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2026年买新能源车恢复征税,车购税至少缴5%;本田12日将发售新款微型EV,并同步推出全新充电网络服务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9-11 18:12
17万+ 投资价值企业 0 投资机构 及上市公司 50 Ft 国家高新 小时一手资讯 技术企业 CHF+ 线 创投人物 投融资及收并购事件 热门产业 创新机会 合 E T 2万+LP数据 全生命周期 10万+基金数据 独角兽企业 各维度权威榜里 1万+专精特新小巨人 ET 1400 =346 | 十子标签 产业图谱 行业标签 * * * 3.【本田12日将发售新款微型EV,并同步推出全新充电网络服务】9月11日,本田汽车公司宣布,新 款微型纯电动汽车(EV)"N-ONE e:"将于12日发售。该车已从8月1日起接受预订。续航里程为 295公里,通过专用配件还可在灾害等情况下将电池储存的电力提供给外部。同时,本田汽车还宣布 将于12日推出全新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服务"Honda Charge",该服务将配合电动汽车"N-ONE e:"的 上市同步启动。本田汽车表示,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其计划到2030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本田汽 车专卖店及商业设施等场所部署数千个支持Honda Charge服务的充电桩。(界面新闻) 4.【2026年买新能源车恢复征税,车购税至少缴5%】2025年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的 ...
日产汽车CEO:将加快推出新车流程以应对市场趋势的变化
财经网· 2025-09-11 15:23
日产目标是将新车型的开发时间从目前的超过50个月缩短至37个月,以便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另 外,明年有一笔超过5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Espinosa表示,集资仍在按计划进行当中,目前已筹集8500 亿日元,但否认获得英国出口融资机构担保的10亿英镑贷款。(新浪财经)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Ivan Espinosa表示,老化产品线成为公司下一个调整的重点,公司已进入大量推出 新车的阶段,包括减少在新车型推出时的复杂行政程序以及大幅缩短开发流程,这将有助公司保持正确 的产品推出节奏,并更快应对市场趋势的变化。 ...
日产全球销量止跌回升,中国N7拉动
日经中文网· 2025-09-05 16:00
日产在中国市场销售的EV"N7" 从不同地区来看,中国起到拉动作用,销量增长22%,但日本国内及欧洲市场依然低迷…… 日产汽车2025年7月的全球销量16个月来首次超过上年同期业绩。同比增长1%,达到26万 2745辆。日产4月下旬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轿车"N7"表现出色,弥补了日本国内及欧洲等市 场的销量下滑。 从不同地区来看,中国起到拉动作用,销量同比增长22%,达到5万7359辆。虽然美国的销 量下降,但整个北美地区增长4%,达到10万7929辆。 日产销售低迷的情况有所改善,显露出业绩好转迹象,但日本国内及欧洲市场依然低迷。日 本国内销量下降19%,在日本八大汽车厂商中减幅最大。 日产表示,将8年来首次对EV"LEAF(中国名:聆风)"进行全面改进,能否借此扭转局面, 将是今后的关键所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视频号推荐内容: ...
日本汽车、钢铁等制造业利润暴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5 09:14
制造业利润下滑 - 日本制造业2024年4-6月经常利润同比下降11.5% 连续两个季度下滑[1][4] - 制造业11个品类中7个行业利润降幅超10% 包括石油煤炭、钢铁、金属制品、运输机械、化学、商用机械和通用机械[4] - 运输机械行业经常利润同比下降29.7% 钢铁行业暴跌48.2% 金属制品行业下跌36.6%[4] 全产业表现分化 - 除金融保险外全产业经常利润达35.8338万亿日元创季度历史新高[3] - 非制造业经常利润同比增长6.6% 受益于旅游需求坚挺和服务业、运输业增长[3] -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呈现显著分化态势[3][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4月3日和5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 乘用车关税从2.5%升至27.5%[7] - 美国6月4日起将钢铁和铝制品关税从25%提高至50%[7] - 汽车是日本最重要对美出口产品 2024年整车出口额约6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近30%[7] 汽车行业具体受损 - 2024年7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8.4%至4220亿日元 出口量减少3.2%至12.35万辆[9] - 丰田季度营业利润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 全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11] - 本田净利润同比锐减50.2% 季度营业利润损失1246亿日元[11] - 马自达损失697亿日元 日产损失687亿日元 斯巴鲁损失556亿日元 三菱汽车损失144亿日元[11] 出口贸易数据 - 2024年7月日本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0.1%至1.73万亿日元 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8] - 日本整体出口额同比下降2.6% 创4年多来最大降幅[8] - 1069家东交所主板企业合计净利润同比减少12%至12.3万亿日元 时隔3年出现下降[11] 营业利润表现 - 运输机械行业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0.7% 钢铁行业暴跌55.6% 金属制品行业下跌34.4%[7] - 日本钢铁行业该季度陷入亏损 受关税和市场需求疲软双重影响[7]
本田、日产、三菱扩大产品攻势,混动正成为一致方向
观察者网· 2025-09-04 15:48
日系车企产品攻势与战略调整 - 本田、日产、三菱等日系车企全面扩大产品攻势 [1] 本田及讴歌的混合动力与电动化布局 - 本田计划9月在美国推出停产25年的Prelude轿跑车型 搭载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成为产品线中售价最高车型之一 [3] - 本田在CES展会上展示0系列纯电汽车原型车 包括一款电动跨界车和轿车 将于明年首次亮相 [5] - 讴歌计划在产品线中增加混合动力车型 北美畅销的RDX及新RSX跨界车有望率先搭载混动技术 2029年推出ADX小型跨界车的电动化替代品 [8] 日产的混合动力与电动化战略 - 日产计划推出多款混合动力车型以扭转市场下滑局面 包括Rogue(奇骏)、Pathfinder(探陆)及Frontier的电动化版本 [8] - 到2027年春季向美国和加拿大交付近20款全新和升级车型 其中近90%车型将添加电动化版本 保留燃油动力的车型也将提供混动选择 [10] - 下一代Rogue将采用汽油发动机和e-Power混合动力两种形式 Pathfinder下一代车型采用并联混合动力技术 [12] - 英菲尼迪将与日产同步电动化转型 2027年推跨界车型 搭载第三代e-Power混动技术 可选配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12] 三菱的激进电动化变革 - 三菱计划到2031年初将美国产品矩阵增加近一倍 对四款长期燃油驱动车型进行改造 推出内燃机、混动、插电混动和纯电版本 [15] - 共享日产CMF-EV纯电平台 未来十年推电动紧凑型跨界车和运动型乘用车 下一代平台支持多种动力系统 [15] - 2026年推出首款搭载轻混及插电混动系统的Outlander(欧蓝德)车型 明年末推越野版混动车型 [17]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IEA预测2025年全球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5%至1700万辆 占新车销量25% 2030年占比增至40%以上 [17] - 今年1-4月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加35% [17] - 日本纯电车型市占率仅1.56%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差近十倍 [19] -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调整电动化战略 因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及混动车型需求上升 奔驰、宝马等采取"燃油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策略 [19]
神车停产,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投中网· 2025-09-04 13:25
日产GT-R停产与日系车衰落 - 日产GT-R正式停产 标志着传统燃油高性能车时代的重要转折 该车型18年累计产量近4.8万台[6][12] - 日系性能车集体衰退 三菱2015年停产Lancer EVO 斯巴鲁2020年停产WRX STI 本田2022年终止NSX生产[13] - 日产最新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 上半年在日本本土被铃木超越 跌出全球车企销量前十榜单[12] 日系车企财务表现恶化 - 丰田汽车营业利润下降10.9% 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6.9%至8413亿日元[15] - 本田汽车利润同比减幅达50.2% 日产汽车净亏损1157.6亿日元[16] - 日本七大车企预计2025财年总营业利润下降约36% 损失约2.7万亿日元[16] 日系车在华市场严重萎缩 -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16] - 日产同期在华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16] - 三菱汽车因转型过慢最终退出中国汽车市场[16] 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连续10年全球第一[8] - 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823.2万辆和822万辆 同比增长39.2%和38.5% 渗透率达45%[18] - 7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提升至48.7%[18]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扩张 - 2025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87.3万辆 同比增长24.4% 市场份额达68.6%[8] - 8月国产乘用车终端销量同比增长约24% 有望突破200万辆[8] - 比亚迪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车 同比增长23% 其中8月海外销售80464辆同比增长146.4%[18]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爆发式增长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连续6个月居新势力销量榜首[20][23]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万台 同比增长169%[20]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小米汽车交付持续超30000辆[20]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奇瑞8月新能源车销售7.12万辆同比增长53.1%[19][20]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新势力竞争从量产竞赛转向10万辆里程碑 现阶段重点转向盈利能力和质量生存[28] - 外资豪华品牌如奔驰、奥迪等纷纷转向与华为鸿蒙生态深度合作[18] - 零跑汽车凭借产品力逆袭 首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B10车型累计交付突破5万台[23][24][26]
神车停产,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日产GT-R停产与日系车衰落 - 日产GT-R正式停产 长达18年的生产周期结束 总产量近4.8万台 [4][5][13][18] - 该车型曾创下50场连胜纪录 被誉为"东瀛战神" 在《头文字D》和《速度与激情》等影视作品中具有标志性地位 [6][14][17] - 日产汽车最新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 连续4个季度亏损 上半年本土市场被铃木超越跌出日系车前三 [18] 日系车企集体业绩下滑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2025财年预计总营业利润下降约36% 损失约2.7万亿日元 [21] - 丰田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6.9%至8413亿日元 本田汽车利润同比减幅达50.2% [20][21] - 日产汽车净亏损1157.6亿日元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斯巴鲁和本田分别停产WRX STI和NSX车型 [18][21][24] 中国市场日系品牌销量萎缩 -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日产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 [23] - 日系车面临技术代差扩大和用户心智迁移问题 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4]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9] - 2025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87.3万辆 同比增长24.4% 市占率达68.6% [9]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达48.7% 1-7月累计销量822万辆 同比增长38.5% [28] 中国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2025年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车 同比增长23% 8月海外销售80464辆 同比增长146.4% [29] - 奇瑞集团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12万辆 同比增长53.1% [30]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小鹏汽车交付3.77万台 同比增长169% 蔚来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32] - 小米汽车8月交付持续超3万辆 理想汽车交付2.85万辆 岚图汽车交付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32] 行业转型与技术变革 - 传统豪华品牌如沃尔沃、奔驰、奥迪重新调整电动化战略 转向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 [27][28] -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烧钱竞赛"转向"质量生存"阶段 新势力品牌进入盈利攻坚期 [33][34] - 中国汽车工业告别"以市场换技术"时代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建立技术壁垒 [11][24][26]
9个月了,当年能买北京两套房的日本豪车,还是没出ICU
凤凰网财经· 2025-09-01 14:5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157亿日元(约56亿元人民币)[1][2] - 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1][3] - 营业收入从2.998万亿日元下降至2.707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9.7%[4] - 毛利润从4013亿日元大幅下降至2364亿日元 同比下降41.1%[4] - 营业亏损达791亿日元 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0亿日元[4] 市场表现 - 7月全球销量26.27万辆 同比基本持平[3] - 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8]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排名跌出前十 被比亚迪和吉利超越[8][9] - 日产轩逸2020年销量峰值达54万辆 为中国乘用车销量冠军[13] - 东风日产曾连续八年销量破百万辆[13] 美国市场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6月同比下降26.7%[6] - 目前面临27.5%的高关税 即便降至15%仍高于历史水平[5] - 关税政策对日产造成约687亿日元业绩冲击[7] - 北美市场对日系三强营收贡献达四成[6] 新能源转型 - 2020年后新能源浪潮席卷 自主品牌2023年市占率过半[1][14] - 东风日产N7车型6、7月销量连续突破6000辆[1][18] - 此前电动车型ARIYA艾睿雅月销量仅百余辆[16] - 首次将产品开发主导权交给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16] 成本削减措施 - 启动"Re:Nissan"复兴计划 目标到2026财年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15] - 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15] - 预计2025年4-9月营业亏损将达1800亿日元[7] 历史地位变化 - 2017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曾击败大众成为全球最大轻型汽车销售商[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 日产以161万辆位列第11位[9] - 中国品牌在高端配置方面实现反超 冰箱彩电沙发成为新能源车标配[14]
最后一台下线,日产GT-R传奇跑车落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1 08:11
日产R35 GT-R停产事件 - 日产R35 GT-R于2025年8月26日在日本栃木工厂正式停产 生命周期长达18年 累计产量约4.8万辆 其中日本国内销售逾1.7万辆 [1][4] - 停产主因为环保及安全法规收紧导致开发成本大幅攀升 零部件采购难度加大 [1][7] - 车型售价从2007年最低配置777万日元上涨至现行款1444万日元 增幅近一倍 [6] GT-R历史沿革与市场表现 - GT-R历史可追溯至1969年第三代Skyline R27 初代车型创下50场连胜纪录 奠定"东瀛战神"地位 [3] - R32(1989年)包揽各大赛事冠军 R34(1999年)因《速度与激情》电影成为经典车型 [4] - R33(1995年)因底盘问题销量锐减 R35(2007年)脱离Skyline系列独立发展 [3][4] 日产汽车经营状况 - 2025年4-6月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全球销量70.7万辆同比下滑10% [9] - 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 全球销量跌出前十 日本车企排名降至第四 [9] - 公司启动重组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整车工厂从17家减至10家 取消九州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目标2026财年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 [9] 跑车行业开发环境 - 环保法规、安全设备及网络安全措施要求推高开发成本 部分企业放弃下一代车型开发 [10] - 日本多家车企已终止跑车生产:三菱Lancer EVO(2015年) 斯巴鲁WRX STI(2020年) 本田NSX(2022年) [10] - 丰田GR86、日产Fairlady Z、马自达Roadster等车型仍在持续生产 [10]
宗馥莉们的接班焦虑,日本几百年前就解决了
创业邦· 2025-08-29 18:33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企业将家族传承视为常态和义务 通过婿养子 孙子辈接班等机制实现稳定传承 形成独特的日式接班文化 而中国面临企业传承难题 需思考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传承的核心价值 [6][13][31] 日本企业接班模式 - 混合接班模式普遍 儿子辈传外人 外人再传回孙子辈 内部管理存在和谐与帮派分化两种情况 [6] - 汽车行业呈现分化:丰田 铃木坚持家族接班 本田 日产倾向去家族化 日产甚至引入外籍高管如卡洛斯·戈恩 [7] - 游戏行业存在世袭制:任天堂二代社长山内积良为婿养子 三代山内溥直接传位孙子 [8] - 制造业代表优衣库柳井正作为二代 将小郡商事发展为全球品牌 [8] 接班成效与案例 - 日本鲜有因二代管理导致破产的大败案例 反而存在大胜案例 [8] - ジャパネットたかた长子旭人转型电商 使销售额增长54% [10] - 黑猫雅玛多前身大和运输出现继承内乱 长子康嗣被老臣排挤出走美国 [10] - 小林制药三代小林章浩强化品牌建设 打造全球爆款产品 但因2024年红曲风波与父亲一同辞职 [11] 家族企业数据与特点 - 日本中小企业约97%为同族公司 其中70%为家族直接控股型企业 [13] - 66%日本企业由家族经营 但传承不依赖控股:SANKYO毒島家族持股超40% 小林制药持股约30% 丰田章男持股仅0.1% [13] - 日式传承特点为多代际考验 偶有大胜 难有大败 以维稳为主 [13] 婿养子制度 - 日本通过婿养子制度实现家族延续:女婿入赘改姓 成为法律家族成员 承担企业责任 [16] - 知名案例包括松下电器平田正治 丰田汽车丰田利三郎 铃木汽车铃木修 任天堂山内积良 安田财阀创始人家族 [17][18][19][20][21] - 制度优势:保留姓氏确保稳定传承 保护女儿地位 消除婆媳矛盾 婿养子获合法继承权 避免产业分散 [22] - 第三方公司专门为经商家庭推荐婿养子 形成高端婚介与咨询结合模式 [23] 孙子辈接班与培养 - 日本存在孙子辈直接接班现象 企业家爷爷通过出钱方式参与培养 [24] - 培养路径包括出国留学(如丰田章男美国UCLA经济学毕业)和打工历练(快消品牌 投行等) [25] - 第二代常作为过渡角色 在公司挂职董事或部门负责人 为子女铺路 [25] 社会文化驱动力 - 企业品牌姓氏化与家族延续神圣化 日本人看重"姓氏+家业"而非血统 [26] - 长子/长女文化强调家庭责任 无论生意规模大小均需继承 [28] - 女性继承人数量超预期 如森大厦株式会社森章传位女儿伊达美和子 因能力突出且子女意愿匹配 [28] - 促进接班驱动力包括:企业平均寿命长 对家业责任感 继承顺位制 温和竞争环境 IPO受推崇 匠人精神 多子女选择 继承税减免等 [29] - 阻碍因素:个人英雄主义弱化 团队作战强化 社会福利高贫富差距小 隐私保护完善 [29][30] 中日对比与传承价值 - 中国平均企业年龄仅二三十年 独生子女政策限制选择 互联网行业削弱接班必要性 [25][31] - 日本制造业传承获得用户信任 坚持爷爷辈价值观 不舍弃小众产品线 避免粗制滥造 [31] - 日本企业运营健康 极少依赖补贴或大额亏损 1990年代占世界500强四分之一 现被中国企业替代但仍有借鉴意义 [31] - 中国财富集中度高 社会流动剧烈 需思考在机会主义环境中传承有形与无形价值的核心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