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麟科技跌7.72% 2022年上市募资15.9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5:57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25.71元人民币 较发行价59.76元下跌56.98% 处于破发状态 [1] - 总市值35.25亿元人民币 较上市初期大幅缩水 [1] - 2022年8月25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26,606,185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25.01% [1]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刘永泽和先卫国 [1] 募集资金情况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5.90亿元人民币 净额14.37亿元人民币 [1] - 较原计划募集资金20.30亿元少5.93亿元 完成率70.78% [1] - 原计划资金投向包括上海临港废物处理升级、阳信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运城工业废物处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发行费用与分红情况 - 发行费用总计1.53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信证券获得保荐承销费1.27亿元 [2]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1.064亿股为基数 每股派现2.8元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98亿元 [2] -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3股 共计转增3192万股 分红后总股本增至1.38亿股 [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7月4日 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7月5日 [2]
禾迈股份跌1.3% 2021年上市超募48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5:57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禾迈股份2024年9月16日收盘价为114.42元,较前日下跌1.30%,且处于破发状态[1] - 公司于2021年12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557.80元/股,发行数量1000万股,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1]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55.78亿元,净额54.06亿元,超募48.48亿元(原计划募集5.58亿元)[1] 募集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5.58亿元拟用于四大项目: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储能逆变器产业化、智能成套电气设备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1] 发行费用构成 - 发行费用总额1.72亿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达1.42亿元[1] 历史分红方案 - 2022年实施每10股派现30元并转增4股,除权日为6月7日[1] - 2023年实施每10股派现53元并转增4.9股,除权日为6月13日[1] - 2024年实施每10股派现36元并转增4.9股,除权日为6月19日[2]
破发股盈建科连亏3年半 2021上市即巅峰东北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5: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4.90万元 同比下降4.11%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7.64万元 同比扩大32.01% [1][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71.89万元 同比恶化14.78%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34亿元 同比下降17.65% [2][4]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78.03万元 同比扩大26.35% [2][4]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1.67亿元 [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4.19万元 [3] - 2023年营业收入1.63亿元 [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8.93万元 [2] 上市及融资情况 - 2021年1月2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价格56.96元/股 [4]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8.05亿元 净额7.37亿元 [5]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4.58亿元 [5]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190.00元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5] 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2.80亿元用于BIM自主平台软件研发等项目 [5] - 发行费用6748.04万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4724.32万元 [6] 股东回报 - 2021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8元现金并转增4股 [6]
破发股三未信安上半年亏损 2022年上市超募9.7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5: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5.19%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8.58万元,同比下降314.35% [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35.52万元,同比下降484.34%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62.64万元,上年同期为-2203.58万元 [1][3] 首次公开发行 - 2022年12月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1914万股,发行价78.89元/股 [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3.71亿元,较原拟募资4.03亿元超募9.67亿元 [4] - 发行费用合计1.39亿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1.10亿元 [4] - 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跟投76.06万股,获配金额5999.99万元,限售期24个月 [4] 公司治理 - 2023年5月实施每10股转增4.8股并派息4.29元 [4]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调研速递|苏州海陆重工接受华西证券等3家机构调研,核电业务成关注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6 15:57
调研基本信息 - 2025年9月16日10:00-11:30在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举行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机构包括华西证券 华泰柏瑞基金 华夏未来资本的代表人员 [1][2] - 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张郭一 [2] 主营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工业余热锅炉 大型及特种材质压力容器及核安全设备制造销售 [3] - 业务包括固废 废水等污染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 [3] - 同时经营光伏电站运营业务 [3] 核电业务发展 - 公司自1998年涉足核电设备制造 拥有20多年发展历程 [3] - 完成多个国际 国内首件(台)制造任务 [3] - 核安全设备产品包括安注箱 堆内构件吊篮筒体等多种设备 [3] - 第四代核电装备项目正有序推进 投产后将突破产能瓶颈 [3] 生产经营状况 - 2025年至今生产经营情况符合预期 各项目正常推进 [3] - 公司计划在深耕主业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与管理力度 [3] - 将强化管理与成本控制 优化资源配置以增强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3]
研报掘金丨东方证券:维持TCL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5.66元
格隆汇· 2025-09-16 15:57
项目投资 - TCL科技拟投资295亿元建设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项目(t8项目)[1] - 项目月产能规划为2.25万片2290mm×2620mm玻璃基板[1] - 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 预计2025年11月开工[1] 技术实力 - 公司印刷OLED专利数量超过1200件[1] - 在打印头精度和材料效率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1] - 已完成5.5代印刷OLED产线量产 具备成熟产线和工艺管理经验[1] 市场前景 - OLED在IT和车载等中大尺寸领域需求成长确定性高[1] - 公司通过8.6代线项目有望享受中大尺寸OLED面板需求增长红利[1] - 印刷OLED技术可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性能[1] 估值评级 - 基于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1.92倍PB估值水平[1] - 对应目标价5.66元 维持买入评级[1]
尘埃落定!浦发银行382亿可转债到期兑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5:57
浦发转债到期兑付安排 - 浦发银行将以票面面值110%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可转债 兑付金额为110元/张(含税)[2] - 停止交易后至转股期结束前(2025年10月23日至27日)持有人仍可进行转股操作[2] - 浦发转债最终以到期兑付方式退出市场[3] 浦发转债发行与转股情况 - 2019年发行总额500亿元可转债 每张面值100元 期限6年[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转股金额382.11亿元 占发行总量76.42%[3] - 2020年5月6日开始转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未转股比例仍达99.9971%[3] 信达投资大额持仓变动 - 信达证券管理的信丰1号资管计划累计增持1.18亿张可转债 占比23.57%[3] - 2025年6月26日将全部持仓转让至信达投资账户[3] - 信达投资成为浦发银行前十大股东 持股比例3.03%[4] 强赎条件未达成原因 - 强赎需满足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日不低于转股价130%[4] - 转股价12.51元对应强赎触发价16.263元[4] - 截至9月16日收盘价13.16元显著低于强赎门槛[4] - 年内股价最高点14.36元较年初上涨45.05% 但仍未达强赎要求[4]
9月16日美利信(301307)涨停分析:治理优化、多元布局、科创债融资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9-16 15:57
股价表现 - 9月16日涨停收盘价40.38元 单日涨幅20.00% [1] - 近5日累计涨幅显著 其中9月10日单日涨幅达11.9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607.68万元 占成交额3.50% [1] 资金动向 - 涨停封单资金8638.9万元 占流通市值1.96% [1] - 游资资金净流出2647.06万元 占比2.57% [1] - 散户资金净流出960.62万元 占比0.93% [1]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完成15项制度修订并设立专门委员会 提升决策效率与透明度 [1] - 业务布局覆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通信设备、储能及半导体领域 [1] - 液冷超充产品实现稳定交付 形成多领域协同效应 [1] 融资与研发 - 科创债融资8亿元获批 强化研发投入及新项目资金保障 [1] 行业景气度 - 当日一体化压铸概念板块上涨3.95% [3] - 汽车零部件概念板块上涨3.01% [3] - 新能源车零部件概念板块上涨2.96% [3] 市场预期 - 机构研报指出公司困境反转逻辑逐步兑现 [1] - 新业务放量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1]
招商证券:25H1船舶板块股价表现承压 继续看好后续主流船型放量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5:56
股价表现与基金持仓 - 2025上半年船舶板块股价表现承压 多数未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1][2] - 典型中船系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基金持仓比例同比下降但环比第一季度有所增长 [2] - 中国船舶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基金持股比例分别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 [2]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船舶股业绩喜人 增利远大于增收 [1][3] - 业绩增长核心原因在于2022年左右高价订单进入密集交付期且钢材成本相较于2021年回落 [3] - 外高桥和中船澄西等民营船厂在过去多个报告期实现净利率与ROE持续增长 [3] 行业基本面 - 上半年新签订单与新造船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 克拉克森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4年9月189.96下滑至2025年5月186.69 [4] - 2025年5月全球新船订单量下落至167万CGT 为近4年单月最低水平 [4] - 主要船型运价半年均值同比跌幅均超20% LNG船和汽车运输船跌幅最大 油船环比有所上涨 [4] 订单与运力结构 - 2025年6月散货船和油船订单运力比分别只有10.4%和15% 远低于集装箱船的39.4% [5] - 散货船和油船订单运力比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表明周期仍远未达峰值 [5] - BIMCO预估未来十年潜在拆解数量达16000艘船舶 合计7亿载重吨 相当于过去十年拆解数量的两倍 [5] 后市展望与推荐 - 主流船型尤其是散货船和中大型油轮订单运力比仍然偏低 有待放量推动周期向上 [1][4] - 美元降息有望催化老龄化运力背景下的供求矛盾 [1][6] - 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和中国动力 建议关注中船防务等造船及配套设备公司 [6]
高盛:升中芯国际(00981)目标价至73.1港元 AI及无厂半导体公司扩充带动长期上升趋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5:56
核心观点 - 高盛对中芯国际持乐观态度 给予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63.7港元上调至73.1港元 相当于预测2028财年市盈率40倍 [1] - 中国无厂半导体公司需求上升 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有利于中芯国际 可驱动利用率和毛利恢复 [1] - 公司持续稳定的产能扩张及新的AI机会支持长期增长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至2029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1% 毛利率从2024年的21%回升至2029年的28% [1] - 2028至2029年收入预测上调0.4%及2% 毛利率预测上调0.4和0.6个百分点 期内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和7% [1] - 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5%至7% 毛利率在18%至20%之间 [1] 行业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兴起带动AI计算芯片需求 加强中芯国际长期增长机会 [1] - AI及无厂半导体公司强劲增长 支持中芯国际的销量和均价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