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东医药(000963)
icon
搜索文档
新药稳价机制落地,政策利好推动创新药盈利确定性,医疗健康ETF泰康(159760)盘中翻红上行
新浪财经· 2025-08-05 15:11
市场表现 - 医疗健康ETF泰康(159760)上涨0.46% 跟踪指数国证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指数(980016)上涨0.48% [1] - 成分股华东医药上涨3.91% 君实生物上涨3.88% 科伦药业上涨2.85% 泽璟制药上涨2.84% 百济神州上涨2.62% [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明确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对高水平创新药设置五年价格稳定期 期间不纳入集采且挂网价格自由度高 [1] -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国产BTK抑制剂 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额突破12亿美元 [1] - 指数成分股中80%企业直接受益于医保支付改革和创新药支持政策 [4] 技术突破 - 康方生物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免疫+抗血管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PD-1/VEGF) 启动全球首个针对免疫治疗耐药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 [2] - 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三年长期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可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减缓1.2分 [2] - 锐正基因ART001作为中国首个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的基因编辑产品 外周TTR蛋白降幅超90% [2] - 云顶新耀AI+mRNA平台实现从抗原设计到产业化生产全链条覆盖 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在晚期患者中引发显著T细胞免疫反应 [3] - 尧唐生物与信立泰联合开发YOLT-101注射液作为中国首个中美双报的体内碱基编辑疗法 临床研究已启动 [3] 研发进展 - 百利天恒全球首个双抗ADC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BL-B01D1)治疗鼻咽癌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1] - 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等10项III期研究同步推进 未来3年有望新增5-8个适应症 [1] -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8% 1类新药获批数量同比增加50% [4] - 成分股中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超20% [4] 产品结构 - 国证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67% [5]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片仔癀、联影医疗、爱尔眼科、科伦药业、上海莱士、新和成、复星医药 [5] - 指数覆盖前端预防、中端检验和后端治疗领域 聚焦AI技术应用和主动健康管理赛道 [4] - 基因编辑、AI制药等颠覆性技术的临床转化标的在指数中占比超30% [4] 相关产品 - 医疗健康ETF泰康(159760)及场外联接(A类:020093;C类:020094) [6] - 泰康医疗健康股票发起(A类:015139;C类:015140) [6]
里昂:料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推荐石药集团等
智通财经· 2025-08-05 14:20
行业观点 -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维持对医疗健康板块正面看法 [1] - 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或导致市场对下半年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预示行业下半年改善前景 [1] - 特朗普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及安徽生物类似药集中采购对行业影响有限 [1] - 行业基本面持续复苏 7月院内处方量环比提升 [1] - 更多创新药放量推动第三季行业盈利显著增长 [1] - 美债不确定性可能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改善创新药资产流动性 [1] - 行业拐点已过 未来将迎来盈喜等正面催化剂 [1] 投资偏好 - 偏好领先大型药厂 短期避开过度依赖生物仿制药的公司 [2] - 选股包括石药集团 新诺威 翰森制药 爱尔眼科 恒瑞医药 康方生物 中生制药 国药控股 康哲药业 大参林 华东医药 泰格医药及药明康德 [2]
里昂:料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推荐石药集团(01093)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4:18
行业观点与前景 - 维持对医疗健康板块正面看法 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1] - 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推动下半年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预示行业改善前景[1] - 特朗普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及安徽生物类似药集采对行业影响有限[1] 行业基本面表现 - 7月院内处方量实现环比提升[1] - 创新药放量推动第三季度行业盈利显著增长[1] - 美债不确定性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改善创新药资产流动性[1] - 行业拐点已过 未来将迎来盈喜等正面催化剂[1] 投资策略与选股偏好 - 偏好领先大型药厂[1] - 短期避开过度依赖生物仿制药的公司[1] - 选股包括石药集团 新诺威 翰森制药 爱尔眼科 恒瑞医药 康方生物 中生制药 国药控股 康哲药业 大参林 华东医药 泰格医药及药明康德[1]
医药板块再度活跃,医疗创新ETF(516820.SH)现涨0.26%
新浪财经· 2025-08-05 10:21
医药板块表现 - 8月5日早盘医药板块活跃,医疗创新ETF(516820 SH)上涨0 26%,成分股百利天恒(688506)上涨2 16%,药明康德(603259)上涨1 47%,科伦药业(002422)上涨0 90%,新和成(002001)上涨0 41%,华东医药(000963)上涨0 30% [1] - 百利天恒公告BMS启动EGFR/HER3 ADC第二项全球2/3期临床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下半年创新药产业大会临近,WCLC和ESMO标题已公布,后续摘要发布和LBA更新值得关注 [1] - 今年AACR和ASCO会议见证国产创新药品种数据超预期,下半年行业大会数据读出值得期待 [1] - 对外授权交易持续进展,重磅交易落地,优质国产创新药品种潜在出海机会和授权交易值得期待 [1] - 国内政策层面,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是重要催化剂 [1] 市场资金动向 - 市场风格轮动下,资金从高位板块向估值合理赛道迁移,底部核心资产逐步反弹 [2] - 医疗创新ETF布局CXO(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器械(迈瑞)、医疗消费(爱尔眼科/爱美客)、疫苗(长春高新)等超跌核心资产 [2] - 前十大成分股中多只估值处于历史20%分位以下,安全边际凸显 [2] 宏观经济影响 - 美国经济/就业数据弱化可能加速美联储降息节奏,强化全球流动性与科技股趋势 [2]
华东医药股价微涨0.07% 口服减重药Ⅱ期临床结果出炉
金融界· 2025-08-05 03:35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43.76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3元 [1] - 当日成交量为87670手,成交金额达3.81亿元 [1] - 股价波动区间为42.90元至43.95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美健康三大板块 [1] - 公司是浙江省医药商业龙头企业,拥有完整的医药产业价值链 [1] - 在医药工业领域重点布局抗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 [1] 研发进展 - 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HDM1002片在减重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进展 [1] - 400mgQD剂量组给药12周后受试者体重较基线下降达6.83%,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1] - 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未观察到重度不良事件 [1] - 该药物减重Ⅲ期临床研究已获批准开展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2.76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7860.40万元 [1]
效果良好 华东医药口服式减重药Ⅱ期临床结果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22:19
核心观点 - 华东医药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在减重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优异结果 体重减轻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为后续Ⅲ期临床研究提供充分依据 [1][2][3] 临床试验设计 - HDM1002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的中国Ⅱ期临床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平行入组试验 共纳入185例受试者 试验周期为16周(含4周安全性随访期) [1] - 试验设置三个剂量组:100mg每日两次(100mg BID)、200mg每日两次(200mg BID)和400mg每日一次(400mg QD) 主要终点为治疗第12周时体重相对于基线的百分比变化 [1] 疗效数据 - 治疗12周后 100mg BID组、200mg BID组、400mg QD组和安慰剂组体重较基线变化百分比分别为-4.63%、-6.08%、-6.83%和-2.88% 其中200mg BID组和400mg QD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 敏感性分析显示各组体重变化百分比分别为-5.39%、-7.01%、-8.46%和-2.87% 与主分析结果一致 [2] - 200mg BID组和400mg QD组体重下降≥5%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63.0%和56.5% 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约为安慰剂组的2倍) [2] - 各剂量组均观察到腰围、BMI、收缩压、HbA1c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基线值下降 [2] 安全性数据 - 大多数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RAE)严重程度为轻度 无重度不良事件(AE)发生 [3] - 最常见TEAE为胃肠道事件 发生率前三依次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严重程度均为轻度至中度 [3] - 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肝酶异常升高趋势 [3]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HDM1002减重Ⅲ期临床研究已获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并正在进行中 [3] - 公司围绕GLP-1靶点已构筑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 包括口服片剂、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 [3] - 利鲁平(利拉鲁肽注射液)为国内首个获批降糖与减重双适应症产品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症已申报上市 减重适应症正在开展Ⅲ期临床 [3] - 创新药管线还包括GLP-1R/GIPR双靶点长效多肽类激动剂HDM1005和FGF21R/GCGR/GLP-1R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 临床试验均在顺利进行 [3]
洞察2025: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及排名情况(附市场集中度、企业排名等)
前瞻网· 2025-08-04 14:33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国药控股(01099 HK) 上海医药(601607 SH) 华润医药(03320 HK) 九州通(600998 SH) 南京医药(600713 SH) 华东医药(000963 SZ) 英特集团(000411 SZ) [1]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梯队 - 第一梯队为全国性批发巨头 包括中国医药 上海医药 华润医药及九州通 收入在千亿以上水平 [1] - 第二梯队包括广州医药 南京医药等企业 [1]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零售药店排名 - 大参林排名第一 国大药房位居第二 益丰排名第三 [3] - 老百姓位列第4名 一心堂位列第5名 [3] - 前5名顺序与2022-2023年相比变化较大 [3] - 海王星辰大药房排名第6 全亿大药房排名第7 漱玉平民大药房排名第8 健之佳专业药房排名第9 北京同仁堂药房排名第10 [3]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电商品牌排名 - 方舟健客网上药店排名第一 采用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模式 [3][4] - 1药网排名第二 是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的领军企业且在美股上市 [3][4] - 京东健康排名第三 用药助手排名第四 叮当快药排名第五 [4] - 药房网商城排名第六 药兜网排名第七 怡康到家排名第八 好药师排名第九 海王星辰排名第十 [4]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集群分析 - 华润医药 上海医药 九州通和国药控股被划分为导向者 收入超千亿 [5] - 这些企业进入行业较早 凭借经验优势发展较为成熟 [5]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行业竞争激烈 参与者众多 包括医药批发企业 医药零售企业以及医药品牌运营企业 [7] - 药品和药械公司为降本增效逐步加入医药流通供应链市场 [7]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及排名情况(附市场集中度、企业排名等)
前瞻网· 2025-08-04 14:09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梯队 - 行业企业划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全国性批发巨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收入超千亿 [1] - 第二梯队包括广州医药、南京医药、重庆医药等,营收低于千亿但已形成一定规模 [1] - 第三梯队为其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 [1]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零售药店排名 - 大参林排名第一,国大药房第二,益丰第三,老百姓和一心堂分列第四、第五 [3] - 前10名还包括海王星辰、全亿健康、漱玉平民、健之佳、北京同仁堂 [3] -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西安怡康医药等连锁药店进入榜单前25位 [3]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电商品牌排名 - 方舟健客网上药店排名第一,采用H2H智慧医疗模式 [4] - 1药网为美股上市企业,主打T2B2C数字科技连接模式 [4] - 京东健康依托京东物流建立全国药品配送网络 [4]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集群 - 导向者企业(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控股)营收超千亿,业务布局全面 [5] - 突出者企业(益丰药房、华东医药、大参林等)毛利率表现优异 [5] - 行业内无企业同时实现高收入和高毛利率 [5]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状态 - 行业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品牌运营企业及电商 [7] - 上游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低,下游医疗机构和患者有一定议价能力 [7] - 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量化值1),替代品威胁较小(量化值0) [7]
【干货】2025年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8-04 12:08
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医美原料供应商和医美器材提供商 中游包括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 下游是消费者 [1] - 上游原料厂商主要有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焦点生物等 医疗美容器械主要是国外龙头厂商 [2] - 中游医美机构主要有华韩整形、丽都整形、瑞丽医美、鹏爱医疗等机构 新兴医美平台包括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平台 [2] 产业链区域分布特征 - 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分布较为密集 北上广地区产业链建设相对完善 [5] - 北上广地区汇聚国内顶尖医疗美容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 引领行业技术发展风向标 [5] - 北上广地区吸引大量知名医疗美容医院、诊所和医美产品经销商 在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上独树一帜 [5] 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 - 爱美客重点布局华东地区39.04%和华北地区15.73% 医美业务营收30.23亿元 业务占比99.90% [8] - 昊海生科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营收11.95亿元 业务占比44.30% [8] - 华东医药医美业务营收20.41亿元 业务占比4.87% 国内销售占比97.39% [8] - 华熙生物医美业务营收53.61亿元 业务占比99.82% 中国地区销售占比83.27% [8] - 奥园美谷医疗美容服务营收6.24亿元 业务占比57.00% 国内销售占比85.53% [9] - 华韩股份整形科营收6.76亿元 业务占比63.82% 美容皮肤科营收3.71亿元 业务占比35.00% [9] - 瑞丽医美医疗美容服务营收1.42亿元 业务占比71.28% 医疗美容器械产品营收0.57亿元 业务占比28.70% [9] - 朗姿股份医疗美容营收27.84亿元 业务占比48.92% 重点布局西南地区25.11%、华北地区21.25%和中南地区20.03% [9] 企业投资动向与业务规划 - 爱美客2025年3月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拓展再生材料产品管线 平谷工厂通过CNAS认证 [11] - 爱美客北京美丽健康产业化创新项目总建筑面积8.16万平方米 预计2027年上半年完工 [11] - 昊海生科2025年5月与美国Eirion联合研发肉毒毒素产品 外用涂抹式产品正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11] - 华东医药2025年3月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科医人激光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2024年10月完成对德国Jet Medical公司70%股权收购 [11] - 华熙生物2025年5月与法国C&D公司签署协议 获得麦角硫因产品在亚洲部分国家的独家使用权 [11] - 瑞丽医美2025年1月发布全新品牌"瑞丽美格" 进军高端轻奢医美市场 [11] - 朗姿股份2024年收购郑州集美、北京丽都、湖南雅美等医美机构 截至2024年末已拥有41家医疗美容机构 [11]
行业周报: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深化,医疗设备招采稳步复苏-20250803
开源证券· 2025-08-03 18: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7] 核心观点 - 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推动医疗设备更新持续深化,2024年3月政策发布后,多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方案细化路径,地方政府快速响应配套政策,千亿级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落地,西部等地区资金支持比例高达95%[4] - 2025年上半年医疗设备招采市场快速复苏,项目审批212个(153.4亿元)、采购意向334个(142.3亿元),2月和4月为审批和采购意向峰值[4] - 区域分布呈现"量在西、值在东"特点,东部地区采购金额绝对值领先(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合计占比24%),中西部地区增速居前(重庆+367.43%、青海+246.52%)[5][29] - 县域医共体建设加速,2025H1招标规模43亿元(占比49%),三级医院采购规模占比61.11%(同比+4.18pct)[33][35]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层面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3月启动设备更新行动,5月发布《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2024年累计推出7项资金支持政策,包括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财政贴息比例从1%提高至1.5%等[13] - 资金支持力度显著:西部等地区资金支持比例高达95%,专项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专项资金达100亿元[4][33] 招采市场动态 - 设备类型:超声、CT、DR、MR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占采购主导(超声设备采购频次断层领先),内窥镜、移动C型臂X光机等中小型设备频次较高[19] - 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以XP/CT等刚需设备为主(河南XP采购215台、新疆326台),东部地区含CT/MR/DSA等高值品类(福建MR采购67台)[23] - 医院层级:三级医院医学影像设备更新占比最高且率先落地,采购规模同比增速74.65%[35]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第1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95%,跑赢沪深300指数4.7pct,子板块中化学制剂(+5.48%)、其他生物制品(+5.36%)涨幅领先,医疗设备(-1.43%)跌幅最大[38][42] - 年初至8月医疗研发外包板块累计涨幅53.53%(预测PE35.15),医疗服务板块涨幅35.89%(预测PE33.52)[45] 推荐标的 - 覆盖制药、CXO、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包括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等46家上市公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