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NSANY)

搜索文档
日产全球裁员15%,新能源布局遇冷,何以破局? 其最新回应来了
犀牛财经· 2025-05-15 16:17
全球裁员计划 - 2024至2027财年全球裁员约2万人,占员工总数15%,涉及生产、销售、行政及研发等多类岗位 [2] - 美国市场已启动自愿离职计划,中国区是否裁员尚未明确 [2] 新能源业务布局 - 4月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不足5%,老车型轩逸・纯电表现低迷 [2] - N7车型订单火爆但未正式交付,销量数据预计6月公布 [2] - 计划2027年夏季前在中国推出10款新能源车,并利用中国优势拓展全球产品线 [2] 燃油车市场策略 - 轩逸系列4月销量同比下滑12%,推出"油电一口价"政策应对自主品牌价格竞争 [3] - 实施"油电同智"计划,与华为合作推进燃油车智能化转型 [3] 售后服务与投诉处理 - 轩逸・纯电被投诉电池续航虚标,公司回应称差异源于用户驾驶习惯与测试标准不同 [3] - 新能源售后网点覆盖不足,已布局超100家交付中心和500家零售网络 [3] 整体转型战略 - 通过裁员、新能源布局、燃油车智能化及售后优化等多维度调整应对行业变革 [2][3] - 目标是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重新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日产“Re:Nissan”计划能否重现戈恩时代辉煌?
华夏时报· 2025-05-15 15:44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较2023财年4266亿日元盈利大幅下滑 [2] - 计提4670亿日元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因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日本市场评估偏差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减少4500亿日元 [3] 战略调整 - 启动"Re:Nissan"复苏计划,目标2027年前精简平台与供应链,聚焦六大核心市场 [2] - 计划关闭7家工厂、裁员2万人,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4][5] - 中国被定位为"复兴关键战场",但新能源战略推进迟缓,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6] 市场挑战 - 2024年华销量69.7万辆,同比下滑12.2%,较2018年峰值腰斩;2025年Q1销量12.1万辆,同比下跌29.5% [6] - 北美市场混动车型需求未及时跟进,产品迭代落后丰田 [3] - 武汉工厂(年产能30万辆)因ARIYA和奇骏年产量不足1万辆而关停 [6] 技术路线 - 纯电车型Leaf曾连续9年全球销冠,但后续投入断档导致先发优势丧失 [4] - 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分歧集中在控制权与技术路线(本田主导电动化 vs 依赖雷诺-三菱平台) [4] - 当前纯电车型ARIYA的ProPILOT系统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车机系统卡顿问题频发 [6] 中国战略 - 发布全球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和纯电轿车N7,目标2027年前投放10款新能源车 [6] - 研发体系改革: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采用"总部授权+本土主导"模式 [6] - 与华为合作N7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与文远知行合作Robotaxi测试超14万公里 [7] - 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人员扩至4000人 [7] 行业观察 - 传统燃油车战略在欧美排放法规下风险放大,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智能电动化浪潮中,速度与生态成为比规模更关键的生存法则 [7] - "中国研发、全球输出"战略需平衡本土需求(如皮卡政策限制)与全球品控 [7]
市场消息:日产考虑将Sentra的生产从墨西哥迁回美国以避免关税。
快讯· 2025-05-14 23:38
日产汽车生产调整 - 公司考虑将Sentra车型的生产从墨西哥迁回美国 [1] - 调整目的是避免潜在关税影响 [1]
5月14日电,日产考虑将Sentra的生产从墨西哥迁回美国以避免关税。
快讯· 2025-05-14 23:33
公司动态 - 日产考虑将Sentra车型的生产从墨西哥迁回美国 [1] 行业趋势 - 汽车制造商可能通过调整生产地点来规避关税影响 [1]
亏损326亿元,最难CEO作出“悲伤而痛苦”的决定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4 23:14
日产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复苏计划 - 2024财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334.6万辆同比下降2.8% 其中中国市场下降12.2% 北美市场增长3.3% [5] - 公司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约6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约33.9亿元人民币)下降88% 营业利润率0.6% [5] - 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326.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上一财年净利润4266亿日元 [4][5] - 业绩疲软主因是美国和中国市场销售下滑 以及多地区资产评估相关的减值支出 [9] 日产复苏计划"RE: Nissan" - 计划在2027财年前实现5000亿日元(约243.9亿元人民币)降本 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各占50% [13] - 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 年产能降至250万辆 备用50万辆冗余产能 [13] - 裁员2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15% 其中制造部门占65% 销售管理部门18% 研发部门17% [16][17] - 减少20%工程成本 简化70%产品复杂性 开发时间缩短至30个月 [21] 市场与产品战略调整 - 整合泰国工厂 将阿根廷生产转移至巴西 目标产能利用率达到100% [16] - 优化供应商 重组供应链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全球供应系统 [22] - 计划出口中国制造车型 包括东风日产N7和郑州日产Frontier Pro PHEV [22] - 北美市场将推出新混合动力车型和跨界车 确认发布Skyline新车 [24] 合作伙伴关系与行业环境 - 与本田合并谈判已中断 但考虑在个别业务上开展合作 [26][27] - 积极寻找与本田在美国市场合作机会 探索共同开展项目 [30] - 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带来4500亿日元负面影响 计划加大本地生产力度 [24] - 行业面临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崛起的冲击 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 [33][34]
日产2024财年净亏损超300亿元,CEO警告需“背水一战”
搜狐财经· 2025-05-14 16:3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公司从盈利转入全面亏损,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326 2亿元人民币)[1] - 全球销量334 6万辆同比下降近3%,合并净销售额12 6万亿日元(约6126 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 4%[1] -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约33 9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下滑至0 6%[1] - 业绩下降主因是外汇、材料成本增加以及销售业绩下滑[1] 市场压力 - 中国区销量约69万辆,较三年前的113万辆近乎腰斩[4] - 在东南亚和北美市场因产品迭代和新品推出节奏缓慢而面临巨大压力[7] - 相较于丰田两个财年内接近两千亿日元的利润下滑,公司超过万亿日元的利润变动更凸显市场压力[4] 调整计划 - 新财年推出全新调整计划,包括降低成本、重新定义产品和市场战略、加强合作伙伴关系[9] - 短期降本计划目标实现约5000亿日元(约243 9亿元人民币)成本降低,可变和固定成本各占50%[10] - 截至2027财年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年产能降至250万辆并备用50万辆产能冗余[10] - 同期裁员2万人,其中制造部门占65%,销售管理部门和研发部门分别占18%和17%[10] 战略调整 - 暂停在日本本土的磷酸铁锂工厂投资[10] - 将皮卡车型生产从阿根廷整合到墨西哥,并与雷诺重组印度市场业务[10] - 暂停2026财年之后的新品研发,优化现有供应商[10] -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中国以外的制造生态系统[11] 中国市场 - 未来搭载中国合作技术的车型将出口海外[11] - 公司表示将重塑中国市场的价值[11] 合作与挑战 - 在车辆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保持与本田的合作[11] - 正与其他日系车企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应对美国市场关税政策[11] - 暂停对2025财年营业利润、净利润和汽车自由现金流的指引预测[11]
日本三大车商4月在华新车销量出炉:丰田销量增20.8%,本田暴跌40.8%【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14 11:28
日本车企在华销量表现 - 丰田汽车4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0.8%至142,800辆,连续3个月同比上升,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领域布局[2] - 本田4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40.8%至43,689辆,连续15个月下滑[2] - 日产4月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5.7%至46,295辆,连续13个月下滑,计划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并关闭三家工厂[2]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5052.67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35.41%[5]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24.4%全球第一,欧洲17.3%紧随其后[7] - 比亚迪董事长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全球3-5年[9] 主要车企新能源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涵盖MODEL S/3/X/Y等车型,同时发展能源存储和太阳能业务[5] - 比亚迪产品包括秦/唐/宋/元/汉等系列及电动巴士,推出全球首个商用电动大巴[5] - 蔚来主打ES8/ES6/EC6等豪华SUV,创新换电技术解决充电时间长问题[5] - 大众推出ID系列纯电动车(ID.3/ID.4/ID.BUZZ)并发展MEB电动平台[5] - 奔驰推出EQ系列电动车(EQC/EQA/EQB/EOS)覆盖多个细分市场[5] 行业发展趋势 - 欧洲传统车企(大众/奔驰/宝马)加速电动化转型[3] - 美国市场由特斯拉主导并推动技术创新[3] - 日韩车企(丰田/现代)积极布局电动化领域[3] - 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提供全产业链服务[9][10]
日产汽车“背水一战”
北京商报· 2025-05-13 23:14
财务困境与复苏计划 - 2024财年公司净亏损6708亿日元,同比由盈转亏(2023财年盈利4266亿日元)[1][5] - 2024财年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0.2%,净利润同比下滑93.5%,现金流仅能支撑12-14个月[4] - 启动"Re:Nissan"三年复苏计划,目标2026财年恢复盈利,核心包括成本削减、流程重塑及产品开发优先级调整[1][4][6] 成本削减措施 - 计划节省5000亿日元成本(固定与变动成本各2500亿日元),成立300人专家团队主导成本决策[7] - 2024-2027财年全球裁员2万人,覆盖制造、销售、研发等部门[8] - 整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取消九州磷酸铁锂电池工厂计划[7] 产品与研发战略 - 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至37个月(家用车型30个月),零部件复杂度降低70%,平台数量从13个减至7个[9] - 暂停高级车型及2026财年后产品活动,重组供应商小组以提高产量集中度[7] - 新开发车型包括日产Skyline、全球C级SUV及英菲尼迪紧凑型SUV[9] 全球市场调整 - 聚焦六大市场:美国(混合动力车)、日本(扩大车型覆盖)、中国(新能源车)、欧洲(B/C级SUV)、中东(大型SUV)、墨西哥(出口枢纽)[10] - 中国市场"重押"新能源,2025年推出纯电轿车N7,2026年前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人员增至4000人[11][13]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前4个月产销同比增48.3%/46.2%,公司需加速应对本土竞争[11] 合并谈判失败与独立自救 - 与本田合并谈判终止,原计划合并后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因主导权分歧未达成共识[5] - 合并目标为应对特斯拉及中国车企竞争,但双方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问题未解决[5] - 管理层转向审慎评估目标,寻求独立复苏路径[6]
日产汽车财报披露巨额亏损,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5-13 20:16
日产汽车财务状况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 [1] - 计划到2027财年全球裁员2万人 占员工总数15% [1] - 到2027财年将全球工厂数量从17家缩减至10家 [1] 日产汽车管理层变动 - 2024年4月1日起由首席规划官伊万·埃斯皮诺萨接替内田诚担任社长 [2] 日产与本田合作动态 - 2024年2月13日终止合并谈判 因持股比例等分歧无法弥合 [3][4] - 行业分析认为单独发展将面临严峻形势 未来跨界合作受关注 [4] 日产汽车股价表现 - 5月13日收盘涨3%至356 8日元/股 [5] - 2024年以来累计下跌25 67% [5]
小米,强势回归;爱奇艺回应收集个人信息;日产汽车计划裁员2万人|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 2025-05-13 19:19
科技圈 - 小米胜诉商业诋毁案,获赔55万元并要求聚好看科技连续七日置顶声明消除影响 [2] - 苹果考虑2024年秋季新款iPhone涨价,探索将涨价与新功能捆绑的策略,特朗普称库克计划在美扩大5000亿美元投资 [3] - 荣耀完成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竞聘上岗,45%岗位负责人调整,90后占比24%,新增AI新产业部门并设定为一级研发部门,未来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 [4] - 华为将于5月19日发布nova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 [5] - 巨人网络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合作,社交推理游戏《太空杀》接入豆包大模型,火山引擎提供大模型训练和算力支持 [6] - 腾讯云与日本Vector集团子公司Offshore合作推出AI数字人视频生成服务"AvaMo",可节省广告视频制作时间和成本最高98% [6] - ManusAI开放注册,用户每日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并获1000积分奖励 [7] - 百型智能推出国内首个外贸垂类Agent"AI外贸员Zoe",转化率比传统人工高10倍 [8] - 昆仑万维开源Matrix-Game大模型(17B+),为工业界首个10B+空间智能开源模型 [9] 互联网 - 爱奇艺回应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称正与合作方核查整改2022年车载端应用版本 [10] - 京东集团Q1收入3011亿元(同比+15 8%),净利润109亿元(同比+53 5%) [11] - 腾讯音乐Q1总收入73 6亿元(同比+8 7%),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亿元(同比+15 9%),调整后净利润22 3亿元(同比+22 8%) [12] - 天猫618预售于5月13日晚8点开启,第一波抢先购尾款支付时间为5月16日晚8点 [13] - 虎牙Q1总收入15 1亿元,游戏相关服务及广告收入3 7亿元(同比+52 1%),净利润2400万元 [14] 汽车圈 - 4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中,小米汽车回归前十,特斯拉中国销量2 9万辆濒临落榜 [15] - 日产计划2027财年前裁员2万人,整车工厂从17家减至10家,目标节省5000亿日元成本 [16][17] -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索赔1000万元,因其误导性测试视频损害品牌形象 [18] - 宁德时代与长安马自达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基于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开发新能源车 [19] - 吉利汽车在宁波成立千里智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 地产业 - 万科偿付4 23亿美元到期美元债,利率3 15% [21] -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聆讯定于2025年9月15日召开 [22] 金融界 - 中国平安称利率下行周期中高分红国有大行股投资收益优异,近年持续增持银行股 [23] - 兴业银行发行首期1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 66%,获2 9倍超额认购 [23] 大消费 - 国内金店足金饰品价格回落至千元以下,周生生991元/克,周大福992元/克,老庙987元/克 [24][25] - 迪奥证实客户信息泄露,涉及姓名、消费偏好等,但不含金融信息 [26] - 赛百味计划2024年在华门店达1000家,过去一年销售额增超30%,未来目标年开500-1000家直营店 [26] - 来伊份回应蜜枣粽质量问题,称若核实将担责,相关批次已下架封存 [27] 影视圈 - 光线传媒哪吒IP授权业务覆盖30品类200+产品,Q1贡献数亿元收入,预计持续增长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