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根士丹利:新产业-2025 年中国最佳会议反馈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增持”(Overweight),行业观点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目标价格为人民币67.00元,较2025年5月8日收盘价有28%的上涨空间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业务目标个位数增长,分析仪增长快于试剂,试剂销售有望在3/4季度恢复正增长,长期结构向好,目标三年内CLIA市场份额达15% [2] - 重申海外业务复合年增长率25 - 30%的目标,2025年海外试剂预计健康增长30%以上,TLA海外订单积压超40个 [3] - 2025年整体营收目标增长约15%,中国市场中个位数增长,海外25 - 30%,净利润增长约10%,2026年中国业务或恢复两位数增长 [8] - 管理层考虑将2025年股息支付率提高至60%以上,高于2024年的56% [8] - 公司可能在俄罗斯建立本地供应链,未来也可能在欧洲建立 [8]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 - 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2.42元、2.78元、3.11元,净收入分别为1897.9百万元、2183.7百万元、2446.7百万元 [5] - 2025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5153.3百万元、5872.7百万元、6522.0百万元,EBITDA分别为2474.7百万元、2817.4百万元、3131.8百万元 [5]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多家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3SBio评级为“Equal - weight”,Adicon Holdings Ltd评级为“Overweight”等 [70][72][74]
摩根大通:中芯国际-盈利复苏部分被合资企业亏损抵消,维持中性评级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 [1][7][12][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作为中国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公司凭借产品组合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增加和产能升级,营收有望增长,但短期内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因产能过剩带来的定价压力和合资工厂的高投资损失 [12][27] - 预计产品板块长期增速将超过服务板块,2025 - 2027E产品板块销售复合年增长率为18%,服务业务为10% [7] - 短期内盈利能力仍面临压力,预计公司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将有所改善,但重庆和深圳两家合资工厂亏损增加,可能导致近期净利润率降低,预计2025 - 2027E销售/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4%/39% [7] - 维持“中性”评级,将目标价期限延长至2026年12月,目标价为40元人民币,基于26倍的一年远期市盈率 [1][7][13][28]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1%),净利润为83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环比下降68%) [1] - 预计2025 - 2027E销售额/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4%/39% [1][7] - 2025 - 2026E营收预测分别为113.31亿元和129.83亿元人民币 [2][3][11][20][31] - 2025 - 2027E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分别为8.91亿元、14.59亿元和20.96亿元人民币 [11][31] - 2025 - 2027E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8.58亿元、14.21亿元和20.35亿元人民币 [11][20][31] 风格暴露 - 价值因子当前排名76,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62、61、76 [4] - 成长因子当前排名56,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61、50、12 [4] - 动量因子当前排名34,历史1年、3年排名分别为60、63 [4] - 质量因子当前排名80,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64、56、72 [4] - 低波动因子当前排名52,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21、71、99 [4] - ESGQ因子当前排名23,历史1年排名91 [4] 价格表现 - 年初至今绝对涨幅1.0%,相对涨幅1.0%;1个月绝对涨幅14.0%,相对涨幅7.4%;3个月绝对涨幅0.5%,相对涨幅 - 0.9%;12个月绝对涨幅30.1%,相对涨幅23.0% [10] - 流通股数量13.28亿股,52周股价范围为33.06 - 65.00元人民币,市值87.5亿美元,自由流通股比例26.6%,3个月日均成交量688万股,3个月日均成交额4480万美元,90天波动率39 [10] 关键指标 - 2024 - 2027E营收分别为101.19亿元、113.31亿元、129.83亿元和149.36亿元人民币,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12.0%、14.6%和15.0% [11][20][31] - 2024 - 2027E息税前利润率分别为7.4%、7.9%、11.2%和14.0%,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1.9%、19.3%、63.8%和43.6% [11] - 2024 - 2027E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分别为18.7%、18.8%、21.3%和23.1%,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8.4%、12.6%、29.6%和25.1% [11] - 2024 - 2027E净利润率分别为7.5%、7.6%、10.9%和13.6%,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48.6%、12.2%、65.7%和43.2% [11] - 2024 - 2027E调整后税率分别为16.7%、21.2%、20.0%和20.0% [11] - 2024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5%、3.8%、5.9%和8.0% [11][31] - 2024 - 2027E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分别为0.7%、 - 0.4%、1.6%和2.8%,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3%、0.1%、0.1%和0.2% [11] - 2024 - 2027E企业价值/营收分别为5.5、4.9、4.2和3.5,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29.4、26.1、19.6和15.1,调整后市盈率分别为82.7、73.7、44.5和31.1 [11] 预测变化 - 2025 - 2026E营收预测较之前略有下调,2025 - 2027E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40%、27% [20] 估值 - 2026年12月目标价40元人民币,基于26倍的一年远期市盈率,处于历史估值低谷水平,以反映行业整体逆风 [13][28]
摩根士丹利:爱尔眼科-2025 年中国最佳会议反馈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票评级为减持(Underweight),行业观点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年初至今屈光业务是关键增长驱动力,技术升级领先对手叠加终端需求改善推动ASP上升,1Q25增长主要由屈光业务20%以上的增长带动,ICL手术年初至今同比正增长扭转2024年下降趋势,2025年爱尔计划升级更多设备并推出ICL V5以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和推动ASP增长,且屈光手术政策强制调价可能性低 [3] - 1Q25白内障业务个位数增长,手术量同比增加但因IOL带量采购混合价格持续下降,自费的多焦点镜片同比增长较快,去年纳入带量采购的双焦点镜片手术量也高增长 [4] - 按月份看,3 - 4月业务较1 - 2月因季节性因素有所疲软,5月开局良好,6 - 8月旺季对判断全年前景至关重要;1Q25验光服务增长约20%,离焦镜持续健康增长,OK镜增长恢复至略正;1Q25白内障业务个位数增长,前后节业务两位数增长;爱尔在客户服务和治疗部门成本管理上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务表现 - 屈光业务:1Q25增长主要由屈光业务20%以上的增长带动,得益于爱尔推出SMILE 4.0(ASP约1.8万元)和Alcon的Wavelight Plus领先对手,终端需求也逐步恢复;ICL手术年初至今同比正增长扭转2024年下降趋势;2025年爱尔计划升级更多SMILE 4.0和Wavelight Plus设备,并推出ICL V5以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和推动ASP增长;政策方面,屈光手术政策强制调价可能性低 [3] - 白内障业务:1Q25白内障业务个位数增长,手术量同比增加但因IOL带量采购混合价格持续下降(爱尔不强制参与公立医院带量采购);自费的多焦点镜片同比增长较快,去年纳入带量采购的双焦点镜片手术量也高增长 [4] - 验光服务:1Q25验光服务增长约20%,离焦镜持续健康增长,OK镜增长恢复至略正 [8] 公司财务数据 |指标|数值| | ---- | ---- | |股价(2025年5月7日收盘价)|13.14元 [5]| |目标价|11.50元 [5]| |目标价涨跌幅度|-12% [5]| |52周股价范围|19.09 - 9.05元 [5]| |稀释后股本(百万股)|9,328 [5]| |市值(百万元)|122,575 [5]| |企业价值(百万元)|116,049 [5]| |日均交易额(百万元)|1,168 [5]| |每股收益(元)|2024年0.38,2025e 0.45,2026e 0.50,2027e 0.56 [5]| |净收入(百万元)|2024年20,983,2025e 22,963,2026e 24,760,2027e 26,647 [5]| |市盈率|2024年34.4,2025e 29.1,2026e 26.2,2027e 23.5 [5]| |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18.9%,2025e 20.2%,2026e 20.1%,2027e 20.1% [5]| |EV/EBITDA|2024年18.0,2025e 15.8,2026e 14.0,2027e 12.6 [5]| |股息收益率|2024年1.2%,2025e 1.5%,2026e 1.7%,2027e 1.9% [5]|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多家公司的评级和股价,如3SBio评级为Equal - weight(E),股价11.56港元;Adicon Holdings Ltd评级为Overweight(O),股价6.97港元等 [68][70][72]
高盛:华勤技术-管理层调研-AI 服务器业务扩张;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高盛·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华勤技术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对公司服务器业务增长持积极态度,预计消费电子业务持续稳健增长,并继续拓展新业务 [1] - 看好华勤技术,因其AI服务器有望受益于中国AI基础设施云资本支出和即将到来的推理AI时代,在消费电子ODM市场份额有望增加,新业务如汽车电子有上行潜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多元化 - 华勤技术产品线从智能手机和PC ODM扩展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汽车和工业组件以及物联网产品 [6] - 2024年新产品线增长强劲,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三位数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汽车及工业组件收入两位数增长,非智能手机收入成为主要收入贡献者 [6] 智能设备市场地位 - 智能手机方面,华勤在ODM领域经验丰富,与领先安卓品牌合作良好,预计2025年出货量随ODM渗透率提升而稳定增长 [6] - 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在安卓TWS和智能手表产品中领先,生成式AI推动业务增长,品牌客户抢占白牌市场份额 [6] PC和服务器业务展望 - 华勤在笔记本ODM市场份额持续增加,在平板电脑ODM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6] - 公司全面的数据中心产品,从AI服务器到通用服务器和交换机,使其受益于中国AI本地化趋势,减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业务将继续强劲增长 [6][7] 估值 -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15.1倍,得出12个月目标价81.8元 [7] 财务数据 |项目|2024年12月|2025年12月E|2026年12月E|2027年12月E| |----|----|----|----|----| |收入(百万元人民币)|109,878.0|145,717.6|183,307.4|209,376.2| |EBITDA(百万元人民币)|3,277.9|5,599.3|6,885.0|8,432.5| |每股收益(人民币)|2.88|4.35|5.41|6.31| |市盈率(X)|18.6|16.5|13.3|11.4| |市净率(X)|2.4|2.9|2.5|2.2| |股息收益率(%)|1.7|1.9|2.3|2.7| |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X)|2.0|1.0|0.7|0.0| |CROCI(%)|24.6|19.6|20.8|21.8|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1.3)|3.3|3.1|9.1|[9] |项目|2025年3月|2025年6月E|2025年9月E|2025年12月E| |每股收益(人民币)|0.83|1.00|1.36|1.16|[9]
摩根大通:长电科技- 未来增长前景有韧性;维持“增持”评级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长电科技“增持”评级,截至2026年6月的目标价为43.0元,基于18倍的一年期动态市盈率 [1][2][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电科技2025年1季度销售额93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下降15%),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50%,环比下降62%),归因于产能利用率改善、整合晟碟上海以及苹果模组需求 [1] - 预计2025 - 2027年销售额/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11%/43%,对公司长期增长潜力有信心,得益于客户群扩大、先进封装市场份额提升以及生产效率提高 [1][6][11] - 今年长电科技将实现稳健收入增长,得益于对晟碟上海的完全整并、全球多元化生产基地满足客户需求、在高附加值项目中份额扩大,且公司能将原材料成本转嫁给客户 [6] - 长电科技进入产能扩张上行周期,去年投资约6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85亿元用于新产能和相关技术开发,重点在汽车电子、先进封装等领域,预计相关产能2026年起贡献更明显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调整后2024 - 2027年收入分别为359.62亿元、413.27亿元、453.23亿元、496.3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6.10亿元、23.15亿元、38.70亿元、47.23亿元 [10][19][25] - 2025 - 2027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4.9%、9.7%、9.5%,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7.3%、59.6%、20.5%,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分别为43.8%、67.1%、22.0% [10] - 2025 - 2027年息税前利润率分别为6.3%、9.2%、10.1%,净利润率分别为5.6%、8.5%、9.5% [10] 股价表现 - 年内迄今绝对收益率 - 16.1%,相对收益率 - 16.1%;1个月绝对收益率14.2%,相对收益率7.7%;3个月绝对收益率 - 18.2%,相对收益率 - 19.7%;12个月绝对收益率30.8%,相对收益率23.7% [8] 风格敞口 - 价值当前排名55(百分位),6个月排名57,1年排名48,3年排名40,5年排名49;成长当前排名58,6个月排名46,1年排名47,3年排名28,5年排名38;动量当前排名57,6个月排名13,1年排名65,3年排名62,5年排名31;质量当前排名71,6个月排名67,1年排名73,3年排名57,5年排名98;低波动性当前排名59,6个月排名58,1年排名63,3年排名36,5年排名94;ESG量化得分当前为27,6个月为17,1年为89,3年为89 [4] 公司数据 - 已发行股票数17.89亿股,52周股价区间24.01 - 47.92元,总市值84.85亿美元,自由流通股比例74.0%,三个月日均成交量4136万股,三个月日均成交额2.13亿美元,波动性(90天)为44,指数为SHASHR,彭博买入、持有、卖出评级分别为23、1、1 [9]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2025 年中国最佳会议要点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工业行业评级为In-Line(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表现一致)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能适应复杂环境和自动化高级任务,解决大量特殊场景问题,实现更广泛应用 [9] - 供应链和垂直整合是长期关键障碍,集成商需充分了解硬件以开发合适软件 [4][9] - 数据是关键问题,需要足够受欢迎的产品来收集大量数据以实现通用化 [9] - 美国在合成数据、模型和算法方面有优势,但中国的供应链、应用场景和政府支持在长期可能提供优势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人形机器人痛点解决 - 人形机器人可为大量“长尾”特殊场景提供更低部署成本,解决工业机器人部署不经济的问题 [2] - 人形机器人还能提供情感价值,预计在十年内实现 [2]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 箱拣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帮助制造商进一步降低成本,因箱拣不太可能被机械臂取代 [3] - 一些行业参与者认为,具有多个简单步骤的场景(如3C组装)将首先采用人形机器人,避免与AGV和AMR等其他机器人竞争 [3] - 未来5年,配送领域可能会采用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 [3] 集成商关键差异 - 供应链和集成将是长期的关键障碍,充分了解组件(通过自主研发或定制产品)有助于更高效、有效地开发模型,否则低质量的输入/输出会影响人形机器人性能 [4] - 供应链管理也是大规模应用中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4] 公司评级情况 |公司(代码)|评级(截至日期)|价格(2025年05月09日)| | --- | --- | --- | |中国中铁(601390.SS)|E(2022年05月12日)|人民币5.57元| |中国中铁(0390.HK)|O(2017年09月01日)|港币3.39元| |中国建筑(601668.SS)|O(2023年04月24日)|人民币5.56元| |大族激光(002008.SZ)|E(2024年10月25日)|人民币24.29元|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002690.SZ)|O(2024年08月30日)|人民币17.17元| |艾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01.SS)|E(2025年01月16日)|人民币129.45元| |上海博楚电子科技(688188.SS)|O(2024年08月22日)|人民币197.56元| |深圳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837.SZ)|O(2024年08月19日)|人民币33.47元|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12.SZ)|E(2024年11月18日)|人民币11.52元|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1766.HK)|O(2024年07月03日)|港币4.85元|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S)|E(2022年06月30日)|人民币7.21元| |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76.SZ)|E(2021年12月17日)|人民币58.31元| |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002747.SZ)|U(2022年06月30日)|人民币20.71元| |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882.HK)|O(2025年01月08日)|港币18.82元| |宏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885.SS)|O(2023年05月23日)|人民币32.79元| |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603915.SS)|U(2025年01月08日)|人民币16.42元|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601100.SS)|O(2023年05月23日)|人民币76.10元| |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300316.SZ)|U(2025年01月08日)|人民币28.42元| |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17.SS)|U(2023年05月23日)|人民币141.99元|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31.SS)|O(2025年01月08日)|人民币19.72元| |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124.SZ)|E(2025年03月12日)|人民币69.47元| |深圳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724.SZ)|E(2024年07月03日)|人民币57.38元|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3808.HK)|O(2022年12月13日)|港币18.98元|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1.SZ)|U(2023年09月15日)|人民币78.50元| |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898.HK)|O(2022年08月30日)|港币32.50元|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338.HK)|O(2024年01月05日)|港币14.90元|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000338.SZ)|O(2024年01月05日)|人民币15.00元|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516.SS)|E(2025年01月08日)|人民币33.92元|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00450.SZ)|E(2025年01月08日)|人民币20.00元|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03338.SS)|O(2024年08月28日)|人民币45.02元|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06.SS)|E(2025年01月08日)|人民币17.22元|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002472.SZ)|O(2023年08月25日)|人民币34.05元|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1157.HK)|E(2024年01月05日)|港币5.84元|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000157.SZ)|E(2023年05月23日)|人民币7.63元| [57][59]
高盛:长飞光纤_数据通信业务强劲支撑 2025 年第一季度丰厚利润;光纤定价不确定性仍存
高盛· 2025-05-12 09: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YOFC)的A股评级为卖出,对H股评级为中性 [13][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达1.52亿元,超预期19%,主要因数据通信业务收入超预期11%,其数据中心业务受益于国内外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强劲需求;但电信业务需求疲软,中国移动采购招标价格下降仍是关键担忧因素 [1] - 按终端市场划分,2024年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电信业务收入占比超60%,数据通信业务约占10%;中国云公司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增加带动数据通信产品需求增长,但电信市场需求仍低迷,关键不确定性在于中国移动光缆招标,若价格下降将拖累公司整体增长 [2] - 基于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通信业务销售超预期,上调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预测,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2.5港元,A股上调至28.6元,目标倍数参照上一周期中期平均水平,预计公司盈利在2025 - 2026年恢复增长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光缆生产情况 - 2025年3月中国光缆月度产量同比增长转正,但基数较低;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光缆季度产量同比下降2% [5][7] 公司财务数据调整 - 调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预测,收入预测上调约2%,净利润预测上调7% - 12%;H股12个月目标价从11港元上调至12.5港元,基于2026年9倍市盈率;A股12个月目标价从25.5元上调至28.6元,基于2026年22倍市盈率 [9]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 展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2020 - 2027年各季度及年度的损益表,包括收入、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以及各指标的环比和同比变化情况 [12] 投资分析与目标价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光缆供应商,因预计2025年需求疲软,对A股给予卖出评级,当前A股交易价格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若2025年需求快速恢复,可能转为积极态度,关键催化剂可能是中国移动2025年新的光缆招标 [13] - A股12个月目标价28.6元基于2026年22倍市盈率,关键上行风险包括需求和出货量超预期、定价高于预期 [14] - H股12个月目标价12.5港元基于2026年9倍市盈率,给予中性评级,因数据通信需求强劲部分被电信需求疲软和定价不确定性抵消 [16] 风险因素 - 关键风险包括本地需求好于或差于预期、定价高于或低于预期;需求快速恢复可支持出货量增长和稳定定价,需求差于预期将导致利润预测下调;定价更具韧性可提高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定价降幅超预期将导致利润率和净利润预测下调 [17] 相关指标说明 - 高盛因子分析通过比较股票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提供投资背景,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各指标计算方法不同 [20] - 并购排名用于评估公司被收购可能性,分为1 - 3级,1级概率30% - 50%,2级概率15% - 30%,3级概率0% - 15%,3级对目标价无实质影响 [22] - 量子是高盛专有数据库,可用于公司财务分析和比较 [23] 评级与覆盖范围定义 - 分析师将股票推荐为买入或卖出列入投资名单,未列入的活跃评级股票为中性;各地区管理区域确信名单,增减名单不代表分析师投资评级变化 [41] - 总回报潜力指当前股价与目标价差异,包括股息;所有覆盖股票需设定目标价 [42] - 覆盖范围列表可在指定网站查询 [43] - 未评级、早期生物技术、评级暂停、覆盖暂停和未覆盖有不同定义和适用情况 [44] 全球产品与分发实体 -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为全球客户提供研究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不同实体分发研究报告 [45]
摩根士丹利:中芯国际
摩根· 2025-05-10 18: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芯国际(SMIC)的股票评级为“Equal - weight(等权重)”,行业观点为“In - Line(符合预期)”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芯国际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毛利率表现良好,但第二季度指引不佳,因良率下降和设备折旧上升致营收和毛利率预期下滑,虽AI推理需求或带动先进节点营收增长,但良率下降导致的毛利率侵蚀可能影响盈利表现,且当前估值缺乏吸引力,维持等权重评级 [1][2][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2.5亿美元,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28%,与摩根士丹利预期和市场共识一致,出货量环比增长15%推动营收增长,原因包括地缘政治担忧导致的订单提前、消费补贴带来的需求上升以及工业和汽车行业的补货 [2]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22.5%,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比摩根士丹利预期和市场共识分别高出2.1和1.8个百分点,由第一季度89.6%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推动 [2] - 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环比下降4 - 6%,毛利率为18 - 20%(环比下降2.5 - 4.5个百分点),原因是一次性维护事件和新设备性能不佳导致良率下降,进而使综合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以及设备折旧增加,管理层认为新设备调试需要时间,综合平均销售价格压力可能持续到第三季度 [3] 分析师会议要点 - 定价策略:第一季度未降低晶圆价格,综合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是由于良率降低,管理层预计第三季度末综合平均销售价格恢复正常,若客户失去市场份额,中芯国际可能面临价格竞争 [9] - 关税影响:美国客户有紧急订单以建立2025年甚至2026年的库存,但由于产能有限和物流瓶颈,对中芯国际的财务影响较小 [9] - 产能扩张:将保持每年新增5万片晶圆的产能扩张速度,2025年75亿美元资本支出的82 - 85%将用于设备采购 [9] - 研发费用展望:第一季度研发费用较低是因为紧急订单占用了研发晶圆的产能,管理层长期仍预计研发费用占营收的8 - 10% [9] 估值与风险 - 采用剩余收益模型进行估值,关键假设包括股权成本8.6%(贝塔系数1.2、无风险利率2%、风险溢价5.5%)、中期增长率14%、终端增长率5%和现金股息支付率62% [12] - 上行风险包括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需求增强、定价竞争缓解、技术突破快于预期、利用率、产品组合和平均销售价格好于预期 [14] - 下行风险包括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需求减弱、定价竞争加剧、利用率、产品组合和平均销售价格趋势比预期差 [14]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大中华区科技半导体行业多家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ACM Research Inc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价格为22.43美元;中芯国际评级为“Equal - weight(等权重)”,价格为45.15港元等,股票评级可能会发生变化 [66][69]
高盛:中芯国际
高盛· 2025-05-10 18: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中芯国际(SMIC)的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中芯国际长期增长,因其本地无晶圆厂客户需求不断增长,且利用率提高可抵消定价竞争和折旧摊销压力影响,使利润率在短期内逐步恢复 [7] - 认为中芯国际股价低于历史平均市盈率,考虑到其长期稳健增长态势,估值具有吸引力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Q25业绩情况 - 营收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2%,基本符合GSe和彭博共识预期,但低于公司指引 [1][2] - 毛利率22.5%,高于管理层指引及市场预期,归因于利用率从4Q24的85.5%提升至1Q25的89.6% [1] - 运营支出比率8.7%,优于GSe和共识预期,运营利润3.1亿美元,比GSe和共识估计分别高37%和60% [2] - 净利润1.88亿美元,环比增长75%,同比增长162%,但低于GSe和共识预期,因少数股东权益高于预期 [2] - 产能在1Q25增至97.3万片晶圆/月(8英寸等效),高于4Q24的94.8万片 [2] 2Q25业绩指引 - 营收预计环比下降4% - 6%,低于GSe和彭博共识,但同比仍有11% - 13%的稳健增长 [6] - 毛利率指引为18% - 20%,与GSe预期基本一致 [6] 投资论点 - 中芯国际是中国产能和营收规模最大的代工厂,工艺节点覆盖0.35um - 14nm,应用广泛 [7] 价格目标及估值方法 - H股12个月目标价为62.7港元,基于2028年预期市盈率35倍,以15%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预期 [8] - A股12个月目标价为157.5元人民币,基于较H股有273%的溢价,符合自2020年7月A股上市以来A/H溢价的平均 - 1个标准差 [8] 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12/24|12/25E|12/26E|12/27E| |----|----|----|----|----| |营收(百万美元)|8029.9|10898.7|13454.4|16401.5| |EBITDA(百万美元)|3696.5|4814.3|6084.2|8989.1| |每股收益(美元)|0.06|0.14|0.21|0.27| |P/E(倍)|39.5|41.9|27.9|21.7| |P/B(倍)|0.9|2.1|2.0|1.8| |股息收益率(%)|0.0|0.0|0.0|0.0| |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1.2|1.0|0.9|0.6| |CROCI(%)|5.9|7.1|7.9|10.4| |FCF收益率(%)|(13.5)|(5.0)|(6.4)|(2.5)| [11] 季度每股收益预测 |时间|12/24|3/25E|6/25E|9/25E| |----|----|----|----|----| |每股收益(美元)|0.01|0.03|0.03|0.04| [11]
摩根士丹利:中国电影行业_下调 2025 年行业展望
摩根· 2025-05-09 13: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猫眼(1896.HK)和阿里影业(1060.HK)的“增持”评级,对其余公司维持“中性”或“减持”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电影票房行业展望下调,预计票房为4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5%,恢复至疫情前76%水平,主要因非假期票房疲软及关税影响 [1][2] - 非假期市场持续萎缩,假期票房占全年票房比重增加,预计制片和发行商将进一步集中 [3] - 看好猫眼和阿里影业,因其票务业务稳定、内容业务市场份额增加、活动市场增长带来潜在上行空间且估值合理;对其余公司维持“中性”或“减持”评级,因其增长前景较弱、估值较高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票房预测 - 2025年第一季度票房2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9%,主要得益于《哪吒2》票房达150亿人民币 [8] - 2025年第二季度票房可能同比下降超25%,4月票房同比下降46%,五一黄金周票房同比下降51% [8] - 2025年第三季度票房可能环比显著增长,但同比基本持平,关键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夜樱》《无名之辈》等 [8] - 2025年第四季度票房可能好于2024年同期,得益于好莱坞大片潜在增量供应,但好莱坞影片受关税影响,上映日期和表现存在较高风险 [8] - 基本情景下,预计2025年行业票房为4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5%;乐观情景下为5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7%;悲观情景下为4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 [2] 五一黄金周表现 - 五一黄金周票房表现不佳,2025年同比下降约51%,主要因优质内容供应不足和观众期望提高 [19][20] - 关键影片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等 [20] 关税影响 - 非假期市场自疫情后持续萎缩,外国影片票房未恢复,好莱坞影片票房从2017年的220亿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60亿人民币 [23] - 预计2025年外国影片票房在基本/乐观/悲观情景下分别为90亿/110亿/80亿人民币,同比变化-6%/+10%/-21%;好莱坞影片票房分别为58亿/65亿/23亿人民币,同比变化-7.5%/+3%/-63% [25] 投资建议 - 维持对猫眼和阿里影业的“增持”评级,因其票务业务市场份额高、内容业务风险低、活动市场有潜在上行空间且估值合理 [4][36] - 对其余公司维持“中性”或“减持”评级,因其增长前景较弱、估值较高 [4] 公司分析 - **猫眼**: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6.13亿、50.33亿、53.60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4.73亿、5.73亿、6.67亿人民币 [47][52] - **阿里影业**:预计2025 - 2027财年收入分别为61.98亿、65.47亿、73.72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1.56亿、14.36亿、17.33亿人民币 [47][53] - **IMAX中国**: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8099.7万、10170万、10530.9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221.7万、3471.5万、3781万美元 [47][54] - **万达电影**: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39.44亿、149.42亿、157.70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8.72亿、12.90亿、16.50亿人民币 [47] - **光线传媒**: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37.28亿、29.08亿、35.97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23.31亿、14.72亿、19.00亿人民币 [47] - **中国电影**: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5.94亿、51.02亿、54.41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6.77亿、7.78亿、8.55亿人民币 [47] - **宋城演艺**: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25.99亿、29.84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1.90亿、14.21亿人民币 [47] - **华谊兄弟**: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10.52亿、11.18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86亿、2.07亿人民币 [47] - **奥飞娱乐**: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28.47亿、30.06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2.14亿、2.74亿人民币 [47] - **南方新媒体**: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16.14亿、16.40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6.62亿、6.71亿人民币 [47] - **华策影视**:预计2025年收入为27.43亿人民币,净利润为4.71亿人民币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