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专利“暗战”:这三年,中日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9 18:12
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超4.6万件 日本企业占比37% 中国企业占比30% 差距持续缩小 [1][4] - 中国已成为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 占比35% 日本占比25% 美国13%位列第三 [1][5] - 韩国在固态电池专利布局中掉队 市场格局从动力电池"中日韩三国杀"转变为"中日美三强" [5] 中日固态电池发展路径对比 - 日本曾垄断全球锂电池市场90%份额 但因2010年后押注氢燃料电池导致动力电池领域落后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下 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 2024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6席 市占率67.1% 日本仅松下占3.9% [3] - 日本将固态电池视为"翻身仗"关键 中国加速追赶 2010-2025年日本专利申请占比从45%降至37% 中国从21.8%升至30% [4] 头部企业技术储备对比 - 日本丰田固态电池专利达2100余件 授权1200余件 断层领先 松下910余件 日产420余件 本田290余件 [6][7] - 中国宁德时代固态电池专利170余件 比亚迪90余件 蜂巢能源150余件 国轩高科120余件 授权量均不足百件 [6] 产业化时间表竞争 - 中国企业计划2025-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示范 2030年大规模量产 包括比亚迪 广汽 长安 上汽等 [8] - 日本丰田计划2025年小规模量产 日产2028年应用 本田2030年前量产 时间表略早于中国企业 [8]
日产告别戈恩路线,不再重视全球南方
36氪· 2025-05-19 17:56
日产全球工厂调整战略 - 公司计划关闭或停产7家工厂,包括墨西哥2家、日本神奈川县2家、南非1家、印度1家、阿根廷1家,其中5家位于"全球南方"地区 [2] - 2024年度全球产量310万辆中,墨西哥工厂占67万辆(20%),印度超15万辆,阿根廷近2万辆,南非1万辆 [2] - 调整标志着公司告别过去重视新兴市场的战略,将资源集中于日美欧中市场 [2][3] 历史战略转型背景 - 1999年卡洛斯·戈恩提出"复兴计划"裁员2.1万人,与雷诺合作全球扩张 [3] - 2011年"日产Power88"计划目标将市场份额从6%提升至8%,全球产能超800万辆 [3] - 新兴市场品牌"达特桑"因销量低迷于2022年停产 [3] - 墨西哥作为美国出口基地的优势因特朗普关税政策而动摇 [3] 主要市场竞争态势 - 在中国市场面临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激烈竞争,推出AI技术EV新车型"N7" [4] - 美国市场因缺乏混合动力车型而销售低迷,考虑将部分生产从日本转移至当地 [4] - 计划提前发布新款EV车型"LEAF"以提振销量 [4] 成本削减与产品战略 - 到2035年将底盘数量从13个减少至7个 [4] - 零部件数量削减70%,2026年度前减少5000亿日元费用(固定+变动) [5] - 裁员规模扩大至2万人,与1999年复兴计划相当 [5] - 社长强调需利用品牌粉丝基础提升产品吸引力 [5]
15万级纯电三雄争霸:谁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Model2引发全球价格战,国内车企通过固态电池量产和800V超充等前沿技术提升竞争力[1] - Z世代消费者偏好10-15万预算区间,注重颜值、性能和性价比的平衡[1] 东风奕派eπ007产品分析 - 定位15万级市场,起售价12.56万,配备电动尾翼和WANOS全景声座舱,性价比突出[1] - 四驱版0-100km/h加速3秒,增程版综合续航达1200km,适合性能与长途需求[3] - 底盘由冠军团队调校,后驱/四驱布局,50:50轴荷比,操控性能优异[3] - 标配20扬声器WANOS全景声、主驾按摩、HUD抬头显示,全系L2级驾驶辅助,可选高速NOA和LAPA记忆泊车功能[3] 日产N7产品分析 - 起售价11.99万,低于同品牌燃油车轩逸,合资品牌反击国产车的代表[4] - 配备AI云毯座椅12点按摩、通风加热、主动侧翼支撑,2915mm轴距提供C级车空间[6] - 高配版搭载Orin芯片+8295座舱芯片,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但前置前驱布局偏向舒适调校[6] 小鹏MONA3产品分析 - 顶配15.58万配备XNGP全场景智驾,支持城区道路自动避障和跨层泊车[7] - 风阻系数0.194,溜背造型影响后排头部空间,内饰极简风格缺乏豪华配置[7] - 标配L2辅助驾驶、全景天幕、语音控制,定位科技直男用户群体[7] 消费者偏好与市场趋势 - 汽车从代步工具转向"第三生活空间",消费决策逻辑变化[9] - 日产N7主打居家舒适,小鹏MONA3吸引技术极客,东风奕派eπ007以全能表现赢得大众市场[9] - 15万级市场的成功关键在于理性需求与感性价值的平衡[9]
日产告别戈恩路线,不再重视全球南方
日经中文网· 2025-05-19 14:44
全球产能重组 - 公司计划关闭墨西哥两家工厂和日本神奈川县两家工厂 同时在南非、印度和阿根廷各关闭一家工厂 涉及7家工厂中有5家位于"全球南方"地区 [1] - 2024年度全球产量310万辆中 墨西哥占67万辆(20%) 印度超15万辆 阿根廷近2万辆 南非1万辆 [1] - 战略重心从新兴市场转向日美欧中市场 标志着公司告别过去重视新兴市场的扩张路线 [1][2] 历史战略调整 - 1999年卡洛斯・戈恩提出"复兴计划"裁员2.1万人 并与法国雷诺合作进行全球扩张 [2] - 2011年"日产Power88"计划目标将全球市场份额从6%提升至8% 产能目标超800万辆 [2] - 新兴市场品牌"达特桑"因销量低迷于2022年停产 该品牌曾在印度和非洲市场推广 [2] 区域市场挑战 - 中国市场面临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激烈竞争 公司推出搭载AI技术的EV新车型"N7"并考虑出口 [3] - 美国市场因缺乏混合动力车型导致销售低迷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将部分生产从日本转移至美国 [3] - 墨西哥作为美国出口基地的优势因关税政策动摇 2024年产量67万辆 [2][3] 成本削减计划 - 计划到2026年度减少5000亿日元固定和变动费用 裁员规模扩大至2万人 [4] - 底盘数量将从13个减至7个 零部件数量削减70%以提高开发效率 [3][4] - 目标通过结构改革提升单产品盈利能力 同时保持品牌吸引力 [4][5] 产品战略调整 - 纯电动车型"LEAF"新款发售时间提前成为关键课题 [3] - 公司需平衡规模缩减与产品吸引力 管理层面临重大考验 [4][5]
裁员2万人,关厂7家,曾经的全球销冠最后一搏
新浪财经· 2025-05-18 20:2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创25年来最差记录 [1] - 营业利润率不足1%,自由现金流为负值,财务状况呈现断崖式下滑 [1] - 全球销量下滑2.8%,营业利润暴跌88%,中美两大市场均表现疲软 [4] 复苏计划"Re:Nissan" - 计划关闭全球7家工厂,年产能从350万辆压缩至250万辆 [2] - 全球裁员2万人,重组工程、采购及工厂体系 [2] - 目标2027财年前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平台数量从13个减少至7个 [2] - 研发节奏加速,聚焦六大核心市场,中国被列为未来三年战略重点 [2] 历史困境与挑战 - 2018年戈恩事件后管理层动荡,战略方向摇摆,错失混动与新能源转型窗口期 [3] - 雷诺-三菱联盟技术协同瓦解,产品设计滞后,车型周期拉长导致竞争力下降 [3] - 美国市场主销SUV Rogue销量下滑10%,Titan皮卡停产,25%关税加剧成本压力 [4] 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 - 在华销量从2018年113万辆峰值跌至2024年不足70万辆,同比下滑12.2% [4][5] - 推出纯电轿车N7和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N7上市18天大定订单破万辆 [5] - 研发主导权下放中国团队,开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计划2027年前投放10款新能源车 [6] - 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扩招4000名技术人员,与华为、Momenta等合作构建智能生态 [6] 技术落后与外部合作 - Leaf电动车在续航、智能体验等维度被比亚迪、特斯拉全面碾压 [4] - 自研CHAdeMO充电标准被主流市场淘汰,Ariya电动车因产品力平庸销量惨淡 [4] - 与本田合作破裂,与富士康及美系科技企业接触仍处早期阶段 [5] 行业竞争与风险 - 中国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市占率超70%,合资品牌面临边缘化风险 [6] - 本地产能从150万辆削减至100万辆,新产品若未达预期将加剧产能闲置 [6] - 中国皮卡市场年销量仅40万辆,政策限制或影响Frontier Pro PHEV前景 [6]
胖东来官网已恢复,本月销售额已接近10亿元;小米高管辟谣“退订会造成小米汽车崩塌”传闻;今麦郎董事长回应为娃哈哈代工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5-17 08:55
小米汽车 -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辟谣"退订会造成小米汽车崩塌"传闻,称相关报道为不实内容 [3] - 小米SU7被曝大灯外框和翼子板翘边,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指出这是设计制造经验不足导致的问题 [10] 欧盟与TikTok - 欧盟委员会认为TikTok在广告透明度方面存在重大不足,可能违反《数字服务法案》,若最终确认违规可能面临最高全球年度营业额6%的罚款 [4] 今麦郎与娃哈哈 -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表示,去年共为娃哈哈生产12亿瓶水,合作基于今麦郎26个生产基地和32条高速流水线的优势 [4] 小鹏汽车 - 小鹏汽车品牌公关负责人澄清何小鹏批评同行三倍薪资挖人的言论并非指向汽车行业,而是某些中小型科技公司 [6] 胖东来 - 胖东来发布回复说明,强调要做玻璃般透明的企业,公开企业文化、经营数据等信息,本月销售额已接近10亿元 [8][12] OpenAI - OpenAI推出基于云端的AI智能体Codex,专注于自动化软件开发,目前以研究预览形式在ChatGPT平台上线 [9] 日产汽车 - 日产声明称近期有关某些工厂可能关闭的报道属于臆测,并非基于公司官方信息 [9] 小米手机 - 卢伟冰称小米Civi系列将对标苹果,内部代号"小15",在影像等关键体验全面跃升 [14] 哪吒汽车 - 哪吒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和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已离职 [18] JDI - 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宣布将在日本国内实施约1500人规模的自愿离职计划,车载显示器业务将分出成立子公司 [18] 极氪科技 - 极氪科技一季度总营收达220亿元,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整车毛利率16.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 [18] 盒马 - 盒马鸡蛋被检出兽药超标,生产方小町蛋业表示已在排查原因,将直播农场全流程 [20] 比亚迪 -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布达佩斯,将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下一代汽车电气化技术 [20] 绿茶集团 - 绿茶集团港交所上市首日破发,股价下跌12.52%,总市值42.36亿港元,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0.3% [21] 中科紫东太初 - 中科紫东太初完成首轮数亿元融资,资金将用于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 [21] 布尔科技 - 布尔科技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专注于智能车载终端设备、车联网平台及算法模型的研发与应用 [22] 诺尔康 - 诺尔康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专注于神经电子医疗器械研发,主要产品包括人工耳蜗等 [22] 智元机器人 - 智元机器人灵犀X2升级主动交互能力,拥有"内心戏"模式 [22] 奥迪 - 奥迪Q9路试谍照曝光,采用超大进气格栅和分体式灯组设计 [24] 汽车行业 - 新规要求所有乘用车必须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 [26] 电影行业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电影票房超266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5.81%,14部国产电影破亿 [26]
日产汽车:媒体关于关闭日本工厂的报道并非源自公司的正式信息。
快讯· 2025-05-17 07:20
日产汽车工厂关闭传闻 - 公司澄清关于关闭日本工厂的媒体报道并非源自官方信息 [1]
5月17日电,日产汽车正准备关闭其位于日本的两家工厂,即追滨工厂和子公司日产车体的湘南工厂。此外日产汽车正考虑终止其在南非、印度和阿根廷工厂的汽车生产,并关闭其在墨西哥的两家工厂。
快讯· 2025-05-17 06:40
智通财经5月17日电,日产汽车正准备关闭其位于日本的两家工厂,即追滨工厂和子公司日产车体的湘 南工厂。此外日产汽车正考虑终止其在南非、印度和阿根廷工厂的汽车生产,并关闭其在墨西哥的两家 工厂。 ...
日产汽车巨亏6700亿日元裁员增至2万人 东风日产销量加速下滑拟豪掷百亿加码新能源
新浪财经· 2025-05-16 16:0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约合44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跌幅高达257% [1] - 2023财年净利润4266亿日元,2024上半财年净利润同比暴跌94%至192亿日元,第二季度净亏损93亿日元 [1] - 全年营收预期从14万亿日元下调至12.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由5000亿日元缩水至1500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从5.6%降至1.2% [1] - 2024上半财年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为-4483亿日元 [1] 重组计划 - 全球裁员规模扩大至2万人,占员工总数15% [1] - 启动"Re:Nissan"重组计划,2024至2027财年关闭7家工厂,全球工厂数从17家减至10家,取消九州电池工厂建设 [3] - 目标节省5000亿日元成本,零部件复杂度降低70%,平台数量从13个整合至7个,开发周期缩短至30个月 [3] 市场表现 - 2024财年全球销量344万辆,同比下滑3.2%,未达预期目标 [2] - 中国区前10月销量55.8万辆,同比减少9.98%,美国市场销量下滑3.1% [2] - 东风日产2024年销售63.12万辆,同比下降12.7%,2024年1-4月销量15.66万辆,同比下降29.8% [3] 产品与竞争 - 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份额极小,纯电车型艾睿雅(ARIYA)未形成市场突破 [2] - 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销量超越日产轩逸成为A级家轿销冠 [2] - 主力车型轩逸、奇骏更新缓慢,智能化配置落后中国品牌,轩逸车机系统版本低、功能单一 [2] - 美国市场混合动力车需求激增,但日产产品线未能及时跟进 [2] 战略转型 - 聚焦中美等六大市场,计划2026年前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 [3] - 加速与华为、Momenta的技术合作 [3] - 东风日产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研发团队扩至4000人 [3] 债务与融资 - 2024年到期债务达16亿美元,2026年将升至56亿美元,为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2] - 穆迪、惠誉将其展望调整为"负面" [2] - 墨西哥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影响美国销量(约三分之一依赖墨西哥生产) [2] 行业背景 - 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 [4] - 日系车企间的抱团合作成为关键变量 [4]
日产汽车CEO:在寻求合作伙伴之前需自救
快讯· 2025-05-15 18:47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Ivan Espinosa表示,在考虑与其他公司合作之前,该公司正 专注于通过提高流动性来帮助自己。今年早些时候,日产试图与规模更大的日本同行本田汽车合并,但 以失败告终。 日产汽车CEO:在寻求合作伙伴之前需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