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AI)
icon
搜索文档
华尔街观察|美资兴趣回升,中国科网巨头迎估值重估2.0
第一财经· 2025-09-22 18:13
中国科技股估值回升 美国资管公司Amont Partners 董事总经理李肇宇 (Rob Li)对第一财经分析称:"中国科技股整体肯定 是比美国便宜很多,所以会有押注'追赶行情'的快钱进来;在中美元首通话背景下,市场情绪修复;此 外,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在弱美元背景下,新兴市场迎来资金回流,而中国股市也是新兴市场中流动 性最好的市场。所以三个因素加起来,短期肯定有正面影响的。" 在港股市场上,阿里、腾讯和百度今年分别上涨96%、55%和59%,其中阿里在过去一个月上涨31%, 百度更是飙升48%。近期关于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自研先进芯片(如百度的昆仑系列)取得进展,以 及AI大模型达到全球竞争水平的消息,都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兴奋情绪。 中国科网巨头引起了华尔街的兴趣。 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链人气攀升,华尔街的兴趣明显回归。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股跑赢美国----恒生科技股大幅跑赢纳斯达克同行。在过去一个月,上述趋势因AI 的突破与中国推动芯片自给自足的进展而进一步加速。由30家最大科技公司组成的恒生科技指数今年迄 今已飙升41%,相比之下纳斯达克仅上涨17%。 当前,AI热潮席卷美股,而估值更低的中国科 ...
在刺激与通胀之间找平衡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11:33
二是顽固的高通胀:尽管名义增长依然强劲,但由于其中很大部分反映的是高通胀,因此实际感受 可能并不明显。事实上,全球通胀率正处于30年来最高水平(疫情时期除外),而且似乎正在这一高位 稳定下来。 三是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发达市场经济体的平均失业率仍接近历史低位,表明全球经济中的闲置 产能有限。而通常来说,经济中的闲置产能对稳定通胀必不可少。 每周的市场波动和源源不断的头条新闻让人眼花缭乱,所以退一步,从更宏观的视角审时度势颇为 必要。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朦胧地带",两种相互冲突的世界观在此交织:一个是市场与政策主流论 调,认为需要更多刺激措施;另一个是实际数据,指向一个成熟但仍强劲的经济周期。 尽管当前的主流观点支持通过刺激政策维持高名义增长,进而利好风险资产,但这种做法需要付出 相应的代价。这种观点持续的时间越长,突然出现逆转的风险就越大,随着现实因素占据上风,市场开 始质疑现行刺激措施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影响。 无需更多刺激措施 各央行都在降息,或者预计在短期内采取行动。市场仅存的争议在于降息的速度和幅度。此外,大 多数主要国家都在放松财政政策。然而,鉴于以下因素,当前可能并不需要出台更多的刺激措施。 一 ...
产品| AI时代流量荒?别让你的品牌输在GEO这张牌上!
"杜博士,我们上个月投了50万做内容营销,发了上百篇行业文章,可客户用AI搜索相关关键词时,我们的品牌连前20页都找不到!" 这是最近三个月,我在和品牌客户沟通时听到的最频繁的抱怨。当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新入口,很多企业却陷入了一个尴 尬的困境: 人类平台上的流量再热闹,AI引擎里搜不到,就是白忙一场 。 你以为只要花钱发文章就能被AI"看见"?别再用人类的流量思维赌AI的偏好!今天,我就以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服务上百家品牌的实战经验,拆解 GEO(生成式引擎优化)的核心逻辑——这可能是2025年品牌抢占AI流量红利的最后一张船票。 一、别再无效烧钱!你的"爆款文章",AI根本不感冒 "我们的文章在公众号有10万+阅读,知乎点赞过万,怎么AI排名还是垫底?"这是客户最困惑的问题,也是GEO认知的第一个误区: 人类喜欢≠AI偏好 。 AI不是"读者",而是"信息解析者"。它更偏爱这三类内容: • 结构化信息: 用"总分总"逻辑、小标题、 bullet points 呈现内容,比如"产品三大优势:1.XXX;2.XXX;3.XXX",AI能快速提取核心信息; • 精准关键词矩 ...
北大汇丰王小愚:中国AI投资具备三大优势,首要挑战在核心技术依赖与硬件短板
新浪财经· 2025-09-22 10:02
专题:财富领航征程丨金融新启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 五 篇大文章 " ,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鉴于此,新浪财经年度策划《金融新启 航》特别推出《财富领航征程》系列访谈栏目,深度对话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共谋行 业发展之道。 第一,支付清算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化与可信化。5G提供毫秒级延迟和高速数据传输,支持跨境支付的 实时结算(如传统SWIFT系统需1-3天,而融合技术可将时间压缩至秒级);区块链确保交易不可篡改 和全程可追溯,降低欺诈风险(如香港"贸易联动"平台试点案例);AI通过实时反欺诈模型分析交易行 为,例如支付宝风控系统利用AI降低盗刷率90%以上。5G、人工智能(AI)与区块链的协同能够实 现"速度-安全-智能"的三角闭环,推动支付清算从中心化向分布式高效模式转型。 第二,智能投顾与资产管理更加个性化与透明化。智能投顾的核心,是用数据和算法,代替人工进行资 产配置和投资建议的过程。它依赖AI技术分析用户风险偏好和市场数据生成个性化投资组合。与此同 时,区块链记录所有交易流水,确保策略执行透明可审计。5G保障海量市场数据的实时传输 ...
AI&半导体周度电话会议:华为发布AI芯片三年路线图
2025-09-22 09:00
行业与公司 **华为 AI 芯片与算力发展** * 华为发布 AI 芯片三年路线图 产品包括升腾 910C(2025年Q1发布 算力约800T 支持FP16精度 互联带宽784GB)、升腾 950P2(预计2026年Q1推出 算力1P FLOPS 支持FP4精度 搭载自研HBM HIBL 1.0)、升腾 950DT(预计2026年Q4推出 内存容量和互联带宽显著升级)、升腾 960(预计2027年Q4推出 更高内存带宽和容量 支持更高精度计算)和升腾 970(预计2028年Q4推出 算力和性能进一步提升)[1][2][5] * 华为通过超节点和集群互联技术弥补单颗芯片算力不足 并采用自研HBM技术(从HIBL 1.0逐步升级到HIJQ 2.0)提升内存带宽和容量 同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分级设计(如升腾950PR面向Prefail阶段 升腾950DT注重训练场景)以优化计算密集型任务并降低内存访问带宽要求[1][6][7] * 华为计划推出全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应对高功率需求[4] *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和《全球化计划指数2025》报告 强调人工智能(AGI)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 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数将增长10万倍[3][15]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 *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通过MVLink实现架构无缝连接 结合英伟达在AI芯片与GPU加速计算领域的优势和英特尔的x86生态系统以增强整体竞争力[1][8][9] * 合作后英特尔可为英伟达提供定制化x86架构处理器 帮助英伟达更好地进入数据中心市场(目前该市场主要使用ARM架构) 同时英特尔将在个人消费市场推出集成英伟达消费级别显卡(如RTX GPU)的产品以扩大双方市场份额[8][9] * 英伟达推出了定制化的TPU 并且其RTX显卡也在推动市场发展[10] **存储器市场动态** * 存储器市场近期呈现涨价趋势 台湾厂商南亚科8月份营收为67.6亿新台币(环比增长26% 创历史新高) 华邦电去年8月份营收为59.3亿新台币(创历史新高)[12] * 美光存储价格上涨20%-30% 三星DRAM(包括LPDDR4和LPDDR5)涨幅15%-30% NAND涨幅5%-10%[13] * 国内企业级NAND厂商如德明利、凯普云等在此次涨价中受益明显[1][13] **国内外算力发展前景** * 海外算力发展前景看好 国内更关注国产化算力发展 全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封测到上游设备材料)受到重视[3][16] * 云端芯片如海光信息 端侧芯片如星源股份、翱捷科技、云天励飞等公司备受关注 在先进制程产能方面 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是核心标的[3][16] * 需关注光刻机技术进展以及PCB行业需求扩张带来的机会(如胜宏股份、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等公司)[16][17] **其他重要动态** * 微软在2020年初宣布投资33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AI数据中心(主要用于OpenAI训练 是全球最大的之一 包含72块GPU 通过Avian link实现级联 速度达到886.5万个token) 并计划追加40亿美元建设第二座同等规模的数据中心[10] * Meta最近发布新产品包括AR眼镜(右下角增加单目全彩显示屏 可显示通知、信息、导航翻译和AI回复 配有基于腕带的控制装置)、LinkBand(支持对话聚焦 主动识别并增强人声)和运动手环(续航时间可达9小时)[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芯片技术迭代加速** * 华为AI芯片路线图显示快速迭代 通过SMID、SIMT架构及自研HBM技术增强算力及内存带宽 应对算力增长需求[1][2][5] *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通过架构无缝连接和资源整合增强整体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1][8][9] **存储器市场受益AI浪潮** * AI浪潮驱动供需紧张导致存储器价格上涨 南亚科和华邦电营收创新高 美光、三星等厂商产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1][12][13] **算力发展潜力巨大** * 华为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数将增长10万倍 目前AI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3][15] * 海外看好整体算力发展 国内聚焦国产化算力 全产业链受到重视[3][16] 其他重要内容 **下周关注事件** * 9月23日美光将发布季报 可能影响整个市场[3][14] * 阿里巴巴将在云栖大会上介绍其在AI领域的新进展(包括资本开支变化及大模型发展情况)[3][14] **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影响** * 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对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持续跟踪相关动态[18] * 华为AI芯片路线图超出预期 将每周更新汇报以应对市场变化[18]
SiC 进入先进封装主舞台:观察台积电的 SiC 策略 --- SiC Enters the Advanced Packaging Mainstage_ Observing TSMC’s SiC Strategy
2025-09-22 08:5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AI)芯片、高性能计算(HPC)、先进封装和碳化硅(SiC)材料[1][13][40] * 公司包括台积电(TSMC)、英伟达(NVIDIA)、Marvell、ASE、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Wolfspeed、环球晶圆(GlobalWafers)等[1][45][30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芯片功率需求激增,单个GPU电流超过1000A,传统电源分配网络(PDN)和热管理方法接近极限,导致IR压降和瞬态电压下降[5][29][235] * 台积电通过CoWoS-L平台嵌入IVR和eDTC以增强功率稳定性,并开发背面电源分配网络(BSPDN)分离电源与信号层,减少电压降[10][236][293] * 碳化硅(SiC)因宽禁带、高热导率(370-490 W/m·K)、高击穿场强等特性,成为解决AI芯片热管理、电源分配和光互连的关键材料[14][40][120] * SiC可作为高压集成电路(HVIC)衬底、光互连基板和支持Chiplet与HBM堆叠的机械增强层,连接PDN、热管理和光互连领域[16][17][40] * 台积电探索将SiC引入COUPE平台,以同时解决热、电、光挑战,并在AI封装中建立竞争优势[44][196][230] * 12英寸SiC晶圆面临缺陷密度控制、工艺兼容性和成本挑战,但市场预计以22.2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从2025年的9.7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6.5亿美元[53][168][216] * 英特尔专注于光学互连(OCI、CPO),三星采用玻璃中介层降低成本,而台积电通过SiC差异化应对热、电、光集成需求[45][205][209] **其他重要内容** * SiC在增强现实(AR)眼镜波导中应用,折射率2.6-2.7可实现70-80°视野(FOV),厚度仅0.55 mm,重量2.7 g,并解决“彩虹效应”和热管理问题[63][65][66] * Through-SiC Via(TSiCV)技术在高频和高温环境中表现优异,插入损耗低于0.5 dB/10 mm,适用于毫米波通信和恶劣环境MEMS集成[243][250][276] * Wolfspeed因中国SiC供应商崛起面临价格竞争(2024年衬底价格下降30%)、需求疲软和债务压力(65亿美元债务),而中国计划2027年实现12英寸SiC量产[134][136][137] * Marvell推出封装集成电压调节器(PIVR),将VRM嵌入封装缩短电源路径,降低PDN阻抗,与台积电的IVR和eDTC策略互补[7][287][289] * 环球晶圆提出SiC载板架构,将SiC作为纯热传导层插入封装堆栈,避免界面热阻问题,提升GPU和HBM的热耗散效率[302][304][305] **数据与百分比** * SiC热导率370-490 W/m·K,优于硅(150 W/m·K)和玻璃(0.9-1.5 W/m·K)[107][112] * 12英寸SiC晶圆缺陷导致良率低,8英寸良率较6英寸低15-20%[212][213] * SiC衬底价格2024年下降约30%[138] * 全球SiC晶圆市场预计从2025年9.7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26.5亿美元,CAGR 22.24%[168][216] * 台积电IVR解决方案功率密度是离散VR的5倍[292]
以四季理论为指挥棒 放眼全市场投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4:17
市场行情判断 - 当前市场整体温度处于40-50度区间 远未达到80度以上的过热阶段[1] - 按照四季理论 当前市场处于春夏之间 尚未转秋入冬[1] - 真正的市场拐点可追溯至去年9月底 经历漫长震荡调整后估值已足够便宜[7]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一度逼近3900点 创业板指曾突破3100点再创阶段新高[1] 投资策略 - 公司今年以来增配周期、科技、医药等偏成长性板块 对高股息板块有所减持[1] - 未来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创新药等方向的布局机会[1] - 投资策略保持较高仓位 相对超配科技、医药、周期板块 看好AI、创新药、黄金等方向[8] 成长股投资标准 - 成长股需具备三大特征:未来营收利润有三到五倍增长空间 年均增幅20%及以上;拥有一定定价权的商业模式;优秀的管理层格局[2] - 将成长股细分为四类:新经济成长股、市场份额提升型、利润提升型、周期成长股[3] - 最青睐新经济成长股 采用市值空间法或市盈率估值法衡量价值[3] 投研体系架构 - 投研团队近30人 主要通过校招内部培养 分为基本面研究团队、量化研究团队、国际部[4] - 基本面团队分成长组(医药/消费/科技)和周期组(成长周期/价值周期)[4] - 量化团队从事量化选股和对冲交易 国际投资部专注海外市场[4] 团队化运作模式 - 采用企业制管理模式而非创始人主导架构[2] - 团队模式能更好适应市场风格快速轮动 实现行业无死角全覆盖[4] - 打造覆盖全行业的"瑞博大模型"作为投研体系完善方向[5] 四季理论应用 - 以四季理论为投资指挥棒 认为股市行情具有周期性规律[6] - 夏季对应赚钱效应持续估值提升阶段 秋季对应高估值泡沫化风险阶段[6] - 不同细分领域有独立四季周期 例如小市值公司可能已入秋冬而大市值公司刚进入春季[6] 投资方法论 - 深度研究基本面 自下而上深挖个股 不过度关注市场牛熊周期[7] - 准确把握市场中长期所处季节位置比关注每日涨跌更重要[7] - 强势行情末期信号包括估值历史高位、投资者情绪狂热、新发基金遭哄抢等 现阶段未出现这些信号[8]
警惕投资过程中的花样误导
证券日报· 2025-09-22 00:21
■田鹏 例如,8月18日,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警惕有人利用AI伪造其创始人但斌形象开展 非法证券活动。这些账号通过AI生成图像、视频,假借"投资股东大会"等名义,以"不卖课、不收费""共同学习"为幌子从事非 法荐股。 面对花样翻新的诱导行为,需要通过强化监管科技能力、提升投资者教育针对性、压实平台及中介机构主体责任等多种手 段,切实筑牢投资者"防护网",维护市场信息环境的真实与透明。 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诱导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乱象。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对青岛鼎信通讯 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监管警示提出,该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回应市场热点时,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风险提示不充分等问 题,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在监管层面,应着力提升精准度与响应效率,破解"高科技误导"和上市公司违规问题。可联合科技企业构建AI虚假信息识 别模型,实时监测荐股内容,对虚假报告和仿冒账号实现快速处置;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全流程监管",强化违规责任追 究,并从重处罚以形成有效震慑。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宁波天普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投资者在交易中的异常行为发出通报,指出其扰 ...
借AI之眼,看中国—东盟未来合作的青春展望
新华社· 2025-09-21 19:05
0:00 9月17日至21日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届东博会和峰会的主题为 "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 ——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未来合作会是什么样? 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 有何畅想和期待? 让我们通过AI的视角 一起展望未来图景 记者:陈露缘、吴思思、赵欢 技术支持:李泽魁 ...
宏观与资产论(20250921):“重启”降息,对资产有何影响?
西部证券· 2025-09-21 14:41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影响 - 美联储于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4.0%-4.25%[2]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空间增加至3次[8] - 经济预测上调2025年GDP增速至1.6%(6月预测为1.4%)[11] 降息类型与历史对比 - 本次降息被定义为"预防式降息",类似1985年4月、1995年12月和2002年11月的情况[2][18] - 历史上美联储经历7次降息暂停后再重启,加息周期中有2次中期调整(1995年、1998年)[2][17] - 预防式降息后经济多实现软着陆,危机纾困式降息(1998年9月、2008年10月、2020年3月)多应对金融市场动荡[18][22] 资产表现规律 - 预防式降息对新兴市场股票、成长型股票和大宗商品相对温和利好[3][19] - 美元在预防式降息后可能延续震荡偏弱格局[3][19] - 纳指平均收益优于标普500,新兴市场在预防式降息情景下跑赢发达国家[3][27] 中观产业动态 - PTA开工率环比继续上升[4][30] - 一线城市地产成交环比修复[4][30] - 9月19日当周焦煤期货涨超7%,工业硅期货涨超6%[4][35][37] - 半导体指数走强[4][37] 政策与风险提示 - 中国8月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42] - 风险包括中国政策重大变化、全球经济放缓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超预期[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