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国际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泽璟制药筹划香港上市 科创板创新药企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
新浪财经· 2025-11-14 18:52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该举措旨在满足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1] - 目标为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并增强综合竞争力 [1] 发行进展与审批流程 - 公司于2025年11月14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1] - 具体发行细节包括拟发行股份比例尚未最终确定 [1] - 后续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相关监管机构的备案、批准或核准 [1]
三一重工H股将挂牌上市 推动国际化战略加速前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1 14:37
公司H股上市具体安排 - 全球发售H股基础发行股数约5.8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5804万股(占10%),国际发售约5.22亿股(占90%)[1] - H股发行价格区间确定为20.30港元/股至21.30港元/股[1] - 预计于10月2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1] - 公司从2025年4月3日董事会通过H股上市议案到10月20日启动招股,进程迅速[2] 公司优势与上市意义 - 公司在工程机械领域具有深厚行业积累和广泛市场份额,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2] - 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为应对复杂资本市场运作提供保障[2] - 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实现向全球领先制造商的跨越[2] 行业层面影响 - 三一重工快速上市表明全球资本市场对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为乐观[2] -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需求增加,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 - 公司的快速上市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树立榜样,有望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行业,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2] 宏观层面信号 - 三一重工H股发行受到国际投资者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和投资价值高度认可[2] - 此举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 - 内地企业借助港股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A+H"股同步上市愈发成为优质企业的"标配"[1]
科兴制药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9-30 20:28
公司战略与上市计划 - 科兴制药发布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 - 此次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创新+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并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2] - 上市目的包括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国际品牌形象及借助国际资本市场资源与机制优势 [2] - 上市将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并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2]
332亿市值海澜之家再谋上市:清华富二代掌舵,能否借港股东风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9-10 23:19
公司资本运作 - 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 - 曾于2012年冲击A股IPO未果 因与控股股东业务资金往来被指独立性缺陷[8] - 2014年通过借壳凯诺科技实现A股上市 市值一度突破900亿元[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达9.35亿元 较2020年同期增长两倍以上[7] - 2021-2024年营收在185.62亿元至215.28亿元间波动 净利润在21.55亿元至29.52亿元区间[8]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41.79%提升至46.07% 低于雅戈尔72%和七匹狼52.63%的水平[8] 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存货余额达102.55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7.02亿元[7]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282天增至2024年330天[8] - 新品牌收入占比不足三成[7] 发展战略 - 赴港上市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4] - 实施"新千店计划"优化加盟体系 提升直营门店比例 重点布局核心商圈[7] - 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在传统电商基础上拓展抖音、快手等新兴渠道[7] 品牌建设 - 形成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 包括主品牌、女装OVV、潮流男装黑鲸、婴童品牌英氏[7] - 2001年斥资700万元聘请梁朝伟代言 将企业更名为"海澜集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5] - 2002年借鉴优衣库量贩式销售模式 同年9月首家海澜之家门店在南京开业[5] 发展历程 - 创始人周建平1978年开设照相馆成为当地垄断经营实体[4] - 1988年以30万元接手濒临倒闭的新桥第三毛纺厂 三年内资产规模突破200万元[4] - 1991年转向精纺生产避开粗纺产能过剩危机 1994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1997年达10亿元跻身行业前五[4] 管理层传承 - 周立宸2012年回归后接管广告、信息、商品和电商等核心部门[7] - 2017年28岁时成为集团总裁 2020年正式接任董事长职务[7] - 清华金融专业毕业后在挚信资本历练两年再进入家族企业[7]
天味食品拟赴港二次上市加速全球化战略机会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8-30 06:36
公司战略与上市计划 - 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平台优化资本结构 [1][2] - 赴港上市主要动机包括缓解业绩增长压力 通过资本注入强化研发、渠道及全球化布局能力 [2] - 2022年公司曾计划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但该计划于2023年9月终止 [2] 股权结构与控制人 - 董事长邓文于2024年7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2120万股 减持总金额达2.1958亿元 [3] - 邓文与唐璐夫妻合计持有公司超67%的股份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 - 二次上市可为实际控制人后续股份减持与股权激励计划提供更丰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3]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连续增长 但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三年营收增幅分别为32.84%、17.02%和10.41% [2] - 同期净利润增幅分别为85.11%、33.65%和17.02% [2] - 公司体量小、利润低 抗风险能力不足 且护城河尚未牢固建立 [2] 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 - 火锅调料与菜谱调料是核心收入来源 2024年上半年合计贡献近95%的营收 [2] - 公司过度依赖火锅底料单品 市场接受度主要局限于华人聚居区及东南亚 [2] - 复合调味品行业成为热门赛道 海天味业等企业曾推出竞争产品系列 [2] 国际化战略与出海挑战 - 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市场 2024年外贸出口额实现同比近50%的大幅增长 [4] - 中国调味品企业国际化处于早期阶段 出口以华人市场和餐馆为主 [4] - 出海面临品牌认知与文化适配、供应链与零售网络薄弱、合规与运营能力不足三方面挑战 [4] 海外市场拓展建议 - 欧美日市场80%调味品销售集中于大型连锁商超 进场费用高、账期长 [4] - 东南亚以传统湿货市场为主 需重新构建分销体系 [4] - 建议采取分步推进策略 先寻求OEM灌装火锅底料 将海运时间缩减50% [4] - 当单一品类海外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元时 再考虑自建工厂 [4]
珀莱雅筹划港股上市,上半年业绩增速放缓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6:28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 增强融资能力 提高综合竞争力 [2] - 若成功挂牌 公司将成为本土美妆品牌企业中唯一同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企业 [2] - 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1% [2][3]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9.9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43% [2][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8% [2][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7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49% [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9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5.34% [3]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7.27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度末增长6.02% [3] - 报告期末总资产82.83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度末增长9.99% [3] 业务分部表现 - 护肤类营收41.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微涨 [4] - 彩妆类营收8.3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79% [4] - 洗护类目营收3.20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31.25% 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线 [4] 公司背景与运营 - 公司于2003年在杭州创立 主要从事化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旗下拥有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惊时、优资莱、韩雅等品牌 [4] - 自有品牌覆盖大众精致护肤、彩妆、洗护、高功效护肤等美妆领域 [4] - 公司于2017年11月15日在A股上市 [4] 业绩趋势分析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速较2024年同期有所放缓 2024年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均在40%左右 [4]
核心产品失速 爱美客遇上市来最强考验
北京商报· 2025-08-20 00:1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滑29.57%,扣非净利润跌幅达33.7%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增速降至个位数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半年报降幅进一步扩大 [3] 核心业务 - 溶液类注射产品上半年营收7.44亿元,同比下降23.79%,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同比下降23.99% [1][3] - 溶液类核心产品"嗨体"面临华熙生物"润致格格"竞争,颈纹治疗领域垄断地位被打破 [4] - 凝胶类核心产品"濡白天使"面临华东医药少女针、圣博玛艾维岚等竞品挤压,再生针剂赛道价格战风险加剧 [4][5] 研发与并购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4.47%,占营收12.05%,完成专利申请22件 [6] -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已提交注册申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新产品"嗗科拉"5月上市 [6] - 2025年3月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新增商誉13.16亿元,REGEN公司2024年前9个月营收仅7223.11万元 [6][7] 代理权纠纷 - REGEN公司单方面解除江苏吴中孙公司达透医疗的独家经销权,涉及赔偿金额16亿元,仲裁结果未定 [8] - 江苏吴中2024年凭借艾塑菲扭亏为盈,该产品占其营收20.42%,2025年一季度占比升至35.55% [9] - REGEN公司艾塑菲产品在中国大陆更名为"臻爱塑菲",已开始销售但仲裁未结束 [8][9]
A股失意者的新赌注:极米欲赴港淘金,“出海+车载”等待资本验成色
华夏时报· 2025-08-07 11:05
港股IPO市场回暖 - 港股IPO市场今年强势回暖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1] - 极米科技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该公司四年前已在科创板上市 [1] 极米科技业务表现 - 极米科技近两年受行业变化及业绩影响 股价表现低迷 截至8月5日收盘已低于发行价 [1] - 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42 78% 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79 87% 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4 57% 归母净利润同比涨3 72% 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15 77%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5 97%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4 27%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0 3% [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 26亿元 同比增长1 63% 实现归母净利润8866 22万元 同比增长2062 33% [6] 投影仪行业现状 - 中国市场智能投影销量2025年上半年为277 8万台 同比下降3 9% 销售额为46 8亿元 同比下降2 9% [3] - 全球投影机市场2025年全年出货量保守预测2106万台 乐观预测2208万台 同比涨幅分别为4 4% 9 5% [4] - 极米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全球投影机品牌出货量排名中位列前三 [3] 极米科技国际化战略 - 极米科技境外收入2024年为10 86亿元 占整体营收32% 2021年境外收入占比为10 7% [2] - 2024年境外收入增长18 94% 境内收入下滑14 8% [2] - 产品已进入日本 欧洲 美国等区域市场 海外渠道包括亚马逊 BestBuy Walmart等 [2][3] 车载业务布局 - 2024年极米科技正式踏入车圈 累计获得8个车载业务定点 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 [8] 赴港上市动机 - 极米科技赴港上市理由为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 增强综合竞争力 [2] - 石头科技赴港上市公告提及优化资本结构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5] 股价表现 - 极米科技2021年3月科创板上市发行价133 73元/股 最高股价626 68元/股 最低跌至50 71元/股 截至8月5日收盘为109 68元/股 市值76 78亿元 [6][7] 行业观点 - 资深家电产业观察人士认为投影产品显示效果不如电视 海外市场未必更受欢迎 [3] - 洛图科技认为全球投影机市场将向上发展 因大屏化 高清化 智能化趋势不可逆 [4]
新交所迎康哲药业,大中华区上市企业破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4:22
康哲药业新交所二次上市 - 康哲药业通过介绍上市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二次挂牌 不涉及新股发行[1] - 公司拥有人民币37.07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 财务状况稳健[4] - 二次上市核心目标包括吸引亚太资本 优化股东结构 拓展海外市场[1] 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 - 已建立以新加坡为新兴市场总部的全生态链业务体系 涵盖研发(CMS R&D)+生产(PharmaGend)+商业化(Rxilient)三大体系[3] - 将中国市场优势延伸至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采取稳步推进的本地化运营策略[3] - 东南亚市场被视为中长期结构性机遇 具有人口体量大 老龄化初期 医保体系持续完善等特点[3] 新交所市场优势 - 新交所拥有100家大中华区企业 占上市公司总数近20%[1][6] - 优势包括规则清晰 上市流程高效 国际投资者可自由参与投资[6] - 支持同股不同权架构 允许未产生收入的生命科学企业上市[6][7] - 提供证券借贷计划和做市商安排保障流动性[7] 新加坡资本市场环境 - 新加坡金管局推出市场优化政策 提升二级市场活动[7] - 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先进制造和创新药企业设立区域总部[6] - 新交所提供多元化国际投资人网络对接服务[7]
牧原股份秦军:赴港上市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新京报· 2025-07-12 11:01
公司战略与产业升级 - 公司将传统生猪养殖行业升级为现代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装备升级和人才梯队建设实现转型 [2] - 公司主动拥抱新技术变革,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将AI技术应用于养猪生产的100多个场景以提高效率 [3] - 公司重塑养猪职业形象,将饲养员称为"养猪工程师",通过智能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收入水平 [3] 资本市场与国际化布局 - 公司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A股上市10多年来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2][3] - 公司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将其视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目标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提升知名度、获取融资平台及全球研发资源 [4] - 东南亚市场(以越南为起点)是公司出海首站,当地在装备水平、研发投入和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等方面的缺口为公司提供市场机会 [4] 技术与运营创新 - 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改造猪舍运营模式,员工工作内容转变为操作和维护智能化系统 [3] - 公司强调金融与实业的良性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金融企业提供优质资产 [3]