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务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1350亿央企地产巨头,筹谋退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01:49
记者丨 李惠琳 谭璐 编辑丨谭璐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8月1日复牌,大悦城地产大涨45.95%,市值飙涨至77亿港元。 溢价回购 这笔大交易核心操盘人,是姚长林。 2024年中,姚接任大悦城控股、大悦城地产的董事长,此前他在中粮系工作20多年。一上 任,就承担着破局的重担。 1350亿资产的大悦城地产,或告别资本市场。 7月最后一天,其董事长姚长林签发了一则公告,董事会决议,回购公司股份,并撤销在香港 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这家商业地产巨头,已在港股上市12年。 为达成私有化,出价不菲。此次回购涉及股份总数47.3亿股, 代价最高约29.32亿港元,完成 后全部注销 。 交易完成后,大悦城地产将几近全资并入母公司大悦城控股。至此,中粮系两家地产平台, 由"分点作战"变成"抱团取暖"。 大悦城地产,本身是大悦城控股的并表子公司,也是其商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旗下拥有或管理32个大悦城、大悦汇等商业项目,以及三亚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三亚美高 梅度假酒店、北京华尔道夫酒店等奢华酒店。 在6月初的股东大会上,姚长林坦言,此刻要审时度势,积极制定经营政策,应对市场变化。 话音落下不到两个月,他就有大动作。 此次回购股份 ...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1:08
收购预案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及交易作价尚未确定 [1] 市场反应 - 中化国际复牌后涨停收盘价为4 25元 [2] 标的公司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拥有南通和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3] - 2023年-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 49亿元、44 1亿元、23 7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405 12万元、4630 27万元、15752 98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超2024年全年3倍业绩波动显著 [3] - 化工行业周期性显著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未来业绩 [3] 业务协同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覆盖化工新材料和化工材料营销 [4] - 收购将增强环氧树脂竞争力并发挥工程塑料产业链协同 [4] - 南通星辰PPE、PBT技术优势可扩充中化国际高端工程塑料产品线 [4] - 交易或提振中化国际业绩 [4] 中化国际财务状况 - 2020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1 62亿元、806 48亿元、874 49亿元、542 72亿元、529 25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 41亿元、65 70亿元、21 80亿元、-18 53亿元、-30 88亿元 [4] - 2023年-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8 068亿至9 491亿元 [5] - 基础原料板块收入增长25%-35%高性能材料板块收入下降3%-8% [5] - 聚合物添加剂板块受新产能冲击价格下跌15%收入下降13%-20% [5] - 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原材料成本处于中高水平 [5][6] - 碳三一期项目转固加剧业绩下滑 [6]
王健林再“割肉”,中国儒意2.4亿拿下“万达弃子”是福是祸?
观察者网· 2025-07-28 21:55
交易概况 - 中国儒意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以2.4亿元现金收购快钱金融30%股权,分三期支付 [1][4] - 按交易对价估算,快钱金融整体估值约8亿元,较2014年万达收购时的估值缩水近七成 [4][5] - 交易完成后,中国儒意将成为快钱金融单一最大股东,但快钱金融不成为其附属公司 [4] 快钱金融背景 - 快钱金融是万达金融板块核心资产,拥有首批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 [4][6] - 2014年万达以3.15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收购快钱68.7%股权,彼时快钱年交易规模居行业第四 [4][6] - 目前快钱企业人员规模为0,属微型企业 [7] 万达金融板块发展 - 万达曾计划以快钱为核心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链",王健林称金融板块为"未来价值最大"业务 [6] - 2017年万达全资控股快钱后,高层频繁变动,部分人员涉刑事犯罪 [6] - 2018年起因万达资金紧张,快钱多次传出出售意向,但此前与苏宁、京东等巨头的谈判均未果 [7] 中国儒意战略布局 - 公司前身为恒腾网络,2022年更名后重点布局影视、流媒体业务,现通过收购切入金融支付领域 [8][10] - 2023年7月以22.62亿元受让北京万达投资49%股权,后续通过多次交易实现100%控股并间接控制万达电影 [9] - 公司认为快钱的支付服务可与现有流媒体、游戏及万达电影线下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10] 行业分析 - 支付牌照因监管趋严呈现稀缺性,快钱全牌照属性对儒意具有战略价值 [7] - 快钱主要收入来自线下收单业务,但银行卡收单市场整体收缩,未来盈利增速存疑 [11] - 快钱近年多次因违规受罚,包括2022年1004万元罚款及2024年625万元罚款,暴露风控缺陷 [11][12]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后快钱股东增至8名,无单一控股股东,形成万达、儒意、常盛私募三足鼎立局面 [7] - 交易需满足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内的先决条件 [7]
“世界膜王”入主中晟高科:福州千景接棒,环保与石化协同打开增长空间
证券之星· 2025-07-23 13:07
股权转让与实控人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吴中金控一致行动人天凯汇达与福州千景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福州千景拟收购天凯汇达持有的公司22.35%股份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吴中金控变更为福州千景,实控人由苏州市吴中区政府变更为翁声锦与何从夫妇 [1][2] - 过渡期间吴中金控需保障公司经营稳定,避免业务、资产、人员等重大变动 [2][3] 新实控人背景与资源 - 翁声锦与何从夫妇通过中景石化国际集团间接控制福州千景,中景石化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营收数百亿 [2] - 翁声锦旗下公司拥有完整丙烷-丙烯-聚丙烯产业链,为全球最大BOPP薄膜生产商,被称为"世界膜王" [2] - 新实控人石化产业资源丰富,有望为公司注入技术、市场渠道等支持 [4][5] 业务协同与战略调整 - 公司环保业务与新实控人石化业务形成协同:石化废弃物可由环保业务处理,环保技术可助力石化绿色发展 [1][4] - 公司此前以4.57亿元出售中晟新材100%股权,剥离润滑油业务,专注环保领域 [4] - 双方业务互补性强,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整合,拓展市场份额 [4][5] 市场反应与公司估值 - 公告发布次日(7月23日),公司股价涨停,涨幅9.98%,报21.05元/股,总市值达26.26亿元 [1][5] - 市场对新实控人资源注入及业务协同潜力持乐观态度 [5]
中国儒意2.4亿元收购快钱金融30%股权,成单一最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7-22 09:22
股权收购计划 - 中国儒意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收购快钱金融30%股权 [1] - 交易总价值为人民币2.4亿元 付款分三个阶段完成 [1] - 收购完成后 中国儒意将成为快钱金融的单一最大股东 [1] 快钱金融业务优势 - 快钱金融于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拥有全牌照资质 [1] - 业务范围涵盖互联网支付 移动支付 银行卡收单及跨境人民币支付等 [1] - 目标公司主要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 覆盖金融 保险 航旅 零售及跨境等行业 [1] - 已布局海外市场 推出跨境收付款 全球收单 跨国人民币结算等跨境产品 [1] 收购协同效应 - 收购将推动中国儒意业务拓展至第三方支付及金融科技领域 [1] - 快钱金融支付服务可与集团现有线上流媒体 线上游戏服务形成协同效应 [1] 财务处理与长期发展 - 快钱金融不会成为中国儒意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将作为联营公司权益处理 [2] - 收购预期有助于集团长远增长及发展 [2] - 快钱金融已完成跨境人民币备案 具备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完整资质 [2]
京东(9618.HK):核心零售预计保持强劲 外卖大战影响短期利润
格隆汇· 2025-07-16 11:27
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1%,核心电商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 - 调整目标价至146港元/38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1][2] - 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预计为56亿元 [1] 电商业务 - 京东零售收入预计二季度同比增长15%,带电品类增速快于日百品类 [1] - "618"大促期间部分地区国补暂停,但阶段性调整后补贴重新上线,官方明确国补将持续到年底 [1] - 下半年收入增速可能因去年高基数影响而下滑 [1] 外卖业务 - 外卖业务日订单量峰值突破2,500万,"618"期间业务规模快速攀升 [2] - 二季度外卖业务投入规模约100亿元,生态建设和用户补贴力度大 [2] - 美团和阿里巴巴大幅提高补贴力度,公司补贴策略将更精细化,三季度外卖亏损或进一步扩大 [2] - 外卖业务拉动京东APP二季度DAU实现双位数增长,中长期有望形成业务协同机会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基本维持二季度收入预测,下调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预测至56亿元 [2] - 目标价调整至146港元/38美元,对应FY26E 10.0x P/E [2] -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估值7.3x P/E,处于较低水平 [2]
智元机器人否认拟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为借壳上市 称二者业务协同方案后续会对外公布
快讯· 2025-07-09 13:24
收购交易 - 智元机器人计划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份 [1] - 公司否认该交易构成借壳上市,称仅为收购控股权 [1] 业务协同 - 上纬新材部分业务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 具体业务协同方案将在整合后对外公布 [1] 市场反应 - 交易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1]
中科电气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何以跻身全球前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7 00:4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电磁冶金专用设备业务跨界转型至锂电负极材料业务,形成"磁电装备+锂电负极材料"双主业格局 [2] - 2017年通过收购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切入锂电负极材料领域 [2] - 2024年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跃居全球前三,展现强大发展韧性 [1] 业务协同与技术创新 - 磁电装备业务与锂电负极材料业务紧密协同,开发多种专用设备支持锂电负极材料生产优化 [2] - 自行设计开发新一代装备,具备生产成本低、材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 [3] - 2024年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2.57万吨,同比增长55.66%,全球市场份额超10% [3] 技术优势与产品竞争力 - 通过二次造粒、液相包覆、元素掺杂等工艺创新解决快充技术难题,高压快充负极材料批量应用于热门车型 [5] - 硅基负极领域建成中试生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5] - 2024年锂电负极材料业务营业收入51.93亿元,同比增长14.91%,石墨类负极材料毛利率达19.94% [5] 全球化布局 - 锂电负极材料已实现对韩国LG新能源、SKOn的批量供货,并开发韩国三星SDI等国际客户 [6] - 通过宝马等终端车企供应链认证,实现"材料—电芯—整车"全链条协同 [6] - 规划在阿曼投建海外生产基地,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分两部分建设,每部分产能10万吨/年 [6]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中国出货量占比95.9% [3] - 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高端市场依赖技术、客户、供应链和规模优势 [4]
中航机载: 中航机载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08
托管协议重新签署背景 - 原中航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签署的《托管协议》因公司主体变更及股权调整需重新签署 [1] - 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更名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并承继原协议权利义务 [1] - 托管单位股权变更及机载公司内部业务整合是协议重新签署的主要原因 [1] 托管范围 - 新协议托管单位数量为20家 [1] - 托管单位包括中航(上海)航空无线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事业单位 [2] - 托管单位类型涵盖研究所及技术公司等 [2] 托管费用计算方式 - 托管费用按受托管理股权比例计算目标公司当年营业收入的0.03% [2] - 计算公式为:目标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受托管理股权比例×0.03% [2] - 目标公司当年亏损则不收取托管费用 [2] - 非完整年度按实际托管天数比例计算费用 [2] 协议期限 - 新协议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3] - 托管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 [3] 授权事项 - 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托管相关事宜 [4] - 授权范围包括协议调整、补充协议签署及终止托管等 [4] - 董事会可进一步授权董事长处理具体事务 [4]
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点评App会跟美团App越长越不同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6 11:13
核心观点 - 大众点评并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后保持独立定位 强调信息密度与真实体验 而非盲目内容化或商业化[4][5][26] - 2025年"必吃榜"覆盖144城3091家餐厅 年承载美食订单达9亿人次 体现平台作为餐饮风向标的影响力[3][12] - 美团基建能力(如700人地图团队)补足点评短板 但业务协同保持克制 避免破坏产品边界[4][23][25] 竞争策略 - 平台特质形成壁垒 用户主动打开率高于被动种草的内容平台 到店消费YOY增速超独家经营时期[4] - 核心优势在于真实评价+结构化信息 数百人专业团队保障商家数据准确性(如营业时间)[7] - 拒绝低效内容扩张 坚持高信息密度 用户一分钟解决问题优于十分钟无效停留[10] 榜单运营 - 必吃榜完全基于用户真实评价 算法+人工暗访双重审核 上榜商家线上套餐销售额平均提升50%[12][16] - 2024年新增50城 2025年扩展至海外 小店与区域连锁同步增长 不刻意区分连锁率[12][13] - 推出"必吃榜套餐"营销活动 帮助商家宣传招牌菜 但事业部不背负商业化指标[16][18] 产品定位 - 拒绝工具/内容二元定义 搜索场景为工具 浏览场景为内容平台[9] - 与美团App形成互补 美团侧重效率消费 点评专注体验发现(如垂钓点等非商业化POI)[25][27] - 下沉市场主动运营 按"200人对应1家正式餐厅"模型挖掘地方特色[22] 技术应用 - AI重点解决找店效率问题 非宏大规划 聚焦优化现有信息处理痛点[28] - 海外团队加速建设 疫后6亿出境游人次催生国际餐饮需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