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虹科技(688039)
icon
搜索文档
当虹科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08 20:13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当虹科技于2025年9月8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2]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的议案》等多项议案 [2] 议案执行情况 - 取消监事会的议案获得股东大会正式通过 [2]
当虹科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08 20:13
公司治理 - 当虹科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确认审计委员会成员及召集人的议案 [2]
当虹科技:9月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8 19:47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8日召开第三届第十一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确认第三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及召集人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中 传统媒体行业占比73.26%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占比17.2% 公共安全行业占比7.27% 其他业务占比2.07% 其他占比0.21%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55亿元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由传统媒体行业主导 占比超过七成 达73.26% [1] -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占比17.2% [1] - 公共安全行业贡献7.27%收入 其他业务合计占比2.28% [1]
当虹科技(688039) -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独立董事辞任暨选举职工代表董事的公告
2025-09-08 19:15
公司治理 - 2025年9月8日公司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议案[1] - 2025年9月8日公司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吴奕刚为第三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1][2] 人员变动 - 吴奕刚因工作调整辞去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职务,仍任副总经理[1] 股权情况 - 吴奕刚通过大连虹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0.3033%的股份[3] 董事会结构 - 本次选举后,第三届董事会中兼任高管及职工代表董事人数未超董事总数二分之一[2]
当虹科技(688039) -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9-08 19:15
会议出席情况 - 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为111人[3] - 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数量为45,940,015,占比41.5365%[3] - 公司在任董事9人、监事3人全部出席,董事会秘书也出席会议[6] 议案表决情况 - 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议案同意票数45,819,730,占比99.7381%[6] - 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议案同意票数45,797,061,占比99.6888%[7] - 修订《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议案同意票数45,826,301,占比99.7524%[7] - 修订《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议案同意票数45,825,130,占比99.7499%[9] - 修订《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议案同意票数45,777,619,占比99.6465%[9] - 修订《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议案同意票数45,772,237,占比99.6347%[10] - 修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议案同意票数45,748,397,占比99.5828%[11]
当虹科技(688039) -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关于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9-08 19:15
股东大会时间 - 股东大会通知于2025年8月23日公告,现场会议于9月8日15点30分召开,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8日9:15 - 15:00[5] 参会情况 - 出席现场会议4人,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43,593,516股,占比39.4150%[8] - 参加网络投票107名,代表股份2,346,499股,占比2.1216%[8] 议案表决 - 多项议案同意股数占出席本次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超99%[12][13]
当虹科技(688039) -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08 19:15
会议情况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9月3日发通知,9月8日召开[1] - 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1] 议案审议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确认第三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及召集人的议案》[1] - 审计委员会由高琦、闵诗阳、陈鑫组成,高琦为召集人且为会计专业人士[1] - 议案表决结果: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2]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8月第5周):关注欧洲逆变器市场趋势向好-20250901
世纪证券· 2025-09-01 08: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建议关注工程机械主机龙头企业、具备品牌和新车周期及规模效应的整车厂商、欧洲逆变器出口占比较大的公司[2] 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市场8月处于年度周期性淡季,CMI指数99.96同比提升5.04,环比降低0.76,但出口稳健且国内更新周期向上趋势明确[2] - 汽车市场8月18-24日日均零售6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下降5%,预计9月传统旺季在促销活动及出口增长带动下快速发展[2] - 光伏逆变器7月出口480万台,同比增加13%,环比减少10%,出口金额9.38亿美元,同比增加15%,欧洲需求稳健且批发电价环比增22.1%至84.8欧元/MWh[2] - 欧洲光伏组件持续去库,需求边际向好,工商储出口占比提升带动平均单台价值量[2] 市场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01%、+3.99%及+0.35%,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5、14位,同期沪深300涨跌幅+2.71%[1][7] - 细分方向中电池上涨6.47%,其他电源设备上涨5.88%,自动化设备上涨4.46%;汽车服务下跌3.93%,轨交设备下跌0.8%,通用设备下跌0.66%[8] - 机械设备涨幅前五个股为荣亿精密(+64.38%)、必得科技(+28.84%)、乔锋智能(+28.76%)、浙海德曼(+26.39%)、埃科光电(+25.72%)[11][13] - 电力设备涨幅前五个股为通合科技(+50.29%)、电气风电(+31.00%)、麦格米特(+29.09%)、捷佳伟创(+27.65%)、中环海陆(+26.60%)[11][13] - 汽车涨幅前五个股为天普股份(+61.06%)、豪恩汽电(+58.28%)、捷众科技(+25.44%)、舜宇精工(+25.12%)、登云股份(+19.35%)[11][13] 行业要闻及公司公告 - 纽威数控已研发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数控卧式车床系列产品,用于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壳体等核心零件加工,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15][17] - 云深处科技与当虹科技签署协议,联合研发针对应急、消防场景的四足机器人及远程操控产品[16] - 国家能源局表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全球一半[16] - 英伟达宣布将为人形机器人推出"新大脑"[16] - 微导纳米上半年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33.42%,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348.95%,光伏设备收入同比增31.53%[17] - 电气风电上半年营业收入26.64亿元,同比增长118.61%,净亏损2.79亿元但同比减亏[18] - 禾川科技将人形机器人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已推出旋转关节模组、线性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并发布2款人形机器人本体[18] - 德业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55.35亿元,同比增长16.58%,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23.18%[19]
当虹科技(688039) -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8-29 17:01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9月8日15点30分在杭州滨江区当虹大厦11楼召开[2][9] - 网络投票系统为上交所系统,起止时间9月8日[9] - 采取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表决[6][9] 议案内容 - 议案一取消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11] - 议案二修订、制定公司部分治理制度,共11项[3][14] 审议情况 - 议案已通过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提请股东大会审议[15]
当虹科技与云深处科技签约 开启机器人领域深度合作
证券日报· 2025-08-29 16:43
公司合作动态 - 当虹科技与云深处科技正式签署机器人业务合作协议 联合研发和销售针对应急 消防等场景的四足机器人[2] - 合作将结合云深处科技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技术优势与当虹科技在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技术优势[2] - 云深处科技部分系列机器狗产品将在特定行业应用方案中标配使用当虹科技BlackEye Vision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2] 技术应用案例 - 双方曾于8月21日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实现传媒业界首次千里跨距机器狗视角实时直播 吸引10万人次线上观看[2] - 直播通过当虹科技BlackEye Vision系统实现机器狗视角"云赏西湖"体验 画面达到专业级播出要求[2][3] - 系统基于当虹科技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 对高清视频流进行10-100倍超级压缩 并通过AI画质增强算法提升画质真实性[3]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合作将推动机器人在应急 消防 巡检等复杂场景实现"本体智能+远程操控"深度融合[3] - 双方强强联合有望打造行业标杆案例 加速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3] - 合作被视为技术链的完美互补 将为"具身智能+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打开更广阔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