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日产陷致命一击,丰田本田利润集体跳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03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日产、丰田、本田)正面临由美国关税压力、日元走强及供应链断裂等多重因素引发的严重财务与经营危机 [4][6][13] - 为应对危机,公司采取深耕美国市场(提升本土产能、探索合作)、收缩全球战线(裁员、关厂)及调整技术路线(押注混动、放缓纯电)等策略寻求突围 [47][54][57] 日产汽车财务危机 - 预计2026财年将出现营业亏损2750亿日元(约18亿美元),为首次披露该财年亏损展望 [4] - 将2025财年合并销售预测从12.5万亿日元下调至11.7万亿日元,股价在10月31日早盘暴跌6.1%,年内累计跌幅超27% [5] - 公司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自由现金流预计全年保持负值 [6][20] 丰田与本田业绩压力 - 丰田上半年全球销量5267216辆创两年同期新高,9月全球销量增3.1%至879314辆,但预计本财年净利润将大幅下滑44.2%至2.66万亿日元 [8][9][10] - 本田9月全球销量下降近6%至290275辆,其中中国市场下滑13%,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0%至1966亿日元 [11][23] - 路透社报道,受美国关税和日元走强影响,丰田与本田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分别下降31%和36% [32] 美国关税压力影响 - 美国对非本土制造车辆征收25%关税后虽经谈判降至15%,但仍高于此前水平,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达6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28.3% [16][17] - 分析师指出日产受关税冲击最为严重,可能对其构成“致命一击”,公司现金流将面临枯竭 [19][20] - 丰田因80%销量来自海外,2025财年营业利润可能受8000亿日元冲击,其在加拿大、墨西哥的生产基地也面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21] 日元走强带来的利润挤压 - 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023年平均138升至2024年145,升值约11日元,日元兑欧元也上涨约4日元 [27] - 日元兑美元每升值1日元,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年度利润减少近1000亿日元,本财年预计总利润减少1.5万亿日元 [29][30] - 丰田因汇率波动面临7450亿日元利润损失,其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第一季度利润下降幅度达11% [31][33] 供应链断裂问题 - 半导体供应短缺威胁汽车生产,日产芯片库存仅能维持至11月第一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国内生产 [36][38] - 受中国贸易限制影响,日本5月从中国进口稀土材料价值同比下降72.4%至5.824亿日元,为2020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影响电动化转型所需的稀土磁体供应 [43][44] 应对策略之深耕美国市场 - 日产提升美国本土工厂产能利用率,目标将田纳西州工厂年产能提升至64万辆,并计划未来两年推出新产品 [48] - 本田调整北美生产布局,将美国工厂转为服务本土市场,并探讨电机、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采购 [49] - 日产与本田正商讨利用日产在美闲置产能为本田生产皮卡车型,以互补短板 [50][51] - 丰田和日产考虑“反向进口”美国制造汽车至日本,以缓解美日贸易摩擦 [52] 应对策略之收缩战线与布局混动 - 日产承诺裁员2万人,并将全球制造点从17个减少至10个,包括关停日本国内奥帕马、追滨等工厂 [55] - 本田减少电动汽车投资,将重点转向混合动力汽车,并推迟在加拿大建设电动汽车基地的计划 [58][59] - 丰田上半年在美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42%,日产产品扩张将聚焦混动车和多用途车,并计划2028年推出V-6混动SUV [61][62][65]
Q3财报汽零温和增长,看好明年汽车板块预期修复:汽车行业周报(20251027-20251102)-20251102
华创证券· 2025-11-02 20: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推荐(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基本面:10月终端表现前高后低,主要受各地以旧换新补贴陆续暂停影响[1] Q3财报车企表现弱、汽车零部件整体温和增长[1] 预计Q4销量翘尾或透支现象小于此前市场预期[1] 看好2026年汽车板块修复行情,潜在催化剂包括春节后零售好于预期、出口好于预期及政策好于预期[1] Q4投资机会集中在高风偏领域[1] 数据跟踪 - 10月下旬折扣率9.6%,环比+0.1个百分点(相较于10月10日),同比+1.1个百分点(相较于10月25日)[3] 折扣金额21782元,环比+398元(相较于10月10日),同比+3158元(相较于10月25日)[3] 主流品牌折扣率变动:一汽大众奥迪-1.4个百分点、华晨宝马+1.4个百分点、上汽大众+1.1个百分点、北京奔驰+0.7个百分点、广汽丰田+0.6个百分点(相较于10月10日)[3] - 原材料价格:碳酸锂Q3均价7.30万元/吨,同比-9%、环比+12%,最新8.06万元/吨,较上周末+6.83%[6] 铝Q3均价2.07万元/吨,同比+6%、环比+3%,最新2.13万元/吨,较上周末+0.81%[6] 铜Q3均价7.96万元/吨,同比+6%、环比+2%,最新8.76万元/吨,较上周末+1.38%[6] 钯Q3均价308元/克,同比+22%、环比+17%,最新381元/克,较上周末+1.87%[6] 铑Q3均价0.18万元/克,同比+42%、环比+24%,最新0.22万元/克,较上周末+2.36%[6][7] 天然橡胶Q3均价1.47万元/吨,同比-2%、环比+2%,最新1.46万元/吨,较上周末-0.14%[10] 聚氯乙烯PVC Q3均价0.49万元/吨,同比-13%、环比持平,最新0.47万元/吨,较上周末+0.11%[10] 冷轧普通薄板Q3均价4079元/吨,同比-2%、环比+1%,最新4060元/吨,较上上周末(10月10日)-0.64%[10] 天然气Q3均价0.42万元/吨,同比-14%、环比-6%,最新0.44万元/吨,较上周末+3.11%[10] 92汽油Q3均价8.23元/L,同比-8%、环比持平,10月20日最新7.99元/L,较9月30日-1.39%[10] 95汽油Q3均价8.51元/L,同比-8%、环比持平,10月20日最新8.26元/L,较9月30日-1.43%[10]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布局吉利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下半年迎来产品周期,未来6-9个月盈利有望大幅抬升[5] 继续推荐江淮汽车,明年产品周期幅度和确定性较强[5] - 重卡:最近几个月数据表现较好,预计是Q4不错配置板块,继续推荐中国重汽A、潍柴动力A/H,建议关注中国重汽H[5] - 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推荐敏实集团、爱柯迪,调整后头部标的包括拓普集团、银轮股份、豪能股份、双环传动、新泉股份,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常熟汽饰、星宇股份[5] AI/智驾重点推荐地平线机器人,建议关注黑芝麻智能、禾赛科技、速腾聚创[5] 液冷继续推荐银轮股份、凌云股份[5] 市场表现 - 本周汽车板块涨幅+0.69%,板块排名15/29[8] 指数涨幅:上证综指+0.11%、沪深300 -0.43%、创业板指+0.50%、恒生指数-0.97%[8] 汽车细分指数涨幅:零部件+1.13%、乘用车-1.46%、商用车+4.41%、流通服务+1.60%[8] 行业要闻 - 10月25日,中汽协副秘书长呼吁车购税减征政策按2026年3%、2027年7%阶梯式退出[10][29] - 10月28日,深圳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停止实施[10][29] - 10月1-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1.3万辆,同比下降7%,较上月同期下降4%[10][29] 新能源市场零售90.1万辆,同比增长0%,较上月同期下降8%[29] - 10月27日,长安汽车与京东集团联合开发新能源无人智能车型[29] - 10月27日,长城灵魂S2000 CL巡航版上市,售价18.98万-21.88万元[29] - 10月28日,文远知行在港交所公告,拟发行8825万股股份,发售价不超过每股35港元[29] - 10月28日,腾势N8L上市,售价29.98万元起[29] - 10月30日,一汽-大众计划2027-2030年实现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29] - 10月26日,Unity中国与零跑汽车签署战略协议,联合打造下一代智能座舱[29] - 10月28日,欧洲9月汽车销量增长11%至124万辆,欧盟9月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10%至88.9万辆[29][30] 特斯拉9月欧盟新车注册量下降19%,比亚迪增长272%[30]
⚠️ BREAKING: Nexperia Halts Chip Shipments to China — Your New Car Delivery Could Be Delayed
Medium· 2025-11-01 12:26
行业核心事件 - 半导体供应链再次收紧 Nexperia BV宣布暂停向其中国产晶圆厂发货[1] - 该决定由付款争议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驱动[1] - 此举可能加剧已持续两年多的半导体供应紧张局面 该局面一直困扰着日产汽车和Stellantis NV等汽车制造商[1] 供应链影响 - 供应中断的连锁反应已波及从底特律到杜塞尔多夫的制造工厂[2] - 各公司正争相评估事件影响[2]
日产全固态电池续航翻倍,争取2028年度量产
日经中文网· 2025-11-01 08:33
全固态电池技术性能与优势 - 全固态电池试制品性能达到现有锂电池两倍续航里程[2] - 电池单位体积容量增至2倍 搭载相同尺寸电池可使EV续航距离增至2倍[4] - 全固态电池可承受高功率充电 充电时间可缩短至三分之一[4] - 电解质使用固体材料 能防止副反应并承受高温工作 材料自由度更高易提升性能[5] 日产技术合作与制造工艺 - 公司与美国新兴企业LiCAP Technologies合作 利用其电极制造技术实现目标性能[2][6] - 正极材料采用纤维状粘合剂 无需覆盖活性物质表面 可更高效促进离子移动[6] - 电极制造使用干电极方法 生产过程中无需干燥工序 易于控制成本[6] - LiCAP Technologies尚无大规模生产线业绩 实现实用化需攻克短时间生产高品质电极的技术难题[6] 量产计划与成本目标 - 公司于2024年1月启动试验性生产线 目标掌握量产技术并生产整体电池[7] - 全固态电池成本目标定为每千瓦时75美元 较2024年全球电池组平均价格低30%[7] - 若实现长续航、快充电、低成本供货 公司将成为EV领域游戏规则改变者[2][7] - 丰田汽车计划在2027财年启动全固态电池量产[7]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意义 - 日本在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但海外厂商正在迅速追赶[2] -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日本车企在中国掌握约70%份额的车载电池市场中实现逆袭的王牌技术[7] - 日本各大汽车制造商正加紧推进全固态电池研发进程[7] - 能否率先确立量产化技术成为今后的关键考验[2]
Nissan, Monolith expand joint AI efforts to cut car development time
Reuters· 2025-10-31 18:31
Nissan and UK software firm Monolith said on Friday they have extended their partnership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reduce vehicle physical testing as the Japanese automaker pushes to slash development times for new cars. ...
日产汽车首发盈利指引“出师不利”:预警年度亏损18亿美元,股价暴跌
智通财经· 2025-10-31 11:17
核心财务表现与展望 - 公司预计截至2026年3月财年将录得2750亿日元(约合18亿美元)营业亏损[1] - 公司预计本财年上半年(4-9月)将亏损300亿日元,结果好于此前预测的1800亿日元亏损[1] - 公司未提供全年净利润或净亏损展望,相关细节将于11月6日随财报公布[2] 股价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在东京股市早盘一度下跌6.1%,创下8月26日以来的最大盘中跌幅[1]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累计下跌约27%[1] - 截至发稿,公司在美国市场股价下跌2.26%[1] 成本削减与重组计划 - 公司计划裁员2万人,并将全球生产基地从17个缩减至10个以控制过剩产能[2] - 具体措施包括在本财年末前将墨西哥Civac工厂生产转移至阿瓜斯卡连特斯综合生产基地[2] - 公司计划到2028年3月关闭日本国内旗舰工厂追滨工厂[2] 面临的挑战与亏损原因 - 公司正经历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面临利润大幅下滑、债务高企等问题[1] - 管理层频繁变动、产品阵容竞争力薄弱以及美国与中国市场销量疲软加剧了经营困难[1] - 上半财年亏损收窄被归因于美国排放法规相关支出、既往负债以及其他一次性因素与递延成本[2] - 分析师指出亏损低于预期并非源于业务显著改善,而是受一次性成本等因素影响[2]
日产汽车股价扩大跌幅,一度下跌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08:34
公司股价表现 - 日产汽车股价在10月31日跌幅扩大,一度下跌8% [1]
日产汽车股价下跌2.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08:16
公司股价表现 - 日产汽车股价于10月31日下跌2.2% [1] 公司业绩预期 - 公司预计全年营业亏损将达2750亿日元 [1]
Nissan expects $1.8 bln annual operating loss, concerned about supply chain risks
Reuters· 2025-10-30 19:16
公司业绩预期 - 公司预计将录得2750亿日元的年度营业亏损 [1] - 亏损金额约合18.2亿美元 [1] 业绩影响因素 - 美国关税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1] - 供应链风险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 [1]
日产汽车下调全年收入预期
格隆汇APP· 2025-10-30 18:59
财务业绩预期 - 公司预计本财年运营亏损2750亿日元 [1] - 公司下调全年收入预期至11.70万亿日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