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顺络电子(002138)
icon
搜索文档
顺络电子涨2.02%,成交额1.9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51.7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09:5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6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37.39元/股,成交金额1.96亿元,换手率0.70%,总市值301.4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51.73万元,特大单买入2862.54万元(占比14.60%),大单买入4832.11万元(占比24.65%)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涨21.03%,近5个交易日上涨4.32%,近20日上涨10.82%,近60日上涨30.83%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片式电感器和片式压敏电阻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片式电子元件收入占比99.13%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被动元件,概念板块包括富士康概念、陶瓷概念、电感、5G、基金重仓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94万户,较上期减少7.57%,人均流通股19220股,较上期增加8.6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5025.93万股,较上期减少803.97万股;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3435.85万股,较上期减少464.53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194.20万股,较上期增加164.09万股;兴全轻资产混合(LOF)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832.80万股,较上期增加40.00万股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2.24亿元,同比增长19.80%;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32.03%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2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69亿元 [3]
顺络电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以及核心竞争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9:13
证券日报网讯顺络电子(002138)10月1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上市公司股价是二级市 场综合因素反映的结果,公司成立25年来,专注于主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以及核心竞争力,属于 稳健发展型企业。管理层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并且一直重视 对投资者的回报,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推进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进程,希望以稳健且可持续增长的业 绩回报投资者。 ...
Meta AR眼镜热销!消费电子ETF上涨1.80%,三环集团涨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0:25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4日早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69% [1] - 工程机械、贵金属、摩托车等板块涨幅靠前,银行、水务板块跌幅居前 [1] 消费电子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大幅走强,消费电子ETF(159732)上涨1.80% [1] - 消费电子ETF成分股中,三环集团上涨14.37%,佰维存储上涨9.75%,领益智造上涨4.05%,顺络电子上涨3.38%,兆易创新上涨3.11% [1] 智能眼镜行业动态 - Meta首席技术官表示,Meta Ray-Ban智能眼镜在线下零售店几乎全部售罄,11月前的试戴预约也几乎排满 [3] - 银河证券认为智能眼镜赛道维持高景气度,Meta眼镜供不应求现象看好产业链相关标的 [3] - 同时看好苹果产业链出货量超预期的投资机会 [3] 消费电子ETF产品信息 - 消费电子ETF(159732)跟踪国证消费电子指数,投资于50家业务涉及消费电子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 [3] - 投资标的行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制造、光学光电子等主流板块 [3]
【干货】电感器件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10-06 14:09
电感器件行业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感材料、导电材料、封装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电感材料包括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和瓷芯,导电材料包括银浆和铜杆等 [1] -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电感器件的生产,从外形区分包括叠层片式电感器、绕线片式电感器和插式电感器,从功能区分包括功率电感、共模电感和射频电感 [1]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各个电子领域,包括通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和汽车电子等 [1] 产业链各环节主要参与者 - 上游铁氧磁体主要供应商包括横店东磁和龙磁科技,银浆供应商包括苏州固锝和华光新材,铜杆主要供应商有云南铜业、精达股份、楚江新材、江西铜业和宝胜股份等,制造设备供应商有星源科技、盈莉和金动力等 [2] - 中游制造企业中国内厂商包括顺络电子和麦捷科技等,国外厂商包括TDK、胜美达和村田制造所等 [2] - 下游电子系统制造行业包括均胜电子、卓胜微、环旭电子和和而泰等,整车制造厂商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等,手机等消费电子制造企业有小米、OPPO、vivo、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等 [2] 行业地理分布 - 中国电感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浙江省,截至2025年8月,广东省共有相关电感器件企业数6850家,浙江省则有6390家 [5] - 广东省电感器件代表企业有风华高科、顺络电子和麦捷科技等头部企业,浙江省代表性生产包括宇航电子和百德电子等,江苏省的代表企业有AEM科技和江苏中迪等 [7] 代表性企业业务概况 - 顺络电子主要产品为高频电感、PoC电感和绕线贴片功率电感,电感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58.5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9.23% [10] - 麦捷科技主要产品为绕线功率电感、叠层片式电感和一体成型功率电感,电感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17.5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55.64% [10] - 风华高科主要产品为贴片电感、引线电感、贴片磁珠和贴片功率电感,电感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48.6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8.51% [10] - 可立克和京泉华布局境外市场比例相对较高,各家企业重点布局片式电感器件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并通过扩大生产线提高交付能力 [9] 行业最新投资动向 - 铂科新材于2024年8月拟总投资4.5亿元于惠东建设新型高端一体成型电感建设项目,计划30个月建成,旨在满足AI等新场景电感供应,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23.34% [13] - 铂科新材于2024年7月公告拟投资不超1亿元于泰国建设金属软磁材料及磁元件生产基地,旨在适配海外对一体成型芯片电感等产品的需求 [13] - 风华高科在2024年6月推进“新增月产1亿只一体成型电感技改扩产项目”及“新增月产40亿只叠层电感器技改扩产项目”,一体成型电感已有部分产能释放 [13] - 顺络电子在东莞凤凰工业园的项目一期于2022年2月建成,部分产线已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5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无源元件制造基地 [13]
2025年中国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现状 进出口规模呈现疲软趋势【组图】
前瞻网· 2025-10-03 12:11
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总况 - 2024年电感器件进出口总金额为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4% [1] - 2024年进口金额为23.83亿美元,出口金额为32.72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8.9亿美元 [1] - 2025年1-7月,行业进出口总金额为34.6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7.84亿美元 [1] 电感器件行业进口情况 - 2024年电感器件进口金额为23.83亿美元,同比下降0.7%,整体呈下降趋势 [2] - 2024年进口数量约为1702亿个,同比增长7.7%,结束下降趋势有所回升 [2] - 2025年1-7月进口金额为13.39亿美元,进口数量为972.47亿个 [2] - 主要进口来源地中,日本占比最高,2024年进口金额为7.60亿美元,占比31.9% [6] - 从菲律宾和越南进口的金额占比分别为12.07%和10.26% [6] 电感器件行业出口情况 - 2024年电感器件出口额为32.72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结束波动下降趋势有所回升 [8] - 2024年出口数量为978.20亿个,同比增长14.9% [8] - 2025年1-7月出口金额约为21.24亿美元,出口数量为666.44亿个 [8] - 主要出口目的地中,中国香港占比最高,2024年出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占比34.05% [10] - 出口至越南的金额为2.52亿美元,占比7.70% [10]
顺络电子跌2.04%,成交额4.8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615.0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1:3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30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35.13元/股,成交金额为4.86亿元,换手率为1.81%,总市值为283.2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615.05万元,特大单和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3.72%,近5个交易日下跌2.82%,但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上涨4.55%和21.52% [2]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片式电感器和片式压敏电阻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片式电子元件收入占比高达99.13%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被动元件,概念板块涵盖富士康概念、高派息、5G、OBC概念、燃料电池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94万户,较上期减少7.57%,人均流通股增加8.64%至19220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5025.93万股,较上期减少803.97万股 [3]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和南方中证500ETF分别为第三和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变化分别为减少464.53万股和增加164.09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24亿元,同比增长19.80%,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32.0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2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69亿元 [3]
顺络电子(002138) - 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质押及解除质押的公告
2025-09-29 17:15
股票代码:002138 股票简称:顺络电子 编号:2025-076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质押及解除质押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接到公司股东新余市 恒顺通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顺通")通知,获悉恒顺通将持有 本公司部分股份办理质押及解除质押业务,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是否为控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股东或第一 | 本次解除质押 | 占其所持股 | 占公司总股 | 股东名称 | 起始日 | 解除日期 | 质权人 | | | | | | | | | | 大股东及其 | 股份数量(股) | 份比例 | 本比例 | | | | | | | | | | | | | | 一致行动人 | | | | | | | | ...
顺络电子涨2.30%,成交额3.2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7.5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1:42
股价表现 - 9月29日盘中上涨2.30%至36.03元/股 成交额3.24亿元 换手率1.21% 总市值290.52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6.63% 近5日涨0.45% 近20日涨0.53% 近60日大幅上涨29.00% [1] - 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147.50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640.42万元(买入1620.50万元占比4.99% 卖出980.08万元占比3.02%)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94万户 较上期减少7.57% 人均流通股19220股 较上期增加8.6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5025.93万股 较上期减少803.97万股 [3]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为第三大股东持股3435.85万股 较上期减少464.53万股 [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24亿元 同比增长19.80% 归母净利润4.86亿元 同比增长32.0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2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69亿元 [3]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片式电感器和片式压敏电阻器等电子元器件 片式电子元件收入占比99.1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被动元件 概念板块包括富士康概念、高派息、5G、OBC概念、燃料电池等 [1] 机构持仓 - 南方中证500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194.20万股 较上期增加164.09万股 [3] - 兴全轻资产混合(LOF)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832.80万股 较上期增加40.00万股 [3]
【重磅】院士战略思考:迈向电子陶瓷强国,我们缺什么?怎么干?(划重点)
材料汇· 2025-09-27 23:57
国际电子陶瓷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日本和美国处于全球电子陶瓷产业领先地位 日本占据世界电子陶瓷市场50%以上份额 美国在基础研究和军事应用领域优势显著[4] -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全球市场规模达百亿美元 年增长率10%-15% 日本村田、京瓷、太阳诱电及韩国三星电机为全球主要生产企业[6] - MLCC技术向小型化、大容量、薄层化发展 日本企业已实现单层厚度1μm 顶级企业研发水平达0.3μm 主晶相钛酸钡颗粒尺寸需细化至80-150nm[7][8][9] - 片式电感器全球年需求量约10000亿只 年增10%以上 日本产量占全球70% TDK-EPC、村田和太阳诱电合计占全球市场60%[10] - 微波介质陶瓷领域日本占据优势地位 美国重点发展非线性及高介电常数材料 欧洲侧重固定频率谐振器材料[14] - 半导体陶瓷中热敏和压敏陶瓷产值最高 日本村田、美国威世、德国爱普科斯等企业年产量合计占全球60%-80%[15] 中国电子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为无源电子元件产量大国占全球40%以上 但产值不足全球25% 高端元件依赖进口[2] - 高端电子陶瓷材料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 国内材料多用于中低端产品 科研成果转化存在原材料、装备及稳定性瓶颈[17] - MLCC产量一半以上由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 高性能陶瓷粉体、电极浆料及生产设备依赖进口 中国占全球MLCC消费量一半以上[19][20] - 片式电感器产量约占全球20% 深圳顺络电子具国际竞争力 但通信和汽车电子领域元件被日韩及台湾企业垄断[21][22] - 压电陶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产品结构低端 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待提升[24] - 微波介质陶瓷企业包括武汉凡谷、大富科技等 但与国际企业在技术、品种和规模上存在差距[25] - 半导体陶瓷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体 外资主导高端市场 民营企业工艺落后且产品线单一[26] 电子陶瓷材料技术需求 - 电子陶瓷需满足宽带化、小型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材料需实现细晶化、功能多样化及电磁特性高频低损耗化[28][29] - 亟需发展纳米晶材料制备技术、超薄陶瓷膜成型工艺等小型化/微型化关键技术[30][31] - 5G/6G技术推动通信频段向毫米波演进 需发展适应更高频段的超低损耗介质陶瓷材料[32] - 无源集成技术依赖LTCC平台 需突破各类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共烧技术瓶颈[33][34] - 需开发具有电、磁、光、热耦合行为的多功能陶瓷材料系统及极端环境稳定材料[35][36] - 能源领域需突破固体燃料电池等电子陶瓷材料 物联网发展催生新型敏感陶瓷材料需求[37] 产业发展问题与战略路径 - 社会重视程度不足 缺乏政策支持与高水平人才 研发力量薄弱[40] - 研究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 材料、工艺、元器件研究脱节 产学研协作不足[41][42] - 产业链支撑不完善 工艺设备及技术标准依赖国外 原材料稳定性与国外存在差距[43] - 高端工艺装备以进口为主 龙头企业技术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44] - 战略目标为2025年技术水平接近美日 2035年成为全球高端电子陶瓷主要来源地[47] - 重点发展MLCC材料与元件、片式感性元件、敏感元件、压电陶瓷及微波介质陶瓷等领域[49][50][51][52][53][54] - 无源集成以LTCC技术为主 需突破系列化电磁介质材料、关键制备工艺及模块设计测试方法[55][56][58][59][60] 政策建议 - 将无源元件及电子陶瓷材料纳入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 设立专项研发计划并扩展优惠政策[63] - 增加研发投入 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 强化材料研究与器件应用研究的协同[63] - 统筹规划产业链 强化高稳定性原材料供应链 开展高端装备研发与标准建设[63]
供货AI服务器大厂 多家被动元器件公司加码研发与布局
巨潮资讯· 2025-09-27 22:27
AI服务器行业背景 - AI服务器作为人工智能核心基础设施 应用边界从集中式模型训练向全行业深度落地拓展 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动力[2] - 英伟达B300GPU整机功耗突破2000W 单台AI服务器集群需承载每秒10^18次浮点运算负荷 电力系统稳定性成为算力释放的核心瓶颈[2] - MLCC和电感等被动元器件虽体积微小 但成为支撑AI算力稳定运行的基石级元件[2] 研发投入规模 - 上半年三环集团研发投入29263.6万元位居第一 顺络电子27730.2万元位居第二 风华高科12401.5万元位居第三[4] - 麦捷科技研发投入8180.9万元 宏达电子6734.1万元 火炬电子5014.4万元 泰晶科技2292.78万元 达利凯普930.1万元[4] - 三环集团研发人员1877人稳居第一 顺络电子1354人位居第二 风华高科1336人位居第三[6] 研发投入强度 - 顺络电子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8.6%位居第一 宏达电子7.9%位居第二 三环集团7.1%位居第三[10] - 泰晶科技研发费用占比5% 达利凯普4.8% 麦捷科技4.6% 火炬电子2.8%[10] 三环集团AI服务器进展 - AI服务器MLCC用量比通用服务器增加80%以上 平均每台搭载量达三至四千颗[7] - 可供应0603-226 0805-476等小尺寸高容产品 以及1206-107 1210-107等大尺寸高容产品[7] - 48V电源系统应用可供应0805-105-100V 1206-225-100V 1210-475-100V等规格[7] 顺络电子技术优势 - 年交付电感远超千亿只 为全球供应链提供服务[8] - 研发新型结构钽电容具有小体积 高比容 高可靠性优势[8] - 产品在SSD 高端消费电子 AI服务器等应用领域颇受青睐[8] 风华高科产品突破 - 实现极限高容用MLCC配方粉 新型高可靠性MLCC瓷粉等关键材料开发[8] - 开发中高压系列产品 工作电压达100V-5000V 通过AEC-Q200和UL60384认证[8] - 产品适用于AI服务器中高压供电模块[8] 麦捷科技创新成果 - 为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厂商AI电源管理芯片提供电感方案[9] - 完成非晶 纳米晶材料导入 实现高效率电感产品设计[9] - 成功设计出适用于大算力服务器用的电感产品[9] 泰晶科技产品布局 - 拥有全系列产品布局 覆盖DIP音叉系列 片式高频系列 有源系列等[9] - 开发312.5MHz差分输出温度补偿振荡器 实现超低相位噪声性能[9] - 产品赋能算力 服务器 AI 光通信与机器人产业[9] 达利凯普技术优势 - 专注于射频微波MLCC研发制造 在国内具有先发优势[9] - 掌握从配料 流延 叠层到烧结 测试等全流程生产工艺[9] - MLCC产品通过多家5G通信头部厂商合格供应商体系审核[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