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03988)
icon
搜索文档
真金白银陆续进账 上市银行“分红大戏”正酣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上市银行分红实施进展 - 贵阳银行于6月9日派发现金红利10.97亿元 [1] - 9家银行已完成2021年度分红实施 总金额达155.70亿元 [1][2] - 兴业银行将于6月16日派发现金红利215.01亿元 每股派发1.035元 [2] - 南京银行将于6月17日派发现金红利47.57亿元 每股派发0.46162元 [2] - 紫金银行和苏农银行分别于6月13日、16日实施分红 [2] 银行板块分红规模特征 - 2021年A股上市银行拟现金分红规模突破54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1][3] - 银行板块现金分红规模在申万31个行业中居首位 [1] - 27家银行尚未实施分红 拟分红总金额超5035亿元 [3] - 六大行合计拟分红3821.93亿元 占银行板块总额70% [3] - 工商银行拟分红金额最高 达1045亿元 [3] 银行分红比例与股息率表现 - 9家已分红银行中3家现金分红比例超30% 青岛银行以31.86%居首 [2] - 贵阳银行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18.14% [2] - 江苏银行分红总额目前最高 达59.08亿元 [2] - 26家上市银行股息率超4% 18家超5% [5] - 银行股息率显著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3.97%) [6] 特殊分红安排案例 - 浙商银行因配股时间冲突暂不分红 承诺完成后尽快安排 [3] - 郑州银行基于让利实体经济及增强资本充足水平考虑决定不分红 [4] 银行分红战略价值 - 高比例分红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并稳定股价 [2] - 现金分红与盈利保持同步增长 巩固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3] - 银行股股息率成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资产组合的稳定选择 [6]
加力支持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金融活水加大服务稳外贸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政策支持与市场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以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1] -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提出便捷贸易支付结算管理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3] - 央行将稳步推进通知落地实施以服务实体经济并推动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5][6] 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 - 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前四个月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26%占比16%较去年末提升1.3个百分点[3] - 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前四个月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19%占比66%[3] - 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可填补美元回流市场空缺[3] 金融机构服务案例 - 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提供远期购汇服务帮助重庆金果源实业锁定2亿元人民币未来3至8个月购汇成本[2] - 中信银行提供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服务减少企业脚底成本并通过减费让利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3] - 泰隆银行宣传跨境人民币结算帮助台州市欧森纳进出口规避汇率损失[4] 企业跨境结算实践 - 重庆金果源实业通过农业银行办理2亿元人民币远期购汇业务以应对汇率波动[2] - 台州市欧森纳进出口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避免汇率损失五六千个基点[4] - 连连国际推出助企纾困礼包惠及120多万跨境店铺通过手续费减免等方式帮助企业降本增效[4] 银行创新产品与服务 - 中国银行出台二十条行动措施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并举办56场活动覆盖9000多家进出口企业[7] - 中信银行通过组合融资产品如本外币流贷和订单融资+运费融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方案[8] - 建设银行推出跨境e汇实现亚马逊店铺销售资金秒提和零成本跨境收汇[9] 离岸贸易与融资支持 -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为九三集团设计NRA人民币账户融资业务保障境外资金周转[8] - 交通银行重庆分行为渝新欧公司办理432万美元离岸外债融资满足国际物流资金需求[9] - 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新业态业务88.9亿美元和服务贸易出口32.8亿美元[10] 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 中国信保短期险保单融资客户4004家实现融资增信保额1173.7亿元同比增长33.6%[10] - 中国信保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877.8亿美元支持RCEP国家493.7亿美元[11] - 中国信保累计承保金额4329.8亿美元服务客户15.6万家支付赔款7.2亿美元[11] 对中小微企业支持 - 中国信保服务中小微企业13.2万家累计承保金额1033.9亿美元支付赔款1.1亿美元[11] - 出口信用保险间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3.8%带动消费占比1.5%[11] - 出口信用保险直接和间接带动出口占GDP4.2%关系超过1500万个就业岗位[11]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发展有生力量和国际贸易重要趋势[12] - 金融支持政策有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12] -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离岸贸易和海外仓等新业态获得巨大发展[1]
报告称三季度中国银行业将稳健增长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行业盈利趋势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净利润6595亿元 同比增长7.4% [1] - 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达8% 通过以量补价策略维持收入水平 [1] - 非息收入成为重要盈利支撑 重点发展投行/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 [1] 资产质量状况 - 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2.9万亿元 同比增长4.45% [2] - 一季度不良贷款率1.69% 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2] - 三季度不良贷款率预计降至1.68% 但余额可能小幅上升 [2] 业务发展策略 - 加大信贷投放规模 提前规划信贷投向与结构调整 [3] - 提供行业定制化金融支持 优化服务模式 [3] - 通过商投行联动/线上下联动/境内外联动降低融资成本 [3] 运营管理优化 - 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科技替代水平 [1] - 持续压降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服务客户成本 [1] - 依托规模优势与客户基础整合集团金融资源 [3]
抓住低碳市场机遇,丰富相关产品和服务——绿色金融正扬帆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ESG披露进展 - 国有大型银行ESG报告披露更为全面规范 6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已发布2021年度社会责任(ESG)报告 [1] - 中国银行连续15年发布ESG报告 披露146项国际ESG评价指标(较上年新增54项) 并对港交所ESG指引指标进行全面披露 [2] - 建设银行连续16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农业银行发布首期绿色金融专题报告并设立董事会级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2][3] - 工商银行实施"三新一高"信贷布局 境内分行环境友好和环保合格类贷款余额占比达99.3% [3] - 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及网商银行、百信银行、微众银行首次发布ESG报告 [4]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累计推出15个领域40余项绿色金融产品 包括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和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 [5] - 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以确权应收未收补贴资金确定贷款额度 建设银行中山分行落地2500万元该类贷款 [6] - 农业银行成为首家对接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商业银行 "农银碳服"系统正式上线 [6] - 中信银行推出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 民生银行发布"民生碳e贷" 平安银行上线银行业首个全卡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 [6] - 工商银行发行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 北京银行发行9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7] - 广发银行承销国开行2022年首期绿色金融债 浦发银行承销转型中期票据用于降碳项目 [7] 绿色金融市场数据 -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6%) 其中66.5%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 [7] - 截至2022年6月末 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2.19万亿元 存量规模1.34万亿元 2021年上半年发行规模4087.71亿元 [8] 转型金融发展 - 可再生能源和低碳交通成为最受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绿色债券类别 [9] - 转型金融聚焦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 欧盟和中国正加速推进转型金融政策及标准体系建设 [10][11] - 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被视为高碳行业转型的关键融资工具 [11] - 2021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推动建立统一分类标准 仍需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11]
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行稳致远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政策导向与行业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 要求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提供针对性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 具体措施包括提升信用贷款比例和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1] 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 - 中信银行前5个月为2万家企业提供4950亿元供应链融资 客户数和融资量同比分别增长53%和46% [2] - 中国银行前5个月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1.8万亿元流动性支持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超9600亿元贸易融资和票据融资 [3] - 浙商银行为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核定1.2亿元平台管控额度 为上游供应商提供1000万至3000万元专项授信 [3] - 中信银行"信e链"产品累计为三一集团10家子公司和64家供应商提供350余笔 共计3.1亿元保理融资 [4] - 农业银行围绕407家涉农核心企业 向4805家上下游企业提供50698笔融资 总金额308亿元 [5] - 天津农商银行一季度向303户产业链企业放款26.5亿元 其中新材料产业链12.8亿元 高端装备产业链3.9亿元 [6] - 浙商银行截至6月末为670余家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计划今年新增投放300亿元 [6] - 民生银行供应链融资项目将放款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2小时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500万元以下纯信用融资 [7] 行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金融机构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 加强与智能制造业合作 提升金融供需对接效率 [8] - 供应链金融发展需推动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转变 并建立跨地区跨银行协作机制 [10] - 银行需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并鼓励保险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 [11] 重点行业应用 - 农业供应链金融通过"应收e贷"和"订单e贷"等产品 解决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信不足问题 [5] - 金融机构聚焦钢铁有色 电力能源 建筑施工 工程机械 数字安防 食品饮料 现代纺织 石油化工 仓储物流等细分领域 [6]
二季度公募基金销售升温 银行仍是销售主力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二季度A股市场及基金销售回暖 - A股市场逐步回暖带动基金销售市场升温 银行代销活跃度提升[1] - 部分基金因业绩表现亮眼成为投资者申购的抢手货[1] - 银行推出基金申购费率一折优惠活动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1] 银行基金销售策略与客户行为 - 建设银行推出2022年6月17日至12月31日手机银行和个人网银定投部分代销基金费率1折优惠[2] - 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市场回暖使基金发行和代销市场复苏 强调长期配置可获得可观收益[2] - 投资者因近两个月市场行情好转 通过定投方式加仓基金产品以降低持仓成本[2] 公募基金规模与银行代销业务表现 - 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26.66万亿元 较上季度环比上涨6.71%[3] - 债券型基金环比上涨9.89% 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分别上涨8.41%和3.69%[3] - 银行基金代销业务贡献可观非息收入 工行和招行2021年基金销量均超6000亿元 农行销量3444.48亿元同比增长233.65亿元[3] 银行在基金代销渠道的主导地位 - 2022年二季度银行渠道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34745亿元 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42058亿元 分别环比增长7.01%和9.39%[4] - 招商银行以8597亿元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和7095亿元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位列第一[4] - 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超千亿元的银行有11家 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前十中银行占据6席[4] 市场回暖与银行渠道优势 - 二季度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增长与市场整体回暖相关 市场情绪好转带动保有量提升[5] - 银行在基金代销领域拥有稳定份额和良好信誉 线下网点渠道提供传统流量优势[5] 未来基金代销市场格局变化 - 券商在基金代销领域话语权上升[6] - 拥有线上入口的金融机构通过流量导入增强代销业务 部分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嵌入方式增加销量[6]
产品创新提速 使用场景拓宽 数字人民币试点扩面增量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 - 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达2.64亿笔 金额达830亿元人民币 支持商户门店456.7万个[3] - 兴业银行成为第10家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并上线数字人民币钱包[3] 产品创新与硬件钱包 - 中国银行联合美团发布首款面向大众流通的数字人民币低碳卡硬件钱包 支持线上线下"衣食住行"消费场景及美团骑车、点餐、买菜等免密支付[1] - 工商银行推出物联网智能燃气表 内置硬件钱包实现数字人民币购气 解决传统购气流程复杂问题[2] - 工商银行展出标准IC卡、智能手表、数字工牌等10余款硬件钱包产品 支持"碰一碰"支付及门禁、电子围栏等多场景应用[2] 智能合约技术应用 -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应用于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 具备防范资金挪用、监测支付用途、自动化分账等功能[4][5] - 智能合约在预付费消费领域实现透明管理 在财政补贴领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在资金结算领域提高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4][5] - 智能合约在消费红包领域降低实施成本 在贸易领域提供"签约+履约"闭环解决方案[5] 生态建设与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将搭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 完善底层平台和制度安排[3][4] - 数字人民币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 根据商定条件自动支付交易[4] - 央行将与市场机构合作建设智能合约生态 完善业务规范、标准体系及合规审核机制[5]
贷款大单频落地 银行业促进民企发展壮大
新华网· 2025-08-12 14:16
核心观点 - 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银团贷款和创新金融产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1][2][4] 银团贷款案例 - 八大银行组成银团向复星高科提供120亿元人民币贷款 为年内最大民营企业贷款项目 [1][2]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担任联合牵头行 民生银行 进出口银行 浦发银行参与贷款 [1][2] 政策背景与行业数据 -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 [2] - 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企业贷款超50%投向民营企业 [2] - 截至2022年11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 同比增长23.7% [4] 创新金融产品 -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对接伊利上游牧场11个项目 授信24亿元 用信6亿元 [3] - 创新推出"奶牛活体抵押贷款" 累计投放4.4亿元 [3] 银行具体举措 - 工商银行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 截至2022年11月末普惠贷款余额1.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35% 客户净增20万户 [4] - 建设银行2022年对公结算业务手续费减费让利16.58亿元 [4] - 农业银行通过集团一体化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5] - 中国银行制定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覆盖国际结算 货币兑换 贸易融资等八大领域 [6] 监管导向 - 银保监会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 鼓励发放首贷户贷款和信用贷款 [6] - 促进金融服务与产业政策 科技政策 社会政策深度结合 [6]
中国银行“山河有新声”之幸福家园:愿幸福 如您所愿
新华网· 2025-08-12 14:13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通过普惠金融和专项贷款业务支持小微企业和民生发展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2][17][19][22] 普惠金融业务 - 截至2024年6月末为超60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性贷款超3200亿元 [17]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 贷款户数突破130万户 [22] - 2023年以来累计为超7万家人社清单客户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4700亿元 [19] 服务定位 - 通过实体网点("幸福"银行)贴近社区服务 [15] - 持续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经营发展 [17][22] - 通过专项贷款兜牢民生底线并支持稳岗扩岗 [19]
中国银行“山河有新声”之人民公园:人民公园的小事,皆是美好故事!
新华网· 2025-08-12 14:12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举措 - 制定敬老服务模范网点标准并推动全辖1万余家网点落地实施 提供老年人便利设施和无障碍通行服务保障 [7] - 择优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点1千余家 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便民服务体系 [7] - 开发"银发地图"在线平台 提供全国优质养老服务机构查询服务 [10] 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 - 打造"中银老年大学"线上学习平台 提供1000余门免费课程 支持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17] - 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老年群体掌握手机使用等新技能 避免与时代脱节 [9][14] 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 开展2024年9月"金融教育宣传月"专项活动 加强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护和知识普及 [20] -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老年群体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