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601319)

搜索文档
中国人保股价连续5天下跌累计跌幅6.57%,国泰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29.92万股,浮亏损失135.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5:38
股价表现 - 9月5日中国人保股价下跌0.94%至8.39元/股 成交额6.28亿元 换手率0.21% 总市值3710.39亿元 [1] - 股价连续5天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6.57%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保险产品提供 通过六大分部运营:财产保险 健康保险 人寿保险 资产管理 总部及其他 [1] - 财产保险分部提供机动车辆险 农业保险 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 占主营业务收入84.43% [1] - 人寿保险分部占收入9.77% 健康保险分部占5.20% 资产管理分部占0.49% [1] 机构持仓 - 国泰互联网+股票基金(001542)二季度重仓中国人保229.92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3.72% 位列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5.38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3.01% 近一年收益30.87%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32.47% [2] 持仓影响 - 单日股价下跌导致该基金浮亏约18.39万元 [2] - 连续5天下跌期间累计浮亏达135.65万元 [2] 基金经理 - 国泰互联网+股票基金由孙家旭管理 累计任职时间3年97天 [3] - 现任管理基金总规模5.3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35% 最差回报-6% [3]
中报观察|新能源车险盈利拐点已至,险企海外“闯关”挑战多
环球网· 2025-09-05 14:10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 为财险公司开辟广阔市场蓝海[1] - 新能源车险因高出险率和高赔付率特性 使财险公司陷入承保亏损窘境[1] - 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 保费收入1409亿元 承保亏损57亿元 呈现连续亏损[4] 市场转折 - 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新能源车险业务出现盈利拐点[1][5] - 中国平安2025年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 同比增长49.3% 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46.2% 市场份额27.6% 实现当期承保盈利[5] - 太保产险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原保费收入105.96亿元 占车险保费比例从上年同期14.1%上升至19.8% 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5] 盈利驱动因素 - 保险公司建立精细化定价模型 通过多维度评估量化新能源车风险[6] - 新能源家用车保费占比从2020年42%上升到2024年67% 整体赔付率低于营业客车和货车[6] - 供应链和维修体系优化 零配件供应链逐渐成熟 规模效应显现 部分配件价格下降[6] - 维修技师专业培训普及 维修效率提升 压低人工成本[6] 政策支持 - 2025年1月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从降低维修成本、创新车险供给、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7] - 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 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和自愿参与"车险好投保"平台[8] 企业战略 - 中国平安聚焦新能源风险减量服务 协同车企优化车型设计 通过好车主平台推送安全指引与风险提示[8] - 中国太保强化与主机厂合作 加强生态合作降低赔付成本 利用数据做好风险控制和风险选择[8] - 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从0.65-1.35扩大至0.5-1.5 保险公司可根据风险精准定价[8] 产品创新方向 - 引入"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商业车险产品[9] - 开发电池单独险、充电桩损失险、电网故障险等专属新能源保险产品[9] - 针对网约车等高强度使用场景设计阶梯式保费 按里程或时长计费[9] 技术发展 - ADAS与新能源融合推动车险行业进入"风险重构"时代[9] - 保险公司需依托数据工具前瞻布局 把握政策放开与技术迭代主动权[9] 海外拓展 - 中国人保新能源车险出海项目在香港、泰国落地 按照"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三步走策略发展[10] - 车车科技联合多家国内新能源车企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进入国际市场 布局亚太、欧洲、拉美三大区域[10] 出海挑战 - 海外市场维修网络薄弱、配件贵、工时费高 理赔成本偏高[11] - 缺乏本地行车数据支撑精准定价 风险评估难度大[11] - 海外金融、维修、事故鉴定等体系与国内差异大 当地合作伙伴配合度有限[11] - 不同国家监管政策、责任划分、消费者保护要求各不相同 增加业务成本和运营复杂度[11]
红河金融监管分局同意撤销 中国人保财险 弥勒支公司新哨营销服务部
金投网· 2025-09-05 12:16
公司经营调整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弥勒支公司新哨营销服务部获监管批准撤销 [1] - 该营销服务部需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在15个工作日内缴回许可证 [1] - 公司需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撤销手续 [1] 监管动态 - 红河金融监管分局于2025年9月2日正式发布撤销批复文件 [1] - 监管审核依据为公司提交的请示文件(红人保财险发〔2025〕78号) [1]
红河金融监管分局同意撤销中国人保财险个旧支公司蔓耗营销服务部
金投网· 2025-09-05 12:16
公司经营调整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个旧支公司蔓耗营销服务部获监管批准撤销 [1] - 该营销服务部需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在15个工作日内缴回许可证 [1] - 公司需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撤销手续 [1]
上市险企中报观察:AI赋能保险业降本增效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11:26
AI在保险业的应用现状 - AI技术在国内保险业进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 上市险企将AI作为核心战略抓手 围绕降本与增效目标在全业务链条深化应用 [1] 投保环节智能化 - 平安产险攻克非结构化单证识别难题 实现车代渠道81.2%单件平均一分钟智能出单 [2] - 众安保险云端核心系统支撑海量业务 上半年出具保单66.99亿张 承保自动化率达99% [2] 理赔环节效率提升 - 中国平安打造"111极速赔"服务 上半年闪赔占比59% 人伤案件理赔自动化率达55% 最快51秒结案 [2] - 中国人寿商业保险理赔超1200万件 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 试点地区快赔服务无人工率达25% [2] 核保与客服智能化 - 中国人寿数字核保员带动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 智能客服机器人应答准确率超95% [3] - 阳光保险远程服务全流程无人办理率达65% 智能服务满意度达82% 通过需求建议系统推动客户需求导向转型 [3] 运营成本优化 - 众安保险AI机器人累计调用量达4.5亿次 客服人均管控量超6万用户 [4] - 中国太保AI坐席覆盖近一半客服总量 健康险理赔自动化率达16% 件均成本降低47% [4][5] 风控能力强化 - 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64.4亿元 同比增长6% [5] - 中国太保图像识别风控工具累计检出风险金额上千万元 [5] - 中国太平风险地理系统实现气象灾害24小时实时预警 [5] 数据与平台建设 - 中国人保AI能力调用次数较2024年底提升27.2% 发明专利申请数提高55.3% [6] - 中国平安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 [6] - 众安保险接入国产主流大模型 整合多模态技术构建数据中台 [6] 战略方向与创新应用 - 中国太保将"人工智能+"列为核心战略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与服务模式创新 [7] - 新华保险AI助力投资研究提效30% 开发智能客服数字人等项目 [7] - 个性化产品创新实现带病体理赔3812万元 同比增长129% [7] - 健康管理服务覆盖超3500万人 用户年均使用频次达5次 [7] - 车险图像识别风控累计减损超千万元 [7] -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提升至3.1% [7] 行业转型趋势 - AI技术成为保险业转型发展重要催化剂 推动从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和价值驱动转型 [8]
押宝分红险:预定利率降了 销量反而要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0:24
行业转型背景 - 2025年初头部寿险公司包括国寿、平安、太保、太平等纷纷提出分红险销售目标,不少公司将分红险销售占比定在50% [1] - 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产品通过"保底+浮动"机制帮助保险公司优化负债成本、降低利差损风险 [7] -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下,2025年9月分红险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下降至1.75%,普通型人身险从2.5%降至2% [8] 各公司分红险销售表现 - 太平人寿分红险在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87.1%,全渠道分红险占比91.3%,其中个险渠道达97.5% [1][5] - 太保寿险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 [1][2]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4-7月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70%,银保渠道同期占比超30% [1] - 平安人寿上半年分红险占个险新单比提升至四成左右 [1] 保费收入数据对比 - 平安人寿分红险保费499.2亿元,同比增长40.94%,规模居上市寿险公司之首 [4][5] - 太平人寿分红险保费365.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6.05%,增速最快 [4][5] - 太保寿险分红险保费372.99亿元,同比微降2.98% [4] - 新华保险分红险保费182.69亿元,同比增长24.87% [4] - 人保寿险分红险保费114.17亿元,同比下降60.31% [4] - 阳光人寿分红险保费67.18亿元,同比下降16.34% [4] 业务价值与风险敏感性改善 - 太平人寿分红险实现新业务价值61.81亿元,较去年同期重述同比增长22.8% [5] - 中国太平新业务价值对经济假设敏感性显著下降,不利情景负面影响幅度从30.5%大幅缩减至5.5% [6] - 分红险转型使保险公司盈利对投资收益率敏感性大幅下降,估值体系有望从PB走向PEV [5] 公司推动措施 - 太保寿险通过四大举措推动转型:强化转型观念、分渠道差异化推动(个险先转、银保跟进)、分区域差异化推动、差异化资源配置 [7] - 新华保险成立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建立资负联动、前后线协同的专项工作组 [8] - 平安人寿在产品设计方面上新多种分红产品,销售驱动方面对分红险佣金作资源倾斜并增加考核权重,资负匹配方面建立多账户体系 [8] 未来发展趋势 - 多家上市险企管理层预计下半年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1][9][10] - 太保管理层认为利率调整缩小了分红险和传统险的利差,使分红险相对优势更加凸显 [9] - 平安人寿表示9月利率换挡后财富养老类产品将全面转向分红型,保障类产品也将逐步丰富分红型供给 [11] - 行业专家指出需要从风险保障和财务管理需求角度调整销售策略,突出保险机构长期价值投资优势 [11]
持股仅差116万股直逼社保基金!中国人保神秘个人股东孔凤全锁仓近三年
搜狐财经· 2025-09-04 17:50
股东结构变化 - 自然人股东孔凤全持股5096万股 持股比例0.12% 在前十大股东中排名从第5位滑落至第7位 被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持股5211万股)超越[1][2] - 财政部持股269亿股 持股比例60.84% 为第一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87亿股 持股比例19.69% 社保基金会持股56亿股 持股比例12.68%[2] - 孔凤全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股份 表明运用杠杆工具进行投资[3] 股东持股轨迹 - 孔凤全2022年三季度首次进入前十大股东 持股1663万股 占比0.04% 排名第9[3] - 2022年持股规模大幅提升至3496万股 持股比例0.08% 排名跃升至第6[3] - 2023年持续加仓:一季度增持714万股至4210万股 二季度加仓753万股至4963万股 三季度增持133万股至5096万股[3] - 自2023年三季度后持股稳定在5096万股 因其他股东持股变动导致排名下滑[3] 投资回报分析 - 建仓周期(2022年初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人保加权成交均价5.37元/股 持仓成本约2.7亿元[4] - 锁仓期间(2023年9月底至今)股价累计上涨69.4% 以9月4日收盘价8.47元/股计算 持仓市值约4.3亿元[2][4] - 累计获得分红约2985万元:2022年度分红844万元(持股4963万股 每股0.17元)2023年度至2024年度三期分红合计1733万元 2025年中报预计分红408万元(持股5096万股 每股0.08元)[5] 公司经营表现 - 营收从2022年中报2200.5亿元增长至2025年中报2672.1亿元 2025年中报同比增长6.7%[6] - 净利润2025年中报234.6亿元 同比增长34.4% 2024年年报331.9亿元 同比增长31.6%[6] - 总资产从2022年中报7653.6亿元增长至2025年中报8050亿元 2025年中报同比增长9.2%[6] - 业务覆盖财险、寿险、健康险等多个领域 服务网络广泛 在保障民生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占据重要地位[5]
日赚近10亿、分红293亿,五大险企押注分红险,部分公司新业务占比超50%
36氪· 2025-09-04 17:21
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 - 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781.92亿元 同比增长3.72% 相当于平均日赚9.84亿元 [1][4] - 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3万亿元 同比增长4.89% [3] - 多家险企派发中期分红总额约293.36亿元 其中中国平安以172.02亿元的分红规模位居首位 [1] 各公司营收表现 - 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700.41亿元 以25.99%的增速领跑 [3] - 中国人保实现营业收入3240.14亿元 同比增长10.85% [3] - 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5000.76亿元 同比增长1.03% [3] - 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2392.35亿元 同比增长2.14% [3] - 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 同比增长3.01% [3] 各公司净利润表现 - 新华保险实现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增长33.53% 增速位居第一 [4] - 中国人保实现净利润265.30亿元 同比增长16.94% [4] - 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409.31亿元 同比增长6.93% [4] - 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278.85亿元 同比增长10.95% [4] - 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680.47亿元 同比下滑8.81% [4] 新业务价值增长 - 人保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 增速达71.7% [5] - 新华保险实现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 同比增长58.4% [5]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亿元 同比增长20.3% [5]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 同比增长39.8% [5] - 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 同比增长32.3% [5] 分红险业务发展 - 新华保险分红型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2.69亿元 同比增长24.9% 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46.27亿元 较去年同期暴涨231250.0% [7] - 太保寿险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1.2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380.7% 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7]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分红险保费收入499.20亿元 同比增长40.94% [7] - 中国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7] - 人保寿险分红型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4.17亿元 占比12.6% [7] 行业转型战略 - 多家险企高管明确表示下半年将加速向分红险战略转型 [1] - 分红险通过"1.75%保底+浮动分红"的设计将利差损风险部分转移给客户 [8] - 中国平安分红险占个险比例在40%左右 [9] - 行业需要完成百万代理人的专业化、透明化升级 [2] - 渠道能力将决定险企在分红险赛道的市场份额 [10]
保险板块9月4日涨0.16%,中国人寿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9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4 16:48
保险板块整体表现 - 保险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16% 但跑赢大盘 当日上证指数下跌1.25% 深证成指下跌2.83%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 中国人寿领涨1.55% 中国太保跌幅最大达1.86% [1] - 板块成交活跃 中国平安成交额最高达41.84亿元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为92.51万手 [1] 个股价格及成交表现 - 中国人寿收盘价40.50元 上涨1.55% 成交量33.83万手 成交额13.52亿元 [1] - 中国平安收盘价57.50元 下跌0.48% 成交量72.74万手 成交额41.84亿元 [1] - 新华保险收盘价62.81元 下跌0.91% 成交量22.71万手 成交额14.21亿元 [1] - 中国人保收盘价8.47元 微跌0.12% 成交量92.51万手 成交额7.77亿元 [1] - 中国太保收盘价37.92元 下跌1.86% 成交量51.42万手 成交额19.45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保险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94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3.37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1.43亿元 [1] - 中国人寿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6929.04万元 占比5.12% 游资净流入6638.70万元 占比4.91% [2] - 新华保险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6660.08万元 占比4.69% 游资净流入4718.09万元 占比3.32% [2] - 中国平安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1.92亿元 占比4.59% 但获得游资净流入1.64亿元 占比3.91% [2] - 中国太保主力资金净流出9125.09万元 占比4.69% 游资净流出3218.50万元 占比1.65% [2] - 中国人保主力资金净流出4637.41万元 占比5.97% 但获得游资大幅净流入9190.29万元 占比11.82% [2]
保险业交出稳中有进“周年答卷”
金融时报· 2025-09-04 16:41
核心观点 - 新"国十条"政策实施一周年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在资产规模、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核心指标实现稳步增长 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并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能 [1][2][12] 行业整体表现 - 保险业总资产达39.22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9.2% [2] - 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2] - 原保费收入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其中人身险公司2.77万亿元增5.4% 财产险公司9645亿元增5.1% [2] - 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 同比增长9% 增速快于保费增长 [2] 民生保障服务 - 巨灾保险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覆盖20多个省份试点 [3] - 2025年汛期支付极端强降雨灾害赔款20.5亿元 [3] - 商业健康险2024年赔付支出4052亿元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超2.5万亿元 [4] - "沪惠保"累计赔付超22亿元 单人最高赔付超300万元 [4] - "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达615.9万人 累计赔付近38万人次 [4]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9亿人 累计筹资超千亿元 支出逾850亿元 [5] -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达329只 [5] - 中国人寿积累商业保险年金责任准备金近4万亿元 [5] - 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 [5] 实体经济服务 - 中国人保2025年上半年为科技活动提供保险保障近24万亿元 [6]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设立鸿鹄基金总规模925亿元 [6] - 人保财险绿色保险风险保障126.35万亿元 同比增长23.9% [7] - 太保产险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30% 同比增速13.03% [7] - 新华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投资余额突破1.21万亿元 [8] - "五篇大文章"投资余额近1500亿元 同比增长54% [8] 行业深化改革 - 2025年上半年新推分红险产品259款 占寿险新产品总量33% [11] - 太平人寿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87.1% 新单长险分红险占比91.3% [11] -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数量从2019年2642家降至2024年2539家 [11] - 吉林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销62家 机构总数较年初下降11.7% [11] - 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