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泰证券(600918)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为民营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发展网· 2025-10-17 17:31
信贷资源投入 - 59家金融机构通过2200余支团队服务民营企业8万家次,为1.8万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超4000亿元 [2] - 全省民营企业有贷户达到27.6万家,较年初增加1.9万户 [3] - 通过集中对接活动推动1303个项目、3076.87亿元融资项目提速审批 [4] 资本市场作用 - 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09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62%,年内新增5家上市公司 [5] - 推动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75亿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库已纳入16家民营企业 [6] - 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挂牌民营企业160家,累计达8798家,实现融资690.86亿元 [7] 融资可得性提升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余额位居全国前列,惠及23.49万家民营小微企业和农户 [9] - 银行机构新发放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金额2801.03亿元,同比增长13.49% [10]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接入37个部门数据,为超330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提供数据增信 [11]
中泰证券:冷却塔行业多场景共振 数据中心场景打开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10-17 10:01
行业概述与市场规模 - 冷却塔是能源与工业系统的关键散热设施,广泛应用于火电、石化、冶金、核电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确保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1] - 全球冷却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4年规模约42.7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7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9% [1] - 产业链结构完善,上游涵盖机电设备、钢铁材料等,中游为冷却塔制造商,下游需求遍布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重工业及民用商业领域 [1] 技术路线演进 - 技术路线以湿式冷却塔为主,其效率最高但水耗大 [2] - 干式冷却塔节水但效率不足,干湿结合塔在效率和节水之间平衡,耗水量仅为传统湿式的20%左右,未来渗透率将提升 [2] 传统应用场景需求 - 火电、石化、冶金与核电提供稳定需求,2024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达14.44亿千瓦,占比44%,改造与升级推动冷却塔需求 [3] - 石化行业炼油能力达9.56亿吨/年,大型基地需上百台冷却塔,环保压力推动闭式塔应用 [3] - 冶金行业吨钢耗水量高,闭式塔替代湿式塔趋势明显 [3] 数据中心新兴应用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耗占比40%左右,PUE相关政策推动冷却系统向高效、绿色发展 [4] - 2030年部署在企业内的边缘计算节点将接近1000万个,散热压力持续上升 [1][4] - 液冷方案逐步成为主流,冷却塔是数据中心液冷冷却系统的核心设施,驱动PUE下降 [4] -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塔市场2024年为34.7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67.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9% [4] 核电与核聚变应用 - 核电建设向内陆拓展,推动冷却塔向节水、低噪、生态友好方向升级 [5] - 核聚变具有燃料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单次反应释放能量为化学反应百万至千万倍 [5] - 国内核聚变产业化加速,BEST总装预计2027年建成演示聚变能发电,CFEDR目标功率大于1000兆瓦,"星火一号"项目预计2030年实现100兆瓦电力并网 [5] - 核聚变能源市场扩张带动冷却塔需求,2024年融资规模达71亿美元,2018-2024年新增公司数量超过此前总和 [5]
中泰证券:9月M1增速继续提升 预计季末理财资金回流
智通财经· 2025-10-17 07:37
核心观点 - 银行股经营模式和投资逻辑正从“顺周期”向“弱周期”转变,在经济偏平淡期间,高股息特性使其具备吸引力 [4] - 重点推荐拥有区域优势的城农商行以及高股息稳健的大型银行 [1][4] 社融情况 - 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297亿元,但新增规模高于一致预期的3.27万亿元 [1][2] - 新增社融同比增速为8.7%,较8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 社融结构分析 - 信贷是主要拖累项,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3662亿元 [2] - 表外信贷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2亿元,同比多增56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82亿元,同比少增110亿元 [2] - 政府债支撑力度减弱,9月政府债新增融资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 [2] - 企业债融资新增105亿元,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分别同比多增2031亿元和372亿元 [2] 信贷情况 -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一致预期的1.39万亿元 [2] - 信贷余额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2] 信贷结构分析 - 企业贷款方面,短贷增加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票据净融资为-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 [3] - 居民贷款方面,短贷增加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中长贷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反映出地产市场小幅回暖 [3] - 非银信贷减少2348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减356亿元 [3] 流动性与存款情况 - 9月M0、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11.5%、7.2%、8.4%,较上月变化-0.2、+1.2、-0.4个百分点 [4] - M2与M1的剪刀差为1.2%,较上月缩小1.6个百分点 [4] - 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21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少增1.53万亿元 [1][4] - 非银存款同比少增1.97万亿元,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近1500亿元 [4] 投资建议 - 银行股投资逻辑转变,看好其稳健性和持续性,提出两条选股主线 [4] - 主线一为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重点推荐江苏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等 [1][4] - 主线二为高股息稳健的大型银行,重点推荐农业银行等六大行及部分股份行 [1][4]
券商定增再“破冰”!中泰证券60亿定增获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7:04
中泰证券定增项目获批 - 中国证监会同意中泰证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1] - 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申请从受理到批复仅用约4个半月 是2025年以来证监会审核的第二家券商再融资项目 [1]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 用于补充资本金及优化业务结构 控股股东枣矿集团将按36.09%比例认购 金额不超过21.66亿元 [3] 券商再融资市场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券商密集推进定增计划 形成明显的"补血"潮 [2][6] - 天风证券于6月23日完成40亿元定增募资 从获受理到完成间隔不到4个月 [2][4] - 东吴证券7月10日公布60亿元定增预案 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于9月29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2][6] 募资投向与项目共性 - 中泰证券定增资金投向包括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15亿元 另类投资10亿元 做市业务10亿元 债券投资5亿元 财富管理5亿元及偿还债务15亿元 [3] - 近期更新再融资进展的券商定增方案存在两大共性 一是定增发行对象均包含控股股东 二是募资投向更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板块 [6] - 南京证券定增侧重另类投资与区域业务升级 天风证券定增聚焦财富管理与流动性补充 中泰证券定增则突出科技赋能 [6] 监管政策导向解读 - 券商再融资"开闸"并非"全面松绑" 而是监管精准化升级的体现 核心在于鼓励高质量融资 [7] - 监管导向下券商再融资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资本运用更加契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 [7] - 中泰证券表示公司上市后一直未实施股权再融资 导致负债规模相对较高 净资本未能得到较好补充 本次融资规模具有合理性 [4]
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 “固收+”加出收益新弹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4:12
市场趋势与资金流向 - 下半年A股市场持续活跃,主要指数震荡走高,市场信心增强,增量资金逐步入场 [1] - 银行理财资金将权益市场作为对冲低利率环境下固收资产收益压力的工具 [1] - 受益于权益市场亮眼表现,含权理财产品吸引增量资金涌入,例如招银理财某产品系列9月保有规模突破3000亿元,服务客户超240万 [2] - 市场波动成为常态,客户对净值波动的认知显著深化,投资行为日趋成熟,甚至会在低位补仓、高位止盈 [4] 产品发行与策略 - 理财公司权益布局显著提速,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增加 [1] - 利用“固收+”策略在固收类产品中搭配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成为行业广泛采用的方式 [1] - 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共发行13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去年全年仅发行2只,其中被动跟踪指数的产品成为主流 [2] - 纯权益类理财存续规模占比低,银行理财多发行混合类、“固收+”产品以适应客户风险偏好 [3] - 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产品,采用港股IPO投资策略增厚收益 [5] 资产配置规模与展望 - 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场32家理财公司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总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 [1][5] - 预计随着理财规模稳步增长,保守测算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全年合计将有超千亿元理财资金增配权益市场 [5] - 截至上半年末,理财公司穿透前的权益类资产投资规模仅为550多亿元,与穿透后规模相差超十倍 [7] 投资模式与工具运用 - 理财公司主要通过委托投资参与权益市场,即购买基金公司、保险资管等机构发行的专户产品 [7] - 以ETF为主要权益投资工具,同时辅以个股直投、配置其他基金及委托投资,目前以大盘价值类ETF为主 [2] - 三季度以来理财公司权益配置策略更趋积极,直接投资个股与配置公募基金的力度显著增强 [7] - 理财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形式丰富,包括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A股IPO网下打新等 [5] 投研能力建设 - 增加对权益市场的直接投资和权益投研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 - 为更好适应直接投资需求,理财公司应进一步推进权益投研组织建设和框架搭建 [1] - 含权产品发行规模扩大会催生上市公司调研需求,调研深度与广度的提升能为筛选高质量投资标的提供支撑 [6] - 多数理财公司权益投研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激励机制缺乏、容错空间不足等问题,未来需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7] - 公司正加大权益投资布局,加快团队和能力建设,并调整内部机制,建立与权益投资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8] 调研活动 - 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已有26家理财公司参与调研,调研上市公司数量近1800家,调研次数超2150次 [5] - 从被调研公司类型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占比过半 [5] - 多家理财公司保持较高的调研频率 [5]
南京证券、中泰证券 定增相继推进 业内称券商再融资未全面松绑
搜狐财经· 2025-10-17 01:24
中泰证券定增详情 - 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为2020年6月上市后首次股权融资 [1][2] - 定增预案于2023年年中披露 计划向包括控股股东枣矿集团在内的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0.91亿股 枣矿集团认购比例36.09% 金额不超过21.66亿元 [2] - 修订后方案维持募资总额60亿元 将偿债资金从25亿元缩减至15亿元 新增5亿元投向国债等证券投资 5亿元投向财富管理业务 [2] - 公司称募资具备合理性 因60亿元规模占净资产13.99% 低于上市券商再融资平均规模88.8亿元及平均净资产占比22.54% [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大增77.26%至7.11亿元 营收52.57亿元同比增长3.11% [3] 南京证券定增详情 - 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申请于上月底过会 目前已被上证所正式受理 [1][3] - 定增预案于2023年4月首次发布 计划发行11.06亿股 后调整募资用途 大幅缩减投行业务投入从25亿元降至5亿元 [3][4] - 修订后方案中 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成为第一大投向 拟投入不超过13亿元 [4] - 公司解释再融资必要性 称前次定增募资43.75亿元已于2022年6月底使用完毕 需补足资本以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 [5] 其他券商定增动态 - 天风证券40亿元定增于2024年6月下旬落地 由控股股东宏泰集团全额认购 [6] - 东吴证券于2024年7月下旬抛出60亿元定增预案 计划发行不超过14.91亿股 资金用于对子公司增资、偿还债务等 [6] - 2024年以来共有4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落地 除天风证券外 其余3家定增为配合并购动作 年内未有券商发布配股或可转债预案 [7] 行业监管趋势与市场解读 - 业内观点认为券商定增市场迎来"精准开闸"而非全面松绑 监管逻辑从"规模管控"转向"质量优先" [1][8] - 监管体现为资金用途穿透式监管 严禁盲目扩表 融资合理性成审核核心 资金必须精准对接实体经济 [8] - 预计后续不会全面放开券商再融资 而是"有条件常态化" 形成分层融资体系 优质券商可通过定增补充资本 中小券商更多依赖债融 [9]
南京证券、中泰证券定增相继推进 业内称券商再融资未全面松绑
第一财经· 2025-10-16 20:55
券商再融资市场动态 - 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于上月底过会,两家公司定增均“候场”超两年 [1] - 天风证券40亿元定增已于上半年落地,东吴证券在年中抛出60亿元定增预案 [1][8] - 业内观点认为,券商定增市场呈现“精准开闸”而非全面松绑,监管逻辑从“规模管控”转向“质量优先” [1][12] 中泰证券定增详情 - 定增方案为上市后首次股权融资,拟向包括控股股东枣矿集团在内的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0.91亿股,枣矿集团认购比例达36.09%,金额不超过21.66亿元 [2] - 方案经历修订,募资总额60亿元不变,偿债资金从25亿元缩减至15亿元,新增5亿元投向购买国债等证券,另5亿元投向财富管理业务 [2] - 公司称融资必要性在于优化收入结构,培育新利润增长点,其定增规模占净资产比例为13.99%,低于行业平均的22.54% [3] - 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7.11亿元,同比增长77.26% [4] 南京证券定增详情 - 定增方案拟发行11.06亿股,募资50亿元,方案经历调整,大幅缩减投行业务投入,修订后拟投入不超13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 [5] - 公司前次定增于2020年11月完成,募资43.75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已全部使用完毕 [6][7] - 公司称再次融资是因净资本规模处于行业中游,需补足资本以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 [7] 其他券商定增案例 - 天风证券40亿元定增由控股股东宏泰集团全额认购,已于6月下旬落地 [9][11] - 东吴证券抛出60亿元定增预案,拟由控股股东等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认购 [10] - Wind统计显示,年内共有4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落地,其中国泰海通、国联民生、国信证券的定增为配合并购动作,年内未有券商发布配股或可转债预案 [10][11] 监管趋势与行业展望 - 监管体现资金用途穿透式监管,严禁盲目扩表,融资合理性成为审核核心 [12] - 监管转向“提质增效、差异化管控”,资金需精准对接实体经济,对优质券商适度支持,对中小券商强化风控约束 [12] - 预计未来不会全面放开券商再融资,而是“有条件常态化”,形成分层融资体系,优质券商可通过定增补资本,中小券商更多依赖债融 [12]
南京证券、中泰证券定增相继推进,业内称券商再融资未全面松绑
第一财经· 2025-10-16 20:49
券商定增市场动态 - 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于上月底过会,两家公司均是在2023年启动定增,候场已超两年 [1] - 天风证券40亿元定增于今年上半年落地,东吴证券在年中抛出60亿元定增预案 [1] -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券商定增市场迎来“精准开闸”而非全面松绑,监管逻辑已从“规模管控”转向“质量优先” [1] 中泰证券定增详情 - 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是2020年6月上市后的首次股权融资,预案在2023年年中披露,后两度延期 [2] -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枣矿集团在内的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0.91亿股,枣矿集团认购比例36.09%,认购金额不超过21.66亿元 [2] - 最初方案拟用25亿元偿还债务,后修订为偿债资金缩减至15亿元,并新增5亿元购买国债等证券和5亿元财富管理业务投资 [2] - 公司称60亿元募资规模占净资产13.99%,低于行业平均的22.54%,具备合理性和必要性 [3] -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2.57亿元同比增长3.11%,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77.26% [4] 南京证券定增详情 - 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方案候场超两年且两度延期 [5] - 2023年4月首次发布预案,计划发行11.06亿股,半数募资款25亿元投向证券投资业务 [5] - 2023年6月调整募资用途,大幅缩减投行业务投入至5亿元,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成为第一大投向,拟投入不超13亿元 [5] - 公司称前次定增募资43.75亿元已于2022年6月底全部使用完毕,本次融资为补足资本以应对行业竞争 [6][7] 其他券商定增案例 - 天风证券40亿元定增于6月下旬落地,由控股股东宏泰集团全额认购 [8][9] - 东吴证券7月下旬抛出60亿元定增方案,拟发行不超过14.91亿股,用于子公司增资、偿还债务等 [10] - 今年以来共有4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落地,其中国泰海通、国联民生、国信证券的定增为配合并购动作,年内未有券商发布配股或可转债预案 [10][11] 监管趋势与行业展望 - 券商再融资体现资金用途穿透式监管趋势,融资合理性成为审核核心,严禁盲目扩表 [12] - 监管转向“提质增效、差异化管控”,资金必须精准对接实体经济,压缩自营投入、加码科技与轻资产业务 [12] - 预计券商再融资不会全面放开,而是“有条件常态化”,未来将形成分层融资体系,优质券商可通过定增补充资本,中小券商更多依赖债融 [12]
清新环境:中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已降至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9:04
南财智讯10月16日电,清新环境公告,中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代表"中泰资管一中泰资 管7726号FOF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一中泰资管560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于2025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 月15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03.67万股,持股比例从5.07%降至5.00%,持股数量从7180万股 减少至7076.33万股。本次权益变动后,中泰资管计划持股比例降至5.00%,触及5%的披露阈值。未来 12个月内,中泰资管计划不排除继续减持的可能性。 ...
中泰证券:预计上市银行营收利润增速维持正增 看好板块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07:53
行业整体展望 - 预计上市银行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增速仍能维持正增长,全年趋势延续 [1] - 银行股从"顺周期"转向"弱周期",看好板块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1][4] - 建议从兼顾成长与防御的角度,关注有成长性且估值低的城农商行 [1][4] 利息收入表现 - 预计2025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0.6%,较1H25的同比-1.3%降幅继续收窄 [1] - 行业3季度净息差有企稳可能,测算上市银行3Q25、4Q25净息差环比分别+0.7bp、+0.3bp [1] - 信贷增速保持在8%以上的省份为四川(11.2%)、江苏(9.4%)、浙江(8.7%)、山东(8.6%) [1] 非息收入表现 - 手续费增速继续修复,测算上市银行3Q25手续费同比增速修复至+3.7%左右 [2] - 三季度债市利率波动上行,预计其他非息有压力,测算3Q25其他非息同比+2.7% [2] - 大行凭借多元化其他非息收入形成支撑,预计全年其他非息收入对业绩不会有较大拖累 [2] 资产质量趋势 - 资产质量维持平稳,对公持续优化,零售不良暴露速度预计放缓 [1][3] - 测算1H25上市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27%,相较2024年末提升12bp [3] - 经营贷不良率升幅、不良额升幅均下降,显示零售风险暴露幅度趋缓 [3] 营收与利润预测 - 测算3Q25营收累积同比+0.4%,城商行业绩依然领跑,大行板块营收预计维持正增长 [4] - 行业拨备释放利润能力仍强,测算3Q25净利润预计在+1.1%左右 [4] - 大行净利润增速有望转正,营收高增的城商行仍是净利润增速最高的板块 [4] 投资主线 - 投资主线之一是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区域包括江苏、上海、成渝、山东和福建等 [4] - 投资主线之二是高股息稳健的逻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