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盘科技(688676)

搜索文档
金盘科技(688676) - 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025-04-02 20:46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无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4][5][20]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收占合并报表对应总额之比均为100%[8] 未来展望 - 2025年结合战略目标提升风险防范与内控体系建设[20] 其他新策略 - 依据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及监管要求开展评价,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与前年度一致[12][13]
金盘科技(688676) - 关于2025年度对外担保额度预计的公告
2025-04-02 20:46
担保额度 - 2025年度公司拟为子公司提供不超367,000.00万元(或等值外币)担保额度[2][3][6]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子公司担保余额为70,447.88万元[2] 子公司财务数据 - 金盘电气集团(上海)2024年末资产71,310.87万元、负债23,431.66万元等[6][10] - 武汉金盘智能科技2024年末资产158,753.07万元、负债138,020.47万元等[6][12][13] - 金盘(扬州)新能源装备2024年末资产84,229.35万元、负债74,589.04万元等[6][15] - 金盘科技新能源智能装备(湖南)2024年末资产17,214.97万元、负债7,397.22万元等[17] - 武汉金拓电气2024年末资产24,731.95万元、负债13,177.57万元等[20] - 绥宁金盘储能科技2024年末两组资产、负债等数据[22][24] - 海南金盘数智建设工程2024年末资产9462.48万元、负债1904.10万元等[27][28] - 广州同享数字科技2024年末资产28702.00万元、负债21800.71万元等[30][33] - 来宾金盘能源综合利用2024年末资产50.00万元、净资产50.00万元[33][35] 子公司股权情况 - 金盘电气集团(上海)公司直接持股70%,间接持股30%[7][8] - 武汉金盘智能科技公司持有100%股权[9][10] - 金盘科技新能源智能装备(湖南)公司持有100%股权[16] - 武汉金拓电气公司持有100%股权[18] - 桂林君泰福电气公司持有100%股权[21] - 绥宁金盘储能科技公司间接持有85%股权[23] - 绥宁金盘凤溪风电公司间接持有85%股权[24][25] 担保相关情况 - 本次担保无反担保,无逾期对外担保,需股东会审议[4] - 担保事项授权有效期自2024年年度股东会通过起12个月内[3][6] - 公司及子公司未签担保协议,实际额度以合同为准[38][39] - 公司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0元,占比均为0%[43] - 公司对子公司累计担保总额253,588.00万元(不含本次)[43] - 公司及子公司无逾期和涉诉担保情形[44] 决策情况 - 2025年4月2日公司会议审议通过担保额度预计议案[6] - 董事会同意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预计事项[41] - 监事会同意公司为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42]
金盘科技(688676) -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2025-04-02 20:46
募集资金情况 - 2021年3月IPO募集资金总额4.29957亿元,净额3.5037992452亿元于3月4日到账[15] - 2022年9月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9.76702亿元,净额9.5599789332亿元于9月22日到账[16] - 2021年3月IPO募集资金截至期末累计发生额3.3838563899亿元,结余1.199428553亿元[18] - 2022年9月可转债募集资金截至期末累计发生额9.5076600552亿元,结余523.18878万元[20] - 2021年3月IPO募投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支出3.2933284018亿元[18] - 2022年9月可转债募投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支出8.0621971246亿元[20] 资金使用与收益 - 2021年3月IPO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初累计支出4470.754466万元,本期支出 - 4470.754466万元[18] - 2022年9月可转债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初累计支出2.6119243564亿元,本期支出 - 1.8807328221亿元[20] - 2021年3月IPO暂时闲置现金管理收益662.408904万元[18] - 2022年9月可转债暂时闲置现金管理收益807.393121万元[20] 专户存储与资金补充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1年3月IPO 3个专户存储余额11994285.53元,闲置补充流动资金支出0元[24][25][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2年9月可转债6个专户存储余额5231887.80元,闲置补充流动资金支出73119153.43元[28][35] - 2023年3月公司用9994.36万元IPO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3月14日提前归还[34][36] - 2024年3月公司拟用不超3000万元IPO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截至12月31日余额0元[36] - 2023年9月公司用26149.81万元可转债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9月18日提前归还[37] - 2024年9月公司拟用不超8000万元可转债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截至12月31日余额7311.92万元[38] 资金管理与项目结项 - 2023年3月公司同意用不超10000万元IPO闲置资金现金管理,2024年无相关投资[41][42] - 2023年9月公司同意用不超20000万元可转债闲置资金现金管理,2024年无相关投资[42][43] - 2024年7月2日公司将2021年3月IPO及2022年9月可转债募投项目结项,IPO节余1789.08万元、可转债节余8214.87万元转至自有资金账户[48][49] 项目投入与效益 - 2024年节能环保输配电设备智能制造项目累计投入21249.87万元,进度103.09%,效益14500.59万元[55] - 2024年研发办公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1683.59万元,进度80.99%[55] - 2024年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武汉)累计投入32976.50万元,进度84.07%,效益582.99万元[61] - 2024年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桂林)累计投入16646.87万元,进度78.42%,效益295.87万元[61]
金盘科技(688676) - 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
2025-04-02 20:46
业绩数据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74亿元,营业收入为69.01亿元[24][31] - 每股社会贡献值为2.88元/股,人均营收为297.71万元,人均利润为24.78万元[31] - 研发投入金额为3.56亿元,环保投入金额为770.47万元[31] - 公益捐赠总金额为93.27万元,员工总数为2318人[31] 用户数据 -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6大洲、87个国家,全球累计客户8000 + 家[94][97] - 供应商数量为1108家,获得产品认证355个[31] 未来展望 - 公司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18][108] - 拟定构建1.5℃和4℃两个未来社会模型进行气候情景分析[113][11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成功研制当时世界最大容量40,000千伏安干式变压器[66] - 基于“数字一体化平台”自主研发系列工业软件产品[8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累计订单超8亿元(不含税)[82] - 2024年为巴西、澳洲、哈萨克斯坦相关项目交付变压器[100][101][102] 其他新策略 - 建立ESG议题清单,形成2024年ESG重要性议题矩阵[51][59] - 开展ESG专项培训探讨最新趋势与应对策略[37] - 搭建“123 + N”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70] - 依据财政部规定对新增数据资产入表,并在福建大数据交易中心成功挂牌[84] - 构建董事会、ESG委员会、ESG工作小组三级治理架构应对气候问题[111] - 将气候变化风险整合至日常风险管理体系,并向董事会汇报工作[121] - 定期开展气候相关风险识别工作[122][123][124][125] - 采用智能监控与维护策略对储能系统进行实时监控[193] - 对业务活动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进行评估与管理[196] - 开展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新纳入高铁出行员工差旅[199] - 实施纸张回收与节约措施,全面上线电子章系统[199] 认证与荣誉 - 2024年获得国家数据管理领域权威认证DCMM三级认证[15][84] - 2024年首次入选国新杯·ESG金牛奖百强[19][36] - 2025年被国家发改委评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 - 2024年受海南上市公司协会表彰[40] - 武汉金盘智能入选2024年武汉标杆智能工厂名单[76] - 桂林君泰福获评“5G工厂”,是桂林地区首家零碳工厂[80] - “干式变压器”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191] - “零碳园区(工厂)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荣膺2024年全国民企绿色低碳发展50强案例[200] 工厂与环保 - 拥有7座全面投产运营的数字化工厂,11个生产基地[15][97] - 有海南、桂林、武汉、上海4座绿色工厂、零碳工厂[18][108]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3年下降45.86%,较2022年下降约70.39%[31][133] - 获得碳足迹证书产品16个,能源消耗强度为0.0082吨标准煤/万元收入[31] - 2024年清洁能源使用总量较2023年增长74.46%,使用比率达61.35%[170] - 2024年处理并回用废水约1353吨,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零污染[177] - 金盘上海基地更换废气处置设备,使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降低了96.63%[182]
金盘科技(688676) - 2024年度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履职报告
2025-04-02 20:46
审计委员会构成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独立董事占比2/3[1] 会议情况 - 2024年度审计委员会共召开5次会议,全体委员均亲自出席[2] 审计机构相关 - 2024年3月10日同意聘任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4] 报告审阅 - 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内控体系运行良好[9][10] 未来展望 - 2025年审计委员会将强化监督职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13]
金盘科技(688676) - 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的通知
2025-04-02 20:46
股东会时间 - 2024年年度股东会召开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14点30分[3] 投票时间 -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3] - 交易系统投票平台投票时间为25日9:15 - 9:25、9:30 - 11:30、13:00 - 15:00[5] - 互联网投票平台投票时间为25日9:15 - 15:00[5] 登记时间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4月18日[11] - 股东登记时间为2025年4月22日9:00 - 11:30、13:30 - 16:30[14] - 信函或传真登记须在2025年4月22日16:30前送达[14] 议案情况 - 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的议案为4、5、7、8[7] - 涉及关联股东回避表决的议案为议案8,关联股东为海南元宇等[7] - 相关议案于2025年4月3日刊登在指定媒体及上交所网站[6]
金盘科技(688676)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02 20:45
财务费用与资金使用 - 2025年度审计服务费用150万元,含财审120万、内控审30万[18] - 用不超4500万可转债闲置资金现金管理,期限不超12个月[26] - 用不超5亿自有资金买银行理财,单笔期限不超90天[32] 授信与薪酬 - 2025年公司及子公司申请不超100亿综合授信额度[36] - 监事田梅薪酬从227,550元调至243,750元[44] 表决结果 - 表决赞成3票,弃权0票,反对0票,结果通过[50][51]
金盘科技(68867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02 20: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盘科技[19]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辉,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168 - 39号[19] - 董事会秘书为张蕾,证券事务代表为金霞,联系电话均为0898 - 66811301 - 302[20]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21]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21]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董事会办公室[21]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金盘科技,代码688676[22]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 - 2024年12月31日,报告期末为2024年12月31日[16] - 公司注册地址在2017年10月、2002年9月、1997年9月有历史变更[19] - 公司网址为http://www.jst.com.cn/,电子信箱为info@jst.com.cn[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合并口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574,421,452.41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1,094,379,414.45元[8] - 上市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6元(含税)[9] - 截至2025年4月2日,公司总股本为45,744.0992万股,实际参与分配股本数为45,484.0430万股[9]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3,014.93万元(含税)[9] - 本年度公司已实施股份回购金额9,798.8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9] - 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32,813.73万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57.12%[9] - 2024年度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29元,同比增长9.32%;稀释每股收益1.29元,同比增长9.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24元,同比增长9.73%[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51%,同比减少1.94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92%,同比减少1.75个百分点[25][27] - 2024年营业收入69.01亿元,同比增长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增长14.64%[26][2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98.13万元,同比下降118.04%[26][29] - 截至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4.50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34.95%;总资产96.16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12.75%[26]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5%,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27]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53.76%,比报告期初减少7.59个百分点[28]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41.99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581.46万元,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21.79万元[34]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05亿元、16.11亿元、18.82亿元、21.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463.96万元、1.28亿元、1.81亿元、1.71亿元[32]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金额分别为11,856,510.48元、6,335,896.46元、10,191,139.28元[35] - 债务重组损益为269,000.72元[35]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分别为 -576,163.74元、1,877,196.96元、199,596.25元[35]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分别为346,138.44元、130,787.80元、252,934.67元[35] - 所得税影响额分别为2,686,440.92元、2,635,580.86元、2,373,174.56元[35]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分别为 -55,162.11元、 -770.20元[35]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684,266.19万元,同比增长3.27%;海外销售收入198,114.96万元,同比增长68.26%;内销销售收入486,151.23万元,同比下降10.78%[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650,939.22万元,同比增长35.49%[4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167,796.66万元,毛利率为24.32%,较2023年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5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442.15万元,同比增长13.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55,114.06万元,同比增长14.64%[52]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352,819,362.38元,较上年度增长0.50%[142] - 本年度资本化研发投入2,806,444.74元,上年度无[142]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355,625,807.12元,较上年度增长1.30%[142]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5%,较上年度减少0.12个百分点[142] - 本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79%,较上年度增加0.79个百分点[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建工程余额为21423.20万元,2023年固定资产原值新增123692.03万元,2024年新增14237.54万元[163]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353431.07万元,比上年期末增长23.34%[164] - 报告期末存货中的发出商品余额为91644.96万元[165] - 公司及多家子公司享受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166]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净利润5.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2%;研发投入3.56亿元,较上期增加1.30%[175] - 营业成本522289.26万元,同比增长1.21%;销售费用26351.93万元,同比增长27.00%;管理费用35209.65万元,同比增长26.04%;财务费用2848.11万元,同比下降28.26%;研发费用35281.94万元,同比增长0.50%[17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98.13万元,同比下降118.0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752.66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291.30万元,同比下降1.34%[176] - 新型基础设施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67.43%,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递增74.04%[176] - 销售费用比上年递增27.00%,主要因外销收入比上年递增68.26%[177] - 主营业务收入684266.19万元,同比增长3.27%,主营业务成本517483.99万元,同比增长0.90%[179]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67.19亿元,毛利率24.53%,同比增加1.90个百分点[181] - 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1.23亿元,毛利率15.61%,同比减少4.23个百分点[181] - 变压器系列营业收入40.28亿元,毛利率28.53%,同比增加1.75个百分点[181] - 成套系列营业收入19.65亿元,毛利率21.26%,同比增加3.73个百分点[182] - 变压器生产量5514.56万KVA,同比增长10.64%,销售量4595.83万KVA,同比增长6.41%[184] - 成套系列生产量19111台,同比增长4.26%,销售量16210台,同比增长10.85%[184]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原材料成本42.65亿元,占比84.12%,同比下降2.34%[187]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人工工资成本1.48亿元,占比2.92%,同比下降2.90%[187]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他费用成本6.57亿元,占比12.96%,同比增长19.09%[187] - 全部地区营业收入68.43亿元,毛利率24.37%,同比增加1.77个百分点[182] - 专用设备制造业成本小计为104,027,162.8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22%[188] - 变压器系列原材料成本为2,364,580,884.97元,占比82.15%,较上年同期变动-7.24%[188] - 成套系列原材料成本为1,389,784,703.85元,占比89.80%,较上年同期增长5.07%[188] - 安装工程业务原材料成本为62,236,970.46元,占比52.37%,较上年同期增长11.78%[188] - 储能系列原材料成本为404,757,002.45元,占比87.12%,较上年同期增长19.29%[189] - 光伏电站业务原材料成本为44,042,812.75元,占比71.71%,较上年同期下降56.25%[189] - 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原材料成本为91,214,093.00元,占比87.68%,较上年同期增长75.64%[188][189][19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325,478,721.8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9.20%,关联方销售额为0元[192] - 客户一销售额为470,200,946.38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6.81%[194] - 客户二销售额为340,495,215.17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4.93%[194] - 报告期内前5名客户中新增客户销售额合计6.89亿美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9.98%[196] - 客户二销售额3.40亿美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93%[196] - 客户三销售额1.94亿美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81%[196] - 客户五销售额1.54亿美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24%[19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0.14亿美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0.27%[19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占年度采购总额0.00%[197] - 报告期内前5名供应商中新增供应商采购额合计6.61亿美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3.23%[199] - 供应商二采购额1.90亿美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80%[199] - 供应商三采购额1.66亿美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32%[199] - 供应商四采购额1.65亿美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30%[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整体销售订单89.00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13.63%,外销订单33.24亿元,增长66.92%[53] - 2024年液浸式变压器订单金额超9亿元,同比增长9402%[53] - 2024年签订140余份数据中心订单,同比增长603.68%[54] - 2024年长客订单贡献率提升至45%,新增客户890家,来自20个国家[54] 研发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达408人,占公司总人数17.60%[59] - 公司拥有核心技术121项,有效专利共284项,软件著作权73项,商标37项[59] - 2024年成功研发66kV海上风电漂浮式机舱内置干式变压器等新产品[59] - 2024年公司团队完成35kV高压直挂2代机研发及应用[59] - 2017年公司开始研发抽水蓄能电站使用的SFC特种干式变压器,产品容量可达50000kVA,能满足每年不少于2000次合闸冲击以及0 - 60Hz变频工况下安全运行[69]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出适用于海拔5000米、容量40000kVA的抽蓄SFC产品,并获第三方试验报告[69] - 公司形成储能系列产品核心技术29项,2022年7月发布全球首例中高压直挂全液冷热管理技术的储能系统 [7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数字化团队完成干式变压器、成套、储能、油浸式变压器4大产品类别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80] - 公司成功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质量产品[116] - 公司研发团队掌握中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核心技术,奠定不同电压储能系统技术基础[113] - 公司成功研发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配套的大容量多脉波干式变流变压器,产品通过国外客户验收并取得挪威DNV船级社认证证书[126]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协作,实现高压直挂构网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惯量支撑等构网技术能力[127] - 公司高压直挂技术路线催生出自适应SOC均衡技术、充放电流脉动抑制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127] - 公司将工商业储能和自主开发的智慧能源平台结合,推出光储充直柔微电网、零碳园区及虚拟电厂的整体
金盘科技(688676) - 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
2025-04-02 20:45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合并净利润574,421,452.41元,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1,094,379,414.45元[3]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542,488,725.58元,比例119.46%[6][7]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953,840,943.34元,占累计营收5.21%[7]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A股每股派现0.506元(含税),不转增、不送股[2] - 拟派现23,014.93万元(含税),现金分红和回购合计32,813.73万元,占净利润57.12%[4] - 现金分红和回购注销合计23,014.93万元,占净利润40.07%[4] 其他 - 2025年4月2日审议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待股东会审议[8][10] - 本次利润分配不影响公司经营现金流、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11]
金盘科技(688676)首次覆盖报告:干变龙头企业 加速布局AI及海外新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3-31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全球电力设备供应商发展稳健 产能布局全球化 新基建板块营收增速亮眼 储能逐步兑现业绩 积极布局AI数智化生产及机器人 有望贡献新动能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5.95/8.87/11.67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1.30/1.94/2.55元 给予“推荐”评级 [1][2][3]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是全球电力设备供应商 变压器、成套、储能等产品筑牢基本盘 AI数智化领域实现业务内生外延 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打造新动能 [1]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24.2亿元增长到2024Q1 - 3的47.99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2.32亿元增长到2024Q1 - 3的4.04亿元 得益于拓宽产品领域、拓展新客户和新市场 [1] 产品市场表现 - 公司干式变压器收入占总营收约60% 2019 - 2021年国内市占率分别为7.84%、9.43%、11.68% [1] - 2023年公司新能源下游收入占比56% 其中光伏51%、风电30% 非新能源领域收入占比43% 其中工业企业电气配套42%、基础设施19% [1] - 2024年非新能源领域增量贡献大 24H1国内重要基础设施、发电及供电、新基建领域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4.7%、67.4%和83.4% [1] - 受益AI算力需求旺盛 2024Q1 - 3公司国内数据中心订单量同比增长102% 移相整流变压器适配巴拿马电源 叠加配电开关有望覆盖智算中心AIDC强电侧产品 [1] 海外市场情况 - 2024Q1 - 3公司海外业务收入13.66亿元 占总营收29% 较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18%大幅提升 [2] - 24H1外销订单28.48亿元 同比增长180% [2] - 公司扩大墨西哥产能 做好美墨全线产品扩产准备 完成波兰工厂和欧洲销售及售后服务总部布局 全球化生产战略或缓解关税变化风险 海外收入有望高增长 [2] 储能业务情况 - 24H1公司储能系列产品收入2.84亿元 达23年全年收入近7成 毛利率12.08% [2] - 公司掌握除电芯外的PCS、EMS、BMS等关键部件核心技术 成本较同行降低约3% [2] - 公司储能产品现有产能包括桂林基地1.2GWh和武汉基地2.7GWh 具备6 - 35kV储能能力 2022年7月发布全球首例35kV高压级联大容量产品 [2] AI及机器人业务情况 - 公司建成7座数字化标杆工厂 将AI技术与数字化制造平台融合 贯穿研发、生产等全过程 2024H1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订单总金额4.76亿元 涵盖新能源输配电等行业 数据资产评估价值超3亿元 [3] - 公司形成“海南研发 + 武汉制造”双核架构布局机器人 依托集团技术积累 聚焦智能工业机器人 开发“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已与客户签订业务合作协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