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601988)
icon
搜索文档
银企“面对面” 融资“实打实”
搜狐财经· 2025-07-02 20:54
银企对接会概况 -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于7月1日举办质量融资增信银企对接会,旨在畅通政策传导渠道,精准服务企业融资需求,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吸引7家驻包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及20余家具有融资意向的优质企业代表参与 [1] 政策解读与金融服务 -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深度解读质量融资增信政策,系统阐释政策创新理念,涵盖企业参与基本条件、20项核心"质量要素清单"及多元化贷款渠道与申请流程 [3] - 7家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拥有质量荣誉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及服务方案,聚焦信用增信、流程优化、利率优惠等核心优势 [3] - 企业代表现场分享发展概况及具体融资需求,围绕融资难点与银行展开深入交流 [3] 对接成果与后续计划 - 自由对接环节中,银行团队现场解答企业咨询数10余项,通过一对一沟通精准收集有效融资需求信息 [5] - 后续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跟踪对接成果,动态掌握企业新需求与新问题,推动银企合作意向转化为实际信贷投放 [5] - 联动各旗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深化服务,扩大政策红利覆盖范围 [5]
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交行进入前十
金融时报· 2025-07-02 20:45
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连续第8年包揽榜单前四名 [1] - 2025年榜单前十名中,中资银行占据六席,包括招商银行(第8位)和交通银行(第9位) [1] - 前二十名中还有4家中资银行:邮储银行(第12位)、兴业银行(第14位)、中信银行(第18位)和浦发银行(第19位) [1] - 前五十名中新增5家中资银行:民生银行(第22位)、光大银行(第25位)、平安银行(第33位)、华夏银行(第47位)和北京银行(第49位),其中北京银行是唯一上榜城商行 [2] 中资银行表现分析 - 前二十名中资银行数量保持稳定,仅排名出现变化,显示头部效应凸显 [2] - 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复杂背景下,大型银行展现出更强经营韧性 [2] - 中资大型银行通过资本补充落地,全球竞争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2] 未来发展方向 - 中资银行需从夯实资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入手提升综合实力 [3] - 应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宗旨意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 需要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3] - 通过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3] - 打造多样化专业化产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3]
中国银行(601988) - H股公告-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7-02 18:45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83,622,276,395股,面值1元,法定/注册股本83,622,276,395元,本月无变动[1]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法定/注册股份较上月底增27,824,620,573股至238,590,135,419股,法定/注册股本增27,824,620,573元至238,590,135,419元[1] - 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优先股第三期法定/注册股份730,000,000股,面值100元,法定/注册股本73,000,000,000元,本月无变动[2] - 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优先股第四期法定/注册股份270,000,000股,面值100元,法定/注册股本27,000,000,000元,本月无变动[2] - 2025年6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422,212,411,814元[2] 已发行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83,622,276,395股,库存股0,已发行股份总数83,622,276,395股,本月无变动[4]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较上月底增27,824,620,573股至238,590,135,419股,库存股0,已发行股份总数238,590,135,419股[4] - 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优先股第三期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730,000,000股,库存股0,已发行股份总数730,000,000股,本月无变动[4] - 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优先股第四期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270,000,000股,库存股0,已发行股份总数270,000,000股,本月无变动[5] 优先股转换情况 - 境内优先股触发事件可强制转换,涉及金额73,000,000,000元和27,000,000,000元,可能发行股份数20,165,745,856股和7,458,563,535股,转换价3.62元[7] 发行A股情况 - 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证券代号601988 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 - 配售/认购新股价格5.93元人民币,事件发生于2025年6月17日,股东大会通过于2025年4月16日[1] - 本月增加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27,824,620,573股[1] - 本月增加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份)总额27,824,620,573股[1] - 本月增加/减少(-)库存股份总额0股[1]
中国银行(601988)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7-02 18:0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股票代码:601988 北京 二〇二五年七月十八日 中国银行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目 录 普通决议案 | 1、选举乔瓦尼•特里亚先生连任本行独立非执行董事 2 | | --- | | 特别决议案 | | 2、中国银行资本工具发行额度和发行安排 5 | | 3、中国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额度和发行安排 7 | | 4、中国银行变更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相应条款 9 |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会议资料中的"本行"或"中国银行"指中国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 1 中国银行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议案一 选举乔瓦尼•特里亚先生连任本行独立非执行董事 各位股东: 本行独立非执行董事乔瓦尼•特里亚先生的任期将于 2025 年 7 月届满。根 据本行《公司章程》,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 乔瓦尼•特里亚先生于任职期间,根据本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本行《公司章 程》的相关规定,参与决策提交董事会和专业委员会审议的重大事项,忠实勤勉、 专业高效地履行了董事的职责。 根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中国银行(601988)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2025-07-02 17:4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或"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 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一、 召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 股东大会类型和届次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证券代码:601988 证券简称:中国银行 公告编号:临 2025-054 (二) 股东大会召集人 本行董事会 (三) 投票方式 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 (四) 现场会议召开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召开的日期时间:2025 年 7 月 18 日 9 点 30 分 召开地点: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 1 号中国银行总行大 厦 (五) 网络投票的系统、起止日期和投票时间 1 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的投 票时间为股东大会召开当日的交易时间段,即 9:15-9:25,9:30-11:30, 13:00-15:00;通过互联网投票平台的投票时间为股东大会召开当日的 9:15-15:00。 (六) 融资融券、转融通、约定购回业务账户和沪股通投资者的投票 ...
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四大行连续8年位居前四强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17:38
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连续8年稳居全球银行排行榜前四位 [1] -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分别位列第五、六、七位 [1] - 招商银行排名从第十位升至第八位 同比增长11.3% 成为前30强中增幅最高者 [1] - 交通银行位居第九位 美国富国银行从第八位跌至第十位 [1] 中资银行表现 - 6家中资银行进入榜单前十 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进入全球前二十强 排名分别为第12、14、18、19位 [1] - 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进入全球前五十强 排名分别为第22、25、33、47、49位 [2] - 北京银行排名上升两位 是唯一进入前五十的城商行 [2] - 宁波银行位居第72位 较上年提升8位 南京银行位居第86位 较上年提升5位 [2] 行业趋势 - 中资银行在全球1000强排名中呈现稳定以及占比持续扩大的趋势 [2] - 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2] - 英国《银行家》杂志自1970年开始发布该榜单 被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权威标尺 [2]
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四大行连续8年位居前四强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17:32
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连续8年稳居全球银行排行榜前四位 [1] -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分别位列第五、第六、第七位 [1] - 招商银行排名从第十升至第八位,同比增长11.3%,成为前30强中增幅最高者 [1] - 交通银行排名第九位,富国银行从第八位跌至第十位 [1] 中资银行表现 - 6家中资银行进入榜单前十,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进入前二十强,分别排名第12、14、18、19位 [1] - 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进入前五十强,排名分别为第22、25、33、47位 [1] - 北京银行排名上升两位,是唯一进入前五十的城商行 [2] - 宁波银行排名第72位,较上年提升8位;南京银行排名第86位,较上年提升5位 [2] 行业趋势 - 中资银行在全球1000强排名中呈现稳定且占比持续扩大的趋势,全球金融体系地位愈发重要 [2] - 英国《银行家》杂志自1970年起发布该榜单,基于一级资本等关键指标,被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权威标尺 [2]
全球经济动能趋弱,中行展望:银行业盈利看重新兴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4:25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 - 2025年二季度美国推出"对等关税"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导致全球贸易波动加剧,经济增长动能走弱[2] - 美国二季度消费市场扩张放缓,欧元区4月出口同比下降1.4%,日本外需疲软,东盟五国受关税冲击较大[2] - 2025年三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高,需求转弱或缓解通胀压力,美元指数趋弱但美债收益率可能抬升[3] 中国经济表现与政策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实施逆周期调控政策,内需稳定出口超预期,但二季度经济景气度因外部冲击和房地产转弱回落[3] - 宏观政策需加力提效,重点推动需求侧政策落地并储备增量政策,以内部确定性增长应对外部不确定性[3]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2024年以来新高,主因以旧换新政策和"618"消费前置效应[10] 银行业发展动态 - 2025年二季度全球银行业经营承压但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支撑盈利增长,资产质量分化[4] - 美国银行业一季度净利润707亿美元(同比+9.3%),欧元区514.7亿美元(+0.8%),日本270.7亿美元(+29.6%)[5] - 中国银行业聚焦科技金融,国有大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增幅预计超20%,完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7] 稳定币发展趋势 - 香港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的司法管辖区,国内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京东布局稳定币[8] - 稳定币应用或冲击美元地位,发展中国家发展CBDC旨在推进去美元化,可能影响美债市场及美联储政策[8] - 中国可渐进推进人民币稳定币,先在离岸市场应用于贸易支付再扩展至金融投资,需警惕洗钱等风险[9] 消费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中国消费预计以稳为主,服务消费增速持续高于商品消费,假期增多或进一步支撑增长[10]
15家深圳银行“含绿量”大比拼,哪家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9:50
深圳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 深圳提出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目标三周年,银行业"含绿量"持续提升,29家银行完成2024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绿色贷款余额1.27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2] - 根据《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资产规模五百亿元以上的银行需在每年6月30日前披露环境信息 [3] 绿色贷款规模与增速 - 四大国有银行深圳分行绿色贷款余额均突破1000亿元:中行1566.83亿元(增速14.78%)、工行1466亿元(28.6%)、建行1163亿元(38%)、农行1077.52亿元(14.74%)[5] -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深圳分行以317亿元居首,中信银行(168.58亿元)和光大银行(219.39亿元)分别实现82.83%和64.64%的高增速 [5]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绿色贷款规模下降39%至157.09亿元,主要因节能环保产业投放减少 [6] -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深圳分行绿色贷款余额101.75亿元(增速26.94%),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下降18.85%和19.65% [6] 绿色贷款占比与投向 - 四大行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均超10%,中行以16.94%最高 [5] - 光大银行绿色贷款表内占比达17.03%,兴业银行占比仅6.41% [5][8] - 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 [1][5] 治理架构与专营机构 - 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总-分-支"三级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国有大行由对公或风险管理部门行领导牵头,股份制银行多由行长直接挂帅 [9] - 深圳建行拥有两家绿色专营机构(大鹏支行185.28亿元、福田支行111.75亿元),中行设立3家绿色金融机构 [10] - 民生银行五洲支行绿色融资占比57.49%,浦发银行坪山支行绿色信贷21.23亿元 [10] - 深圳全市已有23家绿色金融机构获得资质认定 [11] 政策支持与创新 - 深圳首创数字化企业碳账户和"降碳贷"信贷模式,落地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债券 [11] - 2025年3月出台的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提出19条措施,明确支持"碳达峰"路径 [11]
微观流动性监测,银行大规模定增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石油石化、非银金融、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国防军工、钢铁 - **公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偏股型公募基金**:新发表现良好,本期新发份额 296.6 亿元,较上一期增长 17%,最近一周新发规模 257 亿元处于过去三年 98 分位数,但近期发行规模仍处低位,5 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回落,6 月预计延续震荡,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1][3][4] - **北向资金**:截至 6 月 22 日,成交额占比小幅回落,活跃度下降,成交活跃度处阶段性低位,因美股反弹使部分资金回流,新兴外资对新兴市场持谨慎态度,本周成交额较上期分别上升 22.19%和下降 15%,单周成交额占比为 12%[1][5] - **两融资金**:截至 6 月 22 日,两融余额占比小幅下降,净流入较前期减少 30%,市场投资情绪不高,交易额占比处于阶段性低位但仍有修复空间,净流入集中于下游消费和上游原料支持服务板块,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石油石化行业净流入居前,非银金融、机械设备、电子行业净流出居前,融资余额为 1.79556 万亿元,融券余额为 115 亿元,占全 A 流动市值比例为 2.3%,两融交易额占全 A 交易额 8.7%,本期净流入 50 亿元[1][5] - **存量股票型 ETF**:本期净申购额收窄,科创板 50ETF、白酒 ETF、中证 500ETF 及国联半导体 ETF 净申购领先,消费类、创业板及信息技术创业板 ETF 净赎回领先,本期净申购额为 -28 亿元,相比上一期 -85 亿元明显收窄[1][6] - **IPO 融资**:未来两周 IPO 规模预计 26.5 亿元,本期股权融资规模大幅上升至 4300 亿元,主要受益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的大规模增发,募资金额分别为 1650 亿、1200 亿和 1300 亿元[1][6][7] - **产业资本**:本期净减持 85.75 亿元,集中在中邮制造和支持服务板块,机械设备、电子及基础化工行业净减持领先,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及钢铁行业出现小幅增持,期限售解禁市值 1078 亿,相比上一期 411 亿上升 162.85%,未来两周预计解禁 1335 亿,国防军工解禁压力最大预计 200 亿[2][8] - **南向资金**:本期净流入 290 亿,相比上一期 394 亿环比减少 26%,5 月底起持续净流入,市场情绪逐步修复,因伊以冲突缓和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处于低位水平,2024 年 9 - 12 月有阶段性发行潮,近期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仍低[4] - 从 2022 年以来的周度分位数看,偏股型公募基金最近两周分别为 7%和 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