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01766)

搜索文档
深化产业融合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5
交通银行数字化战略 - 以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创新"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打造"科创易贷"产品线,提升"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能力[1] - 推出"交银惠贷"品牌及"惠民就医""地铁闪付过闸"等便民产品,将2100余项政务事项嵌入网点自助终端[1] - 算力大幅增长,关键业务自主可控增强,完善数据服务体系及人工智能"1+1+N"体系[2] 中国中车智能化布局 - 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3] - 打造智能高铁、电动大巴、风机及储能设备,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仿真时间从天级缩短至10秒级[3] - 推动"研产供销服管"数智转型,目标实现仿真误差小于5%[3] - 培育"四化融合"数智产业,打造"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4] 国家电网数智融合 - 建成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管—边—端"电力大数据体系,获DCMM5级认证[5][6] - 发布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化电力数据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6] - 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6] 山东港口智慧化实践 - 科技研发投入连续4年增长超25%,建成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 - 实现全货种自动化作业,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套安全体系"基础设施[8] - 与全球100余家科技企业合作,形成"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8] 广东省交通集团智能交通 - 深汕西项目研发"桩梁一体机",深中通道首创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9] - 2023年构建省域最大高精数字底图,2024年通过AI稽核追缴通行费超3500万元[10] - 推进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升路网智慧管控能力[9][10] 山东重工数字化转型 - 纯电动无人驾驶重卡批量落地,智慧农场方案打通农业数据全链条[11] - 潍柴动力建成数字化无人工厂,发动机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每15秒下线一台[11] - 为下游提供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服务,故障诊断效率持续提升[12] 南方电网智能调度 - 研发"大瓦特—天璇—阿度"智能体,监控600余厂站、90多断面,雷暴事件中1小时处理11条线路故障[13] -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智能告警与多目标断面调控,模型更新机制支持人机协同[14] 百度智能云产业应用 - 提供昆仑芯P800芯片及百舸GPU算力平台,发布金融大模型"千帆慧金"[16] - 电力领域智能体生成供电方案,交通领域将应急处置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17] - 医疗智能体生成电子病情卡,环境监测智能体秒级生成质量分析报告[17] 黄浦中央科创区建设 - 与百度共建大模型集聚区,基于昆仑芯P800构建国产算力池[18][19] - 在金融科技、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建设互动体验中心与人才培育体系[20][21]
股市必读:中国中车(601766)5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60.53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6-03 05:20
交易信息 - 中国中车5月30日收盘价为7.2元,下跌0.69%,换手率0.22%,成交量53.02万手,成交额3.82亿元 [1] - 当日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460.5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201.9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662.46万元 [2] 股东大会审议事项 - 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经审计确认财务报表公允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2] - 董事会工作报告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并确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2] - 监事会工作报告指出监督公司财务及重大决策程序 [2]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2.1元现金红利,总计60.27亿元 [2] - 2025年度担保安排计划提供总额1285.54亿元担保 [2] - 计划2025年度发行债券类融资工具,规模不超过等值500亿元 [2] - 提议聘请毕马威华振作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 [2] - 授予董事会增发A股、H股股份的一般授权 [2]
十年之后,复盘“中国制造2025”
观察者网· 2025-05-30 19:10
中国制造2025核心目标与政策支持 - 计划目标为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自给率达70%,2049年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导者 [3] - 锁定十大高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 [3] - 2015-202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向十大优先行业投入超1.3万亿美元,半导体和新能源车领域占60%资金 [4] - 创新税收优惠年均增长28.8%,享受企业比例较2015年翻四倍 [3]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三期规模达475亿美元,2025年新增82亿美元AI基金 [3] 新能源车领域突破 - 2022年国产新能源车占国内市场80%份额,比亚迪驱动电机国产化率近100% [4][5] - 比亚迪2022年全球销量第二,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使中国车价低欧美30% [5] -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120万辆占全球65%,上汽MG品牌欧洲销量增87% [5] 高铁技术国产化进展 - 高铁信号设备国产化率达90%,刹车片领域天宜上佳和北京普兰分别占42%和20%份额 [6] - 复兴号高铁国产化率97%,仅高端滚珠轴承依赖日本NSK [6] - 2023年中国高铁里程4.5万公里占全球70%,中国中车全球市场份额45% [6] 新材料与机器人领域表现 - 万华化学聚氨酯全球份额25%居首,MDI技术打破杜邦垄断 [7] - 京东方OLED全球份额从2015年不足5%升至2023年18%,柔性屏技术部分超越三星 [7] -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52%,沈阳新松六轴机器人国产化率85% [7] 半导体与高端制造短板 - 2023年中国芯片企业全球收入占比仅1.9%,中芯国际14纳米以下芯片产量占全球2% [8] - 光刻机100%依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市场75%被进口品牌占据 [8][9] - C919飞机国产率60%,发动机完全依赖CFM International [9] 产能过剩与贸易摩擦 -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900GWh超实际需求50%,宁德时代利润率从15%降至8% [11][12] - 美国2018年对相关产业加征500亿美元关税,2023年升级半导体出口管制 [11] - 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1.39%,低于美国的4.9% [13] 新兴领域国际竞争 -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份额75%,迫使3DR和Parrot退出市场 [12] - 华为和中兴2023年分列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第一和第四,5G基站国内份额89% [12] - 中国在流式细胞术设备份额仅3%,高端设备核心部件100%进口 [14] 技术合作与信息壁垒 - 2023年中美联合科研论文数量下降20% [14] - 量子通信技术推测有突破但细节不明,因信息封锁 [15]
中国中车出口哈萨克斯坦CKD6H型新能源机车下线启航
环球网· 2025-05-20 17:30
新能源机车出口突破 - 中国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的新能源机车CKD6H型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平台产品首次实现海外出口突破[1] - 该项目填补了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出口空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绿色交通发展的"中国方案"[3] CKD6H型机车技术特点 - 机车专为中亚极寒环境优化设计,采用"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混合动力,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于一体[5] - 搭载符合EU IIIA标准的低排放柴油机和高安全性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配备智能诊断系统和四重安全防护体系[5] - 可适应零下5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较传统内燃机车可实现节油45%以上,降噪80%,污染物排放减少45%至83%[5] - 单台机车年均可减排二氧化碳240吨,环保效益突出[5] 市场拓展与认证 - 机车将于6月运抵哈萨克斯坦,并以中国新能源机车标准为蓝本开展EAC认证工作[5] - 这是中国新能源机车标准首次被国外采用并作为认证依据[5] 新能源产品矩阵 - 中车资阳公司已构建涵盖混合动力、纯电、氢能源等多种动力源的新能源产品矩阵[7] - 可提供功率范围200kW至3000kW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7]
四川资阳: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下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7:11
新能源机车出口突破 - 中国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的新能源机车CKD6H型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平台产品首次实现海外出口 [1] - 该项目是国家铁路局推动新能源铁路装备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填补了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出口空白 [3] - CKD6H型机车基于中国中车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平台打造,专为中亚极寒环境优化设计 [3] 机车技术特点 - 采用"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混合动力,集数字、智能和绿色化于一体,具有"绿色、安全、智能、经济、可靠"五大核心优势 [3] - 搭载符合EU IIIA标准的低排放柴油机和高安全性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配备智能诊断系统和四重安全防护体系 [3] - 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较传统内燃机车可实现节油45%以上,降噪80%,污染物排放减少45%至83%,单台机车年均可减排二氧化碳240吨 [3] 市场与认证进展 - CKD6H型机车将于6月运抵哈萨克斯坦,并以中国新能源机车标准为蓝本开展EAC认证工作 [5] - 这是中国新能源机车标准首次被国外采用并作为认证依据 [5]
2024含电解水制氢装备业务上市公司利润排名
势银能链· 2025-05-15 11:54
电解水制氢行业2024年发展概况 - 15家涉足电解水制氢装备业务的企业分为两类:11家来自传统能源装备/光伏/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跨界企业,4家以氢能为主营的企业 [2] - 跨界企业普遍体量较大但业绩承压,11家企业中双良节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净利润分别为-21.34亿元、-34.43亿元、-86.18亿元,主因行业供需失衡与光伏产品价格下跌 [4] - 纯氢能企业全部亏损,国富氢能、国鸿氢能、亿华通、重塑能源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4.072亿元、-4.56亿元、-7.37亿元,反映行业商业化初期特征 [5][6] 跨界企业制氢业务布局 - **中国中车**:子公司中车株洲所推出PEM电解槽,电流密度达30000A/㎡,能耗4.37kWh/Nm³,功率波动范围5%-130% [7] - **阳光电源**:阳光氢能2024年签约市占率行业第一,中标多个大型绿氢示范项目,拥有PWM制氢电源及ALK/PEM电解槽全栈技术 [8] - **上海电气**:氢器时代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突破10000A/m²,直流电耗仅3.94度,升降负荷速率行业领先 [11] - **双良节能**:发布全球最大5000Nm³/h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与能耗指标打破行业纪录 [15] - **隆基绿能**:3000Nm³/h碱性电解槽获全球首张碳足迹证书,海外项目覆盖乌兹别克斯坦及欧洲市场 [17] 纯氢能企业技术进展 - **国富氢能**:电解水制氢设备收入同比增长102.9%至0.32亿元,重点研发液氢储运与电解设备 [18] - **国鸿氢能**:开发兆瓦级PEM电解槽及1000Nm³碱性电解槽技术,提升氢气生产纯度与稳定性 [19] - **亿华通**:PEM电解槽在新疆伊宁实现-20℃稳定运行,产氢压力达4MPa,抗冲击能力超行业50% [19] - **重塑能源**:同步布局PEM与ALK路线,推出兆瓦级PEM电解槽及制氢膜电极产品 [20] 行业技术突破方向 - 电解槽性能提升:电流密度(最高30000A/㎡)、能耗(最低3.94kWh/Nm³)、宽功率波动(5%-130%)成为竞争焦点 [7][11][15] - 低温适应性:亿华通PEM设备在-20℃环境下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 [19] - 系统集成能力:阳光电源、中国中车等企业提供风光制氢一体化解决方案 [8][7]
中国中车拿下百亿元级大单 “铁路+新能源”双轮驱动首季营收超486亿
长江商报· 2025-05-13 16:41
重大合同签订 - 公司及下属企业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签订多项重大合同,总金额达547.4亿元,占2024年营收的22.2% [2] - 合同涵盖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销售与维修、风电设备、储能设备、机车销售及货车修理等业务领域 [2] - 其中金额超过100亿元的重大合同有3项,均与铁路装备业务有关 [2] - 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杭州地铁运营等签订总计182.2亿元的城市轨道车辆及维保合同 [2] 铁路装备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7.86亿元,同比增长93.63% [3] - 动车组业务收入177.57亿元,货车业务收入52.04亿元,机车业务收入23.06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19亿元 [3] - 铁路装备已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增长点 [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签订总计53.6亿元的风电设备销售合同和储能设备销售合同 [3] - 2024年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863.75亿元,占总营收35% [4] - 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装备成为核心增量 [4] - 公司具有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和"风光储氢"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 [5] 研发投入情况 - 2020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33.50亿元、130.85亿元、131.30亿元、143.64亿元、159.37亿元 [5] - 五年研发费用累计达到698.66亿元 [5] - 研发投入金额及占比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5]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13日 周二)
快讯· 2025-05-13 09:16
个股新闻 - 泰凌医药(01011HK)联营公司资产拆分 康辰药业提出解散联营关系并各自独立经营[2] - 中国恒大(03333HK)清盘进展 CEG清盘人及CEG Holdings临时清盘人向香港法院提出联合申请[2] - 兖矿能源(01171HK)投资动向 青海盐湖拟以3亿美元现金认购高地资源股份并成为最大股东[2] - 宝龙地产(01238HK)清盘聆讯 清盘申请聆讯改期至7月21日举行[2] - 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4月出货量 手机镜头出货量1.03亿件环比增9.2%同比增1.3% 车载镜头出货量1156.6万件环比增17.8%同比增28.9%[2] 公司声明与公告 - 长和(00001HK)港口交易声明 强调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情况下进行[3] - 宁德时代香港招股 公开发售部分获21倍超额认购 吸引517亿港元融资认购[3] - 贵州茅台港股计划 目前没有港股上市相关计划[3] - 招商证券(06099HK)人事变动 张浩川因个人原因辞任副总裁[3] - 荣昌生物(09995HK)药物进展 抗体偶联药物RC278获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3] - 中国中车(01766HK)重大合同 近期签订若干项重大合同涉资约547.4亿元[3]
中国中车频签百亿元级大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3 02:49
重大合同签订 - 公司及下属企业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签订了若干项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为547.4亿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22.2% [2] - 签订的6项重大合同中,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有3项,均与铁路装备业务有关 [2] - 下属企业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港铁中铁电化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等签订总计约为182.2亿元的城市轨道车辆、设备销售及维保合同 [2] 铁路装备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主要受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增长驱动 [2] - 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7.86亿元,同比增长93.63% [2] - 动车组业务收入177.57亿元,货车业务收入52.04亿元,机车业务收入23.06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19亿元 [2]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 - 下属企业与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等签订总计约为53.6亿元的风电设备销售合同和储能设备销售合同 [3] - 2024年以来再次签订总金额超50亿元的风电与储能设备销售合同 [3] - 2024年全年风电与储能设备销售合同金额呈现增长态势 [4] 公司战略发展 -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拓展,积极探索"源网荷储"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建设 [4] - 持续推动风光储氢项目落地,市场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不断拓展 [4]
2000亿巨头,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12 22:50
重大合同签订 - 公司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签订6大类重大合同,总金额达547.4亿元 [2] - 合同类型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销售、动车组高级修、风电设备销售、储能设备销售、机车销售及货车修理 [4] - 合同总金额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22.2% [4] 业务结构分析 - 城市轨道综合服务领域合同金额182.2亿元,占比33.3%,涉及深圳地铁、杭州地铁等客户 [6] - 铁路装备领域合同金额256.7亿元(动车组销售151.2亿元+高级修105.5亿元),占比46.9% [7] - 新能源领域风电与储能合同金额53.6亿元,显示在新产业的技术认可度 [8][9] - 机车销售合同32.3亿元,货车修理合同22.6亿元 [9]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 [11] - 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扣非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长320.20% [11] - 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546亿元,其中国际业务82亿元 [11] 市场表现与行业背景 - 当前股价7.30元/股,总市值2095亿元,近期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12] - 国内铁路投资额和客运量维持高位,轨交行业保持复苏态势 [14] - 高铁出海带来新机遇,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 [14] 公司地位 - 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唯一产业化集团 [14] - 2015年南北车重组后形成完整产业体系,产品谱系覆盖全系列轨道交通装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