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格医药(300347)
icon
搜索文档
泰格医药(03347)发布中期业绩,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减少22.22%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7:3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2.5亿元 同比减少3.2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3.83亿元 同比减少22.22% [1] - 每股基本盈利0.45元 [1] 地域收入结构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2% 主要因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分部国内收入下滑 [1] - 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 得益于全球布局深化与服务能力提升 [1] - 海外临床试验服务业务持续快速扩张推动国际化进程 [1]
泰格医药(03347.HK)中期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减少22.2%至3.83亿元
格隆汇· 2025-08-28 17:1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2.2% [1] - 每股盈利0.45元人民币 [1]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中期股息 [1] 业务运营 - 境内开展409个药物临床研究项目,境外开展237个项目 [1] - 境外单一区域临床试验194个项目,主要分布于南韩、澳大利亚、东南亚、欧洲及美国 [1] - 多区域临床试验43个项目,覆盖亚太地区、北美洲、欧洲及非洲 [1] - 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呼吸、心血管、内分泌、风湿免疫、感染、罕见疾病及疫苗 [1] 战略规划 - 持续完善一体化临床研发服务平台,提升端到端一站式服务能力 [2] - 建立特定治疗领域业务团队,拓展跨国药企及国内大型药企客户 [2] - 通过可持续增长和潜在收购提升欧美地区商务运营能力 [2] - 加强行业协作关系,巩固国内市场优势地位并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2]
泰格医药(0334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55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32.5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3.8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率为11.8%,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1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率为6.5%,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3] - 基本每股盈利为0.45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1%[3]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32.5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33.58亿元下降3.2%[148] -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3.6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5.58亿元下降34.9%[148]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3亿元人民币,少数股东损益为亏损0.21亿元[148] - 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45元,较2024年同期的0.57元下降21.1%[149] - 2025年半年度总收入为32.50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3.582亿元下降3.2%[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67.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9.1%下降至报告期的6.5%[61] - 期内利润362.8百万元,同比下降34.9%[5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同比下降21.1%(从0.57元)[19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45元,同比下降21.1%(从0.57元)[193]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下降22.2%(从4.93亿元)[19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405.1百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83.3百万元,下降5.4%[17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毛利为9.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6%[3] - 毛利率为30.1%,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3] - 公司营业成本为人民币2,272.5百万元,同比上升12.2%,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为69.9%[43] - 直接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为37.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43] - 直接项目相关成本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为22.6%,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43] - 销售及营销开支107.9百万元,同比增加6.4%[48] - 行政开支355.3百万元,同比减少5.7%[49] - 研发开支127.0百万元,同比增加1.8%[50] - 财务成本净额63.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财务收入净额16.1百万元[53] - 2025年半年度总毛利为9.78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330亿元下降26.6%[161]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978.0百万元,同比下降26.6%;毛利率为30.1%,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43] - 2025年半年度财务费用为0.63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财务净收入0.16亿元[148] - 财务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16.1百万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63.3百万元[179] 财务表现:其他财务数据 - 投资收入233.0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9.6%[51]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086亿元人民币,较同期的1.773亿元增加130.4%[63] - 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的现金收入增加3.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63] - 税费支付的现金从3.238亿元减少37.0%至2.038亿元[63]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0.4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现金净流出46.218亿元,改善约46.677亿元[65]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现金净流入2.062亿元,变化显著[65] - 2025年半年度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至2.3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0.71亿元增长229.3%[148] - 投资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70.7百万元大幅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33.0百万元,增长229.4%[180] - 报告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负人民币89.6百万元,而同期为负人民币98.4百万元[120] - 报告期间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及获得红利合共为人民币24.7百万元,同期为人民币4.8百万元[120] 业务线表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4.695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降10.2%[29]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板块毛利335.2百万元,同比下降46.6%[44]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板块毛利率22.8%,较去年同期38.4%大幅下降[44] - 2025年半年度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为14.69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371亿元下降10.2%[161] 业务线表现: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7.809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3.5%[29]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板块毛利642.8百万元,同比下降8.8%[45]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板块毛利率36.1%,低于去年同期41.0%[45]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780.9百万元,同比增长3.5%[38] - 2025年半年度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17.80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211亿元增长3.5%[161] 业务线表现:具体业务项目与规模 - 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为646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800个减少19.25%,较2024年12月31日的831个减少22.26%[32] - 正在进行的I期临床研究项目为276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340个减少18.82%[33] - 正在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项目为116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147个减少21.09%[33] - 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项目为144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192个减少25.00%[33] - 境内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为409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537个减少23.84%[34] - 公司医疗器械团队拥有超600名专业人才,报告期间共完成67个医疗器械项目,报告期末正在进行的有588个[35] - 公司注册团队服务的客户数量从上年度末的845家增至报告期末的911家,增长7.81%[36] - 报告期间公司新增美国FDA IND项目29个,其中21个已获得临床批件[36] - 公司药物警戒业务新增在研项目121个、新增客户87家,全球范围内药物警戒客户总数突破300家,累计承接项目超2,000个[37] - 现场管理组织业务正在进行项目数量为2,443个,较2024年末增加190个[39] - 现场管理组织团队拥有超过3,700名临床研究协调员[39] -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服务客户总数突破370家,正在进行项目893个[40] - 方达控股实验室服务项目数量为4,549个[41] - 医学影像业务新增15家客户,累计助力43款产品获得上市许可[42] - 临床注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逾20%[31] 地区表现 - 公司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979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降9.2%[30] - 公司境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5.525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4.4%[3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境外进行中的单一区域临床试验为194个,国际MRCT为43个[23] - 公司累计MRCT项目经验达到150个[23] - 公司美国团队近200人,覆盖美国27个州的68个城市[24] - 美国地区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超过40个,2025年上半年新开展5个项目[24] - 公司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团队规模超过160人,累计执行超过210个I到IV期临床试验[24] - 公司韩国团队人员规模超过450人,累计完成超过2,600个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项目[24] - 收购日本Micron后,公司在日本员工人数超过200人[24]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15.52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878亿元增长4.4%[161] 员工与团队规模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球员工数量达到10,251人,覆盖33个国家[28] - 项目运营职能员工总计9,098人,其中中国区7,663人,美洲834人,欧洲、中东及非洲115人[28] - 公司雇员总数由期初的10,185人略微增加至报告期末的10,251人[123] - 国内雇员人数由8,559人略微减少至8,542人,主要因后勤人员减少及业务优化[123] - 海外雇员人数由1,626人增加至1,709人,主要因美国团队规模扩大[1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全球员工数量达到10,251人,包括超过1,700名海外员工[97] 市场地位与行业环境 - 公司2024年以10.6%的市场份额保持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21] - 公司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为1.1%,是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临床外包服务提供商[21] - 2025上半年,公司为26个获批的中国1类新药提供了服务[21]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8款1类新药获批准,创历年同期最高[8] - 2025年中国药审中心公示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达到1,001个[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达2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1%[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金额达6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为82笔,同比增长75%[11] - 中国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15] - 2022年以来中国临床CRO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中小型CRO在2024年底开始收缩规模[17] - 2025年以来客户对临床CRO的早期询价积极性明显提高[17] - 国内生物医药企业2025年上半年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创新高[17] - 减重、细胞基因疗法、抗肿瘤创新疗法等热门治疗领域研发活动高度活跃[18] -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制定创新药目录[15] - 2025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16条具体措施[15][16] - 公司为60%的中国已上市I类新药提供服务[100] - 公司在中国临床外包市场的份额为10.6%(2024年)[100] - 公司在全球临床服务市场的份额为1.1%(2024年)[100] - 公司合作的中国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超过1,400家[100] - 公司已完成建设8家联合共建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公司在中国部署19个区域分部(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公司建立300家核心合作伙伴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公司建立98家绿色通道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8款1类新药获NMPA批准,创历年同期最高,2024年全年批准48个[106] - 2025年上半年CDE公示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达1,001个,2024年全年为1,858个[106] - 全球前20大新药靶点中有18个靶点的管线数量全球占比超过50%[106] - 2025年ASCO年会上有7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口头报告,较2024年增长40%,占全球48%[106] - 2024年美国FDA批准的IND申请中超过50%来自中国,中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106] - 国家药监局建议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109]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项具体措施[109]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已从仿制药主导转变为以创新为绝对引领,创新能力位居全球前列[104] - 行业正迎来众多突破性创新成果,“走出去”趋势日益显著[105] 技术创新与ESG - 公司开发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脱敏工具,其关键技术参数F1 SCORE达到0.919[26] - 公司于2025年8月荣获MSCI ESG最高评级AAA等级[27] - 公司维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国证ESG评级最高的AAA评级[27] - 公司已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两大一体化研发服务平台[98] - 公司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并由总经理担任第一责任人[99] 投资与金融资产 - 公司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02.469亿元,较2024年末的101.888亿元略有增加[78][82] - 公司上市股本证券投资达人民币1.973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92.2%,主要因非上市公司估值转至上市公司[79][82] - 公司非上市股权投资为人民币50.63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主要由于持续投资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9亿元[80][82] - 公司非上市基金投资为人民币47.82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3.1%,主要因公允价值减少1.268亿元及出售投资0.638亿元[80][82] - 公司寿险保单金额为人民币0.01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69.1%[78][80] - 公司非上市债务工具为人民币1.161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13.2%,主要由于出售几种工具[81][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102.469亿元,较2024年末的101.888亿元增长0.6%[163] 借款与融资 - 公司未偿还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0.89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5.325亿元,长期借款5.568亿元[83] - 公司权益负债比率为8.7%,较2024年末的9.6%有所下降[84] - 公司未偿还租赁负债为人民币5.04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6%[85] - 公司可动用的未动用银行融资总额为人民币67.275亿元[83] - 总借款从2024年末的23.2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末的20.9亿人民币,减少约9.8%[171] - 1年内到期的借款从2024年末的19.9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末的15.3亿人民币,减少约23.1%[171] - 公司未动用的银行融资总额从2024年末的64.5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末的67.3亿人民币[173] - 2025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14.3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9.12亿元下降24.7%[147] - 2025年6月30日长期借款为5.5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24亿元增长72.0%[147] 资本承诺与联营公司投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履行资本承担总额约为人民币2.10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405亿元下降约12.4%[88] - 公司未就基金或公司收购投资计提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1.77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48亿元下降约24.3%[88] - 公司承诺向联营公司杭州泰鲲投资额外资本人民币65亿元[88] - 杭州泰鲲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亿元,其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人民币98亿元[9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缴足人民币35亿元作为杭州泰鲲的注册资本[90] - 公司于杭州泰鲲投资的账面值为人民币37.519亿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3.1%[9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杭州泰鲲的资产净值为人民币75.038亿元,报告期间产生利润人民币2.913亿元[92] - 报告期间,公司从其于杭州泰鲲的投资收取股息人民币150万元[92] - 投资于基金或公司的资本承担为1.78亿元,较2024年末的2.35亿元下降24.3%[194] 资产与负债项目变动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359.8百万元减少5.3%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87.7百万元[68]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0百万元增加26.4%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2.5百万元[6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7.3百万元增加19.3%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06.9百万元[70] - 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6.8百万元增加人民币27.3百万元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4.1百万元[70] - 合同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04.7百万元增加9.8
泰格医药跌2.02%,成交额1.9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64.4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0:3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6日盘中下跌2.02%至67.26元/股 成交1.99亿元 换手率0.52% 总市值579.1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64.49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400.32万元(买入1447.80万元占比7.26% 卖出1047.48万元占比5.25%) 大单净流出1064.81万元(买入3127.54万元占比15.68% 卖出4192.35万元占比21.02%) [1] - 年内累计涨幅23.82% 近5日涨0.39% 近20日跌2.14% 近60日涨35.71% [1]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64亿元 同比减少5.79% 归母净利润1.65亿元 同比减少29.61%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49.91%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48.13% 其他业务服务1.95%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58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1.54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38万户 较上期增加1.95% 人均流通股无变化 [2] - 十大流通股东变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增持92.60万股至3095.31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147.47万股至1886.95万股 华宝中证医疗ETF增持14.65万股至1701.67万股 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107.39万股至1359.21万股 [3] -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新进持股964.95万股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与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退出十大股东 [3] 公司基础信息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 概念板块涵盖CRO/创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互联医疗 [2] - 注册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成立于2004年12月15日 2012年8月17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医药及健康产品临床研究服务 覆盖I-IV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注册申报/SMO/医学检测等全流程服务 [1]
ETF盘中资讯|医疗继续向上,美好医疗、乐普医疗领涨!医疗ETF(512170)涨超2%逼近“924”行情高点,最新单日吸金近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37
医疗ETF市场表现 - 医疗ETF(512170)8月25日盘中上涨2.08% 场内价格达0.393元 逼近去年"924"行情高点[1][2] - 午前成交额超7.08亿元 最新基金规模达279.40亿元 在同类ETF中保持领先[1][2] - 上一交易日获9854万元净申购 反映资金看好医疗板块后市[1][2] 成分股表现 - 美好医疗大涨16.17% 乐普医疗上涨14.70% 表现突出[2] - 药明康德上涨5.77% 昭衍新药上涨5.29% 不直脂材上涨5.53%[2] - 鱼跃医疗上涨3.74% 微电生理 福瑞股份 心脉医疗调整居前[2]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国家药监局8月22日支持全球同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缩短药品全球上市周期 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出口[3] - 深圳8月21日举办生物医药投资合作交流会 解读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措施[4] - 医博会8月23日设立国产医疗科技创新专区 迈瑞 威高等企业展示全球领先智能诊疗设备[5]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 医疗器械板块业绩和估值正逐步修复 多个省份或联盟发布集采政策且规则持续优化[5] - 脑机接口板块表现较好 行业随政策缓和 集采出清及企业战略转型迎来修复[5] - 国际化 技术创新及并购成为重要成长路径[5]
中证A500ETF迎来新成员,A500指数周涨4.27%丨A500ETF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9:09
指数表现 - 中证A500指数最新点位5198.91点,单周上涨4.27% [1][5] - 本周日均成交额8003.97亿元,全周成交额40019.84亿元,成交额环比上升32.60% [1][5] 成分股表现 - 寒武纪(688256.SH)以34.59%涨幅领涨,中油资本(000617.SZ)和中兴通讯(000063.SZ)分别以34.38%和32.21%涨幅位列第二、三位 [2] - 昆仑万维(300418.SZ)、北方稀土(600111.SH)、兆易创新(603986.SH)涨幅均超22% [2] - 衢州发展(600208.SH)以11.68%跌幅领跌,巨星科技(002444.SZ)和蔚蓝锂芯(002245.SZ)跌幅分别为6.90%和6.82% [2] 基金动态 - 中证A500基金总数增至39只,华夏基金管理的A500增指(512370)于本周上市 [5] - 全周所有基金涨幅均超2%,汇添富基金以4.62%涨幅表现最佳 [5] - 基金总规模达1810.70亿元,较上周上升 [4][5] - 华泰柏瑞基金以203.31亿元规模居首,国泰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均以183.57亿元规模并列第二 [4][5] 机构观点 -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短期牛市氛围延续,9月初前市场维持强势,2025年四季度表现将优于三季度 [5] - 国投证券指出需关注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及新旧动能转化牛的过渡过程,对上行空间持谨慎乐观态度 [5]
港股异动丨泰格医药跌逾6% 遭兴证全球基金减持34.54万股
格隆汇· 2025-08-20 15:4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盘中一度下跌6.43%至49.5港元 [1] 股东减持情况 -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8月15日以每股均价58.4519港元减持34.54万股 [1] - 减持涉及金额约2018.93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比例由7.02%下降至6.73% [1]
健康产业生态加速成型 助推创新药产业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5:29
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产业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前沿生物技术、创新疗法和智慧医疗领域加速突破[1] - 中国创新药呈现"东升西降"态势 管线质量、临床效率、分子形式创新及工程师红利释放构成核心支撑[2] - 创新药管线数量、质量及交易金额持续攀升 产业活力不断增强[1] 资本市场支持 - 资本市场通过"三个角色"构建产业支撑体系:产业发展加油站助力数十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产业洞察瞭望塔提供医药全产业链前瞻性研究 产业生态连接器通过"研究+投行+投资"模式加速创新要素整合[1] - 港股通制度改革托底港股流动性 全球资金重新配置向大中华区倾斜推动市场情绪回暖[2] - 设立大健康产业基金、举办创新药峰会打破信息壁垒[1] 企业研发战略 - 研发以"未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 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等领域差异化布局[2] - 通过技术平台建设形成竞争优势 构建多个专有技术平台推动项目效率提升[2] - 采用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加速管线推进[2] 技术创新突破 - 生物偶联药通过整合合成生物学、AI、分子进化等技术实现代谢稳定和不良反应低的优势[3] - 全球首个全自动高通量生物偶联药筛选平台整合高通量制备、类器官模型筛选与智能分析 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至8个月[3] - 口服小分子减重药需平衡减幅与耐受性 口服多肽需优化胃肠道适应性 便捷性成为患者依从性关键[2] CRO行业赋能 - CRO通过专业人才、效率提升、全球布局及技术应用支撑创新药研发[3] - 构建"临床前—临床—上市后"一体化服务体系 参与国家远程智能临床研究平台规则制定[3] - 全球CRO承担超50%研发工作 中国CRO渗透率约45% 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3] 国际合作环境 - 医药行业未成为贸易争端焦点 中美合作顺畅[2] - 助力创新药加速上市与出海[3] - 中长期看研发能力强、管线优质的企业将在波动中凸显价值[2]
泰格医药(03347.HK)遭兴证全球基金减持34.54万股
格隆汇· 2025-08-20 07:32
泰格医药股份减持事件 -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减持泰格医药(03347 HK)34 54万股 每股均价58 4519港元 涉资约2018 93万港元 [1] - 减持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数量降至8 292 315股 持股比例由7 02%下降至6 73% [1] - 此次减持行为发生在2025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期间 交易记录编号为CS20250819E00015 [2]
兴证全球基金减持泰格医药(03347.HK)34.54万股 每股作价约58.45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9:47
公司股权变动 -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8月15日减持泰格医药34.54万股 每股作价58.4519港元 总金额约2018.93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829.23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6.73% [1] 股价交易表现 - 截至8月19日收盘价52.9港元 单日下跌8.08% [1] - 当日成交量380.03万股 成交额达2.09亿港元 [1] - 90天内无投行对该股给出评级 [1] 市值与行业地位 - 港股市值70.86亿港元 在医疗服务Ⅱ行业中排名第11位 [1] - 港股流通市值70.86亿港元 高于行业平均82.98亿港元 [1] - 营业收入66.03亿港元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8.19亿港元 [1] 财务指标分析 - ROE为1.92% 高于行业平均-0.76% 行业排名28/60 [1] - 净利率6.78% 远优于行业平均-851.29% 行业排名23/60 [1] - 毛利率33.95% 略低于行业平均36.91% 行业排名25/60 [1] - 负债率16.07% 大幅低于行业平均73.63% 行业排名8/6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