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览,三个关键变量
2025-08-25 09:3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银行业[1][2][5] * 涉及的公司包括中国内地主要上市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H股和A股[29][31][33] * 报告特别提及并推荐香港交易所(HKEX,0388 HK)和中银香港(BOCHK,2388 HK)[2][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2Q25业绩展望** * 预计覆盖的内地银行2Q25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较1Q25改善[2][5][6] * 驱动因素包括净息差(NIM)压缩幅度小于预期、稳定的信贷成本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2][5] * 投资收益、运营费用控制和手续费收入增长是推动利润增长的关键差异化因素[2][5] **六大关键趋势(三正面、一负面、两混合)** * **净息差(NIM):轻微正面** NIM压缩在2Q25可能放缓 得益于持续存款重新定价以及2025年5月额外的5-25个基点的存款利率下调 这部分抵消了当季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下降[5][7][9] * **手续费收入:轻微正面** 手续费收入增长在2Q25可能改善 源于有韧性的对公业务和财富相关费用 但消费和信用卡业务敞口较大的银行可能面临阻力[5][10][11] * **投资收益:正面** 投资收益在2Q25较1Q25可能改善 银行可能因利率下降而录得按市值计价的收益 2024年 投资收益占覆盖银行收入的3%至16%[5][17][18] * **成本控制:混合** 鉴于收入压力 银行可能加大力度削减员工可变薪酬和行政管理费用 从过往记录看 招商银行(CMB)和光大银行(CEB)在2021-24年的成本管理方面优于同行[5][23][24] * **贷款增长:负面** 整体贷款需求前景依然疲软 受企业和零售拖累 部分银行继续降低消费贷款组合风险 国有大行表现可能优于股份制银行[5][19][20][25][26] * **资产质量:混合** 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NPL)可能保持稳定 但零售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可能上升 部分银行可能加速不良债务处置和核销 这将改善不良贷款覆盖率[5][21][22][27][28] **投资偏好** * 在中国内地金融股中 相对于银行更偏好券商和保险股[2][5] * 在香港金融股中 喜欢香港交易所(HKEX)和中银香港(BOCHK) 均给予买入评级[2][34] * 南向资金流入可能继续支撑银行及非银金融股的股价[2] **2025全年展望与风险** * 大多数银行将维持2025年正净利润增长的目标[5] * 资本注入带来的每股收益(EPS)稀释影响将在3Q25开始显现[2] * 香港交易所的下行风险包括日均成交额(ADT)跌幅超预期、严重经济衰退、战略执行失败、投资表现不及预期、南向通人民币计价及股息税政策令人失望、技术系统故障及网络安全风险等[34] * 中银香港的下行风险包括因宏观环境不利导致贷款增长慢于预期、香港房地产敞口导致信贷成本超预期、运营影响和投资意愿下降压制财富管理收入[34] 其他重要内容 **消费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家庭消费和投资意愿在2Q25降低 更多受访者偏好增加储蓄[14][15] **银行间分化** * 不同规模银行的贷款增长进一步分化[19][20] * 1Q25有半数覆盖银行的运营费用出现负增长[23][24] **估值与评级** * 报告列出了覆盖的所有中国内地银行H股及A股的评级、目标货币和当前股价(截至2025年8月18日)[33] * 对香港交易所(HKEX)采用三阶段股利贴现模型(DDM)进行估值 目标价515港元 潜在上行空间17.2%[34] * 对中银香港(BOCHK)采用戈登增长模型(GGM)进行估值 目标价43.30港元 潜在上行空间20.2%[34]
中国银行:区域银行间的竞争
2025-08-25 09:38
中国银行业股票研究报告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银行业 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2] * 重点覆盖公司包括杭州银行(BoHZ) 成都银行(BoCD) 江苏银行(BoJS) 宁波银行(BoNB) 南京银行(BoNJ) 苏州银行(BoSZ) 上海银行(BoSH) 北京银行(BoBJ) 平安银行(PAB) 兴业银行(INDB) 浦发银行(SPDB)[14][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表现与展望 * 过去60个交易日中国银行指数上涨3.9%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7.4% 行业表现不佳主要因投资者担忧利率折扣政策会损害银行净息差(NIM)[3] * 市场反应过度 政策旨在平衡银行净息差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3] * 预计行业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更高 依据包括债券市场表现环比改善带动其他非利息收入复苏 贷款重定价主要在一季度完成 以及部分地区抵押贷款净增长推动贷款增长[4]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头部城商行净息差将企稳 因负债成本下降[4] * 将市场风险溢价从6%下调至4.75% 导致覆盖的大部分银行目标价上调[15] 投资偏好与推荐逻辑 * 看好高质量城市商业银行 因其在行业新一轮重估中脱颖而出[3] * 偏好杭州银行 成都银行和江苏银行(均给予买入评级) 推荐理由包括所在地杠杆率较低 负债成本显著下降具有逆周期防御性净息差 以及政府贷款和高科技行业风险敞口较高能维持贷款增长[6] * 将成都银行和兴业银行评级从持有上调为买入[9] * 高质量区域银行享有快速增长 是实现超额回报的配置选择[13] * 中国银行业未来几年信贷增长将由企业信贷需求驱动 因房价持续下跌收缩了家庭财富并削弱零售信贷需求[13] 财务预测与估值调整 * 对覆盖的大部分银行调整2025-27年预测:上调净利息收入预测因净息差可能随存款成本下降而企稳 下调非利息收入预测因担忧今年投资收益可能显著收缩 下调运营费用预测因应用AI降本增效 根据资产质量调整减值损失预测[5] * 杭州银行目标价从21.10元上调至25.00元 成都银行目标价从17.00元上调至26.70元 江苏银行目标价从13.80元上调至15.00元[14] * 具体预测变化:平安银行2025e净利润预测下调1.53% 宁波银行下调6.68% 杭州银行下调0.98% 成都银行下调3.30% 北京银行下调3.31% 平安银行下调4.94% 浦发银行上调2.68%[14] 区域经济与银行关系 * 银行信贷增长潜力和可持续性依赖于当地经济韧性和产业结构[28] * 江苏和浙江等覆盖银行所在省份GDP在全国排名靠前(江苏第2 浙江第4 四川第5) 且2024年GDP增长分别排名第3 第11和第8 显示强大区域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增长潜力[23] * 江苏是无可争议的"六边形战士":基础设施投资全国领先 拥有丰富的大型项目(投资超10亿元)管道 高科技出口聚焦机电产品 贸易结构向"一带一路"和东盟国家倾斜以缓解与欧美贸易冲突的负面影响 2024年债务化解额度较高且地方融资平台退出比例较大 债务覆盖能力较强 以及强大的制造能力 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 苏北产业升级和迁移驱动的经济增长[24] * 浙江高度市场化经济 地方政府将政府信用与科技创新充分结合 鼓励新兴科技产业 带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领域的繁荣[25] 债务化解与资产质量 * 2024年国务院推出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债务政策 包括2万亿元特殊债券置换隐性债务 8000亿元特殊追加债券和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需要债务化解的重点省份[38] * 江苏省债务化解额度全国排名第二 直接导致其基础设施投资自2024年四季度加速复苏(同比增长12.8% 较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快2.7个百分点) 推动全省投资增长 也是对江苏城商行贷款增长的关键重要支撑[38] * 浙江和江苏2024年债务与GDP比率分别为30.3%(同比+3.5ppt)和20.6%(同比+3.2ppt) 远低于44.6%的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阈值 债务与财政能力比率分别为96%和81% 低于24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接受的阈值范围[49] * 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的资产质量在覆盖银行乃至全国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和第二 参考指标包括不良贷款形成比率 逾期比率和不良贷款偏差(即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率)[82][84][85][86] 其他重要内容 监管政策影响 * 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通过费用联动 基准约束和长周期考核等措施重塑行业环境[10] * 预计公募基金产品未来将更多配置中国金融板块 因它们追求相对于各自基准更好的回报 国内公募产品中中国银行 券商和保险公司的持仓比例远低于它们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显著权重[10] * 金融板块在沪深300指数中权重较高但公募基金配置水平明显较低:中国银行15.4% 中国券商7.0% 中国保险4.5%[11] 具体银行分析 * 杭州银行:持续高信贷增长 由政信贷款 科技创新和 robust 地方民营经济驱动 负债成本显著下降和防御性净息差因资产端强劲的贷款结构 严格风险控制和领先的资产质量 充足拨备 可转换债转股后可持续高ROE和改善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进一步推动业务增长[13] * 成都银行和江苏银行:受益于政信贷款增长和强大的城市更新项目管道 专注于高回报的小微企业贷款 加强与对利率敏感度较低的高科技和绿色企业合作以提高回报和优化资产质量 江苏银行积极降低存款利率 加上近期大量长期存款到期后存款利率下降 将进一步支撑其净息差 江苏的财富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成都的新移民大多是高净值人士 为零售银行业务提供充足客户来源 成都产业升级吸引新兴产业 支持成都银行公司贷款增长[16] * 兴业银行:升级至买入评级 因福建基础设施和工业繁荣复苏以及低杠杆率支持当地银行政信贷款增长 资产质量风险已基本消除 sequentially 降低的不良贷款形成比率 低估值 高股息收益率 以及当前低持仓水平和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显著权重可能带来未来公募基金产品中的更高仓位[16] 风险因素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财富管理品牌建设慢于预期 宏观经济放缓 主要股东减持(杭州银行) 政府相关业务资产价格超预期下跌 政府领域资产恶化 零售贷款不良率升高(成都银行) NIM超预期下降 地方经济增长放缓 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江苏银行) 贷款需求低于预期 宏观因素导致国际结算业务低于预期 市场状况导致投资收入低于预期 消费金融贷款资产质量快速恶化(宁波银行) 净利差复苏慢于预期 资本充足率恶化快于预期(南京银行) 承销市场持续价格竞争 银行间不利新规 银行间融资来源更昂贵(兴业银行) 净利润增长弱于预期 NIM下降超预期 资产质量恶化快于预期(上海银行) 地方经济放缓 零售贷款有效需求弱于预期 企业从苏州撤出而本地企业增长无法填补缺口(苏州银行) NIM改善不及预期 信贷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长不及预期 创新科技公司贷款资产恶化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快于预期(浦发银行) 对大公司客户放贷超预期 投资回报超预期 理财产品发行快速复苏 潜在扩张和产品创新带来的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信贷风险 违规(平安银行) 净利润增长弱于预期 NIM复苏慢于预期 不良率好于预期 净利润增长弱于预期 NIM复苏慢于预期 环渤海地区不良资产减少慢于预期(北京银行)[19][20][21]
中国银行 2025 年下半年展望:收益率压缩反弹以重拾动量
2025-08-25 09:3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银行业 包括A股和H股上市银行[2][5][9] * 具体公司包括国有大行(ABC BOC CCB ICBC PSBC BoCom) 股份制银行(Citic CMB MSB Industrial EB SPD PAB HXB)及城商行[6][41][57][6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展望与投资主题** * 看好中国银行业 预计2025年下半年营收和利润增长将较上半年改善 主要驱动因素为净息差(NIM)企稳 手续费收入温和复苏(财富业务驱动)以及信贷成本稳定[2][5][12] * 宏观环境更具挑战性 不支持大规模轮动至成长股 充裕流动性和弱宏观背景继续利好资金配置于高股息股票(yield stocks)[2][5][12] * 基于2025年预测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Y CGB)的利差压缩分析 A/H股银行平均存在15%/8%的股价上行潜力 对南向保险投资者而言 H股潜在上行空间可达约35%[5][10][36][37] * 自2025年7月以来 MSCI中国银行指数和沪深300银行指数分别跑输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11和10个百分点 但认为这不是银行股评级下调的开始[2][9] **财务业绩预测** * 预计行业2025年下半年营收增长改善至+2%(对比2025年上半年-1%和2024年全年-1%)[5] * 预计净息差收缩幅度将放缓 因降息周期接近尾声(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还有1-2次降息) 定期存款重定价的滞后效应将有助于NIM环比稳定[5][12][88] * 预计手续费收入增长将改善 得益于低基数和投资情绪改善 A股日均成交额(ADT)和融资余额(Rmb2.0trn)走强[12][96][101][102] * 资产质量方面 不良贷款生成率(NPL formation ratio)可能因宏观增长放缓和“反内卷”政策影响而上升 但减值拨备可能保持稳定 部分原因是拨备释放和银行加强坏账回收力度[5][1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5%(对比2025年上半年-1%)[78] **个股评级调整与理由** * **上调交行A/H股(BoCom-A/H)至增持(OW)**:因其资本市场相关手续费收入占比更高(2024年占比第二高) NIM韧性更强(预计在国有行中表现最好) 股息率具吸引力(A/H股为4.6%/5.4%) 即使完成注资后股本稀释19% 股息利差压缩分析显示A/H股有23%/16%股价上行空间[5][41][46][48][49] * **上调平安银行(PAB-A)至中性(Neutral)**:因其零售业务重组接近完成 不良贷款生成率下降速度快于同行 拨备覆盖率(NPL coverage ratio)高(1Q25为236.5% 股份制银行中第二) 消费贷款 exposure 高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 股息率(5.0%)在覆盖的A股银行中第二高[5][57][58][59][64] * **下调农行A股(ABC-A)至中性(Neutral)**:因其2025年预测股息率(3.7%)在五大行中最低 一级资本(CET1)缓冲在五大行中最低(2025年预测缓冲288bps) 预计2026年进行资本筹集可能导致每股股息(DPS)进一步稀释(预计股本稀释导致2026年预测EPS和DPS下降8.3%)[5][67][68][70][73][76]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关键下行风险:“反内卷”运动导致不良贷款生成率上升[12] * 关键上行风险:2025年下半年出台刺激政策[12] * 关税不确定性对银行对公资产质量影响有限 但中美关税休战延长90天预计将缓解资产质量压力[116] * 零售不良贷款比率可能继续恶化 但恶化速度可能放缓[116] **资本与股息** * 部分国有大行(BOC CCB BoCom PSBC)已在2025年完成资本筹集 预计ABC和ICBC可能在2026年进行资本筹集[73][76] * 覆盖的A股银行2025年预测平均股息率约为4.3% 分别高于3年期定存利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300/260/240个基点[5] * 家庭资产配置可能从存款转向股票 因此偏好存款业务强的银行[2] **首选推荐** * A股首选:招商银行(CMB-A) 因其股息率(4.7%)高于国有行平均(4.1%) 对资本市场相关费用的营收敏感性最高 若强劲的资本市场情绪持续 其EPS有上行潜力[11] * H股首选:中国银行(BOC-H)和工商银行(ICBC-H) 因股息率相对较高 且BOC-H年初至今股价表现落后于其他国有行同行[2] **数据与图表要点** * 宏观预测:2025年实际GDP增长4.8%(1Q25:5.4% 2Q25:5.2% 3Q25:4.8% 4Q25:4.0%) CPI为0.0% PPI为-2.7%[13] * 南向资金对H股银行的持股比例年初至今普遍上升 招行(CMB)的百分比增幅最高[12][21] * 敏感性分析显示 “反内卷”可能给2026年预测信贷成本带来16个基点的上行风险 给2026年预测不良贷款生成率带来24个基点的上行风险[12][127][129] * 拨备覆盖率每降低10个百分点 可能给2026年预测盈利带来9%的上行空间[12][116][132]
股市必读:中国银行(601988)8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938.75万元,占总成交额4.24%
搜狐财经· 2025-08-25 02:1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中国银行股价报收5.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8% [1] - 当日换手率为0.16%,成交量为329.35万手,成交金额达18.71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7938.75万元,占总成交额比例达4.24% [1][3] - 游资资金净流出6691.73万元,占总成交额比例达3.58% [1] - 散户资金净流入1.46亿元,占总成交额比例达7.82% [1][3] 优先股股息派发 - 公司宣布派发第四期境内优先股股息,优先股代码为360035,每股派发现金股息3.27元(税前) [1][3] - 以发行量2.7亿股为基数,本次派发现金股息总额达8.829亿元(税前) [1]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27日,股权登记日与除息日为8月28日,股息发放日为8月29日 [1][3] - 计息期间为2024年8月29日至2025年8月28日,股息率按票面3.27%计算 [1]
流量见顶,手机银行App如何破解存量困局
北京商报· 2025-08-24 20:0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连续三年停滞在6.5亿至7亿区间,用户增长空间基本触顶 [1][7] - 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降至2.70分钟,使用频次从4.54次降至2.86次,用户黏性持续走低 [1][7] - 行业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红利期结束 [7] 银行应对策略:功能升级与整合 - 大中型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启动手机银行App升级或整合,通过功能重构和体验优化寻找增长新空间 [1][3] - 青海银行上线手机银行3.0,推出"超级App矩阵"覆盖个人标准版、简洁版、藏文版以及企业版、商户版、员工版多版本,精准匹配少数民族地区与企业客户需求 [3] - 中国银行升级手机银行鸿蒙版,适配600余项功能并实现鸿蒙、安卓、苹果三端同步迭代,覆盖全品类个人金融服务 [4] -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6.0完成"微服务+微前端"架构升级,实现亿级用户数据"零停机、零感知"迁移,整合五大品牌功能搭建一站式生态圈 [4] - 广东华兴银行将个人手机银行、兴e贷、企业手机银行三大App融合,实现个人与企业金融服务"一触即达" [4] - 珠海华润银行宣布润钱包App将于10月15日停止服务,原功能迁移至华润银行App,打造一站式服务 [4] 创新方向与差异化竞争 - 银行围绕用户差异化需求与体验优化展开创新,安全端整合多重生物识别、实时反欺诈风控,搭配视频银行"面对面"VIP服务 [3] - 头部银行聚焦智能迭代与生态融合,推动App从"交易渠道"向"生活伙伴"转型 [4] - 国有大行应构建全场景生态,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政务、教育、养老等高频领域 [8] - 股份制银行需聚焦特定客群与专业能力,打造财富管理等细分领域优势 [8] - 城商行应强化本地化服务与区域特色,深耕本地民生与中小企业需求 [8] - 民营银行需寻求合规创新与互补性合作,避免与传统银行正面竞争 [8] 行业核心问题与专家观点 - 手机银行核心问题在于用户价值挖掘不足,流量饱和但使用时长、频次下滑,传统服务模式吸引力减弱 [5] - 同质化根源是创新路径依赖与场景渗透不足,金融服务未能有效嵌入用户日常生活高频场景 [5] - 真正差异化的竞争力应建立在用户行为理解与生态构建能力之上,而非表面功能的堆砌 [5] - 银行整合与升级手机银行App与客户生活以手机为最重要载体有关,同时满足监管对保护用户数据隐私要求趋严的背景 [6] - 手机银行单纯依靠场景融入、金融科技优化提升便捷性,更多是助力存量用户挖潜,对吸引增量用户的作用有限 [8]
加强公司治理 中银消费金融大股东战略增持获监管批复
中国经营报· 2025-08-24 13:24
股权变更 - 中国银行通过股权受让方式直接持股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比例增至47.98% [1] - 中国银行收购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3.558%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617%股权 [2] - 中国银行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合计升至61.21% [2] 业务转型 - 中银消金线上业务贷款占比从2022年84.40%升至2024年93.72% [2] - 房抵贷类线下业务缩量至不足贷款余额四成 [2] - 线上产品"好客贷"系与中国银行联动研发 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 [2] 股东支持 - 中国银行通过委派董事和高管参与管理中银消金 在资金、管理、品牌方面提供支持 [3] - 中银消金是中国银行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中国银行凭借全国客户资源对业务发展形成支撑 [3] 行业趋势 - 股权集中化利于强化内控与风控 避免多头话语权干扰 [3][4] - 主要股东可开放场景、共享资金与技术 降低机构成本 [3] - 股权集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避免股东问题传导至机构 [4] 战略影响 - 股权集中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助力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服务能力 [4] - 大股东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链安全 [5] - 业务协同实现客户、产品资源共享 创造新增长点 [5]
每周股票复盘:中国银行(601988)第四期境内优先股股息派发
搜狐财经· 2025-08-24 02:01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5.7元,较上周5.45元上涨4.59% [1] - 本周最高价5.73元(8月20日),最低价5.4元(8月18日) [1] - 总市值18366.11亿元,在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排名4/6,两市A股排名6/5152 [1] 优先股股息派发 - 第四期境内优先股(代码360035,简称中行优4)每股派发现金股息3.27元(税前) [1] - 计息期间为2024年8月29日至2025年8月28日,以发行量2.7亿股为基数派发股息总额8.829亿元 [1]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8月28日,股息发放日为2025年8月29日,发放对象为登记在册的全体优先股股东 [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期境内优先股股息派发实施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24 01:44
股息派发方案 - 第四期境内优先股每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3.27元(税前)[3][4] - 股息派发以发行量2.7亿股为基数 总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8.829亿元(税前)[4] - 优先股股息率固定为3.27% 计息期间为2024年8月29日至2025年8月28日[4] 时间安排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27日 股权登记日与除息日均为2025年8月28日[3][4] - 股息发放日确定为2025年8月29日[3][4] - 发放对象为截至2025年8月28日登记在册的全体第四期境内优先股股东[2] 实施细节 - 境内居民企业股东每股实际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3.27元 所得税自行申报缴纳[4] - 现金股息由公司直接向优先股股东发放 不通过中介机构[4] - 优先股代码为360035 简称"中行优4"[1][3] 法律依据 - 股息派发方案依据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实施[1] - 董事会于2025年4月29日审议通过本次股息派发方案[1] - 公告内容经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1]
银行新周期、新格局系列之再看盈利驱动:上市银行有望开启新一轮稳ROE周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3 23:38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强β [6] 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ROE有望开启新一轮稳周期 从2013年超20%降至2024年末约10%的ROE下行趋势不可线性外推 [3] - 银行盈利稳定性具有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必要性 银行业利润13%缴税 25%分红 约6成用于内生补充资本 [5] - 短期息差有望环比企稳 1H25商业银行净利润下滑1.2% 2Q25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速转正达0.1% [6] - 银行股估值PB修复仍在中场 PE价值更显低估 银行板块ROE位居全市场前5但PE为全行业最低 [6] ROE趋势分析 - 过去十年ROE下行主因政策监管环境变化 杠杆倍数从16倍下降至最低13.6倍 [3] - 超额信用成本从过去十年平均约20bps降至2024年约10bps 拨备反哺空间收窄 [5][6] - 2020年以来通过信用成本下行对冲息差下降影响 保持ROE相对平稳 [6] 盈利稳定性支撑 - 财政角度需保持银行业绩稳定 国有大行ROE若持平2024年水平 注资资本增厚将在3-4年被消耗 [5] - 央行及金管总局视角 低盈利透支风险消化能力 监管态度转向"保营收" [5] - 1Q25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平均下降近0.3pct 内生资本实力承压 [5] 息差与盈利改善 - LPR下降幅度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幅度基本一致 但存款成本改善节奏滞后 [6] - 估算年内不额外降息情况下 受益存款成本加速下降 2026年息差有望同比回升 [6] - 二季度息差降幅收敛带来利息净收入恢复正增长 [6] 国际比较与估值 - 海外银行规模增速放缓但ROE稳定 美国四大行/中国香港三大行/日本三大行过去二十年贷款CAGR分别约4%/3%/3% 平均ROE分别约9%/10%/7.6% [6] - 银行板块PE(TTM)仅6.9倍 为全行业最低 而ROE达10.8%位居前五 [6] - 国有大行PB普遍低于1倍 农业银行估值率先向1倍PB修复 [6] 投资建议主线 - 优质城商行价值挖掘 推荐重庆银行 苏州银行 杭州银行 [6] - 低估股份行底部反转 推荐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 [6] - 国有大行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的轮动机会 [6] 资本需求测算 - 中性假设未来五年贷款增速CAGR约6.6% 需维持ROE约10%才能内生维持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稳定 [5] - 悲观/乐观假设下需维持ROE分别约7%/11.4% [5] - 长期看 经济增速5%目标下有必要维持银行ROE约10.5% [6]
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入境旅游主场活动在黄山启幕
中国青年报· 2025-08-23 21:48
文旅活动与政策 - 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入境旅游主场活动在黄山市徽州区启幕 聚焦中泰文化交流和山水美景体验 [1] - 活动推出"双版块"消费版块 以国际化、精准化、联动化为核心亮点 [1] - 8月22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放"徽味食足丰光无限"入境游客专项券 覆盖景区游览、住宿体验和特色餐饮 [1] 金融服务与便利措施 -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入境旅游金融服务便利措施 针对外籍人士打造"一站式"支付服务 [3] -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享受"即买即退"服务 支付服务中心支持8种语言服务和11种货币兑换 [3] - 国航发布入境航线拓展计划及航空服务品牌 多家金融机构和航司共同推出入境游便利服务 [3] 旅游产品创新 - 黄山风景区设计"轻量游览路线" 通过云谷缆车直达北海景区并结合夜游、徽秀表演等新体验 [5] - 黄山市针对不同国际市场推出精准化线路设计 为国际游客量身打造"精准服务体系" [5] - 推出中泰风情主题夜、森林电音泼水节、亲子共创工作坊及皖泰优品直播带货四大主题活动 [5] 市场表现数据 - 安徽省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73.7% 国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0.5% [5] - 徽州区举办"超级皖"美食表演赛 集结本地老字号名厨与非遗传人 并邀请泰国大厨促进中泰美食文化交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