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NSANY)

搜索文档
内部邮件显示,日产汽车已开始向美国员工提供买断协议,包括位于坎顿工厂的生产线工人。日产已暂停全球范围内的绩效加薪。
快讯· 2025-05-28 16:53
内部邮件显示,日产汽车已开始向美国员工提供买断协议,包括位于坎顿工厂的生产线工人。日产已暂 停全球范围内的绩效加薪。 ...
启动大规模重组计划 日产汽车“自救”
中国经营报· 2025-05-27 10:20
中经记者尹丽梅张硕北京报道 根据日产汽车近期披露的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报,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滑87.7%至 6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77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从上一财年的盈利42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14.38亿元)转为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4.23亿元)。 在惨淡的业绩以及转型压力下,日产汽车决定"断腕求生"。伊万·埃斯皮诺萨在财报发布会上对外披露 了一项名为"Re:Nissan"的大规模业务重组计划,改革力度堪比1999年由前日产汽车CEO卡络斯·戈恩主 导的"日产复兴计划"。据悉,日产汽车将削减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4.31亿元)的变动成本和2500 亿日元的固定成本。其目标是到2026财年实现汽车业务的正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在新的重组框架 下,日产汽车计划到2027财年前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并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工厂。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我们的成本结构非常高。更复杂的是,全球市场环境动荡且难以预测,使得规划 和投资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伊万·埃斯皮诺萨表示,日产汽车的最新重组计划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 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问题 ...
多家车企电池工厂计划生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5 22:55
电动汽车行业趋势调整 - 汽车制造商普遍下调电动车型销量预测和投资计划,行业从激进电动化转向混合动力协同发展路线[4] - 本田将2030财年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484亿美元),纯电销量目标从30%降至20%[14] - 通用汽车暂停密歇根州电池工厂建设并出售给LG新能源,合资公司Ultium Cells已取消第四座美国工厂计划[10][12] 福特战略收缩与产能共享 - 福特肯塔基州电池工厂(年产能43GWh×2)建成后仅部分投产,将共享产能给日产以应对需求疲软[5] - 福特Model e部门季度亏损8.5亿美元,虽电动车销量从1万增至3.1万辆但仍放弃新E/E架构开发[7] - 日产通过使用福特工厂规避进口关税风险,此前已因45亿美元亏损暂停日本电池厂建设计划[7] 通用与LG新能源合作动态 - LG新能源以约10.7亿美元收购通用持有的密歇根州电池工厂98%完工项目,成为其北美第三工厂[13] - 该交易使LG新能源获得接近投产的现成产能,避免新建工厂更高成本,通用保留Ultium Cells合资权益[13] - 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现有工厂已投产,田纳西工厂2024年4月开始向通用整车厂供应电池[12] 本田战略重心转移 - 推迟加拿大150亿加元(107亿美元)电动车基地建设两年,原计划包括24万辆整车厂和36GWh电池厂[15] - 转向混合动力战略,计划2027-2030年推出13款混动车型,2030年混动销量目标220万辆[14] - 调整俄亥俄州生产线实现燃油车/混动/电动车混产,以应对美国新关税政策影响[15] 企业应对措施 - 日产计划在密西西比州生产电动SUV,2024年3月已确定从SK On采购电池[7] - 本田研究增加美国产能以规避关税,将根据市场变化重新评估加拿大项目[15] - LG新能源强调收购行为是提升北美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战略举措[13]
高合汽车将获10亿美元重组资金及三年海外大额订单承诺;董明珠回应孟羽童是否会重回格力;字节致合作方:对腐败贿赂“零容忍”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5-24 08:57
高合汽车重组 - 加拿大电动汽车公司EV Electra计划出资10亿美元参与华人运通(高合汽车)重组并谋求控股 新成立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由EV Electra持股69.8% 华人运通持股30.2% [3] - EV Electra承诺未来三年向高合汽车提供不低于10万辆或不低于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 [3] - 新公司董事长为Jihad Mohammad 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未出现在主要管理人员名单中 [3] 字节跳动反腐政策 - 字节跳动发布《致商业伙伴的端午合规提示》 强调对腐败贿赂行为"零容忍" [3] - 如发现合作方行贿字节跳动员工或伙同员工谋取不正当利益 将被列入永不合作主体清单 [3] - 禁止合作方向字节跳动员工赠送礼品礼金或提供不当招待 [3] 苹果公司供应链策略 - 分析师郭明錤指出苹果宁愿承担25%进口关税也不愿将iPhone生产线转移至美国 [5] - 在美国生产iPhone需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劳动力 且难以达到亚洲的运营规模和效率 [5] - 目前美国iPhone组装中角色有限 最终组装几乎全部在海外完成 [5] 红星美凯龙管理层变动 - 新任董事长李玉鹏首次公开发言 称公司"过得很好"且未来会更好 [8] - 李玉鹏表示团队已凝聚共识 准备"大干一场" [8] 格力电器人事动态 - 董明珠表示孟羽童出国深造一年后有可能重回格力 [8] - 董明珠强调孟羽童离职并非恶意窃取公司技术或被挖走 [8] 小米汽车设计理念 - 雷军称小米YU7继承小米汽车家族设计 强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理念 [11] - 该车型注重人机交互体验 力求符合用户直觉 [11] 人形机器人进展 - 赛力斯回应市场传闻称目前聚焦智能电动汽车主业 但对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保持关注 [13] - 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视频 展示其通过学习完成多种家务任务的能力 [13] - 宇树科技宣布将参加5月25日机器人格斗大赛直播 [13] AI行业观点 - 蔡文胜认为DeepSeek成功颠覆ChatGPT是因为采用了与OpenAI不同的创新方法 [15] - 贾跃亭提出中国企业出海的四大新航图:桥梁模式、产业供应链出海、AI生态出海及Web3生态出海 [15] 名创优品财报 - 2025年Q1总营收44.3亿元 同比增长19% 毛利率44.2%创季度新高 [17] - 海外收入15.9亿元 同比增长30% 占集团总收入比例提升 [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海外门店达3213家 美国门店超300家 [17] 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 - 宝马启动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道路实测 [20] - 测试重点包括电芯膨胀管理、运行压力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核心课题 [20] - Faraday Future宣布接收阿联酋拉斯海马工厂及运营中心 [17] 汽车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57.1万辆 同比增长23.5% 市场份额达70.7% [24] - 2025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594万辆 同比增长27.4% 市场份额68.7% [24] 科技产品动态 - 深蓝S09大六座旗舰车上市 售价23.99万元起 配备华为鸿蒙座舱等技术 [22] - 深蓝汽车发布2030年战略目标:年销量200万辆 海外占比35% [22] - 2025年Q1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4660万台 同比增长13% [24] 游戏行业 - 《王者荣耀》登顶2025年4月全球手游收入榜 [24]
日本国产EV电池遇阻,被中国甩远
日经中文网· 2025-05-24 06:40
日本车企电池工厂计划调整 - 日产汽车放弃在日本国内建设首座纯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计划,原计划投资1533亿日元,最早2028年度搭载到轻型EV [1][2] - 丰田决定推迟原定2025年春季在福冈县建设的电池工厂,该工厂计划生产下一代EV车型电池 [2] - 日产放弃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业绩不佳导致投资能力不足,即使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最高约557亿日元补贴仍难以实施 [2] 中国企业在电池领域的优势 - 2024年全球汽车电池搭载量前10名中有6家中国企业,宁德时代以37.9%份额连续8年居首 [1][3] - 中国企业在电池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正极材料89.4%、负极材料93.5%、隔膜87.4%、电解液85.0% [4] - 中国通过从原材料采购到电池制造的垂直整合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势,磷酸铁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传统电池降低3成左右 [2][4] 日本电池产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到2030年国内蓄电池产能达150吉瓦时目标,目前有望确保120吉瓦时产能 [2] - 松下能源将从2027年起向斯巴鲁和马自达供货,计划投资4630亿日元新建工厂,2028年度开始生产 [3] - 日本在车载电池领域曾领先,三菱2009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EV,日产2010年推出初代EV均使用日本电池 [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提升成本竞争力,已在日本销售EV并计划2026年进军轻型汽车市场 [4] - 中国企业还在欧洲设立工厂开拓客户,进一步扩大全球影响力 [4] - 日本电子产业曾在半导体等领域因无法承受竞争和巨额投资而失去优势,汽车产业面临类似风险 [5][6]
从“在中国制造” 到“为中国设计” 再到“由中国定义” 合资车企转型开启“加速度”(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5-23 05:47
合资车企转型趋势 - 合资车企正从"在中国制造"转向"由中国定义",深度共创和生态融合成为"汽车合资2.0"时代的关键标签 [1] - 合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61 6%降至2024年的31 5%,4S网络规模同比减少13 5%至7744家,新增网点占比仅3% [2] 营销策略调整 -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推出"一口价"策略,提升价格透明度和终端表现 [3] - 2025年上海车展合资与自主新车首发比例接近1∶1,产品设计更符合年轻化审美需求 [3] - 新车型推出后市场反馈积极,4S店客流和销售信心显著提升 [3] 研发模式重构 - 丰田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纯电研发生产公司,启动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 [4] - 日产未来两年追加100亿元投资中国电动汽车研发,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并由中国团队主导 [4] - 大众中国团队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广汽本田新建新能源工厂,长安马自达技术反哺日本总部 [4][5] 本土生态融合 - 合资车企供应链从外资主导(外资零部件占比超80%)转向与本土供应商合作 [6] - 宁德时代、华为等本土技术被搭载到合资车型,缩短与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智驾等领域的差距 [7] - 丰田和大众高管强调通过本土合作推动技术反哺全球市场,加速融入中国生态链 [7]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22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5-22 11:12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市值排名 - 宝马汽车以5551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3] - 保时捷以47513亿美元位列第二 [3] - 通用汽车以47466亿美元排名第三 [3] - MS玛鲁蒂铃木以46381亿美元紧随其后 [3] - 马恒达汽车以43359亿美元进入前五 [3] 市值显著增长 - 现代汽车市值34813亿美元 单日涨幅达984% [3] - 理想汽车市值29646亿美元 单日涨幅886% [3] - 小鹏汽车市值18834亿美元 单日涨幅2167% [3] - 长安汽车市值15473亿美元 单日涨幅242% [4] - Zeekr市值7527亿美元 单日涨幅275% [4] 市值显著下跌 - 福特汽车市值41674亿美元 单日跌幅955% [3] - 通用汽车市值47466亿美元 单日跌幅806% [3] - 起亚汽车市值25534亿美元 单日跌幅69%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30447亿美元 单日跌幅517% [3] - 路西德汽车市值8449亿美元 单日跌幅58% [4] 其他重要数据 - 本田汽车市值42095亿美元 单日涨幅326% [3] - 塔塔汽车市值31289亿美元 单日涨幅34% [3] - 赛力斯市值30489亿美元 单日涨幅188% [3] - 上汽集团市值27505亿美元 单日涨幅385% [3] - 雷诺市值16233亿美元 单日涨幅073% [4]
生死攸关 日产“断臂”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2 09:18
经营重建计划 - 公司宣布"Re:Nissan"经营重建计划,调整力度空前,包括全球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并关闭7家汽车工厂[2][3] - 2024财年净亏损达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创1999年以来最严重亏损[2] - 计划到2026财年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较原定4000亿日元目标进一步压缩),其中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各削减2500亿日元[4] 产能与成本优化 - 全球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降幅近30%),工厂数量从17家整合至10家[4] - 中止日本北九州市1533亿日元的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建设计划[4] - 缩短研发周期至37个月(主力车型)和30个月(后续车型),削减70%部件种类,整合平台数量从13个减至7个[5][6] 市场战略调整 - 聚焦六大核心市场:美国、日本、中国、欧洲、中东、墨西哥[8][9] - 美国市场将加强混动车型布局并振兴英菲尼迪品牌[8] - 中国市场计划将新能源车型从8款增至10款,并作为出口基地[8] 财务与运营挑战 - 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93.5%,现金流仅能支撑12-14个月[7] - 亏损主因包括5000亿日元工厂资产减值损失及美国市场销售费用增加[7] - 2025财年预计因美国关税政策面临4500亿日元负面影响,4-6月或出现2000亿日元营业亏损[11] 合作与研发 - 与雷诺及三菱合作开发纯电动车型(如新一代聆风)和厢式货车[10] - 虽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但维持电动化及智能化领域合作[10] - 中国研发团队主导本地化开发,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以保持"中国速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