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NSANY)
搜索文档
日产中国,四十不惑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2 07:08
公司战略与品牌焕新 - 公司正推进“Re:Nissan”计划,旨在重新定义企业价值,意味着更聚焦的产品策略、更强大的品牌实力以及对客户全新的承诺 [2] - 公司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发布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加速向“年轻、创新、充满激情”的方向全方位转变 [5][12]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中国市场对公司至关重要 [3] 在华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自1985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起步,与东风汽车集团携手二十二载,经历了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向全球”的深度转型 [5][8][9] - 公司获得总部更大程度的信任和授权,中国团队在产品定义、研发节奏、供应链整合等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以更敏捷地响应中国市场独特需求 [18][19] - 公司战略定位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中国不仅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更被定位为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和技术与出口创新的重要起点 [5][2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在品牌之夜发布两款重磅新品: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以及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 [2][25][27] - 公司正积极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于明年引入中国市场,体现其将电驱化与性能并举的“两条腿走路”产品策略 [2][29][30] - 公司以电驱化和智能化为引擎,致力于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并解决“油电同智”的用户痛点 [25][27][29]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局,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增长35.2%和34.9%,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46.1% [16] - 电驱动和智能网联技术加速普及,2025年1至7月全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渗透率高达62.6% [16] - 新旧玩家围绕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16]
Factbox-Automakers pool with EV makers to avoid EU emissions fines
Yahoo Finance· 2025-10-21 22:43
罚款规定 - 欧盟对汽车制造商的碳排放罚款最初针对2025年水平 潜在罚款金额可能高达150亿欧元(约合175亿美元)[1] - 2024年3月 欧洲委员会调整合规标准 允许汽车制造商基于2025年至2027年的平均排放水平来遵守规定[1] 联盟概况 - 所有当前已确定的联盟协议(以其“池管理人”命名)将于2024年底到期 预计未来几年将续签[2] 具体联盟构成 - 日产公司于2023年10月与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组成联盟[3] - KG Mobility于2023年9月底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组成联盟[4] - 特斯拉联盟于2024年1月形成 成员包括Stellantis、丰田、福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马自达和斯巴鲁 本田和铃木于2024年3月加入该联盟[5] - 梅赛德斯联盟于2024年1月形成 成员包括梅赛德斯、沃尔沃汽车、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星和smart汽车 沃尔沃汽车和极星均由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支持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持有梅赛德斯9.69%的股份 smart汽车是梅赛德斯与吉利的合资企业[6] 电动汽车市场展望 - 根据咨询公司艾睿铂的数据 电动汽车占去年欧洲轻型汽车总销量的12% 预计今年将达到15%[7] - 预计到2027年 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将增至24% 到2030年底将增至40%[7]
40岁的日产中国,要打翻身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8:1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全力向“年轻化”转身,开启在华市场的“二次创业” [1] - 公司启动以“Glocal”(全球-本地化)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关键是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下放至中国团队 [8]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大技术中心至4000人规模 [10]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公司全球零售销量为70.7万辆,同比下降10.1%;净销售额2.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9.7%;净亏损1158亿日元(约合54.35亿元人民币),同比由盈转亏 [5] - 公司合资企业东风日产从巅峰时期的年销156万辆,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69.7万辆,规模蒸发超过55% [5] - 作为“Re:Nissan”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在全球裁员2万人、关闭7家汽车工厂,并将中国以外市场的产能从目前的350万辆逐步削减至250万辆 [7] 中国市场挑战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公司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7.5%,成为下滑幅度最大的区域 [5] - 日系车整体在华市场份额已从今年1月的13.4%下滑至9月的11.6% [7] - 公司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豪华市场的存在感日渐稀薄,公司被困在“性价比”与“家用”的尴尬中间地带 [5] 新产品布局 - 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将推出三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东风日产N6、搭载鸿蒙座舱的全新天籁,以及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8] - 东风日产N6作为公司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轿车,搭载1.5升发动机与21.1kWh磷酸铁锂电池组,定位中型插混轿车 [8] - 新款天籁在保留燃油动力的基础上,首次搭载华为HarmonySpace5.0智能座舱与华为音响系统,成为国内首款配备该智能生态的燃油车 [9] - 根据计划,在2027年前,公司将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 [10] 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将车型开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至24个月 [10] - 公司已将武汉云峰工厂交由东风旗下岚图品牌接管,以减轻产能负担 [7] - 公司今年6月与东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动中国制造车型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10] 具体产品表现 - 今年3月上市的纯电车型东风日产N7,在3月至9月期间累计销量为3.3万辆 [6] - 作为对比,小鹏Mona M03同期销量超过10万辆 [6]
为避免欧盟罚款,跨国车企正选择中国车企共享碳排放
观察者网· 2025-10-21 17:39
日产与比亚迪的碳排放合作 - 日产欧洲公司将与比亚迪整合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达到欧洲2025年至2027年的减排目标 [1] - 日产选择比亚迪作为合作伙伴因其拥有充足的信用额度和综合竞争力 [1] - 日产此前与雷诺、三菱的碳排放协议已于2024年结束 [1] 日产在欧洲的电动化挑战 - 截至今年8月,日产在欧洲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3万辆,仅占其总销量的6.5% [3] - 日产Ariya车型同期在欧洲累计销量为1.1万辆,现有车型不足以满足碳排放标准而面临高额罚款 [3] - 日产正进行全球革新,但在欧洲扩大电动化产线需面临严峻的碳排放法规 [1][3] 欧洲碳排放合作联盟格局 - 特斯拉与丰田、福特、Stellantis等车企组建了排放积分池 [5] - 梅赛德斯-奔驰运营的另一大联盟,主要合作对象为Smart、沃尔沃和极星 [6] - 雷诺和大众已于2024年底表示对参与碳排放共享持开放态度 [7] 欧洲电动车市场动态 - 比亚迪同期在欧洲销量为9.5万辆,其中约60%为纯电动汽车,其余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3] - 今年前三季度,欧洲核心14国电动车销量总计140.7万辆,同比增长7.4% [5] - 中国品牌电动车在欧销量为21.2万辆,市占率超过15% [5] 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变化 - 今年6月,特斯拉在欧洲地区新车注册量为3.48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51万辆下滑22.9% [5] - 特斯拉在欧销量连续数月下滑,为其维持庞大的碳排积分池带来困难 [5] 其他车企合作案例 - 韩国双龙汽车(KG Mobility)在欧洲与小鹏汽车建立了联盟 [5]
西装换牛仔:40岁的日产中国“二次创业”,决战年轻化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7:33
公司战略转向 - 公司正全力向年轻化转型,开启在华市场的二次创业 [2] - 公司将中国市场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视其为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 [2] - 公司启动以Glocal为核心的转型,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下放至中国团队 [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全球零售销量70.7万辆,同比下降10.1%,净销售额2.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9.7%,净亏损1158亿日元 [3] - 2025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7.5%,为下滑幅度最大区域 [3] - 公司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年销量从巅峰156万辆下滑至2024年69.7万辆,规模蒸发超55% [3] 市场竞争态势 - 公司纯电车型东风日产N7自3月上市至9月累计销量3.3万辆,对比同期小鹏Mona M03销量超10万辆 [4] -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13.4%下滑至9月11.6% [4] - 公司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豪华市场存在感日渐稀薄 [3] 复兴计划与成本优化 - 公司发布Re:Nissan复兴计划,核心为优化成本,包括全球裁员2万人,关闭7家汽车工厂 [5] - 公司计划将中国以外市场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5] - 公司将武汉云峰工厂交由东风旗下岚图品牌接管,以减轻产能负担 [5] 新产品布局 - 公司第四季度将推出三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东风日产N6、搭载鸿蒙座舱的全新天籁、插混皮卡FrontierPro [6] - 东风日产N6为公司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轿车,搭载1.5升发动机与21.1kWh磷酸铁锂电池组 [6] - 新款天籁为国内首款配备华为HarmonySpace5.0智能座舱与华为音响系统的燃油车 [6][7] 研发与出口规划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大技术中心至4000人规模 [10] - 公司计划2027年前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 [8] - 公司与东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动中国制造车型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10] 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下放决策权将车型开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至24个月 [9] - 公司计划明年在中国市场引入Z NISMO新车 [8]
“隐形冠军”神话终破灭
虎嗅· 2025-10-21 12:59
隐形冠军理论起源与定义 - 赫尔曼·西蒙提出“隐形冠军”概念,指那些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公众认知度低的中小企业 [1][2] - 初始标准为全球市场份额前两位、年销售额低于10亿美元、公众认知度低,后放宽为世界排名前三或某一大陆第一,年营业额低于50亿美元 [8] - 这些企业深耕细分赛道,在产业链关键节点占据绝对优势,是德国等国家出口的主力 [3][4] 全球隐形冠军分布与作用 - 全球隐形冠军数量为3406家(2023年),德国有1573家,美国350家,日本283家 [9] - 德国每百万居民拥有隐形冠军18.91家,显著高于美国的1.06家和日本的2.25家 [13] - 隐形冠军企业成就了欧美日二战后的经济腾飞,造就了德国50-60年代和日本80-90年代的“黄金十年” [22] 隐形冠军企业案例 - 德国Weckerle公司占据全球85%的口红机器市场份额 [15] - 德国Flexi公司凭借可伸缩狗绳产品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行销90多个国家 [16] - 日本企业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如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等霸占全球芯片材料7成以上份额 [18] - 日本信越化学与胜高SUMCO两家企业拿下全球高纯度硅片一半以上市场 [18] 德国制造业衰退现状 - 德国GDP去年下降0.2%,连续两年萎缩,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又下降0.3% [27] - 自2021年以来,德国制造业企业破产数量增长80%以上,2024年每6家破产大型企业中就有一家是汽车零部件商 [28] - 博世将裁员1.3万人,累计裁员超过2.5万人;采埃孚计划在德国削减1.1万至1.4万个岗位;大众计划到2030年前让3.5万人下岗 [28] 传统隐形冠军面临挑战 - 168年历史的汽车门锁供应商基克特宣告破产,该公司曾为全球1/3车辆提供门锁系统 [31] - 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死亡”名单,包括Gerhardi、马瑞利集团、First Brands Group、Flabeg、伟巴斯特等 [31] -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成本高企,叠加老龄化加速和中国汽车零部件加速替代,对传统隐形冠军造成冲击 [35] 数字化转型滞后问题 - 日本直到2024年7月才在政府机构中全面淘汰软盘,修改了1000多项法案才得以成行 [40] - 日本正在使用AGI的人数仅有9%,而中国这一数字接近60%,美国超过50% [43] - 德国数字化转型滞后,中小企业对数字化投资谨慎,选择优先维护传统业务 [42] 中国企业的崛起与替代 - 在2014-2020年,中国企业收购了300家德国公司,包括均胜电子收购普瑞、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等经典案例 [51] - 中国已有1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全球百强榜,4家进入前50,中国企业息税前利润率5.7%为全球最高 [52] - 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单项冠军企业1500多家 [53] 中国隐形冠军与独角兽发展 - 赫尔曼·西蒙识别出的中国“隐形冠军”数量从约100家增至300家 [54] -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声量显著,全球独角兽榜前30名中无一家德国或日本企业 [37][48] - 典型中国隐形冠军案例包括运城制版集团、义乌双童吸管(占世界30%份额)、中集集团等 [54]
研发投入比下滑,日本车企没钱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0 17:57
日本车企研发投入趋势 - 2025财年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日产、铃木、斯巴鲁、马自达、三菱汽车)计划研发总投入为3.94万亿日元,同比微增2% [2] - 研发投入占预期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92%,连续第二年低于4% [2] - 在截至2024财年的3年里,七家日本车企研发支出整体年均增长约10%,但到2025财年增速预计将放缓至2% [3] 主要日本车企研发投入详情 - 本田研发投入比为5.7%位居首位,预计投入1.2万亿日元 [3] - 丰田研发投入比为2.8%排名垫底,但投入金额最高,预计为1.3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3% [3] - 日产研发投入比为5%,金额为6300亿日元,同比增长1.8% [3] - 铃木研发投入比5.2%,金额3000亿日元,同比大幅增长13% [3] - 斯巴鲁研发投入预计同比下降12.5%,三菱汽车与上年持平 [3] - 丰田研发投入比下滑趋势明显,从2017财年的超7.5%降至2025财年预计的2.8% [4] 研发投入趋缓的原因 -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大降28.4% [6] - 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合计营业利润将因关税减少约2.67万亿日元,相当于2024财年利润总额的三成多 [6] - 丰田预计关税损失达1.4万亿日元,并将净利润预期从3.1万亿日元下调至2.66万亿日元 [6]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本田将电动汽车相关研发投资总额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 [6] 国际同业研发投入对比 - 大众集团2024年研发支出达210亿欧元,占销售额比重6.5% [7] - 宝马集团2024年研发支出91亿欧元,同比增长17.1%,占营收6.4% [7]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2024年研发支出87亿欧元,占销售额6% [7] - 通用汽车研发投入92亿美元,占营收4.91% [7] - 丰田2024财年研发投入比为2.71%,是前十大车企中最低 [7] - 比亚迪2024年研发费用531.95亿元,同比增长34.41%,占营收6.8% [8] - 蔚来汽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19.8%,理想汽车为7.7%,吉利汽车为4.34% [8] 日本车企研发重点领域 - 丰田2025财年研发重点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定义汽车平台,并坚持混动、氢能等多元化碳中和路径 [13] - 本田研发投入主要投向软件定义汽车与自动驾驶领域,将自主研发新一代ADAS,并计划在2027至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 [13] - 日产计划将2025财年电动化研发投入增加40%,重点押注固态电池技术,并利用中国市场的科技和资源优势进行研发 [14] 研发效率与平衡 - 研发投入比并非越高越好,研发效率是决定投入能否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9] - 日本车企成本意识较强,在研发投入上较为高效,但在自动驾驶和软件领域需增加投入并明确方向 [9] - 企业需要在创新与财务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2]
日产亏着卖的N7,销量跌了近40%
第一财经· 2025-10-19 17:05
日产N7车型的市场表现与挑战 - 日产N7在9月销量跌至6410辆,较8月的10148辆环比下降36.8%,甚至低于7月的6455辆 [5] - 公司对N7采取“以价换量”的亏损策略,起售价大幅下探至11万元级别,而同级纯电新车起售价在15万元区间 [5] - 尽管低价策略引起关注,但车型面临交付延迟问题,消费者投诉未及时交车且不退还定金 [6] - 公司称N7交付周期已缩短至2-4周,部分区域仅需1-2周 [6] 日产在中国的产能调整 - 公司已收缩在华产能,东风日产陆续暂停或转让3个工厂 [6] - 2024年常州工厂暂停生产,约占在华总产能的10%;武汉云峰工厂和襄阳工厂转让给东风汽车旗下品牌 [6] - 产能缩减引发市场对已上市N7和即将上市N6交付能力的质疑 [7] 日产整体在华销售状况 - 今年1-9月公司在华累计销量约为45.71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9.70万辆减少约8% [7] - 燃油车仍是销售主力,东风日产轩逸同期销量累计约22.37万辆,占总销量的48.93% [7] - 为保持市场份额,轩逸在部分地区通过终端降价和补贴,起售价落在6万元区间,与比亚迪秦PLUS DM激烈竞争 [7] - 2024年日产中国区销量仅约69万辆,较2021年的138万辆呈现“腰斩” [8] - 公司在华销量已连续6年下降,并预计2025财年全球零售销量下降2.9%至325万辆,主因是中国市场销量预期下降 [8] 合资车企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合资车企采取两手抓策略:持续迭代经典燃油车型和加速推出新能源车 [8] - 乘联会9月数据显示,零售销量前十车企中有4家合资车企,但承压明显 [8] - 东风日产销量低于上汽大众、广汽丰田等车企,未进入前十 [8]
日产亏着卖的N7,销量跌了近40%
第一财经· 2025-10-19 16:40
日产中国官网显示,9月,被日产寄予厚望的纯电车日产N7销量跌落至6410辆,较8月的10148辆环比下 降36.8%,甚至低于7月交付量6455辆。 在日产的规划中,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翻身仗"押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日产N7正是这场"翻身仗"打出 的一张明牌,这也让市场解读N7是一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车型。为了让N7能够一炮而红,日产不 惜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以价换量"、亏钱卖车。在同级别纯电新车起售价落在15万元区间时,日产N7 将起售价大幅下探至11万级别。东风日产商品规划总部副部长尚顺事在今年4月N7上市时曾表示,合资 公司新车售价不赚钱需要说服两大股东方,但东风日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失去几年的客户找回来, 但他并未透露具体亏损额。彼时,日产汽车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第一季度亏损,且对2025财年中国区 销量预判仍为下降。 低价策略让日产N7一上市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急切追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日产忽略了产能也需要跟上节奏。自日产N7上市以来,在车质网等投诉平台中,许多消费者陆续反映 日产N7未及时交付车辆且不退还定金。消费者李先生表示,自己于5月在武汉下定了一辆日产N7,4S店 ...
日产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两款新车型
环球网资讯· 2025-10-19 11:43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表示:"在我们的'Re:Nissan'计划下,我们 正在重新定义日产当前及未来的价值。这关乎强化我们的核心,重燃日产的活力,并打造令人激动和信 赖的产品。这关乎更清晰、更专注的产品战略,更强大的品牌,以及对客户新的承诺。中国市场对于这 一转型至关重要——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其发展速度、技术领导力和客户洞察力正在引领全球汽 车行业的步伐。" 据了解,N6是首款基于东风日产新能源技术架构打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轿车,与广受欢迎的 纯电动轿车N7共享技术系统。其PHEV系统采用1.5升汽油发动机搭配21.1千瓦时磷酸铁锂(LFP)电 池,更多细节将在上市前公布。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19日消息,日产汽车方面透露,东风日产将于近几周在中国市场发布旗下 日产汽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及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并透 露正积极筹备于明年将Z NISMO车型引入中国产品矩阵。 天籁·鸿蒙座舱是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定位超舒适中高级智能燃油旗舰。这两款车型均将 于未来几周内正式推出。 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