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决定:黄伟任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快讯· 2025-06-27 18:50
人事变动 - 中央组织部宣布黄伟任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1] - 黄伟此前担任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1] - 免去曹志安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1] 公司治理 - 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1]
晋商银行综改示范区直属行赋能山西省第五届家电节 政银企联动激活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6-27 18:18
家电节活动概况 - 山西省第五届家电节于6月27日至29日在煤炭博览馆举办 晋商银行作为本土金融机构以"金融+消费"双轮驱动战略参与 通过商户融资和消费者补贴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落地 [1] - 活动旨在助力全省消费升级与绿色经济转型 通过金融手段为家电行业注入"活水" [1] 商户金融服务 - 晋商银行推出"码上'焕'新"专属金融服务 面向政策名单内商户提供最高300万元授信 年化利率3.6%起 期限最长3年 支持扫码申请和随借随还 [1] - 该服务解决商户备货周转资金压力 某经销商反馈无需抵押且利率优惠 帮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1] 消费者补贴政策 - 针对居民消费推出满减活动:满5000元减300元 满3000元减200元 满1000元减60元 需通过云闪付绑定银行卡支付 [2] - 消费者反馈家电换新叠加银行补贴形成双重优惠 显著提升购买意愿 [2] 政银企合作机制 - 晋商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 与山西省商务厅联动实施"商户融资+消费者补贴"组合策略 在家电节现场设立服务点提供金融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3] - 银行表示将持续深化三方合作 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3]
曹操出行(02643):短期看盈利节点,长期看Robotaxi生态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8:15
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最大科技出行平台,首日股价破发后连续两日上涨,周五收盘报37.2港元 [1] 破发原因 - 港股流动性持续低迷,尤其对尚未盈利的科技成长股估值压制明显,基石投资者认购锁定超六成份额仍难对冲弱市情绪 [2] - 网约车行业面临多重成本挤压:政策规定平台抽佣上限不超过30%,司机成本占收入约80%,车辆购置、能源补给、保险维保等刚性成本高企 [2] - 行业普遍陷入"规模扩张-补贴增加-亏损扩大"的怪圈,公司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82亿元 [2] 定制车解决方案 - 公司与吉利联合开发定制车(枫叶80V、曹操60),聚焦网约车场景优化配置,电池包标准化设计兼容换电站网络(覆盖26城378站),实现60秒极速换电 [3] - 依托吉利133家授权维修点网络,车辆平均保养维修时间和成本分别下降25%和54% [3] - 定制车TCO较市场典型纯电车降低36.4%,每公里成本约0.5元,司机时薪达35.7元(高于行业平均27元) [4] 财务改善 - 定制车订单GTV占比提升至2024年的25.1%,毛利率从2022年的-4.4%攀升至2024年的8.1%,2025年一季度达8.5% [3] - 经调整EBITDA率从2022年的-10.1%改善至2024年的2.6%,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3.8亿元 [3] Robotaxi生态布局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定制车制造+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运营"全栈能力的公司,对标特斯拉Robotaxi模式 [5] - 现有定制车生态为Robotaxi提供训练场,2026年底将推出预装L4级自动驾驶的定制Robotaxi车型 [5] - 基石投资者阵容(奔驰、国轩高科、速腾聚创)显示公司作为智能电动出行生态枢纽的战略价值 [6] 长期发展前景 - 公司背靠吉利构建的Robotaxi全域闭环生态,有望切入万亿级自动驾驶出行市场 [7] - 若实现Robotaxi定制车规模效应深化,估值逻辑或从"出行平台"向"智能交通科技生态"跃迁 [7]
ETF英雄汇:亚太精选ETF(159687.SZ)领涨、标普消费ETF(159529.SZ)溢价明显-20250627
新浪财经· 2025-06-27 18:1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证指数收跌0.70%报3424.23点,深证成指收涨0.34%报10378.55点,创业板指收涨0.47%报2124.34点,两市总成交额1.54万亿元,北向资金当日买卖持平 [1] - 工业金属、其他电子、通信设备位居涨幅榜前三,分别上涨3.49%、3.10%、2.56%,农商行、国有大型银行、城商行位居跌幅榜前三,分别下跌3.40%、3.06%、2.90% [1] - 全市场571只非货ETF上涨,上涨比例49%,520只非货ETF下跌,下跌比例45% [1][5] 行业指数 - 中证通信设备主题指数上涨2.36%,通信设备ETF上涨2.62%,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上涨2.35%,通信ETF上涨2.52%,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上涨2.22%,工业有色ETF上涨2.89% [1] - 中证800银行指数、中证银行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95%、2.94% [5] - 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PE-TTM为14.62倍,估值低于近3年63.16%的时间,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PE-TTM为17.83倍,估值低于近3年62.24%的时间 [4][5] ETF表现 - 亚太精选ETF(159687.SZ)涨幅3.95%,规模3.25亿份,跟踪富时亚太低碳精选指数,成分股排除具争议性产品活动的公司 [2][4] - 工业有色ETF(560860.SH)涨幅2.89%,规模4.55亿份,跟踪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权重股包括北方稀土、中国铝业等 [2][4] - 有色50ETF(159652.SZ)涨幅2.71%,规模2.56亿份,跟踪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权重股包括紫金矿业、北方稀土等 [2][4] 银行ETF - 银行ETF基金(515020.SH)跌幅2.84%,规模2.53亿份,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权重股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 [7] - 银行ETF南方(512700.SH)跌幅2.81%,银行ETF指数基金(516210.SH)跌幅2.80%,银行ETF(159887.SZ)跌幅2.79% [7] 溢价ETF - 标普消费ETF(159529.SZ)溢价25.79%,标普500ETF(159612.SZ)溢价12.87%,沙特ETF(159329.SZ)溢价4.77% [8][9] - 亚太精选ETF(159687.SZ)溢价2.74%,德国ETF(513030.SH)溢价2.29%,纳指科技ETF(159509.SZ)溢价2.07% [9]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30.37亿 小米YU7超预期股价创新高 北水抛售小米(01810)超32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8:08
港股通资金流向 - 6月27日北水成交净买入30.37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9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7.44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建设银行(00939)13.38亿港元、中芯国际(00981)1.57亿港元、百济神州(06160)2.09亿港元 [1][6][7] - 北水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小米集团-W(01810)18.50亿港元、阿里巴巴-W(09988)2.78亿港元、腾讯(00700)7.21亿港元 [1][2] 个股资金流动明细 - 建设银行(00939)获净买入13.38亿港元,买入额18.93亿港元,卖出额5.55亿港元 [2][6]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1.57亿港元,买入额12.28亿港元,卖出额10.70亿港元 [2][6] - 百济神州(06160)获净买入2.09亿港元,买入额5.23亿港元,卖出额3.14亿港元 [4][7] - 小米集团-W(01810)遭净卖出18.50亿港元,买入额51.57亿港元,卖出额70.07亿港元 [2][8] - 阿里巴巴-W(09988)遭净卖出2.78亿港元,买入额12.61亿港元,卖出额15.39亿港元 [2][9] - 腾讯控股(00700)遭净卖出7.21亿港元,买入额6.52亿港元,卖出额13.72亿港元 [2][9] 个股基本面动态 - 建设银行(00939)被花旗列为内银首选,因股息收益率高,预计中国银行股下行空间有限 [6] - 中芯国际(00981)工业与汽车收入环比增长超20%,预计Q2销售收入环比下降4%-6%,毛利率18%-20% [6] - 百济神州(06160)临床前研究数量从2019年20个增至今年85个,有96项进行中的临床实验 [7] - 信达生物(01801)拟配售5500万股筹资42.65亿港元,90%用于推进创新管线研发 [8] - 小米集团-W(01810)首款SUV汽车YU7订单量突破289000台,有望实现2025年40万辆电动车出货目标 [8][9] 其他个股动态 - 中国信达(01359)附属开展规模不超200亿人民币资产管理计划,获净买入1.61亿港元 [2][7]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证券交易牌照,遭净卖出1.42亿港元 [8] - 小鹏汽车-W(09868)获净买入1.02亿港元 [4][9] - 冠城钟表珠宝(00256)获净买入1.60亿港元 [2][9]
德康农牧(02419.HK):又见穿云箭
格隆汇· 2025-06-27 18:06
国家战略层面 - 农业工业化进展显著但矛盾快速累积 需围绕"保障农民权益与激活企业创新"两条主线发展 重点关注企业科技含量和农民利益平衡 [1] - 1800万养猪农户面临市场竞争挤出风险 需建立可持续技术传播体系保障其生存 [1] - 规模化养殖带来环保问题突出 包括地下水污染 臭气 噪音等影响居民生活 [1] 行业层面 - 生猪行业效率低下且方差大 产业升级存在多重痛点 跨界资本多数惨淡出局 [2] - 养猪和水产饲料赛道已孕育牧原 海大 温氏等市值增长十倍的企业 技术深度持续拉开企业差距 [2] - 平台型企业通过研发优势实现产业链整合 推动行业向"平台+生态"模式转型 [2] - 畜牧行业效率较丹麦仍有300元/头差距 2024年优势企业头均盈利高于上市公司平均百元以上 [4] 企业变革 - 德康引领"平台+生态"战略转型 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科技企业 重构为价值共生生态圈 [3] - 平台模式实现产业链弹性调控 将多环节博弈转化为整体设计 需具备不可复制的核心技术优势 [4] - 生态模式协同上下游优质合作方 通过数字化价值体系实现多形态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4][5] - 德康采用"两端重投入+中间轻资产"模式 聚焦育种和营养技术 赋能养殖环节 [5] 公司优势 - 德康2024年头均盈利高于牧原74元 高于温氏95元 育种优势使成本优于行业平均约100元/头 [7] - 2024年ROE达48% 显著高于牧原25%和温氏23% 轻资产模式下头均固定资产仅850元 [7] - 2012-2024年出栏规模增长百倍 累计融资仅16亿元 逆周期布局能力突出 [7] - 预计2025-2027年服务农场主数量达3900/4500/5000家 户均年出栏2800/3200/3700头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归母净利润为36/54/76亿元 [7] - 对应PE分别为7 69/5 11/3 63倍 显著低于平台型企业30-40倍估值区间 [7]
大摩:升泡泡玛特(09992)目标价至302港元 IP规模化节奏超乎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8:06
盈利预测调整 - 将泡泡玛特2025、2026和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6%、15%和21% [1] - 调整基于北美和欧洲更清晰的增长路径 [1] - 2025年行业最乐观盈利预期仍显著高于调整后预测 [1] 增长驱动因素 - 泡泡玛特在北美/欧洲实现指数级增长 远超公司预期 [2] - 社交媒体推动核心消费群体跟风效应 如店外排队和明星带货视频疯传 [2] - Labubu IP全球关注度媲美哈利波特、星球大战等顶级IP [2] - 五家可比公司2024年IP产品零售额达770亿美元 同比增7% [2] - 预计销售额从2025年36亿美元增至2027年60亿美元 成全球增长最快消费品牌 [2] 市场估值 - 当前股价反映2025年增长 但未充分体现长期前景 [3] - 可比公司迪士尼/万代/三丽鸥PEG为1.7-3.5倍 [3] - 上调2025年目标P/E至51倍 2026年预期P/E和PEG分别为35倍和1.5倍 [3]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75%(恒生国企指数涨24%)[3] - 收入超预期增长和新业务进展料继续推动股价 [3]
鲸观察|多家险企健康险“上新”抢滩窗口期,药品目录、保障人群成创新焦点
搜狐财经· 2025-06-27 18:06
健康险行业转型窗口期 - 健康险行业面临DRG改革倒逼转型,需告别同质化和"泛寿险化"困局,进入产品创新和分层发展阶段 [2] - 行业从早年30%复合增长率的高增速阶段进入近年发展失速期,当前正逐步回暖并推动产品变革 [3][4] - 2025年人身险行业"开门红"整体增速不足1%,但健康险表现突出,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4.85%,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增长7.6% [4] 产品创新与升级趋势 - 多家保险公司密集推出升级版健康险产品:中国人寿推出首款费率可调的10年保证续保长期医疗保险;太平洋健康险扩展乳腺癌复发保障至术前阶段;蚂蚁保"好医保"覆盖三甲医院国际部及私立医院;众安保险尊享e生2025突破住院场景限制,开放外购药械保障 [4] - DRG改革成为产品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健康险分层发展:惠民保覆盖普惠基础层,百万医疗险承接费用转移缺口,中高端医疗险满足差异化需求 [5][6] - 产品设计趋势从单纯住院费用报销转向覆盖门诊、院外购药、医疗器械等多场景保障 [7] 市场需求与分层特征 - 消费者需求从基础医疗支付能力升级为追求优质医疗资源,并愿意为差异化服务付费 [6] - 行业分层趋势显著但边界动态融合:惠民保规模扩大强化普惠性;百万医疗险持续迭代成为市场主力;高端医疗险随收入水平提升向精细化发展 [7] - 平安健康险推出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体/慢病体/带病体的多元产品矩阵,并纳入特定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权益 [8] 保险公司核心能力建设 - 数据应用能力成为关键,需整合医疗数据(诊疗、用药习惯等)以优化定价、核保和理赔模型 [9] - 药械资源整合能力需求提升,需通过自建供应链或合作平台(如博鳌乐城)扩大院外药械可及性 [9] - 健康服务生态构建从"事后补偿"转向全周期健康管理,包括医疗协同生态和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务(如众安保险的"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深度融合) [9][10]
大摩:维持新东方(EDU.US,09901)“持有”评级 预计2025Q4核心收入同比增长13%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8:04
2025年第四财季前瞻 - 预计核心收入以美元计同比增长13%或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5% [1]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8% 国内备考培训收入同比增长9% 高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17% 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35% [1] - 核心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主要由于低基数和成本控制举措 [1] 2026财季展望 - 预计以人民币计核心收入同比增长14-15%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0-5% 国内备考培训收入同比增长10% 高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13% 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30% 旅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20% [2] - 预测总收入同比增长12% 非GAAP营业利润为5.8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10.7%) 非GAAP净利润为5.09亿美元(净利润率9.3%) [2] - 管理层维持核心营业利润率同比扩张的指引 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 [2] 股东回报计划 - 预计不迟于2025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发布日公布常规股东回报计划 设定股东回报占年度利润的一定比例 在现金股息和股票回购之间灵活抉择 [2] AI一对一教学应用 - 收入将计入K9新业务的"智能图书"类别 将于7月2日在新东方的直播商店推出 定价待公布 [2]
侯孝海卸任华润啤酒:34年“倔强”职业生涯,起落之间未改“勇闯”本色
财经网· 2025-06-27 17:43
侯孝海职业历程与华润啤酒发展 - 侯孝海从华润啤酒卸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职务 结束32年职业生涯[1][2] - 离职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此前已异地工作近二十年[3] - 职业生涯始于1991年首钢 经历盖洛普、百事可乐后于2001年加入华润啤酒[5][7] 华润啤酒战略转型 - 2006年通过"勇闯天涯"营销策略实现销量全国第一 2008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啤酒单品[8] - 2017年启动"3+3+3"战略 首个三年完成组织标准化改革 淘汰10+个大区总经理[12][13] - 2018-2019年形成"四大金刚"高端产品矩阵 同期23.55亿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14] 啤酒高端化进程 - 2020年承认与百威中国差距: 盈利仅其一半 高端销量为对手1/2[15] - 2023年喜力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0% 达成60万千升五年目标[18] - 大高档250万千升销量使其成为高端巨头 1-2年内有望登顶中国高端啤酒市场[18] 白酒业务布局 - 2022年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 创白酒行业最大单笔并购纪录[16] - 2023年白酒业务营收20.67亿元 经调整EBITDA为7.97亿元[19] - 2024年白酒营收增长4%至21.49亿元 毛利率提升5.6个百分点至68.5%[21] 渠道与价格策略 - 坚决反对白酒压货行为 建立经销商投诉机制[19] - 2023年治理金沙酒业库存 上半年经销商降库存超10亿元[17] - 明确反对价格战 认为其是"最差、最无效、必然失败"的策略[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