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日产将在中国推出插混轿车“N6”
日经中文网· 2025-08-15 11:01
产品发布信息 - 公司将于10-12月通过中国合资品牌东风日产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 [2] - 新车尺寸与4月上市的纯电动轿车N7大致相同 将由广东省广州市内工厂生产 [2][4] - 具体价格尚未公布 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材料 容量达21.1千瓦时 [4] 技术规格对比 - N6电池容量21.1千瓦时超越比亚迪同级畅销车型秦L和海豹06 [2][4] - 更大电池容量可延长纯电动模式行驶距离 [4] 市场表现 - 同系列电动车型N7截至7月底销量达16,343辆 [5] - N7畅销推动公司7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0% [5] - N7因亲民价格 本土化造型设计 车内空间及驾驶辅助功能获得市场好评 [5] 战略布局 - 公司正积极在中国市场投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2] - N6是继4月下旬推出EV后 又一款面向中国市场在当地开发的车型 [2]
成本冲击 跨国车企遭遇业绩压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4:1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仅丰田汽车、大众集团和现代汽车3家车企净利润有望突破50亿美元 [1] - 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等主流车企净利润出现20%至60%不同程度下滑 [1] - Stellantis集团、日产、雷诺、福特、沃尔沃汽车等企业遭遇第二季度或半年度业绩亏损 [1] 大众集团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持平 营业利润67亿欧元同比下滑33% 税后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38% [2] - 美国上调进口关税导致公司面临13亿欧元损失 软件部门重组及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支出影响业绩 [2] - 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展望 [2] 梅赛德斯-奔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31.53亿欧元同比下滑9.8% 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2] - 上半年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 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下跌55.8% [2] - 汽车交付量下降、定价疲软、汇率影响、合资企业贡献减少导致业绩下滑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大幅低于去年 [2] 宝马集团 - 上半年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下降8% 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下跌29% [3] - 维持2025全年财务预期不变 但预计关税因素将对财务表现产生较大影响 [3] 日本车企 - 丰田汽车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44%至2.66万亿日元 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日元升值影响 [3] - 本田汽车第一财季净利润1966亿日元同比下滑50.2% [3] - 日产汽车第一财季营收27069亿日元同比下滑9.72% 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韩国车企 - 现代汽车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2%至3.25万亿韩元 [3] 成本上升影响 - 大众集团因美国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额外支出13亿欧元 保时捷上半年因关税支出4亿欧元 [4] - 福特汽车二季度为关税支付8亿美元 通用汽车关税支出11亿美元 [4] - 福特汽车预计全年调整后息前利润65亿至75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35亿至45亿美元 含关税因素造成的20亿美元不利影响 [4] - 特斯拉因关税导致汽车部门成本增加2亿美元 [5] - 钢铝等原材料高额关税导致美国汽车企业成本大涨 许多企业不得不提价 [5]
奔驰净利腰斩,多家燃油车企业绩滑铁卢
36氪· 2025-08-12 18:08
核心观点 - 传统燃油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 普遍出现营收和利润下滑 但正通过调整战略 加强混合动力布局和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来应对市场变化 [1][2][5][6][9][12][15] 财务表现 - 丰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3.5%至12.25万亿日元 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大降37%至8413.5亿日元 [2] - 本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净额同比减少1.2%至5.34万亿日元 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减幅达50.2%至1966.7亿日元 [2]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营收同比下滑9.7%至2.7万亿日元 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0.3%至1584亿欧元 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2.8%至67亿欧元 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8.3%至44.77亿欧元 [3] - 奔驰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8.6%至663.77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跌55.8%至26.88亿欧元 [4] - 宝马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至677亿欧元 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9%至40亿欧元 [5] - 奥迪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5.3%至325.7亿欧元 但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7.5%至13.46亿欧元 [5] 电动化转型影响 - 本田记录与电动汽车相关一次性支出1130亿日元 约占当季净利润57.5% [3] - 大众汽车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利润率较低的全电动车型销量增加 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达46.55万辆 同比增长47% [3] - 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和电池业务PowerCo共创造17.6亿欧元亏损 [3] - 奥迪推进大规模转型 涉及研发新一代纯电平台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等巨额前期投入 [5] 战略调整 - 本田将原计划到2030财年纯电动汽车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 并下调2030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目标 [6] - 本田强化混合动力战略 计划2027-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 目标2030年混动车年销量达220万-230万辆 占总销量60%以上 [6] - 奥迪撤回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9] - 奔驰调整2030年电动化战略 不再坚持全面转向纯电销售 将目标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达50% [9] 混合动力表现 - 丰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全球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116.5万辆 同比增长16.7% 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4.7万辆 同比增长38.8% [8] - 宝马品牌上半年电动汽车交付27.2万辆 同比增长6.5%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交付9.8万辆 同比增长28.9% [8]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 同比增长1% [11] - 一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37.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1] - 广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34.89万辆 同比增长2.72% [11] - 一汽-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43.61万辆 同比增长3.5% [11] - 今年前七个月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1.6万元 降价力度达9.1% [12] 产品智能化转型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ADS的燃油车 [13][15] - 上汽大众采取"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战略 多款燃油新车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 [15] - 广汽丰田与华为 Momenta和小米构建深度技术联盟 [15] -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并已牵手华为鸿蒙生态和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 [15]
美国汽车能否如愿大量销入日本
第一财经· 2025-08-10 19:18
美日汽车关税协议影响 - 协议将美日汽车出口关税税率均定为15%,美国要求日本开放汽车市场[1] - 东京证交所日本车企股价当日大涨:丰田/本田涨近9%,斯巴鲁/三菱涨超12%[1] - 日本汽车工业会认为协议缓解产业毁灭性影响,零部件工业会称影响最小化[1] 日本汽车行业反应 - 九州经济圈60.1%对美出口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认为15%税率可借日元低汇率消化[2] - 行业整体谨慎乐观,部分企业仍期待零关税或进一步降税[1] 美国汽车行业困境 - 全美汽车工会强烈反对协议,指出加拿大/墨西哥零部件25%关税导致成本劣势[2] - 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面临与日本车15%关税的不公平竞争[2] 美日汽车市场表现对比 - 2024年日本进口车33万辆中,美国车合计仅1.6万辆(吉普9633辆+特斯拉5600辆等),占比4.8%,奔驰单品牌达5万辆[3] - 同年日本对美出口汽车137万辆,占其总出口量30%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7.23万亿日元占对美总出口33%[3] 美国车在日滞销原因 - 产品适配性:日本偏好小型车,美国主打大中型SUV[5] - 经济性差异:美国车排量大导致购置税/重量税更高,年均养车费多出数万日元[6] - 渠道短板:美国车企在日仅163个销售点,缺乏售后体系[6] - 品牌认知:调查显示65%日本消费者对美国车无兴趣或不知晓[6][7] 潜在改善措施 - 日本政府要求本田/丰田/日产将美国产车型返销日本[8] - 丰田提议共享其超4000家门店网络助力美国车销售[8] - 建议美国车企构建本土化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与品牌存在感[8]
预计减利2.67万亿!日本七大车企公布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21:17
关税政策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影响 - 美国现行25%汽车关税导致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合计减少营业利润约2 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相当于上一财年营业利润总额的三成多 [1] - 丰田受影响最大预计减利1 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3亿元)较最初预测高出1 2万亿日元 [1] - 本田预计减利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日产汽车最多减利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 [1] - 马自达斯巴鲁铃木三菱分别预计减利2333亿日元2100亿日元400亿日元400亿日元 [1] 美日贸易协议调整后的行业格局 - 美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5%下调至15%但仍显著高于原先2 5%的基础税率 [2] - 当前日本汽车出口美国实际承担27 5%关税(25%+2 5%)因协议生效时间未明确 [2] - 15%关税使日本车企获得相对优势美国竞争对手福特与通用仍需承担25%零部件关税 [2] 政策不确定性与行业应对 - 美国财政部长称将每三个月审查贸易协议存在将日本关税进一步提高的风险 [3] - 大型车企如丰田可承受15%关税但利润率低的小型出口商面临严重冲击 [3] - 日本央行因关税冲击及通胀将2025财年GDP预期增长率从1 1%下调至0 5% [3] - 日本政府同步下调2025财年GDP预期从1 2%至0 7%反映政策负面影响 [3]
跨国车企战略重心转向:电动化“踩刹车” 智能化“踩油门”
财经网· 2025-08-06 23:25
电动化放缓、智能化提速,跨国车企的发展步伐逐渐统一。 日前,BBA(奔驰、宝马、奥迪)均释放不再坚持全面电动化的信号,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的策略。而与电 动化降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化赛道开启全速前进。 如BBA三大德系豪华巨头,以及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主流品牌,都不约而同地与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Momenta 牵手,通过参股、深度合作或技术引入等方式,加速其智能化布局。同时,还有华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等一 批中国本土智驾企业,也正与多家国际车企形成绑定关系。 按照奥迪原计划,将于2026年在全球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 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然后再看市场如何发展。"高德诺表示。 与此同时,还有奔驰、宝马、保时捷、沃尔沃等车企,也集体将原本的电动化计划后移。 电动化"踩刹车" 奔驰此前宣布调整电动化目标,不再坚持"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中全面转向纯电车型销售",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 存"的策略。将其50%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目标实现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 ...
日本贸易代表达成协议后再赴美,石破茂称落实协定更具挑战性
第一财经· 2025-08-05 16:35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日于7月下旬达成贸易协议 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汽车、卡车、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1] - 协议无书面文本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赴美敦促落实汽车关税下调承诺 芯片和药品供应链合作也是谈判重点 [1] 汽车关税影响分析 - 新关税税率15%将于8月7日生效 但具体下调时间未明确 高于此前10%税率和原始2.5%水平 [3] - 日本对美出口总额21万亿日元 汽车及零部件占7.2万亿日元(34%) 2024年对美汽车出口量137万辆占总量30%以上 [3] - 15%关税使日本七大车企综合负面影响从3.47万亿日元降至1.89万亿日元 本财年营业利润预计下降25% [4] - 丰田受关税影响金额从1.6万亿日元减至8720亿日元 本田从5600亿日元降至3052亿日元 日产从4700亿日元回落至2561亿日元 [5] 日本车企应对措施 - 日本车企6月将对美出口价格削减19% 创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 通过牺牲利润维持北美市场份额竞争力 [5] - 丰田和本田将于本周公布最新业绩数据 [5] 美国行业反对意见 -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指出日本进口车极少使用美国零部件 且多数在加拿大、墨西哥组装 低关税损害美国产业利益 [6] -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批评协议未纠正日本车企长期享受美国市场自由准入红利的问题 [6] - 美系车在日本市场份额不足10% 2024年日本仅进口1.6万辆美国品牌车 同期日本品牌在美销量达588万辆 [6]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4日(周一)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8-04 11:15
汽车行业市值及股价变动 - 小米汽车市值1751.58亿,股价变动-10.4%,成交量6.7亿 [2] - 比亚迪市值1334.41亿,股价变动-11.98%,成交量14.59亿 [2] - 法拉利市值777.46亿,股价变动-12.72%,成交量436.24亿 [2] - 宝马汽车市值579.45亿,股价变动-12.55%,成交量95.02亿 [2] - 梅赛德斯奔驰市值547.21亿,股价变动-11.17%,成交量56.83亿 [2] 国际汽车品牌表现 - 大众汽车市值524.62亿,股价变动-17.4%,成交量103.19亿 [3] - 通用汽车市值500.13亿,股价变动-7.72%,成交量52.53亿 [3] - 保时捷市值448.22亿,股价变动-22.45%,成交量49.2亿 [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42.4亿,股价变动-12%,成交量140.71亿 [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35.27亿,股价变动-5.24%,成交量36.28亿 [3] 亚洲汽车制造商数据 - 本田汽车市值427.8亿,股价变动+1.24%,成交量31.33亿 [3] - 现代汽车市值357.12亿,股价变动-28.71%,成交量51亿 [3] - 起亚汽车市值291.78亿,股价变动+5.13%,成交量74.11亿 [3] - 赛力斯市值289.9亿,股价变动-2.07%,成交量17.75亿 [3] - 上汽集团市值276.09亿,股价变动-1.44%,成交量2.39亿 [3] 新兴电动车企业动态 - 理想汽车市值259.4亿,股价变动-8.85%,成交量25.24亿 [3] - 小鹏汽车市值172.95亿,股价变动-1.54%,成交量18.05亿 [4] - 蔚来汽车市值108.15亿,股价变动+3.02%,成交量5.01亿 [4] - Leapmotor市值90.42亿,股价变动+3.57%,成交量7.75亿 [4] - VinFast Auto市值79.29亿,股价变动-0.7%,成交量3.39亿 [4] 其他汽车品牌信息 - 塔塔汽车市值274.2亿,股价变动-6.86%,成交量7.45亿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53.92亿,股价变动-2.88%,成交量8.79亿 [3] - 吉利汽车市值227.65亿,股价变动+0.77%,成交量2.26亿 [3] - 长城汽车市值225.97亿,股价变动-0.11%,成交量3.02亿 [3] - 日产汽车市值76.38亿,股价变动-1.98%,成交量2.19亿 [4]
欧洲跨国巨头大手笔收购印度整车工厂,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10:56
收购交易概述 - 雷诺宣布收购日产在印度金奈合资工厂剩余51%股权,实现100%全资控股 [2] - 任命Stéphane Deblaise为雷诺印度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9月1日生效 [2] - 金奈工厂累计生产超280万辆汽车,其中43%(约120万辆)出口至100多个国家,配套生产460万台发动机及变速箱 [3] 工厂运营与战略价值 - 金奈工厂年产能稳定在40万辆以上,是东南亚地区重要制造枢纽 [3] - 工厂具备"双保险"属性:满足印度本土市场需求同时作为全球出口基地 [4] - 独资化运营使雷诺摆脱合资决策束缚,可自主制定生产计划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6] - 印度劳动力成本仅为发达国家1/5,预计单车生产成本降低15%-20% [6]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金奈工厂当前出口量占比超40%,计划打造为右舵车全球生产中心,瞄准澳大利亚、南非等50多个国家市场 [7] - 预计到2027年工厂出口规模突破80万辆,贡献雷诺集团12%全球产量 [7] - 产能转移趋势明显,亚洲产能占比预计2030年达65%,印度及东南亚成为车企布局重点 [9] 行业影响与模式创新 - 独资化运营形成"技术授权+本土生产+全球出口"新型合作范式,被现代、丰田等车企关注 [8] - 日产出售股权系战略收缩,可回收3亿美元现金流缓解财务压力 [7] - 交易推动新兴市场投资模型迭代,加速全球汽车产能向南亚、东南亚转移 [9][10] 战略意义 - 全资控股强化雷诺对印度及新兴市场的掌控力,成为全球战略关键支点 [4][5] - 通过成本优化和产能调配提升科雷傲、Duster等车型在价格敏感市场的竞争力 [6] - 交易反映汽车产业从协同联盟向战略主权转变的趋势,凸显核心市场控制权重要性 [10][11]
大众造增程车,丰田建电池厂,合资车企正在上演“生存式进化”
华夏时报· 2025-08-01 18:41
这场逆袭背后,是合资阵营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捕捉与战略重构。从燃油车市场的深度运营到新能源技术 的本土化突破,从渠道体系的健康化调整到供应链的全球化重组,合资车企正以"二次创业"的姿态重新 定义竞争规则。当中国品牌凭借电动化与智能化占据先机时,传统巨头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百年积淀的 技术底蕴与快速迭代的中国速度,完全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合资阵营的触底反弹 2025年上半年,主流合资车企一扫前两年市场疲软阴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一汽-大众大众品 牌以43.61万辆的累计销量实现3.5%同比增长,一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7.78万辆,同比增幅达 16%,北京现代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其中6月单月环比激增66%。豪华车领域,北京奔驰 在"BBA"阵营中持续领跑,稳居豪华车市场销量榜首。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上演。曾经被视为"掉队者"的合资车企,在经历连续三年 的市场份额滑坡后,终于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乘联会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6月份 零售量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上汽通用等企业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