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

搜索文档
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第三次筹备会议召开
海南日报· 2025-08-17 09:04
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第三次筹备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东坡文旅大会是海南推进文旅融合的具体产品,要更加努力、卓有成效地落实好中央及 省委关于文旅融合的决策部署,把大会作为关键载体和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层 级、品质及口碑。大会开幕式音乐剧《心安东坡》定位为中国首部AI概念国风音乐剧,也是海南首部 音乐剧和计划全国及海外巡演的音乐剧,要坚持精益求精,努力做到内容精到、艺术精致、制作精良; 坚持政企协同发力,加强宣推营销,竭尽全力将其打造成现象级文化产品,扩大海南文化影响力。各有 关部门单位和澄迈县要高效率、高质量做好通潮阁等东坡文物保护修缮、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东坡 诗文诵读比赛、东坡书法奖、东坡美食文化荟等各项筹备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大 会圆满成功。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谢京主持会议。 海南日报海口8月1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8月15日,第三届中国 (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第三次筹备会议召开,部署推进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高质量办好第三届东坡文旅大会,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海南实际贯彻落 ...
多重破壁,“文化仓库”蝶变“活力枢纽”
新华日报· 2025-08-14 06:54
博物馆文创产业改革 - 徐州博物馆"抱一文创"小店20平方米空间年收入达600万元,展示文创产品如"瑞龙呈祥"手链受到游客热捧 [1][2] - 江苏省博物馆文创销售总额2024年达4.92亿元,同比增长16.60%,位居全国第三 [5] - 常州博物馆通过收费特展实现"门票+文创"收入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398% [4] 政策推动与机制创新 - 江苏省出台《两高政策》,系统解决博物馆"预约难""文创同质化"等问题,推动362家备案博物馆2024年接待游客1.39亿人次,同比增长16.76% [3][5] - 改革突破"时间墙",91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34家打破周一闭馆惯例,南京博物院最迟延时至21:00 [4] - 建立"收支两条线"反哺机制,苏州博物馆对延时服务人员奖励215元/天,市财政保障编外人员加班费 [5] 数字化转型与IP开发 - 徐州博物馆深度开发汉文化IP,2024年文创销售总额2369.87万元,同比增长557%,线上数字文创和IP授权收入显著增长 [5]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活动采用"数字展+文物+文创"形式,覆盖13个设区市,184天接待观众209.71万人次,文创销售1166.52万元 [4]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延时开放博物馆带动周边夜间文旅消费增长14.6%,热门博物馆设置"苏超"球迷通道促进"白天看展、晚上看球"消费模式 [6][7] - 连云港博物馆创下单日4.2万人次的全省接待纪录,淮安市博物馆等34家机构打破国际闭馆惯例 [4][5] - 全省博物馆2024年上半年接待观众7129.39万人次,"五一"和端午期间同比分别增长31.54%和26.3% [5]
让观众的欢呼激发文旅“复利”(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8-13 05:55
演赛经济的核心价值 - 演出和赛事已成为文旅行业新的旗舰产品 带动周边消费比例为1:4 8 即每1元门票收入可拉动4 8元周边消费[1] - 演赛活动将"过路游"转化为"过夜游" 2025世界男排联赛西安站外省观众占比达54% 显著延长消费链条[1] - 西安21部大型驻场演艺2023年演出3 6万场 接待1600万人次 创收14 9亿元 体现文化消费风向标作用[2] 人文经济学的实践路径 - 产品供给需聚焦文化需求 西安通过《长恨歌》等精品剧目结合本地文化资源 实现流量与口碑双丰收[2] - 票根联动消费场景产生乘数效应 西安将演唱会门票转化为"消费神器" 串联住宿餐饮等分散消费场景[2] - 文化认同带来情感溢价 通过方言歌曲、秦俑元素等文化符号强化观众对城市的情感联结[3] 城市治理的系统支撑 - 需解决票价虚高、交通接驳等系统性问题 安检便捷度等细节影响整体消费体验[3] - 政府补贴需精准激活市场 社会治理流畅度直接决定演赛经济的发育水平[3] - 持续运营能力是关键 避免依赖网红效应做一锤子买卖 需建立长效文化吸引力[3]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演赛活动标注城市文化活力 通过道德模范观赛等创新形式提升城市美誉度[3] - 从"演出游"到"城市游"的转化 需舞台灯光与文旅产业形成复利效应[4] - 最终需消费者用脚投票 文化高光与产业复利共同构成人文经济学闭环[4]
润物细无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下)
新华社· 2025-07-29 00:16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 - 文化软实力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1] - 浙江精神激励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占全省67.2%的生产总值、73.4%的税收、80.8%的进出口、87.5%的就业、96.8%的经营主体 [13] - 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5个榜单上数量位列第一 [13] 文化产业创新与改革 - 横店影视城从无到有,成为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实验区集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于一体 [18][19][20] - 浙江动漫产业从起步到繁荣,杭州成为"动漫之都",拥有270多家上下游企业,从业人员超1.2万人 [25][27] -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单位"华丽转身",浙江歌舞剧院等完成"事转企"改制 [28] 民营经济转型与升级 - 浙江民营经济面临"成长的烦恼",用电、用水、土地供给紧张,利润一度滑坡 [11] - 民营企业"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 [12] - 浙商注重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资源节约、人才管理,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 [12] 文化IP与全球化 -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销量登顶,中国文化惊艳世界 [23] - 中南卡通制作《郑和下西洋》《郑成功》等国潮动漫,版权卖到海外,单笔交易达10万美金 [25] - 中国国际动漫节永久落户杭州,现场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达成合同成交额30亿元 [27]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磐安乌石村保护古村落,文旅收入达2亿元,吸引107万游客 [51] - "钱江浪花"艺术团送演出5000多场,吸引观众1000多万人次 [44][48] - 文化特派员制度带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48]
精一家具朱政臣:坚持“设计为人”,推动人文经济融合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21:52
公司发展成就 - 公司拥有600多项专利并获得国内外30多项设计奖项 [1] - 产品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 [1] 总部设计与理念 - 总部由全球知名建筑公司穆氏设计突破传统工业园风格以"开放共享生态"为原则 [3] - 总部集智慧办公产品展示现代化工厂研发培训于一体并打造行业开放交流平台 [3] 社区共融举措 - 公司主动"破墙"共建让出总部正门红线内4000平方米面积打造"坐忘森林"广场 [4] - 改造门前公交站并与政府合力共建5000平方米亲生态公园改善社区环境 [4]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园区建设坚持"绿美工厂"标准采用光伏太阳能供电总装机容量达5530千瓦 [5] - 产品获得国际绿色卫士金级认证及中国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等多项认证 [5] 行业与城市发展 - 公司融入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打造行业与城市发展交流平台 [5] - 总部落成后已举办11场行业发展与城市美学研讨活动接待考察超120场 [5]
顺德起笔:三个关键词解码人文经济新思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09:44
人文经济发展战略 - 顺德区提出"六新"目标,包括产业形态更加现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等,积极响应佛山市委"再造一个新佛山"战略 [1] - 计划打造两大世界级IP: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 [1][11] - 提出"文城互济"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凸显城市文化特质 [8] 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 - 走访美的集团、广东工业设计城、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等企业,聚焦龙头企业运营、设计创新驱动和机器人产业生态 [11] - 调研广东万和、格兰仕集团等企业,关注智能家居产业链及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11] -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投资约20亿建设产业园二期,顺德基地将定位为全球总部 [14] - 广东精一家具拥有600多项专利,产品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 [14] 文旅融合与IP打造 - 龙江镇规划建设"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推动"工业符号"与"文旅符号"融合 [3][4] - 陈村镇"时光九八街"改造60余栋建筑,打造怀旧复古街区 [15] - 小熊电器织梦园成为打卡点,烟囱咖啡超10万人曝光,园区半年参观及消费人数10万+ [14] - 围绕"世界美食之都""李小龙故里"等超级IP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8] 城乡协调发展 - 龙江镇作为"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 [3] - 伦教永丰村创新实践重塑岭南水乡宜居环境,推进"绿化、美化、文化"协同发展 [6] - 容桂细滘社区重点发展集体经济,强调以市场思维运营村集体资产 [6] 企业案例与创新实践 - 小熊电器发展得益于顺商精神与人文底蕴,董事长李一峰强调情感归属与生活灵感的重要性 [13][15] - 顺德企业家何享健凭借"敢为人先"精神,将塑料瓶盖厂发展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13] - 企业从"可怕的顺德人"向"开放的顺德人"转变,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网络 [13]
广东首创!“媒体+农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2:39
核心观点 - 广东推出首个省委农办与宣传部联合的"媒体+"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系统性整合媒体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媒体+"赋能农业新路径 [2][3] - 方案提出通过"媒体+"打通七大领域(市场/文化/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实现五大目标(促消费/外贸/文旅/农民增收/媒体转型),计划2027年前完成 [3][5] - 南方财经等主流媒体已开展实践案例:成立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推动年菜出口澳新、打造荔枝"东方爱情果"IP带动超万吨订单、建设农业AI实验室等 [6][7][12] 媒体+七大领域赋能体系 - **市场系统联动**:开展"南品北上、北品南下"开拓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市场,重点打造出口"粤军"拓展海外市场 [5][6] - **文化价值共创**:典型案例包括徐闻菠萝打造"菠萝的海"IP、中荔集团借助媒体将荔枝打入40多国市场 [7][9] - **产业深度融合**:预制菜产业成为重点,南方财经推动海外共享工厂落地,促进农业出海从产品向产业链升级 [6][12] - **品牌转化增效**:方案50次提及"品牌",要求媒体打造名栏目/新网红,如"小红书村"助仙品荔销量创新高 [7][9] - **科技协同创新**:建设"三农"文化数据平台,南方财经联合电信成立农业AI实验室开发智能应用 [5][12] 实施成效与机制创新 - 徐闻菠萝从滞销到全球畅销,湛江金鲳鱼/茂名荔枝通过"12221"营销体系扩大销售半径 [3][9] - 媒体破解农业信息孤岛:整合产销数据解决"盲目种被动卖"问题,文化赋值突破"优质难优价"困境 [10] - 主流媒体转型方向:从传播中心升级为服务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内容策划/IP运营/数据分析) [11][13] - 产学研结合案例:南方财经与华农合办预制菜高级研修班,构建产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12][13]
城市文创园区:不只是艺术区,更是经济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1 09:41
文创园区发展概况 -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学科命题,城市文创园区成为该理念的具体体现 [1] - "十四五"期间文创园区承担培育文化产业、促进消费及强化文旅科技支撑三大使命 [1] - 全国已建成3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各类在营文创园区达2593个,形成国家级示范园区引领、省市级园区为中坚、地方特色群为支撑的格局 [1] - 北京作为文化中心,2025年元旦期间举办203场文化活动,其中798·751园区"艺术跨年之夜"吸引10万人次,带动184家商户延时营业至凌晨1点,总营业额679万元 [1] - 首钢园新年倒计时活动吸引15.7万游客(同比+44%),创单日客流纪录 [1] 产业与文化场景融合路径 - 798艺术区等通过商业化运营实现产业与文化场景有机融合,产业链成熟且生产流通周期缩短 [2] - 文化场景契合年轻人需求,地标建筑满足打卡需求,类文化场景(餐饮/酒店等)与艺术风格相辅相成 [2] - 游客停留时间增加带来文化认同感提升,促进创意产品消费,产生消费冲动等溢出效益 [2] - 定期文化活动筛选目标客群,通过展览和空间营造引导文化消费,实现人文与经济双丰收 [2] 协同发展模式案例 - 首钢园作为产业载体兼文化地标,产业区与公共空间界限分明保障运营安全 [3] - 工业遗产风格公共空间打造特色文化场景,按区域产业特征开发多功能空间 [3] - 类文化场景(餐饮/咖啡店等)减少文化抵触情绪,独特设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 产业与文化活动联动效应 - 751D·PARK将工业遗产转化为艺术新场景,公共空间融入时尚创意元素成为网红打卡地 [4] - 北京戏剧嘉年华、国际时装周等活动融合产业特征,提升游客对园区产品的认知认同 [4] - 非遗技艺融入活动增强游客接受度,地方依恋感激发相关消费行为 [4] 综合价值体现 - 文创园区通过三大路径(产业文化融合、场景协同发展、产业活动联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5] -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人文经济学落地的重要实践载体 [5]
一颗荔枝里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荔枝产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陆丰市通过国潮歌舞和非遗钱鼓舞等文化活动提升荔枝品牌影响力,推动海内外销售 [1] - 广西合浦县举办荔枝丰收嘉年华,以"荔枝道"历史元素促进区域合作,拓展文旅消费场景 [1] - 冷链技术和物流网络突破使荔枝从南方快速辐射全国,妃子笑等品种成为兼具美食与文化符号的消费品 [1] 文化赋能消费升级 - 广东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迅速,柏桥服务区推出荔枝咖啡等特色食品,赤坪荔枝公园结合采摘与艺术展览形成复合体验 [2] - 深圳文博会上广东荔枝以"东方爱情果"文化品牌重塑产品内涵,通过故事化营销提升溢价能力 [2] - 影视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和演艺活动(年超20万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显示文化IP商业化潜力 [1][2] 文化经济双向贯通 - "悟空"游戏等案例证明地域文化可转化为打卡经济,苏超比赛借助文化元素获得流量爆发 [3] - 文创产品如凤冠冰箱贴通过年轻化设计激活文物资源,带动文旅产业链延伸 [3] - 行业实践显示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特征,需通过优质供给(如跨界联动、国际化表达)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2][3]
城市文创园区承担重要使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7 05:15
文创园区发展概况 - 2023年提出人文经济学学科命题 城市文创园区成为该理念的具体体现 [1] - "十四五"期间文创园区承担培育文化产业 促进消费 强化文旅科技支撑三大使命 [1] - 全国已建成3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各类在营文创园区达2593个 [1] - 形成国家级示范园区引领 省市级园区为中坚 地方特色群为支撑的三级发展格局 [1] 北京文创园区运营成效 - 2025年元旦期间北京文创园举办203场文化活动 [1] - 798·751园区"艺术跨年之夜"吸引10万人次 带动184家商户延时营业至凌晨1点 创679万元营业额 [1] - 首钢园新年倒计时活动吸引15.7万游客 同比增44% 创单日客流纪录 [1] 产业文化融合路径 - 798艺术区实现产业链与文化场景有机融合 缩短文创产品生产流通周期 [2] - 艺术场景契合年轻人需求 地标建筑满足打卡需求 设施完善促进文化消费 [2] - 游客停留时间增加带动价值观熏陶 创意产品消费转化率提升 [2] - 首钢园工业遗产风格公共空间与产业功能区划分明 确保运营安全 [3] - 751D·PARK将工业遗产转化为艺术场景 打造网红打卡地 [4] 文化活动经济效应 - 798园区通过展览筛选目标客群 引导文化消费产生溢出效益 [2] - 首钢园类文化场景(餐饮/酒店)减少文化抵触 延长停留时间 [3] - 751D·PARK举办北京戏剧嘉年华 国际时装周等活动 提升产业认知度 [4] - 非遗技艺融入活动增强游客认同感 激发相关消费行为 [4] 综合发展价值 - 文创园区实现产业场景 文化场景 类文化场景三维度协同发展 [5] - 通过深度联动提升地方依恋感 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与人文价值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