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601607)

搜索文档
上海医药(601607)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3-26 16:00
证券代码:601607 证券简称:上海医药 公告编号:临2024-028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投资者可于 2025 年 03 月 26 日(星期三)至 04 月 01 日(星期二)16:00 前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 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盘 后发布公司 2024 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4 年度 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于 2025 年 04 月 02 日(星期三)10:00-11:00 举行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二、 说明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一) 会议召开时间:2025 年 04 月 02 日(星期三)10:00-11:00 会议召开时间:2025 年 04 月 02 日(星期三)10:00-11:00 ...
一张罚单揭开麻醉药涨价超10倍之谜,上海医药旗下公司频被罚
贝壳财经· 2025-03-26 11:31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首桩药品垄断销售案揭开短缺麻醉药新斯的明注射液涨价秘密,信谊联合、河南润弘和成都汇信三家公司协议瓜分市场抬价,涨幅达11 - 21倍,事发后三家公司被罚没超2亿,药品纳入集采后价格大降,上海医药旗下公司此前也多次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 [1][2][10] 短缺药涨价情况 - 2021年新斯的明注射液全国挂网价一度涨价超10倍,其为常用麻醉手术药物,2016年被纳入国家首批急抢救示范药目录,2020年底列入《国家短缺药品清单》 [3][4] - 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信谊联合、河南润弘和成都汇信为国内主要销售企业,信谊联合销售2ml:1mg规格,河南润弘、成都汇信销售1ml:0.5mg规格 [5] - 2020年1月14日,三方商议后在山东市场挂网,信谊联合71.5元/支、河南润弘36元/支、成都汇信35.8元/支,而2020年前信谊联合全国各省挂网价3.56 - 6.8元/支,河南润弘1.78 - 5.6元/支,成都汇信1.68 - 3.68元/支,信谊联合涨幅超10倍 [6] - 2020年4月起,三家企业约定提高全国市场销售价格至山东市场水平,并划分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销售市场,维持份额稳定,但期间协议部分内容未执行 [7] 处罚情况 - 2024年4月30日立案调查,三家企业合谋抬价、分割市场,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排除限制竞争,合计被罚没2.22亿元,对相关自然人罚款50万元 [10] - 信谊联合作为组织方处罚最重,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15亿元,处罚款5033.58万元,罚没款合计1.65亿元 [11] 药品现状 - 新斯的明注射液有27条批文,涉及十余家生产企业,已纳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1ml规格中选价格0.56 - 0.91元/支,中选企业不包含被罚三家公司 [13][14] 上海医药旗下公司过往被罚情况 - 信谊联合2021年因2018年虚增差旅费2003.36万元、业务推广费中列支调研咨询费用资料不实涉及631.62万元,被财政部处以5万元罚款 [16] - 2023年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一生化因不公平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违反《反垄断法》,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3.37亿元、处以1.24亿元罚款,该药品曾被虚抬价格,后经约谈降价 [17]
上海医药再遭反垄断重锤!2.23亿天价罚单揭开药品价格操纵黑幕
新浪财经· 2025-03-24 15:36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医药旗下信谊联合因操纵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价格被处罚,此前其全资子公司也曾因垄断被罚,监管升级下企业需合规转型,行业生态也在重塑 [1] 分组1:信谊联合垄断事件 - 信谊联合牵头操纵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价格并分割市场,2020 - 2023年间三家药企通过高价策略非法获利超亿元,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66亿元罚款 [1] - 2020年1月信谊联合在山东市场与竞品企业电话联络进行“价格密谋”,使药品价格暴涨20倍,脱离成本逻辑 [1] 分组2:上海医药过往问题 - 2017 - 2023年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因滥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场支配地位被罚没4.62亿元 [1] - 信谊联合近期还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问题,企业“以罚代管”存在治理缺陷,需系统性重构合规文化 [1] 分组3:行业反垄断情况 - 2025年1月国务院《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正式实施,医药行业反垄断进入“精准打击”时代 [1] - 2023年医药领域查处案件达7起,其中5起涉及滥用市场地位 [1] 分组4:行业生态变化 - 传统控销模式加速瓦解,药企转向创新药研发和合规营销 [1] - 集采常态化和反垄断高压倒逼市场回归价值竞争 [1] 分组5:企业与行业发展 - 上海医药等龙头企业需将反垄断“阵痛”转化为合规转型动力,关乎企业存续和中国医药产业升级进程 [1]
上海医药子公司罚单高悬,医药行业反垄断再亮“重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4 14: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信谊联合等3家药企因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被处罚,体现医药行业反垄断执法力度加大,有助于重塑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1][4] 垄断事件详情 - 上海信谊联合与河南润弘、成都汇信在销售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时达成并实施“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分割销售市场”垄断协议,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患者和社会公共利益 [1]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责令3家药企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约2.23亿元罚款,对相关自然人处罚款50万元,首次追究达成垄断协议个人责任 [1] 药品情况 -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是常用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用于手术残留阻滞拮抗等,2016年被纳入国家首批急抢救示范药目录,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甲类药品 [2] - 2020 - 2023年,信谊联合、河南润弘和成都汇信为国内主要销售企业,其行为扭曲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2] 价格变化 - 2020年前,信谊联合、河南润弘、成都汇信全国各省挂网价格分别为3.56 - 6.8元/支、1.78 - 5.6元/支、1.68 - 3.68元/支 [3] - 2020年1月,三家在山东市场达成涨价协议,信谊联合、河南润弘、成都汇信挂网价格分别涨至71.5元/支、36元/支、35.8元/支,涨幅分别为9.51 - 19.08倍、5.43 - 20.31倍 [3] - 2020年3月,三家提高全国市场销售价格并划分市场,信谊联合多地挂网价提至71.5元/支,2023年8月下调 [4] - 第十批全国药品集采中,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中选价格最低降至0.56元/支,降幅超94% [4] 事件影响 - 彰显政府打击医药行业垄断决心,重塑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行业注重产品质量等方面竞争,促进良性竞争和优化整合 [4] - 强调企业合规经营重要性,促使医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完善反垄断合规制度 [5] 上海医药过往情况 - 信谊联合为上海医药旗下公司,近一个月因开发票问题被罚款62.57万元 [6] - 2017 - 2023年,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罚没约4.62亿元 [6] - 上海医药称已认识垄断行为负面影响,采取健全制度、风险排查、优化运营等举措 [6] 行业监管情况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查处医药领域案件7件,包括2件垄断协议案件、5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 [6] - 药品行业监管重点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 [7] - 2025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确认定标准和分析思路,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7] - 《反垄断指南》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
上海医药(601607)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下属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2025-03-21 17:31
业绩影响 - 信谊联合罚没款合计1.6580699169亿元[2] - 罚没款占营收比例0.06%,占净利润比例4.4%[4] 合规举措 - 主动报告信谊联合涉嫌垄断行为并配合调查[5] - 制定反垄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5] 发展策略 - 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6] - 优化运营模式,加大创新投入[7]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3-18 02:52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医药控股子公司上药新亚的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还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1][4][5] 药品基本情况 - 药品名称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剂型是注射剂,申请人为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原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80085,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2] - 规格为1.0g(按C??H??N?O?S?计),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 [4] 药品相关信息 - 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多种感染,由日本藤泽药业工业株式会社研发,1983年在美国上市 [2] - 2023年9月上药新亚就该药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向国家药监局提出申请并获受理,截至公告日公司针对该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人民币500万元 [2] - 截至公告日,中国境内该药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包括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 - 2024年该药品注射剂医院采购金额为人民币360,877万元 [3] 对上市公司影响 - 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医保支付及医疗机构采购等领域将获更大支持,有利于扩大该药品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后续产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积累经验 [4][5]
上海医药(601607)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2025-03-17 17:3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上药新亚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 - 截至公告日,该药品一致性评价已投入研发费用约500万元[2] 业绩总结 - 2024年该药品注射剂医院采购金额为360877万元[3] 未来展望 - 药品通过评价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4] - 药品可能因不确定因素销售不达预期[4]
上海医药: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多点赋能收入增长-20250317
平安证券· 2025-03-17 16: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8][6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医药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创新药与中药板块双轮驱动,商业板块稳定增长且创新业务成亮点,CSO业务潜力巨大,随着创新药管线逐步兑现、中药板块持续增长以及商业板块稳定发挥,未来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工商研投”一体,全产业链布局的医药商业龙头 1.1 深厚国资背景,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前身可追溯到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资委,截至2025年2月20日,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上实集团和上海上实直接和间接持有上海医药36.52%的股份,云南白药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7.95% [11][13] - 主营业务涵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聚焦七大治疗领域,常年生产约700个药品品种,20多种剂型,多个产品通过质量认证,在国内12个省市及海外建有生产基地,持续位列全国医药商业百强第二,拥有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商业渠道与零售网络,也是全国最大的药品、疫苗及器械进口平台 [16] 1.2 费用管控得当,业绩短期承压 - 业务分为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两大板块,2023年医药商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28.7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公司总收入的93.31%,医药工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2.57亿元,毛利率为58.5% [19] - 201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归母净利润受一次性特殊损益影响显著下滑,扣除非一次性因素后同比增长2.99%,2024年1 - 9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78% [21][22] - 毛利率从2019年的14.4%下降至2023年的12.0%,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2.40%,较2023年全年有所上升;销售费用率由2019年的6.9%下降至2023年的5.3%,2024Q1 - Q3销售费用率为4.5%,同比下降0.82pp,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22] 二、医药工业:创新药布局广阔、收并购助力中药板块,已成第二增长曲线 2.1 创新药与仿制药板块 - 2024年在全球制药企业TOP50位列第42位,在2023年中国化药企业TOP100中位列第3位,截至24年9月,处于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共有60项,其中创新药46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已为患者提供超750个品种的优质药品及健康产品,覆盖七大治疗领域 [26] - 2018 - 2023年研发投入从13.89亿元增长至26亿元,CAGR达13.4%,研发费用从10.6亿元增至22亿元,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总体呈上涨之势,过亿品种数量从2017年的28个增至2023年的48个 [31] 2.1.1 重点品种 - I001片是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等,2023年6月高血压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2024年4月重新提交资料后恢复审评,III期临床试验达主要研究终点,还在中国开展糖尿病肾病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开展溃疡性结肠炎II期临床试验 [33][34] - X842是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口服药物,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024年12月3日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有望打破抑酸市场PPI一家独大局面 [35] - I037是全球首创1类创新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2024年11月29日完成中国II期临床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出初步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已获美国FDA临床默示许可,市场潜力巨大 [36] - 培菲康是国内首创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多种疾病,历经20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微生态制品行业领军品牌 [37] 2.1.2 在研管线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处于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共60项,其中创新药46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改良型新药14项 [41] - 已有3款创新药和1款改良型新药成功上市,2024年12月X842获批上市,3项已提交pre - NDA或上市申请,4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 [41] 2.2 中药板块 2.2.1 品牌底蕴深厚,重点品种发力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旗下有8家主要直管中药企业,9个核心中药品牌,7家企业荣获“2023年中成药工业百强企业”称号,拥有六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42] - 2023年中药板块收入为98.17亿元,同比增长10.30%,占工业板块收入比例为37%,2024年上半年收入51.92亿元,占比提升至41%,持续推进大品种培育战略 [44] 2.2.2 收并购赋能中药品种销售 - 2025年1月1日拟以9.95亿元收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10%股权,交易完成后将合计持有60%股权并实施并表 [46] - 可突破区域壁垒,强化营销下沉;移植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模式,驱动产品升级;复用胆宁片海外注册经验,推动中药全球化布局 [46][47][48] 三、医药商业:分销稳定增收,CSO等新兴业务潜力无穷 3.1 核心支柱稳定发挥,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 医药商业板块是核心支柱,构建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庞大分销网络,拥有超2000家优质品牌药房,建设了300多个院内供应链服务(SPD)项目,为129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医药流通业务规模常年位居全国第二 [49] - 分销收入从2019年的1623.9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37.60亿元,零售收入在2023年达到91.11亿元,较2019年有所增长,2023年实现10.2%的同比增长 [49] 3.2 打造CSO领先品牌,带动商业板块增长 - 自2016年起与拜耳中国合作,截至2023年累计合作规模已突破10亿元,2023年CSO业务全年销售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约50%,与赛诺菲达成超50亿元战略合作 [53] - 2024年1 - 9月CSO业务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激增176.3%,开发“CSO一站式数字营销平台”,2023年CSO业务规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2020年的3倍,外资药企合约占比达90% [54] 3.3 创新药服务全国领先,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 致力于构建创新药物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自2018年整合康德乐业务以来,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总代理商和分销商,2023年引入29个进口总代品种,2024年前三季度引入13个,引入品种呈上升趋势 [55] 3.4 器械大健康稳步发展,提升全价值链服务能级 - 器械大健康业务近年来显著增长,2020 - 2023年业务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47亿元、341亿元、363亿元,2024年1 - 9月销售额约为326亿元,同比增长11.9% [58] - 积极探索器械、医美、健康食品等非药业务领域,与仁会生物、法国VIVACY公司合作,推动形体行业发展,助力优质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58] 四、盈利预测和估值评级 4.1 盈利预测 - 商业板块:预计分销板块24 - 26年收入增速10%/9%/9%,毛利率维持6.31%;零售板块预计24 - 26年收入增速5%/7%/7%,毛利率为10% [60] - 工业板块:预计24 - 26年收入增速7%/9%/10%,毛利率由于中药产品等高毛利率品种放量而提升至61% [60] 4.2 相对估值和评级 - 选取九州通、柳药集团、百洋医药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行业平均估值10倍PE,给予公司15倍PE,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56.08亿元,市值841.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2]
上海医药(601607):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多点赋能收入增长
平安证券· 2025-03-17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上海医药,给予“推荐”评级 [1][7][6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医药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创新药与中药板块双轮驱动,商业板块稳定增长,CSO业务潜力巨大,未来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工商研投”一体,全产业链布局的医药商业龙头 - 上海医药国资背景深厚,前身可追溯到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资委,主营业务涵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在国内12个省市及海外建有生产基地,位列全国医药商业百强第二 [10][12][15] - 公司业务分医药商业和工业两大板块,2023年商业板块收入2428.70亿元,占总收入93.31%,工业板块收入262.57亿元,毛利率58.5%;201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归母净利润受一次性特殊损益影响下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2.99%,2024年1 - 9月同比增长6.78%;毛利率受集采政策影响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上升,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18][20][21] 二、医药工业:创新药布局广阔、收并购助力中药板块,已成第二增长曲线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制药企业TOP50位列第42位,在中国化药企业TOP100中位列第3位;截至24年9月,新药管线60项,其中创新药46项;已提供超750个品种药品及健康产品,覆盖七大治疗领域;2018 - 2023年研发投入CAGR达13.4%,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总体上涨,过亿品种数量从28个增至48个 [25][29] - I001片是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高血压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还开展糖尿病肾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试验;X842是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2024年12月3日获批上市;I037是全球首创1类创新药,完成中国I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初步疗效;培菲康是国内首创微生态制剂,是中国微生态制品行业领军品牌 [31][33][34][35]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新药管线60项,其中创新药46项,改良型新药14项;已有4款创新药和1款改良型新药上市,2024年12月X842获批上市;3项已提交pre - NDA或上市申请,4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 [39]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旗下有8家主要直管中药企业、9个核心中药品牌,7家企业获“2023年中成药工业百强企业”称号,6个品牌为中华老字号;2023年中药板块收入98.17亿元,同比增长10.30%,2024年上半年占工业板块收入比例提升至41%;六大中药品种二次开发取得进展 [40][42][43] - 2025年拟9.95亿元收购上海和黄药业10%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股60%并实施并表;该公司核心产品包括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等,2023年净利润6.63亿元;收购可突破区域壁垒、复用经验驱动产品升级、嫁接国际化路径 [44] 三、医药商业:分销稳定增收,CSO等新兴业务潜力无穷 - 医药商业板块是核心支柱,分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拥有超2000家优质品牌药房,建设300多个院内供应链服务项目,为129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分销收入从2019年的1623.9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37.60亿元,零售收入2023年达91.11亿元,同比增长10.2% [47] - 上海医药自2016年与拜耳中国合作,截至2023年累计合作规模突破10亿元;2023年CSO业务销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约50%,与赛诺菲达成超50亿元战略合作;2024年1 - 9月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激增176.3%,开发“CSO一站式数字营销平台”,业务规模占总营收比例达2020年的3倍 [51][52] - 上海医药构建创新药物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2018年整合康德乐业务后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总代理商和分销商;2023年引入29个进口总代品种,2024年前三季度引入13个,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24年10月上药控股与武田中国签署新品合作协议 [53] - 器械大健康业务增长显著,2020 - 2023年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47亿元、341亿元、363亿元;公司探索器械、医美、健康食品等非药业务领域,与仁会生物、法国VIVACY公司合作;2024年1 - 9月销售额约326亿元,同比增长11.9% [56] 四、盈利预测和估值评级 - 商业板块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10%/9%/9%,毛利率6.31%/6.31%/6.31%,零售板块预计收入增速5%/7%/7%,毛利率10%/10%/10%;工业板块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7%/9%/10%,毛利率61%/61%/61% [59] - 选取九州通、柳药集团、百洋医药为可比公司,2025年行业平均估值10倍PE,给予上海医药15倍PE,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6.08亿元,市值841.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1]
上海医药(601607)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25年3月修订)
2025-03-13 20:01
公司历史 - 1993年10月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500万股,1994年3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1] - 1998年7月公司改名形成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1] - 2010年1月29日经批准,公司吸收合并其他公司并购买资产形成现公司[11] 股本结构 - 发行H股前公司总股本为1,992,643,338股,均为内资股[23] - 2011年公司获核准发行最多不超过664,214,446股H股,行使超额配售权则最多不超过763,846,613股[23] - H股发行完成并部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公司总股份2,688,910,538股,内资股1,923,016,618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765,893,920股[24] - 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总股份3,702,788,059股,内资股2,783,715,355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919,072,704股[24] 注册资本 - 首次H股发行前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992,643,338元,发行完成后增加到2,688,910,538元,截至2023年5月31日增加到3,702,788,059元[24] 股东权益与限制 -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34] - 公司董事、监事、总裁及其他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股份自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34] 股东大会 - 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1次,应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举行[60] -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公司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60] - 股东大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的1/2以上通过[85] - 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85] 董事会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外部董事6名,独立董事4名,外部董事应占董事会人数的1/2或以上,独立董事应占董事会人数的1/3或以上[111]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定期会议,大约每季1次,提前14日通知[122] 财报与分红 - 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4个月内报送年度财报,6个月结束2个月内报送半年度财报,3个月和9个月结束1个月内报送季度财报[168] - 公司每年公布两次财报,6个月结束60天内公布中期财报,年度结束120天内公布年度财报[169][170] -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提取10%列入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注册资本50%以上可不再提取[170] - 公司最近3年现金分红累计分配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74] 其他制度 - 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和人员职责经董事会批准,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178] - 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聘期1年,自本次股东年会结束起至下次结束止[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