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合计1.07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万亿元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99.08亿元、2573.60亿元和2208.59亿元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3.03% [1]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5737.02亿元和5508.76亿元 [1]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9%至4912.04亿元,增幅最大 [1]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位居第一,达11.83%,农业银行增速为11.33%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资产总额排名前三,分别达52.81万亿元、48.14万亿元、45.37万亿元 [2] - 六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34%,其中五家较2024年末下降 [2]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26%,降幅最大 [2]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 [2]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 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增加超4万亿元 [3]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量突破万亿元 [3] - 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9% [3] - 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 [3] - 交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3] - 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7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5万亿元,年内累计投放金额均超1万亿元 [3]
六大行交出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答卷”,净息差收窄仍是核心压力
北京商报· 2025-10-30 23:55
整体业绩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合计营收达27205.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10723.43亿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1][3] - 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3] - 建设银行营收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农业银行营收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3] -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912.04亿元、2650.8亿元、1996.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6.6亿元、765.62亿元、699.94亿元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银行信贷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为业绩增长提供基础支撑 [1][4] - 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拓宽了业绩增长空间 [1][4] 净息差表现与压力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同比大幅下降21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同比下降8个基点,降幅最小 [5][6][7] - 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36%,同比下降16个基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26%,同比均下降15个基点 [7] - 净息差收窄主要受资产端LPR下行导致贷款收益率承压,以及负债端存款成本刚性难降的双重影响 [1][7] 净息差趋势与应对 - 净息差降幅已呈现逐步收窄趋势,存款利率下调对负债成本的降低作用正逐步显现,建设银行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4个基点 [1][8] - 银行通过提升定价管理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措施努力使净息差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 [8] - 净息差收窄趋势将推动银行业盈利模式从传统的“规模驱动、息差依赖”向“综合化、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型 [8][9] 长期转型方向与策略 - 银行需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依赖,加速布局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提升轻资本业务收入占比 [8][9] - 具体策略包括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强化科创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布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压降高成本负债、深化数字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 [9]
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六大行,“交卷”
上海证券报· 2025-10-30 23:47
资产规模增长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扩表增速,工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8%,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均超过10% [1] - 农业银行凭借股价持续上涨,截至10月30日总市值达到2.74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位居市值榜首 [1]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由负转正 [1]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在六大行中增速最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8%、1.9%、0.98%、0.33%、0.62% [2] - 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部分原因包括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8%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 [2] - 六大行营收均实现正增长,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69%为最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17%、1.97%、1.82%、1.80%、0.82% [2] 净息差水平 - 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最高,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6%、1.30%、1.28%、1.26%、1.20% [3] - 建设银行管理层表示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中的领先水平 [3] 资产质量与股东回报 - 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且不良有所改善,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4%保持最优,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4%、1.27%、1.26%、1.33%、1.32% [4] - 交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较上季末有所下降 [4] - 六大行拟进行中期分红,合计派息金额达2046.57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拟每10股派息分别为1.414元、1.858元、1.563元、1.230元、1.195元、1.094元 [4]
工行、农行、建行、中行,最新业绩!
券商中国· 2025-10-30 23:38
具体来看,截至10月30日收盘,农行、工行、建行、中行的总市值分别为2.74万亿元、2.59万亿元、1.92万亿元和1.69万亿元。 10月30日,四大国有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悉数出炉。 | | 总资产 | | 营收 | | 净利润 | | | --- | --- | --- | --- | --- | --- | --- | | | 规模(万亿元) | 增速(较上年末) | 规模(亿元) | 増速 | 规模(亿元) | 增速 | | 工商银行 | 52.81 | 8.18% | 6400.28 | 2.17% | 2718.82 | 0.52% | | 农业银行 | 48.14 | 11.33% | 5508.76 | 1.97% | 2223.23 | 3.28% | | 建设银行 | 45.37 | 11.83% | 5737.02 | 0.82% | 2584.46 | 0.52% | | 中国银行 | 37.55 | 7.10% | 4912.04 | 2.69% | 1895.89 | 1.12% | 工行、农行新增贷款超2万亿元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工行仍位居四大行首位,截至今年9月末,工行资产 ...
营收、净利“双增”,四大行三季报出炉!工行、农行新增贷款超2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10-30 23:12
资产规模与增长 -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位居四大行之首,达52.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8% [1][2]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增速领先,分别增长11.33%和11.83%,总资产达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 [1][2] - 中国银行总资产为37.55万亿元,增速为7.10% [1][2] 贷款投放与结构 - 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均超2万亿元,分别为20813.87亿元(增长8.36%)和20797.00亿元(增长7.33%)[2] - 贷款重点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领域等,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率先突破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 [3]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10.90万亿元,增速10.57%,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达5.89万亿元和4.66万亿元,增速超18% [3] 经营业绩 - 四大行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正增长,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为2.69%,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为3.28% [1][6] - 利息净收入普遍下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下降0.70%、2.40%、3.00%、3.04% [7] - 非利息收入成为重要拉动因素,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均超11%,分别达11.3%、13.95%、16.2% [9]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 - 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中国银行不良率最低为1.24%,农业银行下降幅度最大为0.03个百分点 [6]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95.08%,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2.3个百分点至235.05% [6][7] 市值表现 - 年初至今四大行A股股价均上涨,农业银行涨幅最高达57.72%,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上涨18.05%、10.06%、7.12% [3] - 农业银行总市值在全球银行业中跃居第二,达2.74万亿元,仅次于摩根大通 [3][4] 未来展望与经营策略 - 建设银行管理层指出,存款利率下调对降低负债成本的作用正逐渐显现,预计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 [8] - 银行积极拓展非息收入,建设银行通过扩大客户基础,财富管理客户数保持两位数增长,结算业务收入增加 [10]
营收、净利“双增”,四大行三季报出炉!工行、农行新增贷款超2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10-30 23:05
核心业绩表现 - 四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7] 其中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69%至4912.04亿元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28%至2223.23亿元[2][8] -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 达52.81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18%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增速均超11% 分别达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2][4] - 净利润方面 工商银行规模最高为2718.82亿元 但增速仅为0.52% 建设银行净利润2584.46亿元 增速0.52% 中国银行净利润1895.89亿元 增速1.12%[2] 资产与贷款投放 - 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均超2万亿元 农行新增20813.87亿元(增长8.36%) 工行新增20797.00亿元(增长7.33%)[3][4]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分别为1.84万亿元和1.76万亿元[4] - 贷款重点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领域等 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突破5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4.2万亿元 科技型企业贷款超2.7万亿元[5]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10.90万亿元 新增10417亿元 增速10.57%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5.89万亿元和4.66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8.38%和20.11%[5] 收入结构变化 - 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均同比下降 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4734.16亿元(降0.70%) 农业银行4273.08亿元(降2.40%) 建设银行4276.06亿元(降3.00%) 中国银行3257.92亿元(降3.04%)[9][10] - 非利息收入显著增长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666.12亿元(增11.3%) 建设银行1460.96亿元(增13.95%) 中国银行1654.12亿元(增16.2%)[12] 非息收入成为拉动业绩增长重要因素[11] - 建设银行通过扩大客户基础促进中收增长 财富管理客户数保持两位数增长 快捷支付绑卡客户近4.9亿 单位人民币正常结算账户较上年末增加近100万户[13] 资产质量与市值表现 - 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 中国银行不良率最低为1.24%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295.08% 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上升2.3个百分点至235.05%[8][9] - 农业银行A股股价年初至今上涨57.72% 总市值2.74万亿元 在全球银行业市值排名中跃居第二位 工商银行总市值2.59万亿元 建设银行1.92万亿元 中国银行1.69万亿元[5][6] - 工商银行A股市值2.11万亿元 H股市值4789亿元 建设银行H股市值占比高 达1.72万亿元 A股市值1957亿元[6]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截至9月底近230家北京企业在港上市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21:13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截至9月底近230家北京企业在港上市 中新网香港10月30日电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京港金融合作论坛"在北京主会场和香港分会 场同步举行。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论坛上介绍京港合作成果,指出截至今年9月 底,近230家北京企业在港上市,总市值近13万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市值约四分之一,累计融资超过 3万亿港元。 黄天佑表示,北京拥有大量优质创科企业,香港是连接中外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两地齐心协力,必将 助力国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并展现更大的价值。 许正宇称,京港两地优势互补,合作潜力无限,将共同为国家金融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10月30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京港金融合作论坛"在北京主会场和香港分会场同步举 行。图为香港特区政府财经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再添新举措 中行上海市分行推动设立上海首个酒店、商超退付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0 21:03
近日,中行上海市分行率先在上海大酒店设立上海首个酒店类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在平型关路大润发 推出商超类"即买即退"服务点,进一步拓宽境外旅客"随买随退"的办理渠道。 转自:新华财经 第八届进博会即将召开。作为进博会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持续聚焦"场景多元化",不断扩 大"即买即退"服务覆盖范围,让优质支付体验成为吸引和留住国际游客的重要一环,使每位来宾在机 场、酒店、景区、商超等各个环节都能感受到便利、舒适与惊喜。(邓侃) 作为服务欧美、日韩及港澳地区客群多年的老字号酒店,上海大酒店具备成熟的多语种接待能力与国际 化服务经验。一踏入上海大酒店,入口处中行上海市分行设立的"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的标识十分醒 目。境外宾客在参与进博洽谈或城市观光后,返回酒店即可轻松办理退税,实现"住、购、退"一站式无 缝衔接,以金融服务的温度提升上海城市形象。 编辑:李一帆 自我国对韩国实施普通护照免签政策以来,赴华韩国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距离人民广场约4公里,位于 平型关路的大润发超市,正成为韩国社交平台上备受推崇的打卡点,也是中行上海市分行依托商超退税 服务场景,拓展境外宾客"即买即退"服务的又一重要渠道。后续,商超类"即 ...
国有六大行,三季报出炉
财联社· 2025-10-30 20:09
今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六大国有行纷纷披露了三季报。 工商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8.86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1018.05亿元,同比增长3.29%。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6109.68亿元,同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农业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收为1809.81亿元,同比增长4.30%;归母净利润为813.49亿元,同比增长3.66%。 前三季度营收为5507.74亿 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为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2.01亿元,同比增长0.5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0.69亿元,同比增长5.09%。 前三季度 实现营业收入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76.6亿元,同比增长1.08%。 建设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收为1794.29亿元,同比下降1.98%;净利润为958.08亿元,同比增长4.06%。 前三季度营收为5737.02亿元, 同比增长0.82%;净利润为2584.46亿元,同比增长0. ...
多家银行调整黄金积存金购买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9:35
黄金市场近期波动 - 现货黄金价格进入高频震荡阶段,在短短十来个交易日内从最高价4381.11美元/盎司最低跌至3886.3美元/盎司,最大波动幅度接近500美元/盎司,随后价格重回3900美元上方 [1] 银行积存金业务规则调整 - 交通银行自2025年10月27日起调整“贵金属钱包积存计划”起点金额为“随金价浮动”方式,投资者设置的积存金额需大于等于实时金价且为100元整数倍,例如实时金价1010元/克时最低金额需为1100元 [3] - 农业银行在去年9月已率先将“存金通2号”的购买起点调整为随金价浮动方式,交易递增单位维持10元不变 [3] - 兴业银行自10月21日起将按金额购买的积存金业务起点由1000元调整为1200元,按重量购买起点1克不变 [4] - 平安银行自2025年10月24日起将平安金积存业务定投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 [4] - 中国银行自10月15日起将积存金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4] - 工商银行自10月13日起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 [5] - 宁波银行自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调整为1000元 [5] - 银行调整机制的原因为金价波动加剧,固定门槛模式存在滞后性,浮动机制能更好匹配市场变化并给予投资者灵活性 [3]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 - 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同比增长5%至1313吨,创下历年三季度需求新高 [7] - 在创纪录的高金价环境下,本季度黄金需求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7] - 全球投资需求同比增长逾一倍至364吨,主要得益于西方投资者对黄金ETF的需求大增 [7] - 全球黄金ETF本季度流入95吨,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季度正增长 [7] - 金条和金币需求下降9%至269吨,但年初至今需求总量达859吨,仍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774吨 [7] - 三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需求达186吨,年初至今购金总量为694吨,与2022年同期持平 [8] - 金饰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2%至459吨,但其价值总额同比上升13%至360多亿美元,反映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轻量化产品 [8] - 科技用金需求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同比增长7%至83吨 [8] - 黄金供应总量同比增长5%,其中金矿产量达989.8吨同比增长6%,回收金为323吨同比增长11% [8] - 市场分析认为黄金前景乐观,美元走弱、普遍降息预期及滞胀风险可能进一步支撑黄金投资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