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工行行长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9:5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090.82亿元 同比增长1.8% 为近三年同期最好表现 [1][2][4] - 净利润1688.03亿元 拟派发现金股息503.96亿元 每10股派1.414元 [1][3][4] - 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7% 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8.82% 处于合理区间 [1][4]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客户存款36.90万亿元 增长5.9% [1] - 各项贷款30.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 客户贷款规模保持市场引领 [1][4] - 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4万亿元 保持全市场领先地位 [16][1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1.33%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5][6][7] - 资本充足率19.54% 拨备覆盖率217.71% 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15和2.80个百分点 [5] - 通过"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控体系强化全周期信用风险管理 [7][8] 业务结构优化 - 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4万亿元 绿色贷款超6万亿元 均为市场第一 [4] - 科技贷款余额6万亿元 增速20% 绿色贷款增速16.4% 规模稳居同业第一 [11][12] - 普惠贷款余额3.4万亿元 增速17.3% 普惠客户超243万户 增加34.7万户 [13] 战略业务发展 - 养老金管理规模5.4万亿元 增速7.3% 服务55岁以上客群超2.1亿户 [1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突破1万亿元 增速19.3% 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保持市场领先 [15] - 财富管理产品超5000款 覆盖存款、基金、理财、保险等类别 服务金融资产20万以上客户超2600万人 [17] 创新与平台建设 - 创新打造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工银财富" 31家基金、保险、理财公司入驻 [17][18] - 社区累计发布资讯超30000篇 开展营销活动200余次 浏览量近20亿次 [18] - 通过"行业—区域—产业链"三维政策体系强化风险筛查预警机制 [8]
上海大消息!20多家银行宣布: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9:53
新增房贷利率政策 - 上海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利率水平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银行经营状况及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较上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2] - 上海二套房房贷申请最低利率可达3.09% 与首套房贷利率持平 [3]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规则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的 可申请调整加点值 [4][10] - 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 [4][10] - 具体加点值根据市场供求、客户资信情况、贷款担保变化等因素确定 [7][11]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实施 - 以8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 3.5%为基准 存量利率3.45%的二套房贷款可申请降至3.36% [5][6]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线下贷款服务行申请调整利率加点值 [7][12] - 利率调整不收取任何费用 审核通过后新利率加点值即日生效 [7][13] 银行执行情况 - 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23家银行上海市分行已发布利率调整公告 [1] -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明确9月1日起启动调整工作 并提供全市29个贷款服务行联系方式及咨询时间 [12][15][17]
上海大消息!20多家银行宣布: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9:47
新增房贷利率政策 - 上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具体利率水平根据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4]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较上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5] - 上海新增二套房贷利率最低可达3.09% 与首套房贷利率一致 [6]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机制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的 可申请调整加点值 [7] - 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 [7] - 以8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 3.5%为基准 存量房贷利率为3.45%的二套房贷款可申请降低至3.36% [8][9] 银行执行与操作安排 - 包括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等23家银行上海市分行已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优化调整公告 [3] - 自9月1日起启动调整工作 借款人可通过贷款经办行或线上渠道查询是否符合下调条件 [10] - 利率调整不收取任何费用 银行未委托任何非官方机构代办 客户需谨防诈骗活动 [17]
“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工行行长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9:47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82亿元 同比增长1.8% [2][4] - 净利润达1688.03亿元 [2][5] - 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7% 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8.82% [2][5] - 拟派发中期现金股息每10股1.414元 总额503.96亿元 [2]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4] - 客户存款36.9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9% [4] - 各项贷款30.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 [4]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1.33%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5][7] - 资本充足率19.54% 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5] - 拨备覆盖率217.71% 较上年末上升2.80个百分点 [5] - 采用"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控体系强化全周期信用风险管理 [7][8] 重点业务领域表现 - 科技贷款余额6万亿元 增速20% [11] - 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 增速16.4% 规模同业第一 [12] - 普惠贷款余额3.4万亿元 增速17.3% 客户超243万户 [13] - 养老金管理规模5.4万亿元 增速7.3% 服务55岁以上客群超2.1亿户 [1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突破1万亿元 增速19.3% [13] 财富管理业务 - 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4万亿元 保持市场领先 [15] - 个人客户超7.7亿户 金融资产20万以上客户超2600万人 [15] - 财富管理产品5000余款 涵盖存款、基金、理财、保险等品类 [15] - "工银财富"平台入驻31家机构 社区浏览量近20亿次 [15][16]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聚焦"五篇大文章"战略 服务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 [5][10] - 制造业贷款超5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4万亿元 均为市场第一 [5] - 通过优投优贷机制推动贷款结构优化 重点领域贷款增幅超全行平均水平 [7]
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业绩出炉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30 09:28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18331.19亿元,合计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 [1][3]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同比+1.57%),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1.39%) [1][3]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3699.37亿元(同比+0.85%),归母净利润1395.1亿元(同比+2.66%) [1][3]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3290.03亿元(同比+3.76%),归母净利润1175.91亿元(同比-0.85%) [1][3]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3942.73亿元(同比+2.15%),归母净利润1620.76亿元(同比-1.37%) [1][3] - 交通银行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同比+0.77%),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1.61%) [1][3] - 邮储银行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1.50%),归母净利润492.28亿元(同比+0.85%) [1][3]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5]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5]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5] -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5]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5]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5] 净息差管理策略 - 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通过主动适应利率变化稳定利息收入 [3] - 工商银行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管理和存款利率调整对冲净息差下行压力 [4] - 建设银行预计净息差下滑幅度将逐渐收窄,主要因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方式改善 [4] - 行业预计下半年净息差降幅收窄,通过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跳出低水平价格战 [2] 中期分红计划 - 工商银行拟派发中期股息503.96亿元(每10股1.414元) [4] - 农业银行拟派发中期股息418.23亿元(每10股1.195元) [5] - 中国银行拟派发中期股息352.5亿元(每10股1.094元),派息比例保持30% [5] - 建设银行拟中期分红486.05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 [5] 金融创新与重点领域投放 - 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6] - 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4.59万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6万户,科创母基金意向规模超500亿元 [6] - 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新增7288亿元),发行6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创国内单期发行纪录 [7] - 行业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6]
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业绩出炉:提质增效防风险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30 09:16
核心财务表现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资产质量稳中向好[1] - 合计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六大行营业收入均保持同比正增长[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超千亿元,分别为1681.03亿元、1395.1亿元、1175.91亿元、1620.76亿元[2] - 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492.28亿元[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同比增长1.61%、0.85%,另外三家国有大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2] 净息差管理 - 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承压问题[2] - 工商银行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态势具有可持续性,得益于经营策略综合研判和资产负债管理措施[3] - 建设银行预计净息差还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下滑幅度会逐渐收窄[3] - 多家银行表示将综合施策推动净息差在合理区间内边际趋稳,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行但降幅收窄[1][3] 分红政策 - 六大行均推出中期分红计划[3]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含税),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3] - 农业银行每10股派发1.195元(含税),合计约418.23亿元[3] - 中国银行每10股派发1.094元(税前),股息总额约352.5亿元,派息比例保持在30%[4] - 建设银行中期分红约486.05亿元,分红比例保持30%,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4] 资产质量 -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8%、1.24%、1.33%、1.28%、0.92%[4] - 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1个百分点、下降0.02个百分点、下降0.01个百分点、下降0.01个百分点、下降0.03个百分点、上升0.02个百分点[4] 业务发展重点 - 六大行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5] - 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5] - 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4.59万亿元,科技型企业授信户数超16万户,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7800亿元[5] - 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新增7288亿元,发行6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创国内单期发行最大纪录[6]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中期业绩出炉:总资产稳步增长
环球网· 2025-08-30 08:49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规模稳步提升 经营业绩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银行净利润出现小幅调整 六大行合计中期现金分红总额超过2000亿元[1] 经营业绩 - 六大行2025年1-6月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6800亿元[2] - 利息净收入3135.76亿元 较2024年同期3139.50亿元微降0.12%[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0.20亿元 较2024年同期674.05亿元下降0.57%[2] - 营业收入4270.92亿元 较2024年同期4204.99亿元增长1.57%[2] - 营业利润1989.06亿元 较2024年同期1964.16亿元增长1.27%[2]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 - 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2]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1% 归母净利润略降0.85%[2]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7%[2] - 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1%[2] - 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5%[2] 资产质量 -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3%[3]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8%[3]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4%[3] -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3%[3]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8%[3]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2% 为六大行中最低[3] 分红政策 - 六大行合计中期现金分红总额超过2000亿元[1] - 工商银行拟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3] - 农业银行拟派发418.23亿元[3] - 中国银行预计派息352.5亿元[3] - 建设银行拟每10股派发1.858元[3] - 交通银行计划派息138.11亿元[3] - 邮储银行拟派发现金股利约147.72亿元[3] - 分红比例多数保持在30%左右[3] 行业特征 - 银行板块股息率达3.69%[3] - 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 银行股高股息、类固收特性日益凸显[3] - 稳定的分红政策和稳健的经营表现使银行股投资吸引力较强[3]
沪上银行集体调整房贷利率 9月1日起可进行线上查询
环球网· 2025-08-30 08:49
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 - 上海市11家主要银行同步实施房贷新政 包括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平安银行 光大银行 北京银行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上海市分行 [1] - 新政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异 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及二套利率门槛 [3] - 利率水平将根据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差异化确定 [3] 存量房贷利率机制 - 扩大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范围 针对部分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启动常态化利率调整机制 [3] - 调整条件为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个基点 [3] - 调整后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个基点 [3] 利率基准与执行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作为本次调整参考基准 [3]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各家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查询利率下调资格 [3]
上海房贷新政,多家银行公告
观察者网· 2025-08-30 08:14
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发布房地产政策优化通知后 多家银行跟进发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公告 涉及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机构 [1] 新增房贷利率机制 - 银行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区分 具体利率水平根据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2] - 以建设银行为例 新增房贷利率定价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住房类型 [2]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机制 - 部分符合条件的存量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可申请利率调整 依据去年10月完善的存量贷款利率定价调整机制 [2] - 调整标准为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时可申请调整 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该基准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作为利率调整的参考基准 [2] 银行服务实施安排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手机银行线上渠道查询利率下调资格并直接申请调整 [3] - 银行不收取额外费用 未委托非官方渠道办理 提示用户防范诈骗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