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六大行集体官宣!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17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1]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1] 银行响应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均发布公告称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该政策 [1]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表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表示后续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等实施细则 [2] 业务办理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表示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2] - 多家银行表示没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 [2] - 交通银行表示将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 [15] - 邮储银行表示将扎实推动政策传导落地,确保国家政策红利及时、便捷、高效地惠及广大消费者 [18]
多家银行火速响应!事关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3 12:33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1]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1] 银行响应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等纷纷发布公告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1] - 农业银行将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开始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1] - 建设银行为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将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2] - 浙商银行将依法依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3][5] - 广发银行将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6][8] 实施细则 - 各银行表示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将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点等官方渠道发布 [5][6][8][10] - 多家银行明确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业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8][10]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25
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7大领域 [1] - 适用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 [1]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1] - 教育培训领域覆盖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1]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1]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家电、厨卫用品及家具 [1] - 电子产品领域涉及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 [1] - 健康医疗领域包含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 [1] 贴息标准 - 贴息范围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3]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50% [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每名借款人在单一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4]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一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4] 贷款经办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4] - 5家其他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4]
中国银行: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财经网· 2025-08-13 11:51
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2] - 贴息范围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银行执行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开展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 [1] - 银行将通过官微 官网 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具体办理流程和实施细则 [1] - 银行不委托第三方办理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1] 政策目标 - 政策旨在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激发消费潜力 [1] - 财政贴息政策红利将直达消费者 [1] - 政策要求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执行 [1] 实施要求 - 贴息仅适用于实际用于消费且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的贷款 [2] - 信用卡业务不纳入贴息范围 [2] - 居民个人需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才可享受贴息 [2]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迎来“国补”!最高贴息3000元,23家银行可办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1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 自9月1日起实施至2026年8月31日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补贴资金 居民在23家指定金融机构办理消费贷款可获得最高3000元财政贴息 [3] - 贴息范围分为两类: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全覆盖 大额消费聚焦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七大重点领域 单笔超5万元部分不享受贴息 [5] - 政策设计3000元封顶贴息额度 对应30万元消费 既避免过度信贷又能撬动大宗商品销售 [5] 金融机构覆盖范围 - 六大国有银行全数入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10] - 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同步覆盖: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10] - 五家特色金融机构入选: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0] - 政策鼓励地方政府自行补贴本地金融机构 地方银行未列入国家名单 [10] 消费者受益机制 - 财政每年补贴贷款本金的1% 补贴金额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7] - 举例说明:3年期10万元购车贷款年利率4% 原本年利息支出4000元 财政贴息1%即1000元 相当于降低25%利息成本 [7][9] - 三年累计节省利息3000元达到个人单机构贴息上限 消费者可采用多机构组合策略实现3000元封顶收益最大化 [7][9] - 贴息资金通过直通流程发放 银行在结息日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扣除财政承担部分 [12] 政策实施效果 - 四川省试点期间(4月1日至9月30日)对汽车、电子产品等四类消费给予1.5%财政贴息 单笔最高3000元 [14] - 政策实施三个月后 成都某新能源汽车展厅贷款购车比例从15%飙升至40% [14] -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 省级财政需承担10%贴息资金 浙江、广东等消费大省酝酿配套政策 [14] - 建设银行广州天河区客户经理单日接听23个咨询贴息贷款电话 咨询需求旺盛 [16] 行业影响分析 - 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运用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居民消费信贷 1%贴息撬动万亿级消费市场 [16] - 政策将家电、家居等品类全部纳入 预计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 [14] - 银行建立消费信息识别系统防止资金挪用 财政部组织抽查监督 套取贴息资金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2] - 政策有效推动"不敢消费"的普通家庭跨过消费门槛 促进消费升级浪潮 [17]
六大行,集体官宣!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1:06
国有六大行及股份行响应财政贴息政策 - 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体响应,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17] -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率先响应政策,其他国有大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同步跟进 [2][4][5][9] - 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股份行也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对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 [11] 贴息政策覆盖机构范围 - 政策明确三类贷款经办机构: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 [17] - 部分非名单内的"资产管理公司"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虚假贴息公告,涉及过桥资金、质押贷等业务,需警惕非正规渠道风险 [17] 银行执行细节 - 各家银行强调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业务时不收取任何费用,提醒用户防范诈骗,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17]
银行指数屡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回升,年内上涨超16%
大众日报· 2025-08-13 10:47
A股银行板块表现 - 2025年以来银行板块保持强势,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 [1][13] - 同花顺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16%,大幅跑赢主要股指 [1][13] - 农业银行以2.11万亿元流通市值超过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之王 [1][13] 银行股价格表现 - 7月10日四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助力沪指重回3500点 [1][13] - 6月25日A股银行板块继续强势上涨 [1][13] 机构资金配置 - 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持仓总市值达2053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27% [1][13] - 93家基金公司的353只公募基金持有农业银行A股10.37亿股,持股市值60.97亿元 [1][13] - 2024年以来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大举建仓银行H股 [1][13] 银行增持计划动态 - 成都银行因股价持续超过原增持计划价格上限,拟调整增持计划 [1][13][14] - 华夏银行部分董事、监事及业务骨干计划以自有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增持股份,但受定期报告窗口期和市场波动影响暂未实施 [2][14] 银行板块走强驱动因素 - 银行业基本面实质性改善,资产质量提升,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 [3][14] - 政策环境边际改善,包括降准释放流动性、优化监管考核等 [3][14] - 中长期资金入市及指数化投资推动银行配置价值增强,高股息标的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提升 [3][15] 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状况 - 143家险企披露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行业整体呈现向好态势 [5] - 14家保险公司获AAA最高偿付能力评级,包含6家寿险公司和8家财险公司 [5][6] - 46家险企获评A类风险综合评级,90家获评B类 [6] 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包括4家财险公司(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和1家寿险公司(华汇人寿) [7] - 亚太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下滑至C类,前海财险因管理层变动、股权质押及连续亏损处于不利地位 [7][12] - 华汇人寿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2000%,但因公司治理问题整改未完成导致风险评级为C类,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8] 险企整改措施 - 5家C类险企已启动整改计划,涵盖公司治理重构、资本补充和风险管理升级 [12] - 华安财险增资扩股取得实质性进展,亚太财险对波动指标进行回溯分析并完善 [12] - 前海财险加强风险管理并降低最低资本 [12] 报告披露异常情况 - 瑞华健康因技术原因延迟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3.71%,综合充足率101.51%,接近监管红线 [10] - 中融人寿、上海人寿、珠江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四家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时间停留在2021年,合众人寿2024年二季度后未更新数据 [11]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4大行发布公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10:08
政策背景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多家银行于8月12日、8月13日发布公告落实相关工作[1] 银行执行措施 中国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2] - 通过官微、官网、营业网点公布实施细则[2] 中国建设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贴息[3] - 强调不收取服务费用且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3] 中国农业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并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4] - 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等渠道发布办理流程[4] 交通银行 - 同时执行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5] - 优化办理流程并通过官网、手机银行App等渠道发布细则[5] 政策目标 -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5] - 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3][4][5]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三大行发布公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9:55
政策背景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多家银行于8月12日及8月13日发布公告落实相关工作[1] 银行执行安排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2] - 中国建设银行明确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且未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贴息业务[3] - 中国农业银行将通过官网 微信公众号 手机银行等5个官方渠道发布实施细则[4] 政策目标 - 助力扩内需促消费并激发消费潜力[2] - 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并提升市场活力[3] - 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潜力[4] 实施原则 - 中国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均强调遵循市场化 法治化原则推进贴息工作[2][4] - 所有银行均严格执行财金[2025]80号文件要求[2][3][4]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赋能,“点绿成金”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09:55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信贷支持、产品创新和科技赋能深度参与浙江省绿色转型实践 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1][2][3] 能源转型信贷支持 - 为国能梅溪天然气发电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提供绿色信贷专属优惠利率并配套前期贷款专项资金 核定授信金额24亿元 [1] - 为国家电投"雪碳行动"示范项目长兴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和平共储"项目核定3.74亿元授信并实现快速放款 [1]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落地浙江省首笔"两新"+"转型"贷款 将贷款利率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碳目标挂钩 [2] - 推出同业首个基于碳效综合评价的线上融资产品"碳惠E贷" [2] - 开发专项产品包括"绿色转型升级贷" "GEP生态价值贷" "VOCs减排贷"等 [2] ESG科技赋能实践 - 在系统内率先实现ESG评价数字化 [2] - 牵头筹组境内首笔中资银行ESG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 金额8亿元人民币 用于微宏动力年产4GWh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 深度融入生态转型实践 [1][3] - 未来将通过绿色金融持续聚焦能源转型、产品创新和科技赋能三大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