际业务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拓展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领域国际市场空间[143] - 国际业务提高境外DLS业务和新产业的占比,形成全球化管控模式[143]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目标落实[146] 行业环境与市场情况 - 报告期中国铁路客货运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5] - 2024年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25年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公司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1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等研发应用,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25]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进“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1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27] - 要巩固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128]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129] -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约70万公里,其中国家铁路网规模达20万公里左右,高铁7万公里、普速铁路13万公里[130] - 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132]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136] - 2024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136] - 2024年全国铁路货物运输总量51.7亿吨,比上年增长2.8%[136]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总量4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9%[136] - 2024年25个城市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开通段或既有线路延伸段26段[136] - 2024年新增大运能系统(地铁)738.26公里,占比77.46%[136] - 2024年新增中运能系统(市域快轨)171.82公里,占比18.03%[136] -
6.X储能电池舱全球首发,与多家企业签约!中车株洲所精彩亮相ESIE 2025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14 17:35
展会概况 - 公司以700平米超大型展台亮相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全景呈现从系统集成 智慧运维到商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实力 [1] - 展会围绕"新品发布 技术赋能 生态共建"三大主线展开 [1] 新品发布 - 中车株洲所发布全新一代6X储能电池舱 适用于电源侧 电网侧 用户侧等全方位储能应用场景 [3] - 新品通过五大技术维度驱动全场景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升级:能量密度跃迁(提升38% 场站投资成本降低20%) 全域安全防护(热失控风险降至最低) 智控融合架构(电站综合收益提高10%) 全维兼容架构(运输运维灵活性提高50%) 静音工程体系(噪音低至70dB) [5][6] 技术突破 - 企业专家团队展示多元化技术路径的大储与工商储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全场景应用生态 [9] - 推出新能源场站智慧运维体系与柔性并网解决方案 重塑电力系统交互模式 [9] - 通过储能系统极致热管理及主动安全防控体系 打造行业安全新标杆 [9] - 氢能电解槽核心技术突破 开启绿氢制备新纪元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南源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储能领域合作协议 [12] - 联合8家产业链核心零部件企业召开6X储能系统冷机及消防系统新品联合发布签约仪式 [12] 行业地位 - 中国中车集团产业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刘建勋现场致辞 肯定公司在储能行业的领先地位 [14]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系统提供商 将持续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14]
A股反弹,A50直线上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12:14
市场表现 - 4月8日早盘中证500ETF(510500)成交超63亿,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广发中证1000ETF(560010)、富国中证1000ETF(159629)成交均超10亿元,均超昨日全天成交额 [1] - 创业板200ETF银华(159575)涨幅3.34%,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涨幅3.19%,科创综指ETF景顺(589890)涨幅3.17%,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涨幅3.06% [2] - 深市最大证券ETF(159841)份额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41亿份至70.07亿份,创历史新高,近5日、10日资金净流率均为同标的产品首位 [2] - A股早盘反弹,上证指数涨0.91%,创业板指涨1.78%,3294只个股上涨 [3] - 恒生指数涨1.58%,恒生科技指数涨3.57%,金山云、越疆、茶百道涨超10%,小米集团涨超5% [5]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涨约5%,上证5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H2506)日内涨幅扩大至4% [7] 行业动态 - 农业股大涨,北大荒等10余股涨停,大消费股反弹,零售方向领涨,永辉超市等多股涨停,中字头、基建股冲高,中国中车接近涨停 [4] - 半导体设计环节公司对美出口比例不高,加征关税直接影响较小,封测环节价值占比低且原产地判定不在封测环节,301条款对封测企业直接影响很小 [19] -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汽车11.6万辆,占汽车出口量比重仅1.8%,某车企已逐步降低对美出口,家电行业某龙头公司在美国销售产品基本由墨西哥生产供应,符合USMCA要求,关税政策对成本影响几乎为零 [20] 公司应对 - 30余家上市公司回应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影响,云南锗业、移远通信、德明利、兴森科技、聚辰股份等表示对美出口业务占比不高,受影响较小 [10] - 超达装备等企业表示已和客户加强沟通,生产经营正常可控 [11] - 东鹏饮料主要原料采购及生产基地100%国内布局,PET瓶、纸箱等包材供应商国产化率100%,关键生产设备国产化率近100% [13] - 海利得优化越南生产基地出口结构,加强客户价格协商机制 [13] - 卫星化学制定多套应对方案,加征关税对短期业绩无冲击,长期无根本性影响 [14] - 孚能科技产品出口以欧洲为主,美国出口占比较小 [15] - 中际旭创研究关税豁免政策,某头部果链公司出口业务占比90%,正与客户沟通申请豁免 [16] - 泰凌微中国大陆之外客户销售占比约1/3,非美国客户占很大比重,直接销售至美国本土占比不到1%,芯片通过ODM厂商集成后销往美国 [19]
中国中车(0176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0: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246,456,804千元,较2023年的234,261,514千元增长5.21%[8] - 2024年净利润15,663,893千元,较2023年的14,569,647千元增长7.51%[8]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87,514千元,较2023年的11,711,576千元增长5.77%[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43元/股,较2023年的0.41元/股增长4.88%[8] - 2024年资产总额512,823,630千元,较2023年的471,791,735千元增长8.70%[8] - 2024年负债总额302,629,036千元,较2023年的275,268,420千元增长9.94%[8] - 2024年权益总额210,194,594千元,较2023年的196,523,315千元增长6.96%[8]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68,773,774千元,较2023年的160,973,373千元增长4.85%[8] - 2024年每股股东权益5.88元/股,较2023年的5.61元/股增长4.81%[8]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4.57亿元,增幅为5.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3.88亿元,增幅为5.77%[35][37] - 2024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为5128.24亿元,增幅为8.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87.74亿元,增幅为4.85%,资产负债率为59.01%,比年初增加0.66个百分点[37] - 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37] - 2024年营业成本1937.63亿元,较上年增长4.10%,主要因铁路装备营收增长[39][40] - 2024年销售费用55.29亿元,较上年增长7.36%;管理费用155.81亿元,增长11.62%;研发费用159.37亿元,增长10.95%[3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1.28亿元,较上年增长84.27%[39] -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营业收入2464.57亿元,毛利率21.38%,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42] - 铁路装备营业收入1104.61亿元,毛利率24.72%,较上年增加1.00个百分点[42]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营业收入454.40亿元,毛利率19.95%,较上年增加0.38个百分点[42] - 新产业营业收入863.75亿元,毛利率17.52%,较上年增加0.41个百分点[42] - 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21%,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44.82%、18.43%、35.05%、1.70%[46] - 中国内地营业收入218120085元,较上年增加5.61%;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28336719元,较上年增加2.18%[44]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7.3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1.62%,财务费用为 - 0.12亿元,上年同期为 - 2.12亿元[56][57]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5936698千元,资本化研发投入748890千元,研发投入合计16685588千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7%,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4.49%[5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入271.28亿元,上年同期为147.2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170.38亿元,上年同期为111.7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94.45亿元,上年同期为53.67亿元[62] - 其他流动资产、使用权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应付票据、租赁负债分别增加39.75%、39.31%、33.66%、70.28%、76.43%、38.30%;债权投资减少61.70%[66] - 2024年末外币金融资产合计130.64亿元,外币金融负债合计121.08亿元[74] - 2024年重大资本性开支合计281.34亿元,2023年为219.99亿元[75] - 2024年末公司拥有已订约但尚未产生的资本承担37.32亿元[77]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抵押合计93.78亿元[79] - 2024年末借款、债券及票据总额约174.98亿元,2023年末为260.01亿元[80]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65.53亿元[83] - 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24.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增幅4.86%[8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8932728千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38664千元,期末数8222272千元[92]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2808190千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变动 -102419千元,期末数2703385千元[92]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11498099千元,公允价值变动93264千元,期末数8353838千元[92]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219564千元,其他变动3276千元,期末数222840千元[92] - 四方股份公司2024年1 - 12月净利润3133578千元,营业收入40859482千元[96] - 长客股份公司2024年1 - 12月净利润2626148千元,营业收入33395921千元[96] - 株洲所2024年1 - 12月净利润1574693千元,营业收入58956755千元[96] - 株机公司2024年1 - 12月净利润1274013千元,营业收入22025562千元[96] 分红相关信息 - 公司拟以总股本28,698,864,088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5] - 公司拟以总股本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7.4亿元(含税)[129] - 公司2023年度现金分红数额占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9.01%[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8,698,864,088股,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130] - 公司本年度现金分红数额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8.65%[130] - 若利润分配预案通过,预期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8月14日或之前派付[131] - 每10股派息数2.1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6,026,761千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48.65%[134]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17,506,307千元,年均净利润金额11,917,513千元,现金分红比例为146.90%[135] - 公司向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派末期股息时,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0%[137] - 公司按10%税率代扣代缴H股香港、澳门居民等个人所得税,不同协定税率情况按相应规定处理[138] - 香港市场投资者投资上交所上市A股,上市公司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139] - 内地个人投资者等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投资H股,H股公司按2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139][140] - 在香港无须就公司派付的股息缴税[141] 公司业务成果与荣誉 - 2024年公司营收利润双增长,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自新中车成立以来连续九年获上交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评价A级[11] - 2024年公司品牌价值达1601亿元,蝉联我国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榜首[11] - 2024年CR450动车组样车全球发布,系列化新能源机车亮相,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下线[11] - 2024年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1] - 2024年近80个国家外交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参观公司[12] - 2024年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储能设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进入国内前列[29] - 2024年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速400公里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30] - 2024年系列化新能源机车正式下线并集中发布,时速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完成样车研制和52项型式试验[30] - 2024年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大功率氢能源动力调车机车完成万吨装车试验[30] - 2024年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正式立项,国内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30] - 2024年柏林展现场全球首发新能源智能城际市域动车组和智轨2.0绿色智慧列车[30] - 2024年全球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风电整机“启航号”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118米陆上风电叶片再次刷新纪录[30] - 2024年公司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0项,新增授权专利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3项、海外专利206项[31] - 2024年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取得“1金、1银、4优秀”的成绩[31] - 2024年公司新签3个DLS项目,12月中标迪拜地铁蓝线项目,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上座率达99.6%,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累计安全运行超240万公里[32] 公司业务板块介绍 -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业务[16] - 铁路装备业务包括机车、动车组等业务,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17]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等业务,提升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18] - 新产业业务包括机电业务和新兴产业业务,聚焦关键系统和重要零部件,形成风电装备等新兴业态[19] - 现代服务业业务包括金融类、物流贸易类和其他业务,产融平台发力,推进物流和电商平台业务发展[20][21] - 国际业务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设,完成“五个转变”,践行“五本模式”[22] 产品介绍 - 动车组包括时速200公里及以下、200 - 250公里、300 - 350公里及以上各类电动和内燃动车组,用于干线和城际铁路客运[23] - 机车最大牵引功率达28,800KW,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货运[23] - 客车时速120 - 160公里,用于干线铁路客运[24] - 货车用于干线铁路或工矿企业货物运输[24] - 城市轨道车辆用于城市内和市郊通勤客运[24] - 机电产品与干线、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车辆等整机配套,部分独立提供[24] - 新兴产业包括风电、新材料等多产业整机、部件和零件产品[24] 业务线销售与收入构成 - 铁路装备业务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业务收入分别为236.27亿元、63.08亿元、624.32亿元、180.94亿元,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401.34亿元,新产业业务中非轨道交通零部件业务收入为628.10亿元,铁路装备修理改装业务收入417.83亿元[46] - 公司销售机车642台、客车321辆、动车组1940辆、货车31554辆、城轨车辆5504辆[46] 供应商与客户情况 - 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03.1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6.88%;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合计为1189.3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8.26%[51] - 国铁集团(含所属铁路局集团及其子公司)是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43.96%[52] 研发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113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3.90%[60] - 2024年公司围绕3个产业方向立项31项,首批资助项目16项,新立研发项目569项[61]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5年将实施更积极有为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公司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9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巩固提升高铁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等研发应用[100]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 - 2035年)》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推进区域连接线等建设[1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提出巩固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103]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104]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广新能源、智能化等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高铁等新兴装备设施[105] -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111] - 2024年全国铁路货物运输总量51.7亿吨,比上年增长2.8%,旅客运输总量4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9%[111] - 2024年25个城市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